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9409500000083

第83章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4)

为寻访你--周宪梁教授的足迹和你心中那片宁静的绿洲,当我带着感奋的心境走进你的时候,方感悟出你这位共产党人的心中涌动着阵阵春风、盛开着簇簇百花、高挂着暖暖的艳阳、融化着皑皑的冰雪……

许久,我终于领悟到你心中那美丽的“四季”已构成道道亮丽的风景。但你在心里从未积存冷漠的冰雪;你也有喜怒哀乐,但你从未因自己心绪的不佳而诅咒美丽的春天!

你坚信:我们每一位国家公务员、执法者……包括医生在内的每位共产党员,只要一切为了让人民满意,干事不混事--在态度上敬民,要诚心诚意,不是无情无义;在感情上爱民,要真心实意,不是虚情假意;在行为上为民,要全心全意,不是三心二意……这样,“为人民服务”就不再成为一句空泛的口号,道德就会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中国百姓们的心就能找到精神家园;而领导者的威望也就会越来越高;党的形象也会越来越好;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就会越办越多、越办越好;人民群众就越能找到生活的希冀、做人的尊严……

百姓心里有杆秤--能称出你共产党员的分量。

百姓眼里有把尺--能丈量你医务人员的身高。

百姓口里有座碑--能塑出你人格人品的形象。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如果我们冷淡了人民,人民没有理由不冷漠我们!

公道,自在人心。

公德,自在人行。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关于道德,先哲老子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明确告白于天下。

我们知道,你和你的同仁们,用具体行为正在拨动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琴弦;铸就着一种性格;生成着一种模式;怀揣着一种理念;主张着一种文化;张扬着一种文明……

也许,平庸与平凡之间,其本源的区别与分野,便在于人性锻造与精神超越过程的差异;在其所有行为的背后,则是灵魂的迁徙与嬗变……

也许,我们会为你--周宪梁教授选择的“崇高”所支付的“成本”和“代价”而心生感动甚至流泪。但当“德行”变成一种社会时尚时,我想,那时我们就不会再为此而流泪……

为了这一天早日实现--让我们击掌!

为了崇高的德行天下--让我们加油!

《一个人的邮路》--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尼玛拉木

冉隆中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雪山上本没有路,一个人反复地走,也就有了路--那是一个人的邮路。

--题记

2010年2月8日傍晚,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很短的一条街道,已是空寂无声。这时,暮色中的乡街上走来了一个人,夕阳的余晖拉长了这个晚归者疲惫的身影,只见她身着红衣,肩挎绿邮包,一步步向云岭乡邮政所走来。她,就是送信归来的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邮递员尼玛拉木。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春节。春节前的邮件照例要比平时更多一些。那些外出打工者,有的因为路太远,不能回家过节。但是他们的心,却要借助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汇款单和包裹单,飞回到有温暖火塘和浓浓奶茶香的家中。每到这个时节,尼玛拉木就比平时要更忙。不仅她自己忙,她还拉着老公扎史农布以及8岁多的儿子一起忙。他们也来帮拉木分发运送投寄邮件,老公和孩子,早就成了邮政所不拿工资的“编外职工”。这一天,按照尼玛拉木的预想,一家人准备早一点儿结束工作。他们要提前在家过年--因为第二天,拉木又要出远门了。她要从云岭乡出发,到德钦,到香格里拉,再到昆明,然后,飞到北京--作为全国道德模范的代表,她要出席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但是,这一天要送的邮件实在太多,就算他们分头行动,紧赶慢赶,还是回来晚了。再说,尼玛拉木只顾着处理走前一大摊子事,也没来得及给家里准备什么年货。好在老公和孩子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一家人还是乐乐呵呵地就在邮政所--也就是他们的家里,吃过了没有年味的“年饭”。

2010年2月13日晚,全球数亿双眼睛都盯着同一个电视节目--这就是有“新年俗”之称的中央电视台“春晚”。在这个盛大晚会正热闹进行的中间,尼玛拉木被隆重推出:她身着藏族服装,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2010年2月20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题曲刚刚响过,身着红衣、肩挎绿邮包的尼玛拉木又在电视屏幕上向我们走来--《新闻联播》再一次向全国观众介绍这位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女子:尼玛拉木一个人,在同样的山路上,一走就是11年,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发送邮件无以计数,却无一延误,无一差错!

