在国际上,美国的谋略就是实现这种转移支付,美国可以让很多的发展中小国不需要发展重工业和其他的能耗比较大的工业,美国可以通过碳金融收取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企业“碳排放税收”,然后转手支付给落后国家,让这些国家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落后,就不会参与到和美国等工业国家争资源了。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碳排放的指标,这些国家可以减少排放,将额外的减排指标卖给工业发达国家,本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给落后国家的无偿援助都可以免了,用来换指标,这真的是一石多鸟的生意。
美国是不需要有什么负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根据协议是不受限制的,欧美可以买非洲原殖民地国的指标。但是对发展中国家却是有严格限制的,中国自从签署此协议就等于自我画地为牢了。碳排放一旦超标,美国及欧盟就可以严格限制中国进口石油——否则就买所谓的国际碳排放指标(亦即所谓“碳币”),其价格比黄金都贵,而且谁肯卖给中国还是大问题。因为一旦签署了公约,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中国就将面临这样的问题,其实中国的问题也是印度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是一种战略协作的关系,需要共同应对美欧的阴谋。
如果中国入了美国的套子,这样一来,中国只有想尽千方百计提高燃油价格和减少用电指标,产出将被严格限制,中国工业化还如何发展?中国将不得不被迫利用美国的所谓“绿色能源”。结果电价能源将水涨船高,物价会一路上升。
我们还没有分析美国人在这场碳减排战争中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知道,全球的碳金融交易系统在华尔街,这将是一个巨量的资金池,全球的碳金融交易都将在这里进行,会提供巨量的资金沉淀,美国人将利用这个资金加强美元的金融地位,将巨量的资金留在美国,为美国下一次技术革命,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做资金准备。
全球变暖是一个事实,很多的科学研究报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火山爆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工厂、汽车、植物、人类加起来都多得多,一个更大的二氧化碳来源是死亡的植物,例如秋天飘落的树叶,还有动物、细菌和海洋。我们就以动物和细菌为例,它们每年制造出一千五百亿吨的二氧化碳。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了数百亿吨二氧化碳,但是这个是增量,会在大气中沉积下来,对气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美国的新策略也紧紧盯住另外一个全球大国俄罗斯,美国的低碳革命是伴随着北冰洋变暖而实施的。俄罗斯杜马议员就乘坐潜水艇将自己的国旗插到北冰洋海底,以宣示北冰洋内地架是俄罗斯的,俄罗斯还在北冰洋上举行军事演习,将北冰洋纳入自己的领土管辖范围。
美国人对于俄罗斯的能源储量一直就持敌视的态度,因为这是美国人不能掌控的能源储备。据勘测北冰洋拥有世界石油天然气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是迄今尚未开发的最大地区。一旦开发,俄罗斯将可能控制世界能源,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将要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这是西方国家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俄罗斯能够参与到能源开发中来,并且能够和中东石油资源分庭抗礼的话,对于美元的地位将产生很大的威胁,这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要使北冰洋永远处于冰封状态,使这里的资源不能开发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从根本上扭转气候变暖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地球气候重新回到六十年前的状态。为达此目的,美国总统上任伊始,就大肆宣传低碳革命,并为此制定了能源新政:控制限制传统能源,到2030年将石油消费降低一半,至少减少百分之三十五。每年节省因进口石油而支付的数千亿美元;帮助汽车产业转型。给每位纳税人“紧急退税”一千美元,以补贴国民因油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美国也支持开发新能源,未来十年,华尔街和美国政府将投资一千五百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为使用此类能源的企业提供二百五十亿到四百五十亿美元的税收优惠,有助于增加五百万就业岗位;未来三年内增加可再生能源产量一倍,2012年占发电比例由目前的百分之八提高到百分之十,2025年增至百分之二十五。
美国能源新政可谓“一箭数雕”,从根本上扭转地球变暖趋势,使北冰洋永远处于冰封状态下,保证那里永远不能通航,使那里的资源永远不会开采出来,彻底打消俄罗斯对北冰洋的控制。一旦低碳革命开始,美国就会像控制互联网一样,在低碳革命浪潮中处于优先地位,中国将处于被动的局面,不得不向美国缴纳更多的知识产权费。
“碳排放”勒紧谁的脖子
