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9519100000002

第2章 功德无量位极人臣(1)

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谣言流传的时候就死了,人家一定会给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又若王莽在那个谦让卑恭的时候死了,那后世人一定会赞扬他的。

——摘自毛泽东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题为《永久奋斗》的讲话。

【周公旦小传】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岐山北),史称“周公”。

在文王的众子中,周公旦从小就出类拔萃,他为人笃诚仁慈,极尽孝道,且多才多艺,聪明伶俐,深得文王厚爱。

到纣王时,昌盛一时的殷商已为强弩之末了。纣王亲小人,远忠良,贪图享乐,荒于朝政,使得整个国家危机四伏。就在他留连于酒池肉林,沉湎于美女佳丽之时,悄然兴起的周族在文王的统治下,势力日益壮大,到了足以与商朝分庭抗礼的地步。然而,文王还未来得及完成灭殷立周的宏图大业,就不幸病逝于丰邑。太子发继立,是为周武王。周公被任命为辅翼大臣,与姜太公吕尚一道,齐心合力,协助武王继续南征北战,完成文王未竟之业。

武王九年,周公和武王出兵东伐至盟津(今河南孟津县),召会各国诸侯,并举行了大型的阅兵仪式,借以试探商纣的反应。而这一切仍未引起纣的警觉。第三年,武王在周公等重臣的辅佐下,带着三百辆战车,三千勇士,四万余名士卒浩浩荡荡渡过盟津,陈师牧野,集体宣誓。周公作誓词,即《牧誓》。他利用“天道”设教,在誓言中痛斥商纣王迷恋女色,听信妇人之言,不祭祀祖先天地神灵,残杀叔父比干,重用奸臣,暴虐百姓,故上天降罪,殷纣灭亡。并称周朝正是代天行罚,所以众将士一定要奋勇杀敌。

通过此番宣誓,周师军心大振,斗志昂扬。此时,商纣王却毫无防备,仓皇之间拼凑一支由奴隶和俘虏组成的临时军队出阵迎战。这些人饱受商纣王暴虐之苦,早已无心为之作战,他们倒戈一击,周师得以顺利进入商宫,纣王被迫自尽于鹿台之上。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商朝终告灭亡,周朝建立。

随后,武王派周公把持大钺,召公把持小钺,设立祭祀社坛,向上天及殷民公告商纣的罪过。然而如何处置商纣王留下的大批殷族遗民呢?武王不敢轻易定夺,便召集众臣商议。大家意见不一:姜太公主张将殷族遗民全部杀掉,以免留下后患;召公则认为只杀有罪者,无罪者不该杀;周公提议:让殷人仍住在他们原来的居所,耕种原来的田地,笼络有名望仁德的殷人,以安抚殷民。武王最终采纳了周公的建议,封殷纣之子武庚于殷商旧地,以继续殷人的祭祀,同时又封自己的弟弟管叔鲜于卫地,蔡叔度于〉兀以监视武庚,防其叛乱。

此外,为拱卫周室,周武王还大量分封功臣及宗室贵戚。周公旦辅佐有功,被封在少昊之虚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号称鲁公。但当时天下初定,殷族遗民尚未完全安顿,身为重臣的周公无法就封,仍留在朝中协助武王。

