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志:励志自强
9431000000016

第16章 持之以恒(4)

体操史上的双胞胎

◎立志者,有为之本。——宋·刘荀《明本释》

李大双(1973—?),我国优秀的男子体操运动员,湖北省劳动模范,“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国际级运动健将。1989年,他和李小双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初露锋芒后,被选入国家队。1990年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他夺得体操男子团体金牌,1992年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夺得体操男子团体亚军,1994年在世界体操团体锦标赛上他获得体操男子团体冠军。他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李小双(1973—?),李大双的双胞胎弟弟,湖北省仙桃人,有“中国第二代体操王子”之称,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和全国体操“十佳”运动员。1993年至1997年他连续两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双胞胎李大双和弟弟李小双的出生,对于李家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然而,对于这个收入菲薄的普通工人家庭而言,生活的担子无疑又增添了几分重量。

迫于无奈,妈妈早早地给哥俩断了奶,大双被送到外婆那儿,而小双则留在乡下爷爷奶奶家。直到5岁那年,哥儿俩才重新回到妈妈的身边。

由于家境贫寒,小哥俩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他们面黄肌瘦的。就是这么两个不起眼的孩子,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起走上了体操之路。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小哥俩在电影院门口的台阶上跳上跳下地玩,引起了一位路人的注意。他就是湖北省仙桃市少年体校的校长丁霞鹏。从此,小哥俩有了一个更好玩的去处——体操房。

经过丁教练的几年“雕琢”,小双达到了儿童甲级体操运动员的水平。9岁那年,他和大双一起离开家乡,来到湖北省体操队,投师于刘长胜教练门下。

刘长胜教练对孩子们要求非常严格。有一次,小双和几个队员偷偷地学抽烟,被刘教练发现了,气得他大发雷霆,扬起手向小双打来。

小双吓得闭起了眼睛,可是巴掌并没有打在他身上,却狠狠拍到桌子上,发出的声响,犹如一声长长的叹息回荡在小双的耳边。

然而,这比打更刺痛了小双的心。他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体操运动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的身体素质。

在李小双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没有电动玩具,没有巧克力,也没有父母的宠爱。但他的精神却是富有的,因为他的生命已经和他深深热爱的体操融为一体了。

1989年12月,李小双被调到中国体操队著名的教练黄玉斌门下继续深造。黄玉斌在国家队里是出了名的“狠教练”,他的训练特点是严格、细致,再有就是训练量大,训练时间长。与小双同在一组的有李敬、李春阳两位世界冠军。在众多的高手中,小双只能排在最末一名。

“先练练再说吧。”小双这么想,可黄教练却郑重其事地宣布,让他准备冲击1990年亚运会。这可着实让小双吃了一惊,他咬咬牙,投入了紧张的训练。

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终于创造了奇迹:1990年亚运会上,李小双这个从未参加过国际比赛和全国成人比赛的默默无闻的后起之辈,居然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两枚金牌。当时他只有17岁。

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李小双成为了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

◎故事感悟

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李小双面对高负荷的训练压力,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为国家体操队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史海撷英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1992年于巴塞罗那举行的奥运会是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一只既像山羊又像狗的动物,名叫Cobi;奥运会主题曲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口号是“永远的朋友”。这个口号强调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友谊与和平的永恒主题,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心声。

这次奥运会已经成为和平与友谊的历史见证。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69个,国际奥委会的全部成员也都参加了,产生的奖牌总数达到了815枚。

◎文苑拾萃

体 操

体操不是对哪个具体项目的称谓,而是对所有体操项目的总称。

体操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

基本体操是指动作和技术相对简单的一类体操,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如广播体操和防治职业病的健身体操。

竞技性体操,顾名思义是指在赛场上以争取胜利、获得奖牌为主要目的的一类体操。这类体操动作难度大,技术复杂,有相当的惊险性和观赏性,从事者主要是专业运动员。

乒坛一姐王楠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宋·严羽《沧浪诗话》

王楠(1978—?),辽宁抚顺人,已退役的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王楠1985年开始接触乒乓球,7年后成为辽宁队的成员之一,其后在1995年入选国家队。王楠于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退役。2009年3月23日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任职。

在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夺得女团冠军后,王楠便以19个冠军头衔超越邓亚萍,成为中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乒乓球选手。尽管在2004年之后就将一姐的王杖交给了更年轻的张怡宁,但是,王楠在场上的霸气让她仍是中国女队不可或缺的大姐大。目前,王楠获得的世界冠军已经达到24个。

王楠出生于辽宁抚顺市。王楠六岁那年,爸爸把她送到抚顺市乒乓球的一个网点学打乒乓球。偶然的机会,爸爸遇到刚开办少年体校的同学张晶清,从此张晶清就成了王楠的启蒙教练,并且一带就是六年。

在这6年中,王楠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和晚上练球。那时王楠不爱说话。她外表沉静,但骨子里的倔强在少年时已慢慢凸显。这种极强的个性,在训练中也让教练吃惊。

因为条件差,仰卧起坐就在坚硬的球台上做。结果,王楠的尾骨常常被磨出血。即便这样,她也不让人知道,直到血粘上裤子,教练才发现;打输了球,她要自己琢磨,找不出原因就向教练问个究竟。

但她也因为倔强而吃了不少苦头。六年中,王楠两次挨打都是因为经受不住外界的干扰而摔球拍,胡乱打。挨打对她日后在赛场上心理素质的磨炼起了很大的作用。

刚进省队,王楠特别想家。在省队三年之后,1993年,l5岁的王楠在七运会上进入前八名,顺利地进入了国家队。

调令下来时,父母十分惊奇,他们没想到王楠的运气如此之好。父母兴高采烈地去省队王楠的宿舍帮她收拾东西。王楠将自己在省队三年时间攒的1600块钱交到了父母手里,说家里困难,你们把钱收起来。

妈妈说:“这钱哪来的啊。她说平时零花钱没花,或者是队内比赛赢一场奖励5毛,这么攒的。她知道家里困难。我当时眼睛就红了,孩子太懂事了。”

王楠进队的第二年,就在被称为是小型世界比赛的瑞典公开赛上打败了杨影,确立了信心。1995年在中国公开赛上又打败了邓亚萍和邬娜,引起了总教练的注意。

在第十三届亚运会上,王楠独得四枚金牌,成为乒乓球项目的大满贯选手。从此,王楠成为继邓亚萍之后的领军人物,确立了她乒坛大姐大的地位。

◎故事感悟

每一次超越都是一个自我挑战极限的过程。敢于否定自己,敢于拼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王楠心中只有一个梦想——“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文苑拾萃

王楠家乡的冻水果

王楠生长在东北,由于东北地产水果有限,绝大部分靠从关内购进。春夏市面上的水果多有腐烂,而冬季水果却很新鲜,天寒地冻,大自然提供了天然冰箱。什么冻梨、冻柿子、冻苹果等。不明白怎么吃冻水果的人,拿起来咬一下一道白印,而东北人吃冻果却有诀窍。既不用热水泡,也不用旺火烤,而是把冻果放在凉水中缓,半个钟头,果子表皮就结出一层冰,里面却软软的,咬上一口,酸甜瓦凉,令人胃口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