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68

第68章 拜访

而后装火枪的使用,就使的可以在马上进行射击成为现实。李鸿星想要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龙骑兵’,而不是那种骑马赶路,下马射击,实际上为骑马的步兵。

而是想要建立一支可以媲美蒙古铁骑的,真正意义上的龙骑兵,而后装‘掣电铳’火枪的出现,则使这一切有望成为可能。

当李鸿星与王主薄坐与厅上,闲聊之际,这时从外走进一名亲兵,来到近前,施礼言道:“启禀大人,堡外来了两名书生,说是从汉中来的,前来拜访大人您。”

李鸿星听闻从汉中来了两名书生,不由的意起,便笑着缓声言道:“正好无事,你便将那两名书生请进来了。”亲兵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去。

这时一旁的王主薄笑着轻声言道:“想来是看了大人所著的‘天机策’了,方不顾路途遥远,特意前来拜访。大人现在也算是声名远播了,真是可喜可贺呀。”

李鸿星则淡然一笑:“书中可不止仅有吾的名字而已,王先生的大名可也在书中记载着呢。”

在天机策中,作者署名是李鸿星,但书里面还显示有一个撰写编辑之人,上面就署着王主薄的名字。

王主簿听到这里,眼睛也笑的眯了起来:“这也多亏大人成全,才使在下方能附于骥尾之上,日后也能与人多些谈笑之资。”

这时一名亲兵将两名身穿儒袍,头戴儒巾的年轻书生领进厅内,并对二人言道:“这位是我们李大人,还不快快参见。”

进来的两人正是沈凌峰和伍明辉二人,虽然他们已经知晓李鸿星是一个年轻人,但见端坐上首之人如此年轻,还是十分意外。但二人不敢怠慢,连忙施礼言道:“学生乃汉中沈凌峰,前科秀才,特来拜见大人。”

“学生乃汉中伍明辉,也是前科秀才,特来拜见大人。”

李鸿星见进来的两名年轻书生,相貌清秀俊朗,风度翩翩,不由的顿升好感。

当听闻两人还是两名秀才时,李鸿星连忙起身笑着招呼道:“原来是两名秀才公来访,真是失敬、失敬,还请快快入座。”

待二人入座,又上了茶水后,李鸿星先给二人介绍一旁的王主薄:“这位是王昌王先生,是吾之幕友。”

还没有等二人给王先生打招呼呢,就见王主薄轻仰脸庞,傲然言道:“吾乃王昌,字建宏,乃天启二年的举人。”

沈凌峰和伍明辉二人,听闻旁边所坐的一位中年男子,竟是天启二年的举人,还是李鸿星的幕友时,不由的大惊。

随即慌忙站起身来,先施了一礼,恭声言道:“见过王先生。”

王主薄见此方心得意满,笑着缓声言道:“不用多礼,快快请坐。”

李鸿星看到这些读书人之间,终于是打完了招呼,便轻咳一声,缓声笑着问道:“不知汝等来此,所谓何事呀?”

沈凌峰听闻此言后,连忙端身正色道:“前些时日,吾偶得一本名为‘天机策’的书籍,翻看后震惊不已,不想临近之所,竟有李先生这般大贤。吾禀明家父后,便与好友一同来此,想听闻先生之教诲,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李鸿星闻后,却只是淡淡一笑:“吾哪敢称的上是大贤。书中所述,皆是一些日常平事而已,又非圣言之语,当不得此赞。”

这时一旁的伍明辉却朗声言道:“大人书中所述,虽非圣人之言,但皆是济民救世之语。依此书行事,自可活民无数,日后先生建祠封神,青史留名也是早晚之事。如此功绩,当然称的上是大贤了。”

沈凌峰听闻好友之言后,也是连声附和道:“极是、极是。最让在下钦佩不已的就是,大人只凭岁冬无雪,便可知千里之外兵戈将起,想来古之孔明,也不过如此。吾等二人跋涉数百里,历尽艰辛,来到此地,就是想拜在先生门下,可以早晚听从先生之教诲,还望先生应允。”言毕,便站起身来施了一礼。

李鸿星听闻两人竟然是前来拜师的,不由的苦笑无语,好一会方缓声言道:“吾书中所叙,皆为一家之言,对错还不可知,只是图人一笑罢了,安敢与孔明先生相比。吾身为一名军伍,不通四书五经,再说年未及冠,安敢为人师焉?。”

