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第一
9404500000044

第44章 向生命施爱(下)(5)

第一只犬是个功臣,它相继救了七个村民。最后因为防疫,结果村民们不得不含泪为其送行……村民们告诉我,在地震前夕,一向温顺的小狗突然叼着主人的裤腿拼命往外拉,那天它的叫声特别凄厉,所以惊动了众乡亲。正是它的奇异的叫声,让当时在家怵息的四十二位村民在大震时幸免于难。我家的小狗叫小花花。12号中午我从北川曲山镇上回来,小花花看我躺在床上要午休,便不停地叫。当时我8岁的儿子也在睡觉,所以小花花一叫,我老婆就将它赶出屋子。但在屋子外的小花花叫得更厉害。我很生气,从床上起来,朝它嚷嚷,不许它再叫了。哪知小花花蹿到屋里,叼着我的裤腿就往外拉。我感到纳闷。这狗今天咋了?我一看小花花,竟然发现它在流泪。我赶紧跟着它出了屋子,这时儿子也从屋里出来了。但小花花还是叫个不停,结果把邻居都惊醒了,当时有人还很不高兴。可也有一位60多岁的老伯不这么看,他沉着脸说:这种事情我小的时候听说过,看来要有天灾降临了。老伯这么一说,村里的人都着慌了。也怪,这时村上所有的狗都叫个不停。我看到狗崽们这么异常,便向众乡亲喊道:赶快通知大家,都从屋内出来,可能要地震了!一会儿工夫,全村在家的七十六人中,有四十二人慌忙跑到了屋外。也有一些人死活不相信我的话,还说我们犯神经病了。就在这工夫,天突然暗了下来,像刚出窑的瓦一样的颜色。地底下也发出轰隆的声音,随即地面也跟着发颤,我们还没明白过来,村里的房屋一溜烟全部倒了……那些没有从屋子里撤出的人,全部被埋在了下面。我们全吓坏了,只有小花花汪汪汪地叫个不停,而且在废墟上奔跑。后来我们明白了,它是告诉我们有人被埋在废墟里。于是我们跟着小花花,到处挖掘抢救幸存者,先后共救出七位村民。小花花真是立了大功。13日下午,解放军组成的救援队到达后,要求所有幸存村民撤至安全地带。我们四十九人被安排在五十公里外的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安置点,小花花也跟了过来。途中,乡亲们争着抢着抱小花花。刚到安置点时,由于道路被毁等原因,大伙每顿领取到的食品都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但是,每位村民都宁愿自己少吃一些,也要省下来给小花花。可是到了5月19日,公安干警来找我们,说为了防疫,必须抓走小花花。村民们一听就急了,但没有办法,这是命令,必须执行。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民警将小花花带走。当时全村四十九位乡亲排成队,出来为小花花送行,情景非常感人。小花花也懂事似地流着泪与我们告别……小花花的主人这样向我叙述道。

另一只犬的主人是位60多岁的老太太。她说她的命是小犬给的。当时地震后,我被压在楼板下面,动弹不得。我的爱犬没事,但它看我出不来,就很着急,不停地叫着。可当时城里大乱,要救的人很多。有几个救援队员想救我,但苦于没有机械设备,他们搬不开压在我身上的水泥板,只好暂时放弃了对我的救援。这样我的小狗狗就很着急,但它通人性,几乎寸步不离开我。到第三天了,我在水泥板底下没吃没喝的,快支撑不住了,尤其是口渴,难受极了。我觉得自己不是饿死也得渴死了。14号下午了,我渴得快睡着了,突然我发现嘴边湿润润的,睁开眼睛一看:是我的小狗狗在用舌头舔我的嘴,我顿时感到一股透心的甘露一样的湿润……从那一刻起,我只要感觉支撑不住了'就喊一声过来,小狗狗就过来伸出舌头在我嘴上舔上几下……—直到15号,消防队员开着吊车,把我从楼板底下救了出来。我的小狗狗成了我的救命爱犬。之后几天,我天天抱着小狗狗,像亲人_样,日夜不分离。可是就在18号晚,居委会的一名干部动员我把小狗狗交出来,说是为了防疫。我说啥也不肯,那干部没有办法也就走了。当晚我一直把小狗狗抱在怀里,怕有人来偷走它。但是后来我睡着了,等醒来一看,小狗狗没有了。我到处找,一直找了几天,就是找不着。最后竟然在我的一件旧衣服下面发现了,可小狗狗早已没有了气……它是自己饿死的,它怕我伤心,就这样寻了短见。你说这犬是不是跟人一样,它不仅救了我的命,而且还为我分忧。我现在每天只能看这张照片过日子……老人说着拿出一张震前她与小狗狗在一起玩耍的彩色照片。离开老人后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那天没有带照相机。然而老人与犬的故事则一直刻在我心里。