碳排放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碳交易市场”,实际上就是CDM市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一经产生,成长迅速,如今在千亿美元左右规模。专家预测,未来这个市场的规模可达到两千亿至二千五百亿美元,超过国际石油交易规模,中国有可能将占有该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这对于中国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会有怎么样的战略性影响?很多普通人都看不到,实际上这是一根无形的绞索,正在套到很多中国企业的脖子上。这二千五百亿美元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这些核心资金所能卷动的金融资产将达数万亿美元,这将是美国向全球施加影响力的又一个重要工具。
这样的碳排放标准虽然不是针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但是这样的条款确实就是似乎为中国量身定做的。中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中国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比重仍在持续增加,能源密集度在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由此决定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由于能源结构的刚性,以及能源效率的提高受到技术和资金的制约,因此中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前景不容乐观。中国政府不但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国内责任,如今扑面而来的是多种多样的国际责任,减少碳排放只是新增加的一种。
围绕着碳排放标准的建立,实际上世界整个的发展规则就做了比较大的转变,游戏规划变了,意味着美国等发达国际可以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来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比如中国有世界储量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在国际碳减排的协议中,中国将不再能够发挥自己的传统能源优势,必须投资成本更高的新能源,而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明显,在新能源领域中,从高端的金融体系到产品技术,都不是中国的强项。这使得中国就像一个按对方规则格斗的武士,不能使用本门最厉害的武功,却要按照对方的规格进行格斗,这在战略层面是吃亏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抱着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来看待自己的发展问题,中国可以对未来负责,尽力采用新能源和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但是中国对未来负责的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就要对历史负责。如果它们不能对自己的发展历史负责,那么中国为何单方面地付出代价,为它们的未来负责?
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和一份统计,目前大气中现存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发达国家。从1850年至2005年的一百五十五年间,全球共排放二氧化碳一万多亿吨,发达国家共排放了八千多亿吨,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二,其中欧盟占百分之二十七。从人均累计排放看,欧盟五百四十二吨,德国九百五十八吨,英国一千一百二十五吨。世界人均一百七十三吨,中国仅七十一吨。
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显示,1850年至2004年美国累积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人均历史累积排放达一千一百多吨。截至2006年,美国占世界总排放量的累计百分比高达百分之四十一。
对于西方给世界造成的历史损害,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已经公开大言不惭地说:“美国无须对于碳排放历史内疚和作出赔偿。”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人口总数不到全球的百分之二十,但从1900年到2005年,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却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1950年以前排放的温室气体百分之九十五都源自发达国家。而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至大气后,少则五十年长则两百年不会消失,所以不把历史计算进来对于中国是极大的不公。
对于这样的发展游戏规则的转变,国内很多战略家们还是将眼睛放在军事地缘领域或者一般的产业竞争中,实际上美欧的碳减排是在拔中国经济的根,很多中国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碳排放带来的压力。从环保角度讲,低碳是很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基建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和重工机械,这些产业是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业群,如果它们都处于一种垂死的状态,那么谁来给我们提供这些产品,产品的价格要有怎么样的飞涨?中国这么大的基建规模,谁能满足中国?
