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称帝,年号也改为大业,功臣们也该论功行赏了。综合比较,各类排名,拥立第一功臣非杨素莫数。从在隋文帝面前打小报告,到废黜太子,从仁寿宫最后密谋,到千里出师平叛杨谅,杨素的功劳太大了。功劳大了自然就得赏,杨广随即封杨素为尚书令,儿子杨万石、杨仁行、侄儿杨玄挺仪同三司(勋官八级、正五品上),赏绸缎五万匹、绫罗一千匹(这得用到什么时候)及杨谅的女奴二十名。此时的杨素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我们都知道,巅峰的后面就是低谷,这是世间的规律,谁也逃不掉。如果杨素的眼睛能看到身后事,那么他可能会后悔三件事情,一是一个儿子的名字没取好,二是一个儿子智商不高,三是自己看错了一个人。那个名字没取好的儿子就是刚才得到封赏的杨万石,名字寓意很好,“万石”,这是高级干部的代名词,意思是将来是享受万石黍米级别的高官。名字寓意很好,可惜谐音实在太遭,“万石”谐音“完蛋”(各位可以在输入法上试一下)。
最终的杨家的结果真是如同这个孩子的名字一样,“万石”,完蛋!那个智商不高的儿子就是扯起造反大旗的杨玄感,这位老兄级别挺高,胆也很大,居然选择在杨广二征辽东的时候起事,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二征辽东草草收场。本来辽东城攻陷在即,结果杨玄感起事的消息传到前方,杨广只能火速回军,二征辽东即告失败。如果杨玄感没有起事,如果早一点攻陷辽东,或许征辽东就不会成为隋朝灭亡的导火索,要怪只能怪那个倒霉孩子杨玄感。起事后的杨玄感尽管初期非常凶猛,只可惜智商不够,首鼠两端,跟老爹杨素相比,他的军事才能不足以建功立业,充其量只能搅局。不过杨玄感起事对于李渊倒是有积极意义,至少提醒李渊:“造反不能像杨玄感那样首鼠两端。”(在后面李渊起兵时再细说!)那个杨素看走眼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隋末农民起义的着名领袖李密。李密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读书,读书入迷的时候经常骑着牛,牛角上挂着《汉书》,一路骑牛一路看(有点行为艺术的味道)。
正巧有一次被杨素看到了,杨素被这一幕深深吸引,上前一攀谈,发现李密谈吐不凡,仔细一问,居然还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从此杨素非常器重李密,还把李密引荐给儿子们,杨玄感与李密的良好关系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杨素曾经问李密看的是什么书,明明看的是《汉书》,李密回答却说是《项羽传》。李密为什么要说谎呢?难道《项羽传》的地位要在《汉书》之上?后世的我们恐怕无法知道其中真正的原因。然而,一语成谶,李密的结局居然与项羽那么相似!说起来杨素被杨广疏远,其实并不是因为儿子的名字和智商,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位置太高了,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如果说嫉妒是杨家女人的天性,那么猜疑,则是杨家男人的秉性。在开国皇帝杨坚的统治下,当年为他立下大功的臣子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疏远,高熲、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这些人都立有大功,然而他们的结果都一样,都是被疏远。相比之下,大将史万岁更惨,刚跟突厥打了一场胜仗回朝请赏,没想到却被杨坚怀疑结交太子杨勇,当廷被活活打死,怎一个惨字了得。杨坚如此,杨广同样也如此。
在杨广的统治下,他的猜疑心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他需要的不再是权臣,也不再是能臣,而是听话的庸臣,因为老杨家的人都一样,对于别人的智商一贯低估,对于自己的智商则是一贯高估!在杨广的疏远下,杨素终于明白了,想继续在皇帝面前转悠是不可能了。杨勇已经倒了,杨谅也已经收拾了,杨广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他,所以对于杨素,杨广的选择是“供着”,而不是“用着”。被“供着”的感觉实在不好,但又能怎么样呢?名义上已经位极人臣,难道还要封你一个名誉皇帝不成?事实证明,在中国历代的官场上,一个官员对于政治生命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自然生命本身。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一旦失去了官位,失去了实权,就如同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抽了龙筋,身还在,魂没了,杨素就是这样一个人。自从大业元年被封为尚书令以后,他的工作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甚至没有了。部属对他倒是很客气,也客套地请他指导工作,但聪明的杨素看得出来,那是一种同情的客套,那种客套是现任干部对待退休老干部的。
大业二年六月二十九日,杨素被提升为司徒(三公之二),这更是一个闲职,一个能把自己闲出病的职位。杨素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重大节日接受现任国家领导人的看望和慰问了。不过事情到这还没有完,随后杨素又被封为楚公,这也是一个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看着荣光,实则险恶,用通俗的话说,这个称号是让杨素替国家踩地雷的。事情又是从天文台引起的。当时一位天文台官员经过连续观察星象做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古随国地区将会有大规模的葬礼,也就是说这个地区将会死人,而且死的还不是一般人,不是皇帝就是重臣,反正得死人。杨坚以前在北周时被封为随国公,因此在隋朝,古随国地区实际上指代的就是隋王朝,如此以来,这份报告的意思就是隋王朝将会有比较盛大的葬礼,对此杨广非常厌恶,怎么才登基两年就赶上这种事呢?那个年头是讲究消灾的,杨广灵机一动,还是想到了消灾的方法,既然有人需要死,那就让杨素来担当这个大任吧。随即杨广下诏将杨素封为楚公,楚和古随国都是指湖北中部地区,实际是指的是一个地方,只是不同时代的叫法不一样而已。
杨广把杨素封为楚公意思很明显,你杨素就替国家死一回吧,我保证你会受到国葬的。像杨素这样的高官,宫里是不可能没有几个朋友的,很快他就从宫里知道了皇帝这个封号的意思,“为了国家,去死吧!”任务够艰巨的。如此以来,杨素的政治生命已经到了尽头,自身的生命也快到到了尽头,一年多的抑郁加憋屈很快积成了病,他正向生命的终点加速迈进。
得知杨素重病,杨广表现得很关切,频繁派出最好的医生开列最好的药,不过每次医生一回宫杨广就会关切地问:“怎么样,什么情况?”千万别误会,杨广频繁过问杨素病情并不是为了让杨素快点好,恰恰相反,“怎么还不快点死为国家消灾呢?”到了这个分上,杨素已经没有选择了,药不能吃了,身体不能要了,医嘱不能遵了,气也不能喘了,目的只有一个,不活了,每语弟杨约曰:“我岂须更活耶?”有的时候,活是一种折磨,死是一种解脱,杨素,同意请点点头。大业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司徒杨素走完了他的人生路。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久经考验的一生,同时也是虎头蛇尾的一生。杨素死后,受到了国葬,被追认为太尉和虢州等十个州的州长,他的悼词很长,很长。悼词,是为死人写的,念给活人听的。活人承受不起,而死人又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