熟悉尼玛拉木的人都知道,从2004年至今,尼玛拉木被中央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宣传报道的次数已经很难统计了。对于尼玛拉木来说,在高海拔的雪山与河谷地区送邮件是一件“苦役”(藏语中“邮递员”的发音和“苦役”正好相似),比送邮件这体力活更难对付的是一路上的危险,比危险更难对付的是一个人邮路上的孤独寂寞,比孤独寂寞更考验她的是出名之后如何保持平常心,继续做好中国邮政实物传递网最低端的平凡工作--而所有这些,在漫长的11年中,她都坚韧而坚实地走过来了。她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呢?让我们将目光回到11年前--

在1999年之前,云岭邮政所工作人员就桑称一人。大家习惯叫桑称老所长,其实,也可以叫他老邮差、老伙夫、老营业员、老“苦役”--因为乡下的邮政所,所有活计都是一个人干,邮政所只有一个人。1999年的桑称,要说实际年龄,跟“老”字还远沾不上边,那一年,他还不到40岁。但是他却真的老了。从羊拉乡的马班邮路,到云岭乡的步班邮路,他已经走了20年。他那磨破过无数双解放鞋的脚老了,他那每天要经历高海拔严寒和低海拔酷热反复折磨的全身关节老了,他那牵过马缰绳的手、背过沉重邮包的肩、顶烈日迎风雪的脸都老了。一个40岁的藏族汉子,看上去远比五六十岁的人还苍老。比外表更老的是他的肌体,他已经是一身疾病,特别是腰间椎盘脱出,已经使他腰都直不起来了,再走下去,眼看着就该残废了。于是,经上级单位同意,云岭乡邮政所决定招收一名乡邮员,在众多的报考人员当中,桑称选中了当地人少有的中专毕业学历的尼玛拉木。

在藏区,有一首描述乡村邮递员的山歌是这样唱的:我看见你经常围着这群山在走,你一辈子就在这片山里转,你一辈子为这片山而生,为这片山的乡亲送信忙,你这辈子就是这片山的“苦役”。对于吃苦,尼玛拉木早有准备。自幼就生长在云岭藏区的尼玛拉木,虽然身子瘦弱,却不怕爬高山、下河谷。但是当她从老所长桑称手中接过邮包,走上邮路,她才知道,一个人的邮路有多苦!第一次,是老所长桑称带着尼玛拉木上的路。他们服务的云岭乡,下属共有红坡、查里通、果念、西当、撕农5个村委会,分散于东、南、西、北4个方向。面积有9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却只有5000多人,居住的全部是藏族人民。在云岭乡,尼玛拉木要走的邮路总长度为350公里。线路有三条:一条是顺着澜沧江顺流而上,穿过九曲十八弯的月亮湾峡谷,一直到45公里外的史农村,这条路来回需要行走6天;第二条是从月亮湾峡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经过4500米雪线,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条路线是从海拔2400米的云岭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沿着羊肠小道直插只有海拔1900米的澜沧江河谷行走,顺着河谷走到13公里处再过溜索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条路是尼玛拉木三条邮路中最近的,行程只要2天,来回行走50多公里。

罗列这些数字是枯燥的,也让人记不住。这样说吧:尼玛拉木从1999年3月背上邮包走上这条邮路第一天起,她差不多每10天要在上述三条邮路上穿梭一次,最初那些年,全部靠的是徒步。邮递员根据投递邮件的方式不同,分为不同的班种。在城市,我们比较容易看到的是自行车班、摩托车班邮递员,而在尼玛拉木所在的边远山区,至今仍保留着步班和马班邮递员。步班邮递员尼玛拉木,是靠自己的双脚,去一步一步丈量几百公里长的山路。我翻看过尼玛拉木无数张照片--那都是她出名后,记者随她上邮路而跟拍记录下来的--她多数时候都低着头,看着眼前那不是路的路。冬天里,她的脚下可能是一片茫茫雪地,春、夏、秋几个季节,则是石块和碎石铺满的足有60度的荒坡、被羊蹬出的一片乱石坡、塌方或者泥石流经过后留下的一片让人心惊的痕迹,或者干脆就是悬崖峭壁间夹着的一条羊肠小道。一些记者跟尼玛拉木走上邮路,站在尼玛拉木每次出发的山路前,望一眼,就会声音颤抖地嘀咕:路呢?路在哪里?看起来到处都是路,却又无从下脚。犹豫之间,尼玛拉木已背着两个硕大的邮包爬到了记者们的“头顶”上,山势太陡,后面人的头几乎要碰到她的脚。走在那样的“路”上,没有可抓的地方,鞋底一直打滑,蹭下的碎石“哗哗”往下掉,后面的人只好趴下身来,降低重心手脚并用艰难地往上爬。随尼玛拉木跟拍的央视记者就曾打趣道:“没想到,来云岭咱们都变成了猴子。”

