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07

第7章 刚正的尹君

将天下正大的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熹

唐太宗时,由于重用了魏征那样敢于直言的忠臣,一时言路大开,形成风气。

当时坊州(今陕西黄陵、宜君一带)有个官吏叫尹君。他在杨纂手下当司户,主要负责征集百姓税收之事。有一天,尚书省忽然向坊州下达一道指令,要坊州征集杜若。杜若本是一种中药材,又名竹叶莲,能治蛇、虫咬伤及腰疼等症。尹君接到此令,不禁眉头紧皱。他自言自语地说:“杜若本生长在南方。坊州地处北国,哪里来的什么杜若?真是岂有此理!”

尹君不想为难百姓取悦上司,便在尚书省的指令上写了一段文字,连同指令一起退还尚书省。他在指令上写下的一段文字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坊州根本没有什么杜若,这是天下共知的事。尚书省忽然下令要这种东西,这恐怕是读了谢朓的诗生出的误解。高贵的尚书省的官员们,你们仅凭一个女人的一句诗就来向坊州要杜若,不怕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笑话你们吗?”

话说得尽管挖苦一点,但说的是实情。尚书省收到坊州退还的指令和尹君的一段文字,十分赏识尹君实事求是和刚正不阿的精神。杨纂得知此事也非常高兴。后来杨纂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后更名为京兆府)长史时,便提拔尹君为雍州司法,负责审理全州案件等事。

一次,金城坊被盗。据失主说,他影影绰绰地看见一个头戴胡帽的人,把帽子压得低低的,估计可能作案的是一个胡人。杨纂据此便要下令把全城的胡人一个个都抓起来审问。尹君对此举不以为然。他对杨纂说:“我看大人此举有些鲁莽。试想贼人作案,有时惯于伪装。贼人故意戴上胡帽作案,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大人,我看此贼敢于进内室作案,绝不是初来乍到者,而是对此地情况比较熟悉的一个人。因此,请大人只在本城西市一带访查就行了。”

杨纂被尹君一说有些扫兴,便拉下脸来说:“你说作案分子不一定是胡人,难道你是收了作案分子的贿赂不成?”

尹君听了杨纂的话仍未改初衷,起草文稿时仍按照自己的意见写。杨纂看了尹君文稿,慨叹再三,自愧弗如,只得在文稿上批上一段话。这段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这样的:“我的意见确实比尹君的意见输了一筹。我同意尹君的意见。”

后来这事传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当时正在临摹“二王”的书帖,听后深有感触地说:“朕用杨纂,听说他知错就改,服输一筹。我整天深居内宫,耳不聪,目不明,和尹君比又会输几筹呢?”

故事感悟

人生漫长而坎坷,唯有刚强不屈,方能使生命熠熠生辉。当我们想让自己超越平凡的时候,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人。尹君正是这样做的,他刚直不阿的品质永远值得后辈传颂。

史海撷英

分权制度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17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声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的853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

文苑拾萃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