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9469800000015

第15章 十年回眸——我的成长足迹(7)

十年,我的收获

八年前,我明白了教育就是要认真做事:

三年前,我知道了教育就是要用脑做事:

一年前,我懂得了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

今天,我顿悟了教育关注人的发展,一定要“润心育心”,才能把“人”字写好!

读倪萍《姥姥语录》一书,姥姥朴实无华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她说:“如果一个人心瞎了,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说得多好啊。有多少人睁着美丽的大眼睛,但对周围的事,周围的景,周围的人却视而不见。大到社会上药家鑫事件,杀害幼童事件,睁着双眼,用残忍的利器伤害无辜:小到校园中一些小事,诸如:地下有纸,脚踩而过……

为什么?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人们一方面对社会上一些肮脏的事情深恶痛绝,对一些不公的现实,有着作为公民的潜意识的责任感,表现于外的就是发牢骚、抱怨,以表示自己内心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金钱至上的观念深深地毒害着人们,“惟钱论”在腐蚀着人们的头脑,对金钱前所未有的崇拜导致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正确坐标的偏离,丢失的却是民族的魂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学校,弘扬的应该是一种精神。如果精神没了,核心价值观被颠覆了,人们内心就会盲目盲从甚至无所适从!

在长江学者石中英教授“中小学价值教育研究”的课题引领下,价值教育的春风像甘甜雨露,播洒在我们的校园之中。学校有老师曾问我:“何为价值教育?它包含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实际上,价值教育倡导的是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具体指弘扬践行人类共享的普世的价值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全人类共同培养和遵守的12种价值品质:尊重、责任、仁爱、宽容、平等、公正、诚信、节俭、自由、勤奋等。一句话,价值教育就是对人性美的呼唤!“尊重、责任、仁爱”等人类共享的优秀品质应该被我们所追求,应该逐渐浸润我们的心房,应该能够点亮我们的心烛!

其一:践行价值观,会使我们内心有停靠的港湾。

心有停靠,从此内心不再盲从。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我们需要物质,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当我们有了温饱的保障,有了额外金钱可以支配的时候,作为人,我们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教师是培育未来公民的雕塑家,更应该承担起民族的重托,需要打造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教师,堪称国之栋梁。呼唤精神,因为它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柱!试想:如果一个富翁只剩下用不完的、享不尽的金钱,他快乐吗?可能很快乐,但也有可能很迷茫。当今的教师,追求的应该是高尚的精神世界!心有目标,人有方向;心有归属,人有家园。精神的家园荒芜了,人就是漂浮不定的一根芦苇,漂浮不定,随风逝去,黯然神伤……

其二:践行价值观,会使我们内心有愉悦的体验。

我特别喜欢这样几句话:在鼓励的氛围中,能增长人的才干;在公平的氛围中,能学会正义;在宽容的氛围中,能铸就大度;在赞美的氛围中,能学会欣赏:在互爱氛围中,能够用心爱人。“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当我们随着校园歌声轻轻哼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温情,更加细腻,更加温婉。心动——情动——行动,让我们为内心把关,让阳光普照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其三:践行价值观,会使我们内心足够坚强。

不久前,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场“抢盐”风波。伴随着“碘盐防辐射”的谣言破灭,闹剧最终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盲目抢盐对正常家庭生活的干扰,只从现象分析反思,可以发现,之所以造成了盲目,是由于之前为作出某个选择而犹豫不定的时候,受到其他人选择结果的影响。在心理学上,称此种现象为“从众心理”,一种在物竞天择过程中保护着我们,却时常开我们玩笑的神秘力量。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都盲目地听信谣言。为什么会产生“从众心理”呢?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从众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现实中,的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人们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从众心理”强的人会跟着“凑热闹”,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一直发展到盲从。特别要注意,这已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当奉献爱心不敢说,当积极进取,不敢生张的时候,这个群体有了瘟疫,群体中的人就呈现出一种病态。消除瘟疫,治疗病疾,就必须接受价值教育的浇灌和浸润。一味从众意味着你将失去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思考:其实,在职场中的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当看到身边人的工作状态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和自己的工作进行对比,甚至潜意识地向比自己好的一些人靠拢,却忽视了对自身工作价值的和职业发展的审视,这就是隐性从众。隐性从众是职场生涯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只有摆脱从众效应的束缚,才能冷静、理性地作出决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自己。如何摆脱盲目从众?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坚强起来呢?

