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两个王爷一个妃
932800000117

第117章

“哦?皇上有话但说无妨。”太皇太后微愣,能和她商议的事……皇上一贯是自我行事,裴宰相一事上,就连她欲求情都被驳回,如今却说“商议”,看来另有内情啊。

孝瑞太后听着话音,感觉这件事还是不参与的好,于是起身,叫着皇后一起到别处走走。

“关于裴宰相一案。”君临风说着略微停顿,观察着她的脸色,接着继续说,“皇奶奶也知道,如今裴宰相叛国一案尘埃落定,而昭儿也嫁给了耶真国的恒王爷,四弟虽然性子内敛,可对昭儿用情很深,这样的结果叫他如何受得了。”

她何尝不知道,只是……叹息一气,问道,“皇上打算如何呢?”

“不如再赐门亲事。孙儿知道有位小姐爱慕四弟已久,若由她在四弟身边悉心照顾,说不定能让四弟重新振作起来。孙儿这次来,就是特地与皇奶奶说这件事。”

“皇上说的是……林晴语?”这个答案不难想象,太皇太后眉头一紧,直觉不喜欢她,可是……这话已经从皇上的嘴里说了出来,恐怕不是和她“商议”,而是决定了。之所以来与她说,大概是想借由她的面,将意思转告君惜墨。疲惫的揉揉鬓角,说道,“皇上,论公你是君,他是臣;论私,你是兄,他是弟。你做决定就是了,哀家老了,精神越来越不济,就不为这些事费神了。”

君临风轻笑,知道是她想回避,这早在意料之中。

“皇奶奶,四弟的脾气你也了解,孙儿去说,怕是蹭得鼻子灰回来。还是皇奶奶去说吧!”看她还是不甚乐意,君临风叹息着,声音低冷,“皇奶奶疼他多过疼朕啊,真教朕嫉妒又羡慕。”

“皇上何出此言?”太皇太后一愣。

“不是吗?”君临风淡淡讽笑,说,“孙儿想,先帝临终前所做的事,皇奶奶也是知情的吧?可皇奶奶却不告诉孙儿,全心全意护着四弟,可不是偏爱吗?”

“皇上,你……”太皇太后完全没料到他提起这件敏感的事情,顿时有些无神,少顷时候,体会了他的用意。大概就是一定要她去做说客,必须要君惜墨应下这门亲,否则……谁会知道这皇上会做出什么事来。良久一叹,她不得不说,“都是陈年往事了,皇上何必再提呢?等到惜墨大婚之后,皇上就忘了吧!”

“这种事,孙儿也不愿一直记挂在怀啊!”君临风知道她是答应了,温和笑着起身,告辞道,“孙儿就不打扰皇奶奶休息了!”

看着那离去的身影,太皇太后忍不住再次叹息。古有云:儿孙自有儿孙福。可如今,她年岁半百的人了,怎么还卷入这种权势纷争,看来也该寻个地方图几年清静了。

当天,林呈从皇宫回到府里,显得意气风发,林夫人见了很是不解,问他却也不说原因,只让丫环把林晴语叫到书房。

林晴语听到爹爹要见她,很意外。自从那件事之后,爹爹一直以她为耻,每日尽量避而不见,今日却突然找丫环来请她……为了什么事呢?

丫环看她神情犹豫,以为她是害怕,于是说,“小姐,老爷刚从宫里回来,似乎很高兴呢。奴婢想,老爷找你肯定是有喜事!”

喜事?听丫环一说,林晴语更是满心狐疑。

走到书房门前,林晴语不由得紧张,敲开门,林呈正坐在书桌边翻看书籍,显然并未专心。看到她到了,林呈放下书,示意她将门关上。

林晴语关了门,犹疑的走到房中,微微低头,“爹爹,你找我?”

“嗯!坐吧。”林呈把目光认真的投放在她身上,仔仔细细的打量,似乎很久没关注过这个女儿,的确已是亭亭玉立,颇有些教人动心的资质。

“爹爹?”林晴语被看的心生忐忑,也越发疑云重生。

林呈收回目光,满意一笑,“你不是喜欢君惜墨吗?”

“爹?”林晴语秀眉一皱,不解。

“你别紧张,今天找你来是喜事!”林呈笑吟吟的捋捋胡须,仿佛终于顺畅了一般,轻叹道,“今日下朝后,皇上私召我到御书房,言语中透露有意将你指给君惜墨做王妃的意思。你愿不愿意?”

林晴语惊愣,这个消息对她而言太意外,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就像做梦一样。

“爹?你说的……是真的吗?”林晴语确认的问。

“我还能骗你?”林呈呵呵一笑,敛眉思虑片刻,终究是提醒的说,“不过,有件事你要事先知道,若是不答应这件事,那么婚事也会随时取消。”

“爹爹请说!”林晴语听到有附加条件,这才心思安定,相信一切是真实。

林呈审视的看她片刻,方才将那件事说了。

林晴语听后抿紧了红唇,虽然知道这件婚事另有内情,嫁过去也不会受到君惜墨的好待,可她依旧坚定不移的点头。“我愿意!”

是的,只要能让她待在君惜墨身边,她做什么都愿意。尽管不敢奢望,可她依旧会想,裴昭儿已经远远的离开了,还成了别人的王妃,这是事实,不可改变的事实。此刻的他需要别人的安慰,或许……或许时间久了,他会被她感动,会给她希望的温暖怀抱。

几天后,君惜墨顺利完成了赈灾任务,返回京城。君临风在宫里摆设大宴庆祝,群臣庆贺,当然,也是另有目的。

宴席设在晚上,宫中笙歌鼓乐,袖舞翩跹,一片欢乐,然而君惜墨本就不喜欢这样的场面,再加上……因此虽是宴席主角,却依旧免不了脸色阴郁,眼中的阴霾情绪与宴席中的欢乐气氛丝毫不入。

樊少琦坐在他的旁边,明白他的感受,只好劝他多喝酒,“别垮着脸,来!今晚我们不醉不归!”

君惜墨举着杯,少顷苦笑着放下,“我不能喝醉!”

“不知一醉解千愁吗?喝醉一回又何妨。”樊少琦一向不主张喝酒贪杯,可看着他这样消沉,也为他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