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懒女怕缠郎:妖孽夫君一箩筐
972700000205

第205章

太后激动了,视线凌厉地射向下边所站的宫湛海,“什么?真有此事?”

静太妃安抚太后,“太后姐姐,事情还未弄清楚,莫要生气。”

皇帝适时介入其中,问下边的望月,“朕来问你,你可还记得他的长相?”这个谎,她一定要圆好了,千万不能出任何纰漏,他这是在暗中帮她找出破绽,要她补。是,她以前不知道宫湛海就是湛王爷,如今才知晓,因此她不知道湛王爷的名字有情可缘,太后不会怀疑。但既然她口口声声说皇甫湛天是她的未婚夫,怎么可能会不记得他的长相,不是吗?

望月不知皇帝这是在暗助他,却也早已想好了说词,“事隔多年,民女只依稀记得他的轮廓,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只能这么说,否则怎么说得过去。

皇帝:“哦,那么,即使你们可以相遇,你也认不出他了是吗?”

望月脸上多了为难的表情,而后犹豫着说道:“若说一眼就能认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民女记忆中的湛天,与宫公子有几分相似。再说,那时我们尚年少,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模样怕是都会有所改变。如今的我们,脱去当年的稚气,应是变得成熟沉稳了许多。”

太后沉不住气了,反驳望月的话:“一派胡言,堂堂湛王爷怎可与一介布衣相提并论。”绝对不能让莫望月认出皇甫湛天其人,否则真的一切都会成定局,她如此大费周章地举行的迎秋会还有什么意义?湛王妃必须是她安排的女子才可以,否则错过了这次的机会,她就再难找到机会安排自己人在湛王爷身边了。

湛王爷这个人太难控制,他们诸葛家人不怕皇帝只怕湛王爷。因为近年来湛王爷虎视眈眈地一直在暗处盯着诸葛家族,并暗杀了几名诸葛家的子弟。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人是湛王爷派人暗杀的,但整个诸葛家人都明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只有长年漂流在外的湛王爷而已。

就因为湛王爷长年漂流在外,因此他的势力如何、他的弱点在哪里,他的一切一切都很神秘,让一心准备对付他的诸葛家人一直摸不着头绪。湛王爷在外的身份是一介书商,这也是身为太后的她不久前才查出来的。否则怎么会如此兴致高昂地办这场迎秋会!

太后心中的纠结无人能懂,但太后上边所说的话却震蒙了不少人。什么叫堂堂湛王爷怎可与一介布衣相提并论。明明说的是莫望月平民身份的未婚夫,话题为何又跑到湛王爷身上了。

望月装到底,端出一脸困惑的表情说道:“太后恕罪,民女自知身份低微,绝对不敢妄想湛王妃此等尊贵的称号。再说民女有未婚夫在,连五位公子都不敢妄想,更何况是尊贵如湛王爷?”

静太妃温和一笑,“太后姐姐,我看莫望月是个脚踏实地的女子,不像是攀龙附凤之辈,是姐姐多虑了。她虽然遇到了五位身份不凡的公子,却可以一如既往地等待一名小小的士兵这许多年,说明她确实是名坚贞的女子,令人佩服。”

太后没话反驳,只能以笑容掩饰心中的焦虑。

静太妃:“莫望月,你说你有信物作证,如今信物何在?可否拿出来给大家瞧瞧?”

望月急了,信物?难道要把那块凤玉拿出来,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拿出凤玉,那还得了,前边所做的一切便会前功尽弃。于是推脱道:“请太妃明察,信物是何等重要的东西,民女放置家中未曾带在身边。”

宫湛海殷勤地上前替她解围,“启禀太妃娘娘,她口中的信物的确不在她的身上,草民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了收在了自己身上。”说罢,从身上拿出用帕子包住的一块儿东西,作势要打开帕子拿出里边的东西。

皇帝眼明手快地阻止他的手上的动作:“宫公子且慢。”

宫湛海打开的动作停下:“是。”

皇帝:“来人,呈上来。”

小十六子忙双手接过宫湛海手中的东西呈给皇帝,皇帝打开帕子的一角看了一眼,“朕已查验过,信物是真。”而后让小太监送还至宫湛海手上。

事已至此,太后当然知道宫湛海呈上来的是代表湛王爷身份的纯金令牌,信物不信物的,只是借口罢了。湛王爷这是明摆着要与她对着干了,这要如何是好?

静太妃打哑谜似地问了一句,“哦,决定了吗?”下边的人都不知道这句到底在问谁。

但宫湛海却回话了,“是,太妃娘娘。”

静太妃:“不后悔?”

宫湛海:“不后悔。”

静太妃侧过脸,“太后姐姐,妹妹倦了,可否先行告退?”

太后巴不得她早走呢,若不是她的介入,事情怎么会发展至此。因此很痛快地道:“妹妹既然倦了便回去好好歇息吧!”

静太妃:“谢谢太后姐姐。姐姐接下来还有重要的事情公布,妹妹走时可否带走莫姑娘与永州来的五位公子?妹妹心疼莫姑娘这许多年来的等待,有几句劝诫之语要对他们说。”

太后有些为难,带走谁都可以,唯独宫湛海要留下,否则接下来的戏要怎么唱。但马上又想到,她设计好的戏早就唱不下去了,算了算了,这次,她输了。

太后无奈放人,在静太妃带人离去时,皇帝语重心长地道:“太妃定要好好劝劝莫姑娘,让她选了五公子中的一人嫁了吧!至于那位皇甫湛天,谁知世上是否真有此人,千万不能因此误了莫姑娘唾手可得的良缘。”心想:皇甫湛天啊,还真能折腾人。

静太妃点头微笑,“皇上说的极时,本太妃也是这么想的。”言罢,携了望月他们六人离开永叹宫,回自己的宫殿。

皇帝看时间差不多了,“小十六子,宣旨。”

小十六子机灵地上前,展开不知何时握于手中的圣旨,在太后一脸莫名的情况下,看在场的公子、小姐们跪拜接旨后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多年来湛王爷隐姓埋名舍身为国,为我永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朕遵从先帝湛王爷婚事自理之遗诏,依湛王爷之请,特封永安王朝第一绣娘蓝衣为湛王妃,并恩准自行择日完婚。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