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又疯又狂卡扎菲:落日强人卡扎菲传
9323100000023

第23章 不当总统的国家元首(3)

综上所述,卡扎菲的“世界第三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强烈伊斯兰色彩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众所周知,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世界,而以伊斯兰精神为精髓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则是在近代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产生的,这种思想对卡扎菲的影响很大,唤醒了他的民族意识。当他看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变成了“地中海沿岸一个相当荒淫的富于意大利风味的港口”时,便立志要把恢复伊斯兰的纯洁性作为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内容,因此,他上台后不久就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法规“沙里亚”为利比亚的立法之本和行动指南,除伊斯兰教义以外的其他一切思想都是“反动的”、“异端的”或“可疑的”。卡扎菲还反复强调阿拉伯文化的纯洁性,他说,“要记住我们伟大的过去,伟大的伊斯兰文化,在它的推动下,我们才信仰上帝、正义、人类平等和兄弟般的关系。”

另外,不难发现,卡扎菲的“社会主义”基本上继承了纳赛尔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思想,如纳赛尔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自由、社会主义和统一”,而卡扎菲则保证利比亚“随时准备实现自由、社会主义和统一的目标”,甚至对于“自由、社会主义和统一”的含义的解释,也和纳赛尔的说法大致相同。其次,卡扎菲的第三世界理论还反映了他对昔日传统社会的迷恋。卡扎菲是在沙漠中的部落里度过他的幼年和少年的,游牧部落的“共同劳动”、“共享成果”等带有原始共产主义性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而美化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式的社会生活方式,认为“在社会联系、互相团结和亲密友爱方面,家庭胜于部落,部落胜于民族,民族胜于世界”,并认为“部落是天然的社会保护伞”。同时,卡扎菲还把部落群体中朴素的平均主义精神揉进他的理论中,并引伸出“没有政府的直接民主”、“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政治思想和“平均分配社会财富”、“取消剥削和工资最终要取消货币”的经济观点。这些思想虽然具有民主和社会平等的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可避免地带有消极性。

最后,卡扎菲的世界第三理论还具有空想性质,有人称之为“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他在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没有从现实角度考察利比亚的社会阶级状况和政治经济结构,只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设想利比亚应走什么样的道路或者应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因而他的理论和实践便经常出现互相脱节的现象,他制定的许多革命目标也大都脱离了利比亚目前具备的客观条件,显得不切实际。例如,卡扎菲主张废除一切代议制政府的形式,实行人民直接参政的民主政治,而现行的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委员会制从根本上说仍是一种代议制;卡扎菲曾宣布取消工资和货币,实行以货易货的直接商品交换,而现实中利比亚的干部和工人每月照领工资,政府发行的货币仍然起着商品交换的媒介作用。至于实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更是显得遥遥无期。

总之,尽管卡扎菲的世界第三理论强调所谓的“标准社会主义”和“人民政权”,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反映了利比亚小资产阶级幻想走介于资本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道路的愿望。由于以卡扎菲为代表的利比亚小资产阶级同工农大众一样;遭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他们对工农抱有一定的同情态度,卡扎菲一些政策主张也基本上反映了利比亚人民的愿望。因此,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卡扎菲政思想的主流还是好的,符合民族民主革命的要求。

3.不用选举的领导人

统治利比亚40多年,卡扎菲认为自己取得的主要成就是:“我领导革命40年,不是我在执政,是人民在执政,我认为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人民政权,成立和众制,修建宏大的人工河……”

在世界上这个独一无二的“民众国”里,议会和内阁都被撤销,用“全国人民大会”和“全国人民委员会”取而代之。各级领导人都称作“秘书”,互称兄弟。卡扎菲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书。

1977年卡扎菲通过《人民权力宣言》,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委员会,确立了直接民主模式。30年来这个国家没有宪法、没有选举,更没有政治自由,政治异见分子遭到残酷镇压,部队不经检控就能将犯人长期羁押。

而卡扎菲也一直使用着“上校”这个政变前的军衔或者“领导人”这种模糊称呼,借此可以避开法律的约束,也不用定期参加选举。

在利比亚,没有总统,也没有总理、议长以及部长。如果你有幸见到卡扎菲,切忌称他为总统,而称他为革命领导人或兄弟,否则他会不高兴。有一次,一位记者在采访卡扎菲时,不慎称他为总统,卡扎菲当即打断那位记者的话,郑重指出,在利比亚,没有总统,一切权力归人民。他解释说:“如果我是总统,就不得不面对四年或五年一次的选举。”

