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枭雄朱元璋
9851500000011

第11章 求生存(1)

人生如棋局,精于谋划者才获胜算,意外的幸运只会使人冒失、狂妄,只有经过磨练的幸运,才会使人成就大业。

34、

早在去年时,元朝震惊于起义军日益强大,曾派大将脱脱率大军南下向起义军发动全面反扑,攻势强大,义军连连败退,喘不过气来。可到了今年,元顺帝却听信谗言,罢免了脱脱的军事指挥权,义军这才立住脚跟,进行反攻,抢占地盘。张士诚抓住机遇,率先趁势夺取淮东地区;徐寿辉部也不含糊,重新占领湖广;其他各地义军,也借机主动出击,各自抢占地盘。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走出濠州,无疑是遇上了天赐好的机遇。再加上这时的朱元璋,不仅有勇有谋,更主要的是他从元军的溃败中悟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从走出濠州的第一天起,他就如同三国时的刘备一样,非常注重对百姓的关系。在安泰镇外,朱元璋召来汤和、常遇春等,商议军纪的事情,然后集中全军,亲自宣布军纪:

“凡是以强凌弱,抢民财,夺民食,奸民女者,一律斩首!”朱元璋高高地站在土丘上,对他的八千将士大声说:“安泰镇就在前面,我们从现起,不能发生任何扰民的事。现在开个好头,让老百姓欢迎,今后占了定远,占了其他地方,也才能让老百姓欢迎。”

部队开进安泰镇,并无扰民的事发生。第二天一早,吴良等从定远回来报告了三条重要消息。

一是驴牌寨首领张吴前天领三千人马夜袭定远粮队,抢了些粮食,余下大部分都放火烧了,定远守军一路追杀,双方都死伤惨重;二是离定远不远的剑眉山上,有一万余为护送江南佛教总督杨琏真伽北上的元军,这杨琏真伽驻扎杭州时,把宁王朝皇帝和大臣所有的坟墓都挖了,得了不少陪葬的金银珠宝,据说这两天就要开拔;三是定远城外三十里的德胜山上住着定远的首富冯国胜、冯国用两兄弟,他们不满元军的横征暴敛,移居德胜山结寨自保,有军马万余,粮食非常丰足,说是五年不出寨也能足食。

得知这些情况,朱元璋心里乐滋滋的,思之再三,终于有了主意,但他还是请来汤和、常遇春等,恳切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听完情况介绍,前锋官花云一步向前,说:“小将愿领三千兵马连夜去取定远。”

朱元璋听了,虽不同意,但还是赞许地点点头。对这种遇事争着上前的精神,朱元璋是非常欣赏的。他把目光转向汤和与常遇春。

“定远本来就缺粮少兵,经驴牌寨的山大王们一闹,现去打是容易。”汤和说:“只是三千兵马去攻,恐怕不容易。”

花云一听急了要争,朱元璋微笑摆手止住,以目光询问常遇春。

“剑眉山的元军不足为惧,他们已是丧家之犬,只盼带了从坟里挖出的东西逃跑,我们若攻定远,他们定然不会相救。”常遇春说:“只是冯氏两兄弟,原本就是元朝富人,虽与定远县令不和,听说与现在定远守将丁德兴关系甚好,只恐到时会出兵相救。”

“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先去灭了这冯氏兄弟。”汤和说:“我样,既可以夺得若干粮草,又可以断了取定远的后顾之忧。”

俩人说完,都望着朱元璋,只等他最后决策。朱元璋考虑了许久开口道:

“定远现已是囊中之物,我等全力去攻,胜算在握。只是定远是我等此次南行攻占的第一座小城,我们不在夺得此城,更在乎夺得民心。夺得民心必得安民,可如今定远城内富商远避,粮食紧缺,民不聊生,我等此去又两手空空,何以安民?冯氏兄弟,有粮可夺,只是我们都在小明王的旗号下,首要是铲除鞑子,解除亡国奴的锁枷。如果放着鞑子统治的定远不打,却去袭击结寨自保的乡绅,到时真心帮我们的人恐怕就少了。所以我决定:攻打剑眉山,夺了杨琏真伽的金银珠宝,赢得四方万民之心。”

