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35

第35章 赵鼎和秦桧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早孤,由母樊氏教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四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所相,后因与秦桧论和议不合,罢相,出知泉州。寻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阳军。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63岁。孝宗朝,谥忠简。

赵鼎是南宋名臣,一生刚正不阿,事迹感人。

赵鼎4岁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教导下,精通经史百家之书,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考中进士。

当时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烧杀淫掠。赵鼎做官后力主抗金,支持岳飞北伐。

南宋建立后,赵鼎担任宰相,与奸臣秦桧在或战或和上意见相左。宋高宗支持秦桧,便将赵鼎罢相,让他出任绍兴知府。

秦桧征得宋高宗的同意,假惺惺地到江边去为赵鼎饯行。秦桧提前在津亭摆好酒席,等候赵鼎。

赵鼎来到江边后,只对秦桧作了一揖,便转身登船而去。秦桧追上去喊道:“我奉旨而来,专为先生饯行。何不小饮数杯,共叙别情?”赵鼎回答说:“我们一个主战,一个主和,没有共同语言,还共叙什么?”

秦桧被抛在江边,只得灰溜溜地撤席回城。

赵鼎到绍兴府后,两袖清风,爱民如子,鼓励官民抗金,不遗余力,并筹集抗金物资,支援抗金前线,深得官民爱戴。

不料,秦桧公报私仇,竟诬陷他,将他贬到吉阳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名称,如府、州之类。

赵鼎到吉阳军后,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尝尽了孤寂的滋味。

三年后,赵鼎忧国忧民,愤而绝食,不久便死了。消息传出,百姓无不落泪。

故事感悟

赵鼎其人其事如同他死后的谥号——“忠简”。这位精通经史百家学问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报国,而且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他这种崇高的品质至今仍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史海撷英

魂断吉阳的南宋抗金名相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这是胡铨悼念赵鼎时所作的《哭赵鼎》一诗。在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有一处荒废的古迹——“盛德堂”,据光绪《崖州志》收录的《盛德堂记》一文记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抗金名相赵鼎被贬至吉阳军(即今三亚)后,曾经在此谪居3年,直至1147年绝食身亡;与其志同道合的抗金主帅胡铨于1148年被贬到此,也在这里寓居达8年之久。“盛德堂”是唐代宰相裴度后人的私宅,其得名于胡铨1156年遇赦离开前题写的“盛德堂”匾额。

文苑拾萃

水调歌头

赵 鼎(甲辰九月十五日夜饮独乐见山台坐中作)

屋下疏流水,屋上列青山。

先生跨鹤何处,窈窕白云间。

采药当年三径,只有长松绿竹,霜吹晚萧然。

举酒高台上,仿佛揖群仙。

转银汉,飞宝鉴,溢清寒。

金波万顷不动,人在玉壶宽。

我唱君须起舞,要把嫦娥留住,相送一杯残。

醉矣拂衣去,一笑渺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