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倾世绝色:潇湘情缘
941400000119

第119章

“母后,这绝对不行。”皇上急急反对,开什么玩笑,他心心念念的美人儿嫁给那个吐蕃粗人,那怎么行。

“皇儿,咱们还是听听林爱卿的意见吧。”锋利的凤眼刺得皇上瑟缩一下,不敢再动,点明要墨涵决定。

“太后娘娘,皇上,能为社稷分忧那是我们林氏一族的荣耀,我与舍妹义不容辞。不过,微臣有一点不放心,舍妹身子太弱,恐难坚持得住几个月甚至半年的长途跋涉。再有一个,舍妹年纪太小,大婚至少还得等几年,吐蕃王子那边或许等不及啊。

我们与吐蕃交好,这本是有十分的诚意的,两国联姻是最佳方法。如果因为一点点小疏忽而出了问题,那绝对有违太后娘娘和皇上的本意。”深思熟虑之后,墨涵没有一口拒绝,反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稍稍点出了黛玉和亲的不妥之处,任由太后自己决定。

这样的回答是太后没有想到的,从她得到的消息里,这个林墨涵对林黛玉那是比亲哥哥还要好上几分的。在这样关系林黛玉一生幸福的大事上,居然这么冷静,要么就是他对林黛玉的好都是装出来的,要么就是这个人太有心机了。一时间,太后有点拿不准。

郑尚书一直看着太后的脸色行事,知道太后并没有真心选林黛玉去和亲,这回不过是需要一个台阶下而已。恭声回禀道:“启禀太后娘娘,皇上,微臣有话说。”

“你说。”太后点点头。

“微臣以为林王爷言之有理。吐蕃急于和亲,咱们总不能让他们等两年,这一点先就说不过去。何况,郡主身娇体弱,这一点无人不知,远去和亲不但为难郡主,也是对吐蕃的轻视。微臣绝没有诽谤郡主的意思,只是认为可以另择佳人,咱们天朝还能少了才貌双全的女子吗?”郑尚书有点胖,逢人三分笑,可是从来没有人会以为他是个好欺负的。

太后连连点头,就着宫女的手吃了一口茶,拭了嘴角,才笑道:“林爱卿和郑爱卿虑得有理,是哀家鲁莽了。话说,哀家还真是舍不得郡主呢,自郡主来了京城,哀家一向都是当自己女孩儿看待的,刚才也是急糊涂了。不知两位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贤妃啊,别干站着,京里的女孩儿你认识的多,有好主意不要藏着,只管说出来大家斟酌斟酌,此事不能再拖了。”

以太后的谋略,不会做任何无益的事,当日命宫中嫔妃召来家中姐妹之时已经定下计较,也曾派人暗中调查监视过探春,大致有了底才会开口。

元春伺候太后这些年,察言观色,细致体贴,对于太后的心思,就算不能十分准也能猜个七八分准,这回见太后的暗示这么明显了,便决定不再推诿。笑着上前两步,先给太后和皇上福了福,方轻启朱唇:“臣妾愚钝,不懂外边朝堂之事,不过对男婚女嫁之事倒是有点小想法。母后既然相问,臣妾也不敢隐瞒,若是有什么想的说的不周到的地方,还要求母后和皇上看在臣妾无知的份上饶恕了才好。

臣妾以为,吐蕃王子既然不远万里来咱们天朝求娶王子妃,必然是极为仰慕咱们天朝的女子的。便是冲着这一点,咱们也应该选一位品貌俱是不俗的,那样才能展示咱们天朝女子的风采,也才能表明母后和皇上对吐蕃的重视。

这名女子嘛,容貌自然是要出挑的,但也不用最好的,最重要的则是她的性情气度了。必得大方展样,高贵端庄的,若是那等唯唯诺诺小家子气的,反而毁了咱们天朝女子的名声。第二嘛,琴棋书画不需最好,但要样样通,才能将咱们天朝泱泱大国的强大雍容高雅展示在吐蕃人面前。

当然,吐蕃王子能看上眼是紧要的。所以,臣妾有点愚见,母后和皇上不如将几个合适的闺秀都召来,请吐蕃王子亲自挑选,这样岂不皆大欢喜。他日即使发生什么意外,那与母后和皇上也全不相干。”

她的声音圆润饱满,如出谷的黄莺一般抑扬顿挫,又条理清楚,娓娓道来,不论法子是否得当,都使人产生信服。连最近一直不待见的皇上都连连点头,看着元春的目光多了一丝柔情与****。

元春轻轻触到皇上的目光,没有很快避开,含羞带怯的抛了一个媚眼,才假意慌张的低下了头,其实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不管她是否喜欢皇上,一旦入宫当了皇帝的女人,她们的一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千方百计获得皇上的宠爱,尤其到了元春的年纪,美人迟暮之后一切都晚了。

波动的暗流都在太后眼里,但她只做没看见,对于后宫女子各凭手段夺得皇上的宠爱,只要不妨碍了她的利益,她是不会插手的。

“贤妃的意见颇有可取之处,哀家以为甚好。皇儿,不如就交给郑、林两位爱卿一起负责吧,定能让吐蕃王子心满意足的。”和善的眼神在墨涵身上停留了一刻,这个永远都噙着笑的老太太让墨涵浑身发冷,能够斗倒太子扶持儿子上位,这样的人又岂会是个简单的角色。

“都依母后的。”皇上此时显然没了替别人选女人的心情,只想快快去与元春亲热一番,许久不曾宠幸元春,倒是想起这个女人的床上功夫还是不错的。

太后满意点头,看似不经意的抬头看着元春:“哀家记得贤妃家里还有几个姊妹,现今不是就有一个跟着来了园子,前儿哀家远远瞧着倒是个干净可人的好孩子,想来脾气性情与贤妃差不远。不知贤妃可舍得自己妹妹远嫁啊?”

元春慌忙跪下,美目晶莹泛着泪光,婉转而言:“臣妾及臣妾家中能有今日这等荣耀,全凭母后与皇上怜爱,能为母后和皇上略尽一点心力是我们天大的福分。臣妾虽然少年入宫,与家中姊妹久疏关爱,但骨肉亲情是断不了的,难免希望姊妹们能够长久相伴。可是,为母后与皇上尽忠,为国出力,焉有不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