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考作文有一套
9364700000018

第18章 点“石”成金(3)

偶然一次,我去老人家,才发现那呻吟声是从他的卧室传出来的,发出声音的人不是他,而是他的妻子。原本,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两个恩爱又甜蜜,可妻子却突然得了脑瘫,瘫痪不能动弹,就连神智也不清楚,不认识任何人,无异于植物人。而老人却不离不弃,日日夜夜照顾她。每到半夜她呻吟时,他便起床紧握她的双手,直到凌晨时分才上床睡觉……

问:故事分享完了,感动吗?如果让你根据这个故事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请先写一个题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穿透隔墙的爱”或“锁在冷漠中的爱”

温馨点醒:

(1)文章的情感线索是什么?——呻吟声。

(2)这呻吟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邻墙,隔墙。

(3)知道呻吟声渊源的前后,我的态度有何变化?(悬念前与后的对比)——前面是讨厌,后面是感动,甚至是震撼。

(4)这呻吟声的本质是什么?——爱。老人对妻子永不离弃的爱。

(5)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爱。老人的不易、辛酸,他对瘫痪的妻子不离不弃。

那么,情感线索+主题+悬念前后对比=穿透隔墙的爱!

3.面对一个普通的橘子,你会想到什么?结合你的感悟,试着构思一篇文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橘子——情感线索——希望——光明。

(2)瓣瓣橘香——融入情感——亲情的温暖。

(3)橘子的甘甜——女孩的脏乱——对比——心灵之美。

问:看到上面三个构思例子,你是否有了创作思路?有的话,就请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既然“悟”包括哲理、智慧、情感等几个方面,那么普通景物就不再是普通景物,将它们分别和前面三者结合起来,看看是否会有新的思路。如此,景物可以是情,景物可以是理,景物更可以是智慧。

4.我是一个爱旅行写书的人,经常会出门四处走走,且行且听且赏。下面是我在旅行途中遇见的三件怪事:

(1)一位老者在池塘边握竿钓鱼,偌大的池塘清澈见底,却连一条鱼都没有,可他却一直坐在那儿钓,没有任何抱怨。请问:这是为什么?他到底在钓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南京清凉寺的时候,我遇见一个小姑娘,七八岁的样子,却非常认真地在石阶凳上阅读枯燥难懂的禅文。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小姑娘一有时间就会来寺庙读书,而且这是她妈妈布置的任务。请问,她妈妈为何会布置这样的任务?是揠苗助长吗?你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列火车上,我认识了一位年轻人,相聊甚欢。可是,当我下火车的时候,才发现年轻人根本没带任何行李,原来他每次出门都不带行李,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将这三个故事串在一起,写成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呢?请拟一题目。

答:构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旅行,遇见生命的灵魂》

技巧点拨:三个不同的故事,虽然看起来像是在叙述不同的内容,但它们之间都有两个共同的关键词——旅行和心。

旅行——生命的旅行,心灵的旅行。行吗?

心——升华了之后是什么呢?对,是灵魂。

那么,文章题目的关键词出来了没有?——生命、旅行和灵魂,对吗?

三、例文精选(一)

阳光的草,浮华的花

陈晓辉

公园里,那些娇艳夺目的花开了,红的、黄的、大紫色的,各种颜色,赏心悦目。

蝴蝶飞来了,它说,这些花儿真美;孩子们跑过来了,他们说,这些花好漂亮;路人路过了,他们说,这些花还带着清香,真舒服;摄影师看到了,赶忙拿出相机仔细调焦,按下快门,赞扬它们是生活中最美的风景。于是,花儿们欣欣然起来,仿佛自己就是不可比拟的公主,带给别人姹紫嫣红般的美,赢得无数掌声和喝彩。

与此同时,它们开始看不起生长在自己周围的那些柔弱难看的草了,觉得它们的存在简直影响了自己的美丽。接着,它们开始斥责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草儿们,嘲讽、讥笑,将它们贬得一无是处,逼它们远离自己。