两年之后的1979年,卡扎菲宣布不再担任一切行政职务,只称为“革命领导人”。“民众国”还废除了临时法典,改以《古兰经》为新的社会法典,宣称信奉自由和社会主义,致力于阿拉伯统一,并禁止一切政党。卡扎菲宣布利比亚已进入了“人民掌权的民众时代”。

利比亚的街头,卡扎菲的画像无处不在,卡扎菲语录也随处可见:“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就没有民主”、“人民委员会无处不在”、“一切权力归人民”……这些语录的出处都是卡扎菲的《绿皮书》。

4.人工河的秘密:沙漠取水

如今的利比亚,很多人都在反对卡扎菲,认为除了绑架、折磨、杀害不同政见者外,他逾40年的统治还浪费了本国大量的石油财富,并使利比亚成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但正像很多独裁者那样,卡扎菲的狂妄自大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把国家看成自身力量的扩展,因此把自身对荣耀的追求和开发建设利比亚两者统一了起来,而且不是空洞地摆摆姿态而已。在执掌利比亚政权的40年间,卡扎菲成功完成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撒哈拉沙漠广袤的沙子下面铺设巨大的管道,将古老的淡水湖的水引进利比亚,使利比亚变成名副其实的“伊甸园”成为可能。

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科幻小说《沙丘》中的情节,小说作者弗兰克虚构出一个沙漠星球,其地下铺设了广阔的管道网络用来收集和储存淡水。不用问,这个想法太奇妙了。卡扎菲称赞自己这个宏伟的大人工河项目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并强调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这一次他说的话真可能是名副其实。

这个被称为“大人工河”的灌溉系统是利比亚领导人一直宣传的要征服本国不利的地理条件,将沙漠变绿洲的宏伟计划的一部分。有人说这是卡扎菲打算为自己的执政业绩而树立的一座丰碑。

前寒武纪末期,距今大约600万年,当时地球被温暖的浅海覆盖,仅存的旱地是围绕在南极附近形成的一个超级大陆罗迪尼亚。随着海水的退却,陆地不断露出,最终形成如今的撒哈拉。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土层顶部沉积了海量的沙子、泥还有粘土浆,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这些沉积物逐渐压缩成名为努比亚砂岩(因发现地而得名)的地质层。

这种多孔渗水的努比亚砂岩在非洲东北部延伸开来,厚度从500米到3000米不等,就像海绵一样,这一过程开始于5万年前。那时的撒哈拉还是一片茂盛的草地,时常经受着来自远古风暴系统的雨水猛烈的灌溉。很多雨水落下渗进了努比亚砂岩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含水层,面积达到惊人的200万平方公里,厚度从140米到230米不等。这一地下淡水海就隐藏在如今的埃及、利比亚、乍得及苏丹的沙漠下面,是当今世界上同类水源中面积最大的。它蕴含了大约15万到37万立方公里的“化石”水源,更重要的是,这些水源适合人类使用。

比较一下,上述的这一淡水海是北美五大湖淡水总含量的6到16倍,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总量也只有23615立方公里。事实上,努比亚砂岩含水层的淡水量比地球表面所有淡水湖、河的总量还要多,后者约为12.5万立方公里。只有极地冰盖和冰川超过了利比亚的努比亚砂岩含水层的含量,大概多出3.5万立方公里。

这一惊人的自然宝库于1953年首次被地理学家发现,不过当时的目标是为了寻找石油。随着进一步的科研考察,工程师们开始考虑如何开发这一自然宝库来让非洲北部的民众受益。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埃及水文学家和土木工程师们首先开始行动,他们实施了“新河谷”工程,即从努比亚砂岩含水层埃及一侧取水,灌溉哈里杰绿洲和达克拉绿洲周边的农场。不过该项目规模过小,并因为距离太远而导致埃及城市人口无法从中受益。不仅如此,得到埃及强人纳塞尔上校支持的这一计划,却反映出他的苏联顾问们的固执想法,其中就有他们对建设大水坝的热衷,最著名的当属从1960到1970年建造的阿斯旺大坝。

埃及邻居利比亚对大人工河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9年9月,年纪轻轻但雄心勃勃的卡扎菲上校发动了针对伊德里斯国王的军事政变,此后相关研究进度明显加快。和纳塞尔对大工程的喜好相似,卡扎菲同样非常享受利比亚不断增长的石油出口带来的莫大好处,该国石油出口量从1965年的每天120万桶,增长到1970年的每天330万桶,等到1973年卡扎菲把石油工业国有化后,石油出口量更是进一步上涨。同时,利比亚国内人口也从1960年的135万,增加到1980年的超过300万,到2011年更达到了目前的650万。由于他的鲁莽外交政策招致外国对利比亚的国际贸易实行禁运,卡扎菲决心保证本国的食品、饮用水自给自足,以确保他的统治地位,在这当中“大人工河”项目在卡扎菲的长期规划中占据着中心地位。