周武王克商后,仍有部分商族的残余势力散布中原,盘据淮岱,成为周族可怕的敌人。周朝政权急需进一步巩固和稳定。武王为此操劳过度,不幸染疾,且病势愈来愈重。朝中群臣焦虑万分,太公、召公恭恭敬敬地占卜,以问吉凶。周公说:“这不足以感动我们的先王。”于是他自以为质,设立三座祭坛,面朝北站立,捧持玉壁、玉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三位先王祷告:“先祖啊,你们的长孙王发,为国事操劳,积劳成疾。你们三王在天上实有保护子孙之职责,就请用旦来代替王发之身吧。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善于事奉鬼神;而王发不及旦多才多艺,不宜事鬼神。但是王发受命于天帝之廷,广有四方,因而能够安定您们在天下各地的子孙,四方百姓无不敬仰畏服。只要不失落天帝降赐的大命,我们先王的神灵就 将永有依归。如今我将从大龟上接受命令。倘若你们应许我的请求,我将献上璧与圭,以等候你们的指示;若你们不应许,我就将收藏璧与圭。”祷告完毕,周公走到三王神坛前占卜,准备代周武王去死。但卜兆之辞皆呈吉兆,周公大喜,忙入周武王的寝宫,恭贺道;“大王的病无甚大碍。旦刚从三王那儿接到命令,要作长远之计。”却将自己向先祖祈愿代武王受罚的细节给隐瞒了。他将册文藏入柜子,用金属封严,并告诫祝官要严守秘密,切勿告诉他人。

也许是周公的诚意打动了上天,次日周武王的病情有了好转,并逐渐痊愈。但第二年武王再次病倒,不久驾崩。子诵继位,史称周成王。当时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而天下形势不容乐观,亟需一位既有才干又具威望,善处大事的人来掌管朝政。周公担心天下人听到周武王去世的消息会起反叛之心,遂以叔父之位代成王摄国政。

然而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并未得到朝中其他大臣的理解,尤其是其弟弟管叔和蔡叔。因为管、蔡二人与周公、周武王是同胞兄弟,管叔排行第三,为周公的兄长,按理代行国政的是他,而非周公。所以他对周公独揽朝中大权甚为不满,便故意散布“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的谣言,妄图煽动民众起来反对周公。

面对扑面而来的流言蜚语,周公毫不为之所动。他深知目前于周朝最要紧的是稳定朝政,加强团结。他对太公望、召公榷人说:“我之所以不加回避而代理国政,是担心天下会背叛周室。那样,我将无颜回报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久,至今日才有所成就。武王早逝,成王尚幼,为巩固我周族之千秋大业,我才如此行事。”这些话消除了积压在太公、召公心头上的疑虑。于是,周公继续辅佐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替自己前往鲁地就封。临行前,周公告诫伯禽说:“我乃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与天下人相比,地位也不算卑贱,然而有时洗一次头却不得不三次捧起头发,吃一顿饭却不得不三次吐出食物,起身去接待客人,如此还担心失掉天下贤才。故你到了鲁国,定不可以国君之位而骄慢待人。”

管叔、蔡叔眼见散布谣言以诬周公、惑成王的计谋失败,便与反周复殷之心不灭的纣子武庚一起,纠结殷族遗民,在淮夷作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撰作《大诰》云:“上天降灾,殷商余孽竟然敢于试图恢复他们的统治,公开宣称:‘我们要复国!’他们就这样转而谋算我们周国,而且已经蠢蠢欲动了!我国将有战事,前景是吉是凶?我占卜所得的卜兆全是吉利的。所以,我要告诉我的友邦君主和诸位大臣:‘我得到了吉卜,我要率领你们各国前去讨伐殷商那些叛乱的罪人。’你们都是老臣,都知道当年文王是如何的勤勉奋斗。现在,像往日讨伐商纣那样,我们将要去平定叛乱。上天既然要亡殷商,我们就应该消灭它。”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东土淮夷全部平定。叛军头领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紧接着,周公率兵乘胜东进,消灭了参加叛乱的五十多个小国,将统治势力延伸至东部海滨。在此过程中,上天曾降福瑞:唐叔就得一棵奇异的禾苗,异株同穗,进献给成王。成王命唐叔将其馈赠给在东土作战的周公,并作《馈禾》。周公接受赐赠后,回作《嘉禾》一文以赞颂天子的命令。及至东土平定,周公回朝禀报成王,作《鸱巍芬皇相赠。成王读罢,虽不赞同周公的见解,却也不敢责备。当时周公之威,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