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确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我省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报告的又一个显著特色。报告在第二部分的第四自然段,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奋力开创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这个思路的核心内容是“四抓三支撑”。“四抓”强调了工作的总体布局和重点。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形成的基本思路。从近四年的实践看,“三抓”对推动全省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三抓”的工作布局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从改革来说,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但从当前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看,改革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更多地更突出地触及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所以,要把改革的重点由企业拓展到创新。从和谐社会建设来说,和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目标。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所以,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同发展抓项目、保证抓党建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由“三抓”到“四抓”,既保持了全省总体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体现了全省工作指导上的与时俱进。
在“四抓”的总体工作布局中,要把项目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又好又快地发展是硬道理,抓项目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过去5年的实践充分表明,项目是拉动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实力的裁体,是聚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5年的发展,主要依靠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从今后的发展看,要实现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就必须从我们的基本省情出发,特别是从我们省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特征出发,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作为“四抓”的重中之重,使之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如果说,“三抓”和“四抓”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那么,抓项目则是一脉相承的主动脉,是总体工作布局的灵魂。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发展抓项目,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规划和论证,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发展抓项目,必须从“五句话、二十个字”的基本判断出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抓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项目;符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的项目,特别是抓好有资源条件,有比较优势又能带动全省发展的项目。发展抓项目,还要认真落实工业强省的目标要求和产业布局,抓环保型的新型工业项目。在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和基础产业项目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各项社会事业项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等等。
发展抓项目,领导最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努力创新抓项目的体制机制,营建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坚持在抓项目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让项目建设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支撑”明确了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过去五年的快速发展,有两大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拉动了经济较快增长。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改造,使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产能迅速扩张,能耗物耗降低,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较快增长。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着眼于今后的长远发展,必须进一步解决事关全局的三大难题。
一是要努力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这几年的基础设施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这件事。
二是要下大力气改变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虽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结构单一问题仍很突出。要把发展搞得更快更好一些,把经济总量搞得更大一些,仅靠现有的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失时机地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要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我省许多地方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超负荷的人口压力不仅使本地缺乏快速发展的条件,而且劳动者素质不高,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使劳动者都能具备一技之长,提高素质,为全民创业和大规模转移就业创造条件。这件事对我省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就是说,如何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问题,如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如何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正确应对的三大难题。针对三大难题,报告把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三大支撑”摆到了关系全局的战略位置,同“四抓”一起构成了今后发展思路的核心内容。
六、关于“五个统筹”的着力点
如上所述,“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坚持和落实这一思路,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对于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报告紧紧结合甘肃实际,在第二部分的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提出了“五个着力点”:
一是把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的带动力上;
二是把统筹区域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发挥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上;
三是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四是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
五是把统筹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壮大多元投资主体上。
这“五个着力点”,突出了在实现“五个统筹”方面我省的工作重点,体现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是“五个统筹”在甘肃的具体化。
“五个统筹”的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比如,对大家普遍关注的统筹区域发展的问题,报告在讲第二个着力点时,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回答。我省生态环境多样、区域类型多、自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但这种不平衡是在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基础上的不平衡。统筹区域发展,总的要求是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发展路。对于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要继续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对条件较好的地区,也要鼓励它们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把发展搞得更快一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聚集,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聚集是受经济规律支配的,不受行政区划限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比如,随着天宝高速公路的开通,天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同关中经济区相互融合;庆阳、平凉的发展将越来越受西安经济圈的影响。兰渝铁路开通后,陇南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四川的影响。就省内来说,白银、定西、临夏、甘南等市州同兰州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密切。酒泉与嘉峪关、金昌与武威的关联度会越来越高,张掖的发展将会同时受“酒嘉”、“金武”区域经济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报告特别强调,要鼓励各地依托周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积极开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聚集,努力形成若干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五个统筹”的着力点,我们要立足于阶段性特征,放在“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布局中加以把握,不断地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付诸实施。
七、关于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科学揭示我省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在于正确回答我们是在什么样的起点上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那么,按照“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制定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则进一步回答了朝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生产总值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速度,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到2011年再翻一番,节能降耗减排实现预定目标,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明显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把握这一奋斗目标,要抓住如下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要同“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到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五年,同“十一五”规划的五年只相错一年。因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也是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总体上是与“十一五”规划一致的。
第二个要点: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报告重申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并提出生产总值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到2011年再翻一番的目标。这个目标既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又进一步体现了加快发展的要求。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928亿元,只要年均保持10%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就可以实现翻番。从我们过去五年的发展来看,已有四年连续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后五年继续保持现有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是积极可行的。届时,我省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500亿元以上,综合经济实力又会迈上一个大的台阶。
第三个要点:对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提出了原则性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社会事业、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诸多方面。在阐述这些目标时,报告采取了集中阐述和分项描述相结合的办法。集中阐述的主要是关系全局发展的几项重大战略任务,这就是对节能降耗减排、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民生活改善提出了描述性的目标。其他方面的具体目标,都分别在部署任务时相应地作了分项描述。
八、关于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报告的第三部分,对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作了全面部署,这就是要在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
二是以交通、水利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在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
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取得新突破;
五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六是下大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
这六个突破,都是我们近年来特别是当前正在做的工作的延续和深化。其中,至少在如下七个方面,根据省情和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举措和新的观点。
1. 在讲到第一个新突破时,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今后五年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农村基础设施有大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具体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有更为具体的要求,即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户户用上电、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牧民基本实现定居。这些目标虽然语言很平实,但要求具体,是必须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2. 在讲到第一个新突破时,十分鲜明地提出了“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新观点。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在视察我省时明确指出,农民增收主要靠八个字,就是“扩大分子、缩小分母”。这个思想观点非常深刻,为我们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扩大分子,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扩大农村经济总量;缩小分母,就是要依靠培训、劳务输出以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提高农民、减少农民以实现富裕农民。目前,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惊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迅猛增长,这对我们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大规模的转移就业和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狠抓职业教育,实现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输转,将会对甘肃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有效地缩小分母,而且一大批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增长了见识、积累了资本,就能够推动省内的全民创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