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14

第14章 忠烈韦粲满门殉国

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晋书》

韦粲(496—549),字长茜。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为车骑将军韦睿,父亲韦放为北徐州(治所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刺史。韦粲“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曾仕晋安王行参军、东宫领直、招远将军、太子仆、左卫率。

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侯景于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反叛朝廷,梁朝上下一片惊慌。这时,持节督衡州(治所阳山,今广东英德西北)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韦粲应召回建康(今江苏南京)为散骑常侍。十二月,至庐陵(治所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听说发生侯景叛乱,便简阅所部,得精兵五千,马百匹,日夜兼程赶赴国难。到豫章(今江西南昌)时,听说侯景已出横江(在今安徽,和县至含山)。韦粲便同内史刘孝仪商量。刘孝仪认为,如果侯景反叛属实,皇帝会发敕书,劝韦粲不可轻信人言。刘孝仪还置酒款待,韦粲大怒,以酒杯掷地说道:“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说完,骑马驰出部署军队,充分表明了韦粲对国家的满腔忠诚。

大同十一年(545年),韦粲迁通直散骑常侍,未拜,出为衡州刺史,至州不久,便上表求解职,故太清二年被征召。

在韦粲领兵要出发之时,江州(治所今江西九江)刺史、当阳公萧大心遣使者邀请韦粲。韦粲当即去见这位梁朝宗室,商议讨伐侯景、卫护梁朝廷之事。韦粲对萧大心说:“上游藩镇,江州去京最近,殿下情计诚宜在前。但中流任重,当须应接,不可阙镇。今宜且张声势,移镇湓城(即江州,今江西九江),遣偏将赐随,于事便足。”萧大心认为韦粲言之有理,便同意了,派将军柳昕率兵两千人随同韦粲赴京救援。为了尽快赴国救难,韦粲“悉留家累于江州,以轻舸就路”。韦粲率军到达南豫州(治所淮南,今安徽当涂)时,其表弟司州(治所今河南信阳)刺史柳仲礼也率领步骑兵万余人到达横江,韦粲立即送去粮食等物以赡军,同时把自己的金帛等物赏赐给战士。

此前,安北将军、鄱阳王萧范从合肥派西豫州(治所汝南,今河南息县)刺史裴之高率兵赴京,屯驻在蔡州(在今江苏南京西南之长江中),并遣船迎渡柳仲礼。这时,赴京讨伐侯景的军队有好几支,为了统一指挥,韦粲建议各军推出大都督来领导作战。他提名年纪、资历都不及自己、官位也比自己低的柳仲礼。裴之高耻居其下,使推选大都督议论数日不决。

面对此种情况,韦粲对众人言道:今天大家同赴国难,应当以除国贼侯景为意。所以推举柳仲礼,是因为他长期捍卫边疆,为侯景所惮;而且他部下兵强马壮,为诸军所不及。如果以地位讲,柳仲礼在我韦粲之下;论年龄,也比我韦粲小。这是为国家社稷计,不应再议论不决了。现在形势紧急,对我们来说,将领和睦一致是最宝贵的。如果人心不一,那么讨伐侯景、卫护国家社稷的大事就办不成。裴之高是朝廷老臣,年高德隆,怎么可以再以私情来坏大事呢?我韦粲去找他,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韦粲便乘船到裴之高营,责备道:前几日大家议论,由柳仲礼为大都督,裴刺史有不同意见。现在朝廷受到逆贼侯景的逼迫,十分危急。为臣子者当努力同心,怎么可以自相矛盾呢?如果你还是持有异议,那么难免其他各军的锋镝会指向你的。

韦粲的劝说,既晓之以大义,又为裴之高分析了敌我形势,也表达了其他将领对裴之高屡持异议,使大事不决的愤怒。裴之高听后很是感动,他流着泪表示,自己受国家大恩,是应当身先士卒的,愿意同大家一起,在柳仲礼的统领下平定侯景叛乱。