朱元璋的一番话,众人听得都连连点头,只有常遇春眉头紧皱似乎有点儿想法。

朱元璋看出来了,便问他:“你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说出来。”

“我担心剑眉山元军势力强大,又居守势,现去攻击,恐怕要先仔细地了解诸多情况,再作详细安排部署。”常遇春说。

“对,常将军所虑非常有道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可是,你放心。”朱元璋笑了笑,说:“元军无道已久,这们这一路去袭剑眉山,一定有许多人帮助我们,详细情况途中定会有人相告。”

常遇春听了,紧皱的眉头宽疏许多,放下一半心来,朱元璋见了,也不再解释,只对他点了点头。命令全军,直奔剑眉山。

35、

喇嘛在元帝国中,很受“大汗”尊重。他们利用这种尊重,发展成强大的力量,横行霸道,做了很多坏事,特别是对最低一等的汉人,非常残暴。喇嘛常常强住他人住宅,把男子赶走,留下女人陪宿,悄不如意,便断手割舌。对此,百姓无不咬牙切齿。这些,早在三年化缘期间,朱元璋就知道了,相信只要他们去攻打喇嘛,就一定有人主动前来提供情报。

一切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部队往袭剑眉山的路上,不断有人前来报告剑眉山的情况。一位青年男子,自带刀矛,定要随军前去报仇,士兵们担心其中有诈,便将他捆在路边。常遇春过去见他虎头虎脑,勇猛刚毅,就让人解开他的绳子问情况。原来这人叫郭英,是安泰镇人,他的未婚妻就在剑眉山下的雀儿寨,前天被喇嘛抓到山上去了。

“我知道有条小路直通剑眉山顶,我带你们去!”郭英说。

常遇春听了大喜,心里也更加佩服朱元璋,一边让他带路前往剑眉山,一边去向朱元璋报告情况。朱元璋问明情况,即与汤和、常遇春商议,将部队分成两部:一路从大道前去叫战,一路由郭英作向导抄小路悄悄袭击。

剑眉山上,杨琏真伽也听到了一些关于朱元璋来袭消息,只是听说他只有八千人马,也就不那么着急。他心里明白,这护送的万余军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还能败在八千反贼手上?可他还是愁眉不展,因为在杭州抢的挖的金银珠宝太多,早想赶快北上到大都去,谁知河北有张士诚,安徽有郭子兴,江苏有徐寿辉,这三股义军就象一把剑,将元军的势力从中横劈成南北两半。前些时候海呼儿明围五河,实打濠州,就是想从中间打条通路救这伙大汗非常器重的喇嘛北上,谁知又偏偏攻不下濠州。

杨琏真伽皱着眉头,在那一排排朱漆镶金的大木箱前转来转去,那木箱里,可都是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正气冲冲地责骂海呼儿无用,有人来报:山下有人骂阵!有知内情的喇嘛告诉杨琏真伽:

“这便是濠州反贼郭子兴的部下朱元璋,是他击溃围五河之兵,解救了濠州之围。”

杨琏真伽听了,不免又气又恼,又惊又怕,立即吩咐:“从山腰到山顶,作三道防线,拦击叛贼,消灭叛贼于山下。”

可怜杨琏真伽,挖墓掠财还算在行,只是打仗差了些,这边三道防线刚布置好,那边山顶却传来了喊杀声,待他回过神来,早被常遇春一刀砍去僧帽。汤和、花云、郭英一路砍杀,那些平时里骄横逞暴的喇嘛,一个个都倒在血泊里,护送的元军纷纷举手投降。杨琏真伽已经逃进里屋,见大局已无法挽救,挥杖击破自己的脑袋。郭英冲过去,在他尸身上劈了一剑,奔向后室。

在杨琏真伽那张豪华的“佛床”上,睡着位赤条条的姑娘,她两眼圆睁,嘴角流血,早已惨死。郭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群群……”他用被盖罩住姑娘的身子失声痛哭。

常遇春杀死最后一个喇嘛高手,转身遇上汤和,忙道:“汤和,你速来监收那些金银珠宝。”

常遇春与汤和清理好战利品和俘虏,朱元璋已爬上山来,常遇春高兴地告诉朱元璋说:“金银珠宝200箱,元军战俘有九千四百人,是不是?”常遇春做了个杀人的动作。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坚决地摇摇头。

“你想……”常遇春担心地问。

“都收编起来。”朱元璋高兴地说。

“可是,我们就有八千人,花云又带去一千……”

“我就不信,我们能俘虏他们,难道就不能收编他们?”