还有一则也是有关犬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德阳的事。有个镇叫金花镇,是绵竹和什邡交界的一个小镇,位于红白镇和汉旺镇中间,是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小镇,也是重灾区。第一次赴灾区采访时我就路过那里。当时看到路边有不少解放军在帮助灾区百姓搭房子,便想去采访—下,结果—下车就被当地百姓团团围住,后来才知道他们是金花镇金山村的。我们村里死了几十个人。还不算多。但金花镇中心小学死的娃儿多,共死了一百八十多个。一位村干部拉住我,指了指我身后的那座大山,说,你看到那块塌方了吧--它原来是我们这儿的一个旅游景点,里面是个仙女洞,每天有游客。光工作人员就有三十八个,可地震那天,全都被掩埋在里面……

现在还在里面?我转身看着半山腰处一片坍塌的岩石处,心头一阵紧缩,便问。

可不!根本挖不出来!至少得挖几十天才能把塌方挖尽。他们不死咋活法?村干部说得很随便,可我听后心头非常沉重。当时我有种感觉:对死人来说,在灾区人的心目中已经很随便了,或许他们见了太多太多的死人,所以有些麻木。但当时我却被一位一直跟我采访的小女孩吸引了—.小女孩长得挺俊的。

你叫付么名字?

何雨薰。

嘿,我们是本家啊!我有些喜出望外。

几岁了?

8岁。

在哪儿上学?你们学校有没有倒塌呀?

在镇上中心小学上学。我们学校死了好多人……小女孩的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着,说起自己的学校时,明显阴沉了下来。

她也是金花镇中心小学的!我心头一惊,便低声问她。这时小雨薰的妈妈过来,搂着宝贝女儿开始跟我说:她们班上共二十六个娃儿,只有三个跑了出来,其他的全死了……

我忍不住拉过小雨薰,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片刻,我轻声问她:你怎么跑出来的?

我跟着欧国亮跑出来的。小雨薰说。

欧国亮是谁?我问。

是我小孙子。她跟我孙子是同班的。地震时,我孙儿反应快,先跑了出来。小雨薰就跟着他跑了出来。刚才那位向我介绍情况的村干部这时很自豪地告诉我。

是这样吗?我问怀中的小雨薰。

女孩点点头,眼泪就出来了。

命大!真是命大呀!我轻轻地朝小雨薰的妈妈说道,然后更用力地搂了搂小雨薰。

那天我发现记忆并不特别深的一件事:这个村上的狗特别多。因为我在采访时,狗叫得特别响,总打断我的记录,村里百姓就几次帮我赶走这些狗崽。他们一边还说:这些狗也是功臣,它们救了村里不少人的命。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这话。可是这第三次采访又听说当地干部介绍金花镇的事时,不由想起金山村的狗的事来。

德阳干部告诉我,在金花镇,有个村子在震前有十八条狗,山区农家都有养狗的习惯,主要是为了防贼。地震时,这些狗可真成了英雄,它们是最先投入抢救生命的战斗的。因为当时地处深山的金花镇,一时得不到外援,抢救主要是靠自救。狗便成了最先冲向废墟救主人的战斗员。狗通人陛,且嗅觉好,这是公认的。所以在地震掩埋大量人员时,忠诚于主人的狗崽们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头,金花镇某村第一时间被救的几十名被埋者,无一例外是被狗凭嗅觉找到具体酌被掩埋地点后救出的。这个村的狗成了当地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英雄。但后来上面规定,为防止疫情发生,牲畜必须屠杀掉。这事有些残酷,但为了更多幸存者的生命安全,屠杀牲畜是必须的。正在村民们为这事犯愁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当口,突然18号-的那一天,全村十八条狗无一例外地消失了,而且消失得影迹全无。村民们为此号啕大哭了好几天,公安人员多次派出专员搜索,全无结果。有人说,这些狗都被村民们藏了起来。村民们出面作证,说根本没有的事。有人说这些狗跑到山里去了。于是当地官员命令部队和公安人员上山搜查,但几天下来仍无一点信息。几十天过去了'这些狗到底到哪儿去了'至今仍然是个谜。

狗其实比人更灵敏,而且也极有感情。我们只能这样推测:它们以自己的方式,或早已消灭了自己的生命……要不然不可能逃得过我们拉网式的搜索的。当地一名公安局长这样说。

尽管这只是一种解释,但我宁愿相信这话是真的,因为与人的生命相通的犬是懂得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尊严和不为难主人的意识的。

它们的生命同样非常高尚。

大地震让所有的生命显得高尚。

高尚的生命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它们存在于宇宙之中,化作天幕上的繁星以另一方式闪耀着光芒。

我因此要以特别庄严的形式--向生命致敬!2008年5月19日至9月20日三次往返于北京和汶川之间采访与创作

(特别声明:本书得到了汶川地震灾区多方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四川省作家协会和四川省各新闻媒体朋友的支持,谨致谢忱,并向被参考部分新闻材料、提供新闻照片的作者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