这些嫩弱的草儿伤心极了,从没想过昔日的伙伴会如此瞧不起自己,摇摇头,开始与它们保持距离,改变了生长方向。

又是一年春风吹起时,花儿们仍然娇贵地开着,而那些草呢,也傲然挺立在自然间,只是,他们没有再生长在一起,花归花,草归草。蝴蝶飞来了,在花朵上停留了一会儿,便飞向那草丛中,它说,这才是真实的天地;孩子们跑来了,看了花几眼,便厌了,喜欢那草丛的生命之绿;路人路过了,叹气说,原来,花与草相比,还是草的绿色舒服,这些花美得太嘈杂了;摄影师来了,他努力地拍草尖上的露珠,说这滴露凝聚着人生的感动与骄傲。而那些原本盛气凌人的花,却无人问津。

花儿们心冷了,忙问草儿们,你们为何会让所有人喜欢。草儿们坚定地说:“当你努力地在外表上争奇斗艳时,我在心中营造阳光,深扎根于泥土,以成长的方式向人们诠释何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要知道,没有内心的真实与安然,你们那些红花般的虚荣与浮华之美将会荡然无存!”

赏析与解读:文章以寓言形式娓娓道来,通过花与草不同的成长方式和人生取向的对比,突显了内心的真实与安然的重要性。花草即人生,说明为人处事不应该只追逐表面的虚荣与浮华,而要在内心营造温暖的阳光。

温馨点醒:本文画线部分就是文章的“悟”,是全文灵魂之所在。所以,感悟美文的“悟”大多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美”即指中心思想,包含道理、情感或智慧等方面。本文的“悟”主要体现在哲理方面。

例文精选(二)

穿透隔墙的爱

陈晓辉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搬进新家,六楼,简单而又安静,我非常喜欢。

之前住的房子虽然宽敞,但附近就是一个小型垃圾场,声音嘈杂,且每到清理垃圾的时候,空气中便会弥散出一股难闻的味道。自从搬入新家之后,自己感觉就像逃离出一个黑暗的地方,重新看到了光明。新的家,坐北朝南,每日清晨,阳光静悄悄地透过窗帘,溜进屋内,雅致、舒坦。坐于窗边的沙发上,沏上一壶铁观音,听听歌,写写字,生活宁静美好。

可是,突然的一个晚上,睡梦中的我被隔墙传过来的类似山羊的呻吟声吵醒了,声音时轻时响,一阵一阵,听了让人不知所措,直到早晨四点多才渐渐消失。接着又出现了洗衣物的声音、脸盆碰撞的声音、流水声等,混在一起,无比刺耳。那一晚,我像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天浑浑噩噩,无精打采。之后的夜晚,经常会出现这种令人不悦的隔墙之音。

为此,我开始刻意留心邻居家的动静。邻居是一位六旬老人,和蔼友善,浓眉,话不多,每次进出门都是一个人。他基本上是早晨五点左右就起床了,然后听收音机里面开始播放的一档黄梅戏节目,平时除了早上和傍晚会外出逛公园或买菜之类,其余时间大多都待在家里。

虽然我客气地叫他为大爷,有时会与他礼貌地交流一些生活方面的小问题,可为了弄清隔墙之音的来源,我总是会小心翼翼地注意他。比如,借他转身关门的瞬间,偷偷瞄一眼他的家,看看他家的水槽大概在什么位置,是否有脸盆等东西置放在一边;总是会从猫眼里观察他进出门时是否都是一个人,观察他脸上的气色。可是,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老人的身体非常健朗,不可能发出那么虚弱的呻吟声,而他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进进出出。既然这样,这困扰我的隔墙之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那是一个幽静的晚上,梦中的我又被隔墙而来的呻吟声吵醒了。好几次,我尝试入睡,均不能如愿,干脆开灯看书。这一次,我听得很清晰,除了呻吟声之外,还有老人的咳嗽声,两种声音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我起床套了件睡衣,打开窗户,朝隔壁老人家的阳台望去。窗户开了,声音更加清晰了,洗刷声、呻吟声,还有其他零碎的声音,直到近拂晓才慢慢消失。

第二日,我特意将桌上一袋香蕉拎给隔壁老人吃,然后趁他开门的瞬间一个纵身走进他家里,再向右朝他卧室望去,由于他家是一居室的房子,里面的一切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三条绳子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毛巾,毛巾下面放着一两个脸盆和塑料桶,逼仄的空间里放着两张木板床,一张空着,而另一张上面躺着一个人。