“他们人比我们还多,风险太大。”

“我们来想想办法,冒这个险,可以使我们的军队力量翻一番。”朱元璋兴奋地说。

“好吧,我去安排。”常遇春说完转身离去。

36、

朱元璋目送常遇春远去的背影,低头沉思着。他突然眼睛一亮,猛地抬起头来。

“汤和、汤和!”他大声地叫着。汤和匆匆赶来,朱元璋让人请来常遇春,让他去带几个俘虏的头目来,然后低头交代汤和几句,自己靠在杨琏真伽的那张大椅子上闭目养神。

不一会,常遇春带了俘虏头目进来,朱元璋起身走过去,和蔼可亲、如聊家常地询问他们的家世。不多时,汤和也来了,朱元璋便不再问,做出沉思状,汤和会意,转身出去一会儿慌忙又跑进来:

“总兵官大人,外面来了许多山民,要找这些元军算帐。”

“快,不要让他们进来。”朱元璋说这话时,郭英领着几十个山民早闯进来,看到俘虏,挥刀便要砍下去,汤和慌忙架着,大声说:

“总兵官在此,大家不得乱动,一切听总兵官的。”

“还请总兵官大人作主,杀了这些恶贼,为我们百姓报仇。”郭英倒地跪拜泣不成声,几十个山民也齐齐倒地跪下,跟着大声呼叫。十几位元军头目,个个心里羞愧,加上惊怕,脸色煞白,其中有几位由不得双膝倒地,泣叫:

“总兵官大人救命!”

朱元璋紧绷着脸不出声,他深知这沉默的威力,好一会才走到郭英面前,掺他起来说:

“小兄弟,你带他们先回去吧,我还有些话要问问他们。”

目送众人离去,朱元璋对十几个跪着的俘虏说:

“你们也都起来罢。老百姓这么恨你们,是因为你们替元朝的喇嘛做坏事。如今,鞑子统制腐败,群雄纷纷起来,大多城市都落入起义军手中,我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正在北面展开全面进攻,救汉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还在这里为鞑子为非作歹……”朱元璋威严地扫视俘虏。俘虏中有几个经不住这凌励的目光,又倒头跪下,口喊:“大人饶命!”

“我不会杀你们,一个都不杀。”朱元璋说:“你们也是无辜的,刚才你们不是说了,是鞑子的喇嘛逼你们去抢汉人姑娘。”

朱元璋再次以目逼视俘虏,渐渐的,那目光温和起来:“你们也是汉人,我们就都是一家人,所以,我绝不会杀你们。现在,你们就可以去领些银两,发给你们的士兵,让他们回去。”

一张张原本死板的脸此时有了活色,有几位俘虏喊着“感谢,感谢。”开始往外走;更有几位俘虏坚决地说:“我们不走,我们愿意跟随总兵官大人消灭鞑子,还我汉人江山!”快到门外的几位听了,也赶忙回头,大家一起跪在朱元璋面前:

“我们愿意跟随总兵官大人消灭鞑子,还我汉人江山!”

“好!好!大家都是汉人,应该齐心协力才是,常遇春,带他们去收编。”

常遇春去后,朱元璋让郭英跟在他身边,下令回安泰镇老营地扎营。一切就绪,他唤来吴良让他带几个兵勇到安泰镇去贴些安民告示,顺便看看有无扰民现象,有无粮食可购。他反复交代说:“如今我们有钱了,购粮一定要付足银两。”

今天,是他朱元璋特别高兴的一天,端坐在杨琏真伽豪华的大厅里,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战争就是这么神奇,一仗下来,转眼间兵力翻了一番,还有这么多金银珠宝,定远又指日可待……他想起马秀英,可惜不在身旁;他想起郭子兴,脸上露出些可怜;又想起孙德崖,不由得摇摇头。

“来人!”他喊道:“快去准备一桌酒菜,请常总管都督与汤管军总管来。”席间,常遇春来问他:“不知总兵官什么时候出兵,花云那边怎么安排?”

