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12

第12章 段秀实英勇就义不从贼

虽有暴政,不更其所。——《礼记》

段秀实(718—783),字成公。陕西千阳人。唐代名将。幼读经史,稍长习武,言辞谦恭,朴实稳重。先后任安西府别将、陇州大堆府果毅、绥德府折冲都尉等职。“安史之乱”时,授泾州刺史,封爵张掖郡王。766年后,任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颖节度使,总揽西北军政四年,吐蕃不敢犯境,百姓安居乐业。780年,加封检效礼部尚书,不久因杨炎进谗贬司农卿,调回长安。783年,泾原兵变,在长安拥太尉朱泚为大秦皇帝,他当庭勃然而起,以笏板击朱泚,旋被杀。朝野赞叹:“自古殁身以卫社稷者,无有如秀实之贤。”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初三,赴襄城救援的泾原(方镇,治所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士兵五千人,到达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便发生叛变,唐德宗逃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兵变将士迎前泾原节度使朱泚为主。朱泚谋为皇帝。光禄卿源休怨恨在建中三年(782年)出使回纥,所得赏赐太薄,所以依附于朱泚为之谋划,极力拉拢唐德宗时失意的文官武将,朱泚立即想到了在自己之前任泾原节度使的段秀实,便派遣数十骑去召请。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段秀实因所议不合宰相杨炎之意,被削去军权,罢节度使,为司农卿。

朱泚认为,段秀实失去兵权,必定对唐朝廷不满,依附于自己。而且朱泚知道,段秀实在泾原节度使任上甚得人心,想利用他帮助控制军队。当召请段秀实的骑将到段宅时,段秀实“闭门拒之”。这些骑士翻墙进院,胁迫段秀实去见朱泚。段秀实知道已无法避开,便与子弟告别道:“国家有患,吾于何避之,当以死殉社稷。”段秀实抱着以死殉国、决不从贼的决心,去见叛贼。同时,他准备见机行事,设法捍卫大唐江山。

朱泚见召来段秀实,非常高兴,认为“段公来,吾事济矣”。段秀实见到朱泚之后,便劝说道:泾原军因赏赐欠丰而变,造成皇上出走。你本以忠义为称,现在应以祸福劝众人,“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朱泚听了,很不高兴,不过他认为,自己与段秀实都受到朝廷的不公正对待,还是准备拉拢段秀实,对段秀实“推心委之”。

段秀实见朱泚并没有悔改之意,便暗中组织力量,设法诛杀朱泚。段秀实主持泾原军政之时,“清约率易”,“无赢财”,受到部下的拥护。尤其是左骁卫将军刘海宾、泾原都虞侯何明礼、孔目官岐灵岳,以前都受到段秀实的照顾,对他十分尊重,于是段秀实便找三人密谋,计划杀叛贼,迎接唐德宗回京。

正在这时,源休为朱泚设谋,声言迎接唐德宗回京,而派大将韩曼率领精锐士卒三千奔袭奉天。当时奉天守备十分单弱,段秀实见形势危急,便让岐灵岳设法伪造文书,将韩旻及其所率之叛兵召回,这样便可以保住奉天。岐灵岳伪造了文书,却没有窃取到泾原节度大印,段秀实急中生智,便在召韩曼回兵的文书上倒盖司农寺的大印,派善走者追上韩旻。韩旻见了伪造文书,信以为真,当即回军京城,使奉天暂免袭击。

段秀实派人去追召韩旻的同时,便与刘海宾、何明礼、岐灵岳等商议,他们明白,韩雯一回来,伪造文书之事便会败露。段秀实对他们说:“我当立搏?此之杀之,不克则死,终不能为之臣也!”再次表明自己将以身杀贼、誓不从贼的决心。同时,段秀实让刘海宾、何明礼连结忠义士兵,在自己同朱泚搏斗时作为外应。

十月初七,韩旻率兵回京,朱泚见状大惊,这时岐灵岳挺身而出,独自承担伪造文书的责任,保护了段秀实等人。朱泚残忍地处死了岐灵岳。

当天,朱泚为自己称帝之事召集源休和段秀实等人进行议论。听到朱泚阴谋篡位,段秀实勃然大怒,他挺身而出,从源休手中夺下象笏,向前唾朱泚之面,大骂:“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朱泚等毫无防备,见此状况,都大吃一惊。段秀实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笏猛力击朱泚,朱泚用手抵挡,笏击中朱泚额头,血溅洒地。朱泚与段秀实扭打相搏,朱泚手下之人,一个个不知所措。

过了一阵,叛将才醒悟过来,投降朱泚的唐延司空李忠臣上前拉住段秀实,使朱泚得以爬着逃脱。段秀实见杀朱泚之事不成,便对着朱泚的党徒喊道:“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叛兵叛将一拥而上,杀了段秀实。没过几天,朱泚又杀害了刘海宾。以后,何明礼随朱泚攻奉天时,再次谋杀朱泚,不成被杀。

故事感悟

段秀实受诬被唐德宗削夺军权,但他对国家从无怨恨。当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时,他奋起卫国,不惮杀身。段秀实这种不以个人恩怨得失而改变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精神,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赞颂,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称许的。

史海撷英

元和中兴

自奉天之难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

文苑拾萃

唐朝书法绘画艺术

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擅画人物;吴道子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并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有“吴带当风”之说;张萱和周昉以画侍女图为主,他们的著名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莫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都令人赞叹,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则是草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