看到两人还要辩解,便轻摆了摆手:“在说吾身份有些特殊,与吾深交,对汝等无甚好处,此拜师一事休要再提。日后汝等闲暇之余,可来此游历一番,吾定将扫榻相迎。”

沈凌峰与伍明辉闻此,相视苦笑了一番,也就不在纠结此事了。

随后沈凌峰有些犹豫,但还是迟疑的问道:“学生有一事不明,还望大人恕罪,能予解惑,学生自当感激不尽。”

“不知是何事?但讲无妨。”李鸿星则笑着回应道。

沈凌峰便朗声言道:“大人在书中言及那袁崇焕极好专权,与同僚常常不和。下面便笔锋一转,开始讲解皮岛总兵毛文龙的重要性。依学生浅见,大人的意思是那袁崇焕,会擅自将毛文龙处死,不知学生的猜测可对否?”

李鸿星虽在书中没有明说,那袁崇焕会将毛文龙杀死,但是一些细心之人,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些蛛丝马迹的。

李鸿星闻后缓了片刻,方才轻轻点了点头:“吾的确有这方面的忧虑。”

沈凌峰见其承认,不由的大惊,慌乱的言道:“那袁崇焕虽是一方大员,但其也没有权利处置毛文龙呀。他何敢如此行事,怎置国法与不顾,难道就不考虑后果吗?”

李鸿星则淡淡一笑:“那袁崇焕可是有圣上御赐的上方宝剑,可行那先斩后奏之事。万一此人真要如此行事,旁人又能言语什么。”

旁边几人听闻那袁崇焕有尚方宝剑,不由的面面相觑。那东西顶多是一摆设而已,难到还真能够凭此杀人,几百年都未曾有闻过。

而且即使是皇上,也无法做到此事吧。不经内阁批复,皇上也无权处死一方大员呀,那袁崇焕就真敢如此吗?

李鸿星接着缓声言道:“吾的确有此忧虑,所以才在书中言及此事,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那毛文龙一命。只要毛文龙不死,那后金鞑子就不敢大举侵略大明,吾边关百姓就能多些安宁,少些死伤。吾心也就安了。”

接下来李鸿星看气氛有些沉闷,连忙转移话题,聊起一些有趣开心之事。

虽说李鸿星不通四书五经,但经过前世知识大爆炸的熏陶下,可谓是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更有些奇言妙语,说的几人是惊叹不已。

接着李鸿星还让人备下酒宴,款待二人,只待宾主尽兴之后,方惜惜相别。

随后几日,沈凌峰和伍明辉就在此地游玩了一番,离别之际,再次登门拜访了一回李鸿星。

当李鸿星得知二人府上都属于汉中大户,伍明辉家中更是豪商巨贾,不由心中大喜,便托付二人在汉中多招募些工匠和识字之人,并且下单向伍明辉家中购买一批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

由于此时官府已经剿灭了王大梁,二人离去之时,就直接走七防关,经略阳县,直抵汉中府,如此一来,便可省下近半的路程。

待李鸿星从二人嘴里面得知,官府调集川陕两省大军,花去数月之久,方将王大梁一伙剿灭,王大梁本人也被官府擒获,听闻不久之后便要将其开刀问斩。

李鸿星闻此,也不由的有些悻悻然。王大梁的覆灭,就意味着官府可以腾出手来,随时来围剿他了,他更不敢松懈,抓紧备战。

明末最早期的一批造反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好像历史上每朝各代最早造反起义者,都同样没有什么好下场。

从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朝的赤眉、黄巾,隋末的瓦岗、群雄,唐朝的黄巢,元末的红巾军,明末陕西群雄,甚至于清末的太平天国,和近代的辛亥起义,要么被官府无情的镇压下去,要么胜利的果实最终都被旁人摘去,无一例外的都是如此,让人闻此感叹不已。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惊人的重复着,这样一个虽不同,但结果相识的过程。李鸿星可不想再次踏入这个怪圈里面,最终一番辛苦后,却在给别人做嫁衣。

这也就是李鸿星之所以,不愿意过多刺激官府的原因,毕竟枪打出头鸟。他现在就想闷头先行发展几年,待打好根基,积蓄力量后,在攻略四方了。

毕竟再他想来,现在陕西到处是烽烟四起之时,他又无甚恶名,所占之处也属于荒山野岭,官府怎么地也不可能调集大军,前来围剿他的。

而他却不知晓,正是由于一本‘天机策’的流行,他也落入了一些有心人的眼里。更是被洪承畴给盯在眼里,其派来的信使也在不断的向这里赶来。

而此时的一起突发事件,也打乱了他埋头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