“花云,就让他呆在定远城外。出兵定远的事,我们再好好议议。”朱元璋高兴地说:“来,来来,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

所有能做大事的人似乎都是这样:对周围环境看得非常清楚,能准确地知道自己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能够适时地利用他人的长处,对症下药地弥补自己的欠缺,从而健康地成长自己。

37、

拥有2万兵马的朱元璋住在小小的安泰镇已有两日,却还是按兵不动。他的部下,有的劝他速攻定远,有的劝他去打德胜山夺了冯氏俩兄弟的粮食来,朱元璋认为都不妥。

定远现在正缺粮食,若攻下定远,等待我的只是几万饥民,自己部队的粮食已危在旦夕,又拿什么来安置这些饥民。冯氏两兄弟有粮食,可他们是定远一带最有名望的乡绅,若去抢劫他们,势必大失民心,今后定为定远富人视为敌人;而且冯氏二兄弟虽仅有七千人马,为自保必当勇猛拼杀,加上他们既占地利之险,又占山民之助,若倾力去夺,胜负恐难预料。朱元璋苦苦地思考着,权衡着,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眼前的胜利增加了他一些自信,同时也让他多了点担心。聪明人总是与强者去比,这样他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还要努力。朱元璋便是这样,他此行虽然旗开得胜,军事势力翻了一番,但他知道自己实在还很弱。此刻的朱元璋,已经非常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莫说是这一点小赢,就是大赢一百次,有一次输了,你就只能到地狱里去。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便不愿意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必须让自己步步为赢。这么想着,他感到许多事情是多么的力不从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比他高明的人,来替他出出主意!

没有,暂时还没有,他虽然有一帮好兄弟,更有汤和、常遇春这样的将才,可是出谋划策,眼下却还只能靠自己。他苦苦地思考着,眼睛突然一亮:“不能强夺,难道不可以商量收购?”他自言自语,便顺了这条路,继续思考下去,直到有了一个成熟的主意,这才高兴地唤来汤和说:“有个大功劳,我要你去立,快去与郭英准备一下,呆会儿来拿我写的信去德胜山找冯氏兄弟,只需……”他示意汤和过来,凑在身边交待了半天,汤和一会皱眉,一会开眼笑。常遇春在一旁看着干着急,待汤和离去,朱元璋才转向他说:“常将军,你去准备攻打定远罢,我得赶忙给冯氏兄弟写信。”

常遇春一时虽弄不明白朱元璋究竟要干什么,但要他去打定远,便高兴地去了。

冯国胜兄弟是定远一带首富,从小刻苦读书,精通儒学、兵法,长大后雄勇多智谋,原想替朝庭干一番事业,只因当时元朝不把汉人当人,定远那个鞑子县令总不能平等待之,一气之下,便移居德胜山,结寨自保。平日里研讨历史、兵法,分析世事时局,寻找着出路。这天,冯国胜、冯国用俩兄弟正在研究刘邦其人。冯国用说:

“我思前想后,总想不明白汉帝怎么不是陈胜、吴广,而是刘邦?”

“我想是陈胜、吴广起事后渐失人心,而刘邦从起事到事成这之间,似乎较得人心……”

正说着,有人来报:“朱元璋手下汤和求见。”冯国胜与兄弟相视一笑说:

“快请进来。”

汤和与郭英进来,见了冯国胜兄弟便恭恭敬敬地一揖。

“我们奉总兵官之令特来拜见两位寨主。”汤和说:“我们总兵官说了,他本来要亲自前来拜见,只因军务缠身,无法脱身,现令我们代表他向二位寨主表示歉意。”

冯氏兄弟听了,又相视一笑,连声说:

“总兵官太客气,山民实在不敢当。二位请坐下喝茶。”

“为表示歉意,我们总兵官给二位写了封信,还请观过。”汤和从怀里拿出信来双后捧上递到冯氏兄弟面前。

冯国用看一眼哥哥,伸手接了信展开唸道:

冯国胜、冯国用二位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