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宽:宽以待人
9429500000018

第18章 纯朴宽厚显美德(5)

这时,夏原吉的随从刚好追到马回来了。一听这话,随从立刻就抓住那个人厉声喝斥,要他跪着向尚书赔礼。可是夏原吉却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说完,就把这个人放走了。

◎故事感悟

夏原吉的一次又一次宽容,避免了一次又一次冲突。他的宽容是潇洒,他的宽容是忘却,他的宽容是忍耐……“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史海撷英

夏原吉正直敢言

明朝初期的官吏夏原吉,是个实事求是、正直敢言的人。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同一年,即永乐十九年(1421年)秋天,明成祖召集群臣,集议大举亲征漠北的事,并向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等询问边关储备的情况。

当时由于国库、粮草、马匹空乏,夏原吉便据实向明成祖汇报说:“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忽劳车驾。”因此建议此时不宜出兵。

夏原吉的建议让明成祖龙颜大怒,他不但没有接受夏原吉的劝告,还将夏原吉、吴中罢职下狱,方宾畏惧自杀。幸亏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杨荣等人出面劝说,才使夏原吉幸免于难。直至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夏原吉才得以官复原职。

◎文苑拾萃

书愧诗示户部尚书夏原吉

(明)朱瞻基

关中岁屡歉,民食无所资。

郡县既上言,能不轸恤之。

周礼十二政,散货首所宜。

给帛遣使者,发廪饬有司。

临轩戒将命,遄往毋迟迟。

命下苟或后,施济安所期。

吾闻有道世,民免寒与饥。

循己不遑宁,因情书愧辞。

诚信敦厚的宋濂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是流血的心,一颗是纯朴宽厚的心。——格言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浙江省浦江县人。明初大臣、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故被明太祖谪死蜀地。

明朝开国时,有两位文臣立下了大功,一个是宋濂,一个是刘基。这两人都才华出众,深谋远虑,在帮助朱元璋打败元军、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宋濂为人性格十分坦诚,又细心谨慎。虽然在内阁做官,却从没听见过他说别人的坏话,指责他人的过失。在他的房间里挂着一张条幅,上书两个大字——“温树”。每当有人问他,朝中都议论些什么事情,他就指指这幅字让客人看。

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典故,说的是汉代大臣孔光的事。据说孔光在汉朝时做了显要的官员,下朝之后和人闲谈,从来不提及朝中发生的事情。因为这都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唯恐不小心说出来了,就可能泄露国家机密。为此,孔光干脆对一切关于朝廷的事都不和别人讲,甚至当有人问他“朝廷温室里种的都是些什么树”时,他也避而不答。宋濂效法孔光,不与外人谈朝政。

宋濂与皇帝朱元璋之间决不隐瞒任何事。有一次,宋濂与朋友们在一起喝酒。朱元璋猜忌大臣,就派人去悄悄监视。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喝酒了吗?宋濂就把都请了哪些朋友,吃了些什么菜,一一以实相告。朱元璋这才笑了,说:“果然如此,你没有骗我。”

朱元璋有时问起群臣的品行优劣,宋濂总是只说起那些品行好的人,并说:“这些人和我是朋友,我了解他们。其他人,我不了解,因而不敢说。”

当时有一个叫茹太素的主事,写了一封万言书给朝廷,对朝政多有批评。朱元璋读了,十分生气,问大臣们的看法,有人就附和说:“这么做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是诽谤朝政,触犯律条的。”

朱元璋就问宋濂,宋濂回答说:“茹太素这么做是忠于皇上的表现。如今陛下正想广开言路,听取各种意见,怎么能过分怪罪呢!”

后来朱元璋又仔细看了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许多说得不错的地方,于是就对宋濂说:“要不是你提醒,我差点就错怪了敢于进谏的人。”还称赞宋濂是贤达之人。

◎故事感悟

诚实敦厚是人生中的真善美,拥有这种品质的人,不会弄虚作假,不会算计别人,不会曲意奉承,也不会落井下石。宋濂就是这样一种人。我们也要学习宋濂这种纯朴宽厚的作风。

◎史海撷英

宋濂的历史文学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宋濂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主,其中传记笔法细腻而简练,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及《秦士录》等;散文文风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特色各异。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刘伯温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文苑拾萃

晓 行

(明)宋濂

荒鸡一再号,驱车事晨征。

寥寥秋风肃,况此华日明。

万顷琉璃中,著吾一身行。

肝胆尽冰雪,毛发亦含情。

超然鸿蒙初,顿觉百虑冥。

安得王子乔,为言此时情。

博大宽厚的晋商尉佳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格言

尉佳(生卒年不详),山西襄汾人,清朝大晋商,由于祖辈都坚持博大宽厚的经营策略和做人准则,因而持续三百多年家业兴旺。

晋商是山西商人的简称。

晋商出现于尧舜时代,先秦时便已经有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情景。明清时期,晋商的活动达到鼎盛,并且富可敌国,曾经一度垄断了中国的票号汇兑业。而事实上,山西省在明清的大部分时期都是最富裕的省份。

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与兴起,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乘势崛起,逐渐形成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及国外的一部分地区,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尉佳就是晋商的优秀代表之一。

尉佳的祖上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开始置地、开店了,并且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地主和东家,只是家业不算兴旺。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间,尉家的产业传到尉佳的手中,由于他头脑聪明,而且吃苦能干,又博大宽厚,生意才日渐兴旺起来。

不过,尉家生意的兴隆并不仅仅在于经营有方,而更在于其重视精神价值。在做生意过程中,尉佳不但尊重顾客,即便是对待普通的伙计,他也一样平等宽厚。而且,他还特意为伙计配备了股份,让伙计对自己的企业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他首先在各自商号内为伙计设立身股,实行股份三七或四六分红。所谓身股,也就是伙计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来参股,身股与东家的银股同样可以每年按股分得红利,但身股不承担商号的亏赔责任。这种身股只盈不亏,由此可见尉佳的宽厚仁慈。

每年的过年过节,尉佳都会派出尉家戏班,巡回地进行慰问演戏,安抚众多伙计思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