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再生缘之爱在离别时
941900000166

第166章 65 大宋公主(之一)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泪水流不尽,流出许多愁;

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

朝闻机杼声,暮见西山后;惟怨方寸地,哪得竞自由;

青丝已成灰,泪作汪洋流;愿得千杯饮,一枕黄粱游;

可怜桃花面,日日见消瘦;玉肤不禁衣,冰肌寒风透;

粉腮贴黄旧,蛾眉苦常皱;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犹记月下盟,不见红舞袖;未闻楚歌声,何忍长泪流;

心常含君王,龙体安康否;夜宴莫常开,豪饮当热酒;

婀娜有时尽,甘泉锁新秀;素颜亦尽欢,君王带笑看;

三千怯风流,明朝怨白首;回眸百媚休,独上长门楼;

轮回应有时,恨叫无情咒;妾身汉武帝,君为女儿羞;

彼时再藏娇,长门不复留;六宫粉黛弃,三生望情楼。

小雪正在北院大王府中漫步,一阵歌声声传来,那歌声如泣如诉,宛如诉说着一个女子悲惨的命运,她身不由主的朝着歌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平日里有侍卫把守的铁门前今日空无一人,歌声就是从门里面传出来的,她走进去,园中的亭子中坐着个女子,二十岁左右,一身蓝色的契丹服,正扣弦而歌,不施粉黛的脸上带着凄然,伴着这首歌,更令人心下恻然。

看到她走过来,女子停下弹琴的手,望向她:“姑娘闻歌而来,应是知音之人,可知这是什么词?”

小雪走过去,在亭子中的石凳上坐下:“《长门赋》,相传汉武帝刘彻的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被贬长门宫,为得到汉武帝的青睐,陈皇后出重金许于当时的著名才子司马相如,求他写下这首《长门赋》,盼望汉武帝能回心转意。可惜的是,最后这首词还是未打动汉武帝,陈皇后也在数年后于长门宫中郁郁而终,不过这首词倒是流传了下来。”

女子一笑:“姑娘果然是知音之人。”

小雪望着她:“你自比陈阿娇,那谁是汉武帝?”

女子目光越过她,在她身后某个地方轻轻一顿:“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原来你是他的……”小雪没说下去,“不过你身份看上去很高贵,怎么会做他的姬妾?”从第一眼看到眼前的女子,她就感到她和其他女人不一样,虽然至今为止,耶律休哥的姬妾她只见过宁安,可眼前这女子和宁安完全无法相比,她身上有着别样的气质,宛如寒冬中的白梅般高洁耀眼。

“我姓赵,叫赵宛如。”她脸上浮起一丝恍惚,“现在你知道我是谁了?”

赵,乃宋国国姓,她岂有不知,那么眼前的这女子是宋国人了,无怪她身上有着江南女子的柔美,毫无辽国女子的野性美。

“我姓杨,叫杨雪!”她说,“那么当今宋国国主是你的…….”

“是我父皇,我是他的第二个女儿,我母亲是李妃。”她朝她点头,“原来你就是杨雪,我一直听闻你的名字,今日终于有缘相见了。”

‘李妃’?她唯一知道的一个‘李妃’,貌似是戏文‘狸猫换太子’里的。不过赵光义的妃子虽不像汉唐后宫那样三千佳丽,也有数十个,她母亲或许只是这数十个中的一个。既然把她送来大辽,想必赵光义也不如何重视她母亲。

“你认识我?”她有些意外。

“我来大辽和亲前,宫里的人就在传说,杨家义女杨雪在大殿上临危不惧,机智应对辽人三道难题,令我大宋颜面倍增。我一直想见见你,可惜……”

---------------

《长门赋》歌词,取自电视剧《大汉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