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9409500000099

第99章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

这是个非常恶劣的施工环境,是个非常艰苦的工程现场。在这片海泥滩上,有几十个经过公开招标招进来的公司在同时施工。张丽丽手下的干部也很得力,按说她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大楼里舒舒服服地遥控指挥。但她不。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工程的进展,几乎就长在工地上。那很窄的土泥路有很多工程车出入,若赶上堵车,她就趟着泥水走到工地。饿了,她常常连盒饭都顾不上吃;为了防止跌落在泥水里,去作业面时腰上就系根绳子,和几个同志拴成一串。她还不敢喝水,渴了,能忍就忍,因为工地的临时厕所非常简易,女同志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她的嘴唇常常干裂。连女性生理周期的特殊疲惫日子也抛之脑后。海风劲吹,日光曝晒,将她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摧残得粗糙不堪,她顾及不上;工程紧迫,任务繁重,让她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与疏忽。每天一早,她睁开没有休息好的睡眼,先去查询当天的天气预报,如此大规模的露天作业,天气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常常是在晚上9点以后,她到工地上,和那些施工单位的经理、队长们开协调会,解决一些当务之急,协调各家的工程进度,当场拍板作出一些关键性的决定。她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完成。容不得讨价还价。各施工队在同一个现场各抢各的任务,彼此难免有摩擦,有碰撞,有矛盾,可张总指挥不偏不倚,完全从工作出发,以大局为重,协调拍板后,让这些粗粗拉拉、被任务压得喘不上气的男经理、队长们心服口服。

有一次她冒着大雾去工地,前车轮担在了海挡上,汽车差一点冲进海里,大家惊出了一身冷汗。面对危险张丽丽执意前行,有人劝阻,下级干部也担心总指挥的安全,但她生气地说:“不到现场怎么弄清楚情况?必须去!”随行同志感慨地说:“丽总,我们算服了你了”。没办法,只能跟着这位“拼命三郎”往工地扎。指挥部的人,还有下面各施工单位的人,对这位巾帼总指挥没有不敬佩的。很多人爱称她“丽总”,领导就叫她“丽丽”,这种直呼其名的称谓透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与和谐。

10月30日晚,天气预报说明天渤海海面将有大风。当时物流仓库的大部分的屋顶已经完工,如果明天刮大风,不仅无法继续施工,而且很容易发生意外,会将组装了多半截的屋顶掀掉。指挥部当即通知分包商邵经理,要求抢在大风之前,连夜把剩余的1500多平方米屋顶干完。邵经理一听火冒三丈:“再加班人受得了吗?告诉你,我家里有两辆宝马、一处别墅,我不缺钱!这活儿我不干了还不行吗?”正发火呢,却见总指挥张丽丽已经摸黑来到现场。邵经理不好意思向女领导大发雷霆,但实在不愿连夜加班。张丽丽并不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而是拉他坐下来耐心地讲解动员:“我知道你和你的员工们都很辛苦,可屋顶实现不了全封闭,明天的大风一刮,不仅可能造成‘掀盖’,使你们前功尽弃,带来损失,还会影响后续工程。你们咬咬牙把活儿干完,事后放两天假大伙再补补觉,行不行呀?这一宿我也不回家了,咱们一起干!”邵经理被感动了,理解了,把员工们从临时宿舍里叫出,讲了讲奋战一宿的必要性,顿时工地上灯火齐明,又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邵经理带领的是一家外地的公司,像东疆港这种如此紧张的工作强度和连续作战的拼命干法,是他们过去没经历过的,开始很不理解。不仅是他,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对张丽丽也很有意见,嫌她老是压他们,催进度。有一天起大雾,东疆港工地三面环海,一片苍茫,什么也看不见。那样的能见度根本不能开车了,但他们谁也没想到那天女总指挥又来到了现场,检查每一家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在那一刻,施工公司的经理们终于理解“丽总”了。从陌生到不理解,经过摩擦打交道,最后张丽丽和这些竞标公司的经理们竟然打出很深的感情。他们认识到这个工程必须这么干,必须高质快速,而且女总指挥的工作作风和待人态度也深深感动了他们。

在工程最繁忙的阶段,从淤泥地层的真空预压到最终的面层施工,29个环节同时进行,2300米的码头岸线几乎形成了全区域、全段面的流水作业。挖泥、打桩、起重、拖轮、交通、材料运输等70余条船舶在海面上往来穿梭,数平方公里的岛上有近万名建设者在平行交叉作业。

初步统计,整个工程要打设的各类桩基连接起来超过了天津到北京的距离,浇筑的码头面层超过20个足球场大小,为软基加固而打设的塑料排水板,如果铺成一米宽,可以从漠河一直通到南沙群岛。最终从比海平面低2米的沿海滩涂,变成了高于海平面6米的一流海港。这样的大规模施工,如此紧张的日日夜夜,张丽丽的心思、谋虑始终在指挥部,在建设第一线。