1983年,卡扎菲控制下的徒具形式的议会通过了关于“大人工河”项目的最终方案,据介绍,当初曾比较过几种方案,如海水淡化、从欧洲运水,最后选定了“大人工河计划”。按照此方案,50年时间里要建造长2485英里的混凝土管道,组成一个巨大的水道系统,从1300口水井中将淡水引到北方400英里以外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在随后50年里,工程分为5个阶段,总造价接近250亿美元——所有费用都由利比亚政府承担,不需要国外援助。

1984年“大人工河”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完成前3个阶段的施工。1989到1991年,大约1500英里长的管道将淡水引向了3个巨大的水库,1996年将淡水引到了的黎波里,2007年则到达盖尔扬的东北部城镇。目前该工程每天可运输大约650万立方米的水用于农业及人类消耗,折合起来,每人每年可消耗2.37立方公里的淡水。如果这种消耗速度维持不变,利比亚的含水层理论上可以供应这种“化石”水长达1000年。

卡扎菲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宣扬他对农业的重视,以及他要将利比亚变为绿洲的雄心壮志,这个强烈的念头也反映在他众多的著作中,他在一本名为《宇航员在回归地球时的自杀》的书中,再次表达了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想返回到简朴的游牧生活中去的强烈愿望:“像我这样一个居住在疯狂的现代城市中的、失落的贝都因人有着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我已经因为自愿进入城市而被毁了,因此,我祈求你们让我留在山谷里饲养我的羊群吧。”

尽管目前利比亚国内的紧张局势有可能威胁该工程的进展,但“大人工河”项目的最后两阶段还是会按计划在今后的20年内完成,连接之前已铺设好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剩余城市,整个系统建成后能为38万英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这将使卡扎菲许下的将沙漠变绿洲的宏伟誓言变为现实。

§§§第二节 乱世豪门:卡扎菲的家天下

眼下,利比亚的局势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卡扎菲的家庭成员也一一被媒体曝光。作为这个国家最具势力的家族,卡扎菲的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父亲的庇护之下,享受着怎样的权力与地位?卡扎菲的8子1女涉足石油、燃气、酒店、媒体、流通、通信、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赚取大量金钱。每年有数百亿美元流入他们的腰包。据推测,利比亚向海外投资的资本也是归他们所有,规模约达700亿美元,此外,卡扎菲的子女在海外还购置了大量房产。

1.孝顺儿子卡扎菲

卡扎菲既是利比亚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位孝子。卡扎菲孝敬父母的故事在利比亚广为流传。

卡扎菲既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谢父母为他施展才能创造了机会。的确,对于一个在贫瘠半沙漠地区以放牧牛羊骆驼为生的贝都因人来说,要养活六口之家已很不容易,卡扎菲的父亲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不仅将儿子送去读书,还支持儿子的政治活动。卡扎菲在塞卜哈读中学时因参加政治活动被开除学籍,他父亲便四处奔波,找关系托人情,才把卡扎菲转到米苏腊塔继续学习。

卡扎菲永远忘不了父母的恩情。他在学校学习期间和在军队服役期间,一有空就回家探望双亲,并给他们带回一个收音机。1969年9月1日,卡扎菲的父母亲就是通过这个收音机听到儿子的声音,了解到卡扎菲领导政变成功的消息。他们刚听到广播时面面相觑、瞠目结舌,听完广播后欣喜若狂,称赞儿子有出息。

卡扎菲执政后,与父母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两位老人不习惯过城市生活,坚持住老家的帐篷。卡扎菲尊重他们的意见,不时派人把他们接到的黎波里住一段时间,并对他们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卡扎菲的母亲于1978年去世。他的父亲于1985年去世,享年90多岁。

2. 女刺客成为了第一夫人

卡扎菲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位妻子名叫法蒂赫,他的岳父是哈利德将军,是伊德里斯国王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也是卡扎菲的顶头上司。哈利德将军看中了卡扎菲,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卡扎菲与法蒂赫婚后不久便发动了“九·一”革命,很快宣布与法蒂赫离婚。卡扎菲提出离婚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因为这桩婚姻办得相当草率,他与来自旧制度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姐结合相当勉强;二是因为婚后夫妻感情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