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36

第36章 吏部尚书江湛唯有一衣

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也。——《淮南子·诠言训》

江湛(408—453年),字徽渊。济阳考城人。南北朝汉族士子。生于晋安帝义熙四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46岁。爱好文学,喜弹棋、鼓琴,兼明算术,初为著作佐郎。元嘉中,仕至吏部尚书。孝建初,追谥忠简。湛著有文集4卷,《隋书经籍志注》行于世。

吏部尚书是主管全国官员考核、任用的显要之职,欲任职、升官之人,必须经由吏部提名,并加以委任。故任此职者历来成为全国官员的饷遗对象,历代在此职而卖官

鬻爵者颇不乏其人。不过,任职者中亦有不少为官清廉之人,南朝宋文帝后期的吏部尚书江湛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江湛,字徽渊,是南朝著名的士族高门之一,其父江夷曾历任宋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要职。

江湛入仕后,以节操自立,不阿附权贵。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江湛被征为侍中,掌管机要事务,后迁任统领朝廷禁军的左卫将军。元嘉二十七年,他转任吏部尚书,执掌朝廷选举大权。“与(徐)湛之并居权要,世谓之江、徐焉”。虽然江、徐同掌朝政,但两人作风大为不同。身任尚书仆射的徐湛之“产业甚厚,室宅园池,贵游莫及,伎乐之妙,冠绝时”。而江湛“家甚贫约,不营财利,饷馈盈门,一无所受,无兼衣余食。尝为上所召,值浣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赴。牛饿,驭人求草,湛良久曰:‘可与饮。’”如仅看传中的浣衣饮牛两段记载,大概多会以为主人是个担任低级职务的寒士,而决不会想到他竟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士族高门,并且是身居权要的吏部尚书。这两段记载,更突出了江湛拒绝饷馈的难能可贵。可也正是由于江湛能面对盈门的饷馈毫不动心,“不受请谒”,所以他在选用官吏时才能做到“公平无私”。

故事感悟

江湛以节操自立,时刻警醒自己保持一个清正廉洁的心态。只有官员清正廉明了,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居乐业。

史海撷英

元嘉之治

宋武帝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两年后,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因嬉戏失德杀刘义符,立刘裕三子宜都王刘义隆,史称宋文帝。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由是“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宋文帝元嘉之世(424—453年),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