老人许是看出了我的尴尬,赶忙上前搬了张凳子给我坐。原来,那躺在床上的人便是老人的爱人,三年前因为突然间脑瘫,变成了植物人,每日只能躺在床上,也无法正常说话,不认识任何人,等于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靠药物维系生命。老人每天都要在床边给她喂饭,给她擦身,甚至给她换洗成人尿布。近段时间,也不知何故,她经常会在夜间呻吟,还会呕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老人便会起床用热毛巾给她擦洗,握住她的手,陪伴在她身边,直到她慢慢睡去……如此这般,日日夜夜,老人都在倾心照顾她。

听完老人的叙述,我的心被润湿了,总想说些安慰他的话,却不知如何表达,竟傻傻地沉默在那里。我从老人家走出来,重回自己房中,回想刚才的那一幕和始终洋溢在老人嘴角的微笑,眼泪抑制不住地顺着脸颊滑落下来了。我知道,老人终是幸福的,正如他自己所言:“不管她变成怎样一个人,只要她在,我就心安,再多的苦难也都是幸福。”

以前总有人问我:什么是爱?如果付出与收获不对等怎么办?诸如此类,我不知道。可是如今,倘若再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告诉他们关于老人的故事。因为,爱是一种信念,是平淡岁月中的相濡以沫,它与得失无关。

而当我这样理解爱的时候,我知道,那是老人的爱,穿透隔墙,在我心中播下种子,滋生出了那一汪滋润而又执著的甘泉。原来,心中珍爱,人生处处不荒芜,即使是没有阳光,每一次阴霾都可以是极致的温暖!

赏析与解读:本文便是根据导练分析2中的真实故事而进行构思和创作的,阐述了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爱的主题。文中画线部分即为全文的“悟”,主要体现在情感和哲理两个方面,前半句是情,后半句是理。

例文精选(三)

旅行,遇见生命的灵魂

陈晓辉

他是一位老者,一个人在清澈见底的池塘边钓鱼,手握竹竿,非常专注。旅行期间,我路过那片山林,在池塘旁边蹲坐下来,观望了好久好久。出于好奇心,我终于忍不住问他:“偌大的池塘,看得清清楚楚,根本见不到一条鱼,你这样钓鱼,无异于对着自家水缸发呆,纯耗时间啊。”老者只是笑,并未作答,之后在我起身准备离开之际问我:“请问你旅行为的是沿途妖娆的风景,还是为了放飞心灵?”

“于我而言,心灵的丰盈比风景更重要。”我立即答道。

“那么,我也是在享受心灵净化的过程,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一席话,让我对老者心生敬意。原来,生命是一种修行,杂、贪、嗔、痴等执念,在惠风细雨间,在坦然凝望中,被慢慢净化和圆融了,这便是大格局、大智慧。

她是一个小女孩,七八岁左右,扎两条马尾辫,大眼睛水灵水灵的。我是在南京清凉寺遇见她的,当时她正坐在寺庙门口的石阶凳上读禅。靠墙一边,是一个大书架,上面全是佛家的书,书架上题着字——赠给有缘人。我觉得困惑,那么小的女孩,能读懂这些深奥的禅文吗?

在与她的闲谈之中,我知道她来寺庙读禅书是每天必修的功课,这是妈妈给她布置的任务。每次看完禅书,她都要将所记住的文字或禅理故事向妈妈复述一遍,而妈妈呢,在听完她的复述后都会微笑着给她讲解一些她不理解的地方,如此,她也就从一开始的讨厌转为喜欢。她说,阅读比收到礼物更能让人开心。

我依着她所指的方向,走到了她妈妈的身边,并礼貌地向她询问让自己女儿这么小就接触这些的原因。原来,她只是想让她女儿在还未步入社会前,便能修有出世的慈念心,这样,长大后的她就能依心行善,少走一些崎岖之路。不管结果如何,她都会坚持。

我听了,愣住了,倘若天下每个母亲都能如她一般用心良苦,又何愁阳光不布满尘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呢?是的,善的根终能开出秀美的花。

他是一位年轻人,比我大五岁。我们是在一节车厢里认识的,一见投缘,天南地北,无所不聊。火车快到达终点的时候,我站起来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箱子、手提电脑和一个黑色休闲包。当我将所有行李整理好,放在自己身边时,他仍丝毫不动,笑着注视着我。原来,他出门居然从不带任何行李,甚至连更换的衣服也不带,都是到一处买新的来更换。就当我准备嘲笑他的偏执作风时,他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旅行的意义,就是为了和自己心灵深处的空灵相遇。放下生命中所有的包袱,轻松上路,你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