看一个小例子吧: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大赛。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在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结果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的权威,他开始也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后,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

无疑,如果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盲目从众,我们可能会因此失去很多正确判断的机会,甚至丧失追求。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进行理性的判断,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这就要求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凡事要有主见,切忌人云亦云随大流。尤其在面对自己的职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之路,尽量缩短从教的高原期;二是要学会正确从众。并非所有的“从众心理”都会起负面作用。所谓有选择地从众应该是“从善如流”“见贤思齐”。比如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就应该从众:当身边有人去做一件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时,你也应该从众。这就是说,在从众之前,必须先擦亮你的眼睛,擦亮你的“心眼”。

“抢盐”风波以及职业人的隐性从众,其症结不是缘自我们所处的社会,而是由于我们内心过分的“从众心理”。作为生涯发展的劲敌,“从众心理”极有可能拉着我们偏离人生起飞的跑道,只有懂得运用“分析”“判断”和“反思”这三件武器,才能帮助我们尽快从迷茫的生涯路上找回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跟在别人身后不管目标拼命奔跑。

其四:践行价值观,会使我们内心有充溢的幸福。

践行这些美好的品质,不是面具,而应渐渐滋养,成为我们的一种品质。比如:微笑待人,开始感觉挺假的,那就需要装吧。努力装一天,装两天,装十天,直至装一生,就成为一个谦和待人的人了。再比如:尊重别人,自己先反思自己做得好不好?背后夸别人了吗?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最起码不在其背后说闲话;自己做事的时候,我们能否努力体谅他人的心情呢?每天让我们问一问:德学双馨,天天向上,我今天有哪点小小的进步?天天找高兴的事,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我们尽量不受负面影响,积极快乐地寻找那难得的一二吧。如果快乐进步没有一二,零点五也好啊,日积月累,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价值教育的阳光才能永驻心房。同理,我们除了自己成长外,还有一份不能推卸的责任——教师的“我做你看!”教师做得好,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让我们师生共同成长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最有效的就是从营造课堂价值氛围入手,具体是:给孩子们一个笑脸,让他知道老师喜欢他;给孩子一个切实的目标,帮助他抬起自信的头颅;给孩子一个承诺,让孩子感受老师对他的期盼;给孩子一个鼓励的话语,让他体验自己还有与众不同的潜能;给孩子一个晴朗的天空,让他沐浴阳光雨露的滋润;给孩子一个自由,让他展开想象的空间;给孩子一份责任,让他学会担当;给孩子一个活动的场所,种种花,玩一玩。孩子需要一天天长大,别着急,别动气,别发火,益身心;勤思考,多看书,有招法,长智慧。记住:我们也是从小一点点长大的,快餐没有营养!

美好的幸福青睐有心之人。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知道我有家;我们有疼我们的亲人;我们有相互依赖朝夕相处的好同事;我们有听话淘气但又总为他着急,盼他快快长大长好的孩子们;我们有一份虽不能带给我们富足生活的工作,但它足以让我们养家糊口且逐渐让人艳羡;我们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我们还有很多梦想和期待……

阳光下,我们仰起头吧,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大声说:“我们储蓄灿烂的阳光,我们储蓄真诚的友谊,我们储蓄甜美的爱情,我们储蓄快乐的心情,我们储蓄努力的收获,我们储蓄微小的幸福,只为生成一张美德与智慧的支票。”

祝福你,祝福我,祝福我们长治里小学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愿我们都是饱满的“向日葵”。阳光、灿烂、朝气,用生命、用智慧、用毅力、用耐心,收获幸福的人生!最后让我们共勉: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