尼玛拉木要跑的邮路,大部分在白马雪山、梅里雪山和澜沧江峡谷地带,海拔高达2000多米。一般人体验四季需要一年时间,可尼玛拉木投递邮件的时候,常常在一天之内要数次经历冬天的寒冷和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经过峡谷时浑身被汗水浸透,爬上海拔4000米雪线后,汗还没干,湿漉漉的又冰冷刺骨。而且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是大雨瓢泼。因此,在尼玛拉木的邮包里常备有三块油布,小的用来包裹邮件,中等的用来包裹报纸杂志,大的用来自己遮雨。长年下来,这种一天之内忽冷忽热的天气,对人体健康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尼玛拉木踏上这条光荣的荆棘路,可以说,她每天都在接受考验,而且这一考验,就是11年。11年里,她吃过多少鲜为人知的苦呢?这个朴实的藏族女子,指着澜沧江滔滔激流说,那些苦都跟着江水流走了,就不说它了。

但是有一段艰苦的经历还是让她记忆犹新。那是2001年5月,怀孕在身的尼玛拉木,离预产期只有一个月,她照样风里雨里走在邮路上。她怀着的儿子差不多跟她跑了9个月的邮路。桑称所长多次劝她休息,可她总是说:“还能坚持,再跑两趟吧。”直到临产前不到一个月,桑称所长强行“没收”了她的邮包,自己撑着病体去跑邮路,她才歇了下来。但产后仅过了20来天,她就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靠家里两头牦牛的牛奶喂养,又踏上了邮路。很多年后,我问起尼玛拉木,这段经历苦不苦呢?

当然苦。但是苦我不要紧,只是让儿子也跟着受苦了。

一个女人为什么要这样苦呢?

尼玛拉木的回答朴实无华:那时候,在那个地方,没有男人女人,就只有身体好一点和身体差一点的人、年轻一点和年长一点的人。我身体好一点、年轻一点,我不跑邮路,就要让老所长拖着病身子去跑,怎么说得过去?

尼玛拉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厚道的人。德钦县邮政局局长杨利民告诉我,在11年里,尼玛拉木从来没向他叫过一声苦,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反而是哪里艰苦她就要求去哪里。2008年初,燕门邮政所唯一的工作人员拉追为解决个人问题需要休假一个月,她一走,工作就没有人接替了。尼玛拉木听到这个消息后,向县局请示,表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接替拉追完成工作。就这样,整整一个月,尼玛拉木奔走于相隔30多公里的云岭和燕门之间,不仅圆满地完成了自己区域的投递工作,还帮助拉追完成了燕门的所有投递工作。在听说距离云岭300多公里的全县最艰苦的羊拉乡需要充实一个邮政工作人员的时候,她不顾自己孩子还小的情况,积极向局里申请,坚决要求到羊拉这个最艰苦的地方去。

比艰苦更难对付的是危险。

说到危险,我立即想到的是,尼玛拉木一个女人,走上邮路后一次就要十来天,荒山野岭,遇到打劫怎么办?夜晚投宿,是不是也有危险?

尼玛拉木听我说起这些,脸上露出一脸笑容。这些才不危险啊!在我们藏区,邮递员既是“苦役”,也是“天使”,强盗也不会对“天使”下手啊!更何况全乡5000多名藏民全都认识。夜晚投宿,按我们藏族风俗,女人不能睡火塘边。但是我去的人家,都是把火塘边最好的位置留给我,那就是我走了一天后最舒服最温暖的时刻了。

那么,危险是什么呢?

尼玛拉木曾经怕过溜索。溜索,是横跨在澜沧江两岸的一根粗铁索,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是当地人过江的基本交通工具。一路上都看见溜索,也看到了过溜索的当地人。一个妇人,箩筐里装了小猪崽,也从溜索上飞过,那小猪崽连哼哼一声都没有:看来是早习惯了在我们看来还惊险刺激的生活。环境能改变人和一切动植物,而人跟动植物的区别,还在于人也能改变环境。溜索其实就是人改变环境的最直接的证据。它也该算做最初级的桥梁吧?只是,桥是让人走在上面,溜索是让人悬在下面。让人悬在下面的桥,就不是人人都敢过的了。尼玛拉木还记得第一次过溜索时的情景,那时的她从来没有过溜索的经验,望着奔腾湍急的澜沧江,她的心里一阵阵地发怵。她怕溜索是有原因的:她的弟弟就是在16岁时从溜索上掉进了这条江,永远离开了她的。但是,选择了这个职业,她只有往前走,现在她怎么回想都记不清当时是怎么过的江,只记得,看着老所长过了江,然后她也过了江。后来,她每周都要过溜索,每次过溜索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尼玛拉木说,过溜索最怕下雨,因为下雨后雨和钢索上的防锈油混在一起,变得异常湿滑。她曾因此多次刹车失灵,硬生生地撞在对岸的泥土墙上,半天都爬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