经过韦粲的劝说,裴之高不再固执己见了,讨伐侯景的各支军队有了统一的指挥。柳仲礼指挥梁军向建康进发。十二月三十日,到达新亭(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边),同在中兴寺列阵的侯景叛军相持。侯景率步骑万人出中兴寺至后渚,向新亭的梁军挑战。柳仲礼准备率军迎击,韦粲向柳仲礼建议:天已晚,我军新到劳累,不可速战。柳仲礼接受了韦粲的正确意见,坚壁不出,侯景只好引兵退去。

晚上,柳仲礼到韦粲军营,部署明日的战斗。各将都有据守,他安排韦粲军屯驻直对石头城中路的青塘。韦粲担心阵地栅垒没有竖立起来,侯景必定会全力来争,便对柳仲礼说道:“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这并非韦粲谦虚,而是直陈实情,征战御敌非韦粲所长,忠义为国他虽死不辞。韦粲希望柳仲礼考虑周到,安排适宜,不至于在战争开始后有所亏损,影响全局。但是,柳仲礼不听,认为青塘系要害之地,非韦粲守御不可。柳仲礼还以为韦粲是嫌兵少,便派直阖将军刘叔胤帮助韦粲。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正月初一,天大雾,韦粲军迷失道路,抵达青塘时,已是半夜,防御栅垒并未合拢。侯景见状,立即率精兵向韦粲防地攻击。这时,有将军劝韦粲率部坚守栅垒,以逸待劳。韦粲以栅垒未合而未听,命将军郑逸率部迎击,又让刘叔胤以水军截击侯景叛军后部。但是,刘叔胤“畏懦不敢进”,以至郑逸被侯景叛军击败。乘胜向前的叛军直逼韦粲栅垒,攻进了军营。左右之人拉韦粲避贼军,韦粲坚立不动,指挥自己的子弟奋力杀敌,一直战斗到士兵几乎全部牺牲,韦粲也被叛军杀害,他的儿子韦尼、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堂弟韦昂,都战死在阵地上,随同韦粲前来的亲戚战死者达数百人。

梁简文帝得知韦粲牺牲的消息,悲痛异常,他流着泪说道:“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韦粲护军将军。平定侯景之后,追谥“忠贞”,其弟及子,均受赠封。

故事感悟

在叛逆反国、社稷危亡之际,韦粲奋不顾身,勇赴国难。他慷慨为国,浴血沙场,举家舍生取义,不愧为梁朝的忠臣。韦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阖门为国捐躯的事迹,深为动人!

史海撷英

不愿出仕的阮孝绪

萧衍的部队包围京城的时候,阮孝绪家里穷得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他的仆人偷了邻居家的柴来烧火,阮孝绪知道这件事后,连饭都不肯吃,下令把房子拆了来当柴火烧。他住的房子里面只有一张很破旧的床,竹子和树木围绕在房子周围。御史中丞任昉来找他的哥哥履之,想去拜访阮孝绪,却不敢靠近,看着阮孝绪的房子说:“这个房子虽然离得那么近,但里面的人离我们却太远太远了。”阮孝绪被当时的社会名流所钦佩。

后来阮孝绪和吴郡人范元琰一起被朝廷征召,两人都不肯去。袁峻对阮孝绪说:“古时候天地闭合,所以贤能之士才隐居起来。现在政治清明,你还躲起来,这难道可以吗?”阮孝绪说:“以前周朝的德行那么高,都还有伯夷和叔齐这样的人宁愿躲起来吃薇蕨菜也不肯出来做官;西汉的时候世道也很繁荣,而黄石公和绮里季也能待在山林里面不觉得苦闷。做一个仁人全靠自己,和这个世道又有什么关系?更何况我还不是古时候那种贤德的人呢。”

文苑拾萃

忘年交好

解释:年龄辈分不相当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

出处:《梁书·韦粲传》:“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