但她毕竟是一位慈祥的女性,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母亲。小川在高考的第一天,她提前安排好工作,特意请了半天假,和丈夫一起送儿子到考场。看着高高壮壮的儿子一步步走进校门,然后回过头冲父母摆摆手,说:“别送了,再见!”一瞬间,张丽丽忽然感到内心一热,又不无伤感。那是一种孩子真的大了,翅膀硬了,要放任其单飞的感觉;是一种自己没有尽到母亲职责,没有照顾好独生子的愧疚……但儿子的身影还没消失,单位来的电话就响了,她迅即擦干眼眶中的泪水,装好手机,赶回塘沽,赶回工程指挥部。将母亲的角色封存起来,她立刻就是近万名建设者眼中的那个雷厉风行的女指挥官。

张丽丽不是没有母爱,她在笔者采访时深情地说:“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那时的东疆港区就是码头,就是一个艰苦的又脏又乱的大工地。但我觉得它就像个可爱的孩子,是从大海里孕育诞生的。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去呵护、去滋养。我看到它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在改变着模样,我心里真是又高兴,又激动。我希望它健康、漂亮,永葆活力,尽快茁壮成长起来!”那一刻,张丽丽那种深沉的属于母亲的挚爱之情在脸上荡漾着,泛着亮亮的光。

她的运筹严谨,如同海潮恪遵规律

海的潮汐,是一种在日、月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波动现象。这是蕴涵了内在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运动。东疆港的建设,也经过了严格的论证。从2005年起,天津港从国内外聘请专家,结合内部优秀技术人员,对交通、电力、给排水、供热、燃气、通信、绿地系统、环境保护等10个方面进行专项规划,运用专业工程管理技术和软件,模拟施工进度,研究论证工程实施方案,同时开展了共同沟、风暴潮影响、地震安全评估等专项研究。经实地勘察、反复计算和科学论证,形成的文案足有上吨重。最后结论:可如期完工。

张丽丽担任工程总指挥,始终严格遵循着科学施工的规律,为了实现超高的要求,发挥出了超高的智慧。她深知,东疆港区的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项目庞杂,分项子项众多,整体工程涉及和参与的部门、公司近百家,有近万人要同时在4平方公里的地域上作业。而工程建设现场无小事,任何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哪怕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或小小的电线头都可能带来意料不到的后果。因此,尊重和探索科学建港规律是产生最佳效率的关键。在时间紧、管理人员少、工作量巨大的条件下,她便采取了“矩阵式”管理方法,精心编排“网络计划”,细密策划,科学施工,使工作计划精确到小时,占满现场空间,用好进度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

“矩阵”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矩阵结构”指按照职能或工程项目划分相结合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张丽丽在编排“网络计划”时,就要考虑有那么多公司需要进驻工地,根据各自任务的轻重缓急,先分别给每一家施工单位安排工程日期,然后再通盘考虑斟酌,哪家和哪家有施工上的矛盾、各家还有哪些空白点、谁必须先干、谁必须插空干、谁只能最后再干、其中还有交叉的地方,经过来来回回地编排,网络计划达到最佳与合理。还要与各施工单位逐一落实。她领导制订的网络计划精细到你要在具体哪一天完成什么任务,这里没有弹性的时间。从理论上讲网络计划很合理,但执行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变化,所以每天的工程进度必须要及时掌控。以往张丽丽带领人搞工程建设,就是基层反映上来的问题,我一两天之内给你协调解决,就是很好的服务了。现在不行,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不能坐在那儿等你有问题再解决,而是主动地去看哪里可能会有问题发生,要提前发出预告,采取预防措施,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几乎天天往工地现场跑。积极主动与各方沟通联络,总是将问题解决在事前,同时根据天气预报和季节性变化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从各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到具体每个环节、每项流程的布置和施工,她都严格检查把关,亲自处理解决;对违背规程的问题或不合理的施工,不管是谁所为,都要坚决推倒重来。张丽丽的记忆力和对数字的敏感度超常。她由于全身心投入到东疆建设中去,整天想的就是这件事,所以她能将所有关键时间点储存在脑子里,就好像在心中设置了一张日程表,不管过去了几个月,到了那个关键时间点,她一定会记得亲自到那个节点去进行检查,使工程始终处于指挥部掌控的状态。

于是,就在这渤海之滨,在人工填造的4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成千上万的人员在搞着建设。吊车、汽车,拖轮、货轮……海风里,白天一派热火朝天的壮景;月光下,夜晚半岛一幅人声鼎沸的画图。这种雄壮宏大的场面,足以让每一位亲临者感受到震撼心魄的激动!东疆港大工程环环相扣,立体交叉,但却忙而不乱,内有章法,各项工程安全有序地进行建设,从未发生一起火灾、高空坠落、工伤死亡等重大安全事故。而工程质量却达到了优质。节省成本预算有数亿元。

同时,东疆保税港区建设也是一个巨大科技创新成果落实的过程。有19项技术创新成果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其中有两项新工艺获得了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