2009年11月26日,也就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欧洲钢联给中国钢铁协会发来一份邮件,在邮件中欧钢联称,希望即将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决策者们,能确保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减排协议问题上采取一致标准,一视同仁。并称,如果碳排放量大的行业,包括中国钢铁工业,不受二氧化碳减排协议的制约,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那么它们所指的一致标准,一视同仁又是什么呢?在看这封“挑战”邮件后,一家中国大型国有钢企的高管说:“这封邮件博弈的成分很多,欧钢联分明是在为欧盟造势,争取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谈判砝码。看来,中国政府公布的减排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让欧盟有些不安。”
11月26日,在表达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待时,欧钢联矛头直指中国钢铁业。欧钢联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未来数十年的钢铁产量增长预期最高。“没有中国钢铁业的努力,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继续上升。”
12月1日,欧钢联再度发话称,即使中国实现“在2020年前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的目标,“这仍将导致,至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增加百分之七十五到九十,即五十五亿吨到六十八亿吨二氧化碳,比欧盟目前的排放总量还要高”。
欧钢联的意思是,中国钢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全球钢铁行业总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而欧盟二十七个成员国仅占比百分之八。
欧钢联的表态“咄咄逼人”,未来的“碳排放”贸易壁垒几乎可以预见,中国钢铁业减排的外部压力骤升。但中国钢铁行业,对此显然有着完全不同认识。
中国华菱钢铁总经理曹慧泉说:“气候变化对策,既是科学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排放了几百年,而我们才排放了几十年。钢铁工业更是如此,他们人均累计钢铁消耗量远远超过我们,只谈当前责任,显然是误导。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就不要发展了。”“而且,现在是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我们的排放量,也与国际分工关系密切。”
不过,“减排”对中国钢铁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是业界共识。钢铁业专家、原首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戴国庆说这封来自欧钢联的邮件就是一道“战书”,“我相信,政府将出台更多减排的配套措施。”
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美低碳政策将对全球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工机械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低碳成了经济发展的主导价值观之后,任何高能耗企业都站在了环境问题的对立面去了,这对中国未来的产业布局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将遇到欧美设置的更大障碍。其实,就钢铁业来看,如果执行了全球的低碳标准和新的环保标准,矿石的价格还是转嫁到中国钢企头上,这些规则的转变都将吸纳中国的未来财富。
中国政府在低碳和环保问题上的国际对策如不高明,中国经济发展在低碳的新标准面前恐怕会面临成本失控的问题,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将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很多制造业企业将离开中国,将产业分散到一些新的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这将限制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势头,中国将进入低速发展的状态,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速增长周期的完结。
中国不积极参与新发展理念的讨价还价,不参与新标准的制定,被动地接受欧美的发展观念,接受了人家的规则,在人家的道路上奔跑是跑不过人家的。如果不能提供自己的发展观,则在一阵抗拒以后最终还是入了人家的轨道。
回到产业问题,对于欧钢联提出的“同一标准公平竞争”,戴国庆表示:“这是一个表面上公平,实质上不公平的要求。因为中国和欧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基础不同。”在他看来,大气变化首先是由历史上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造成的结果,对此,发达国家要承担主要责任,不能因此而限制发展中国家钢铁需求的增长。
戴国庆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基本早已完成,国内钢铁需求稳定甚至下降,而中国工业化才刚进入中后期,而城市化则方兴未艾。”
在戴国庆看来,首先是生产工艺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和欧美钢铁业碳排放强度的不同。由于发达国家废钢历史蓄积量较大,废钢使用比重和电炉短流程炼钢,在欧美要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并且,发达国家,核电这一“零碳电能”,占电力供应的比重较大。这都决定了以吨钢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欧美比中国更有利。
戴国庆还指出,中国钢铁业事实上也在满足欧美的钢铁需求。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在钢铁贸易中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而且数量相当大(2007年,欧盟钢材净进口七百五十万吨,美国一千七百九十万吨)。享受了“不排放二氧化碳却使用钢材”的好处,却又要求出口国与其同等履行减排责任,这也是不公平戴国庆对于碳减排的标准的理解,微观上已经形成了对具体产业的打击,作为国家政府,不能跟着别人的理念跑,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条件和底线,然后和欧美进行谈判。中国也有很大的市场,完全可以有一些回旋的余地。
美国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对国外企业了进行“碳扫荡”,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一吨二氧化碳征收十到七十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