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考上公务员
987600000040

第40章 重回市局 (2)

在海岭第二人民医院,徐巍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英雄曾国华,他只是轻伤,人很清醒但神情有些木然。

“好家伙,身体还挺结实的。”徐巍笑着打破僵局,把果篮子放在床头的桌子上。

曾国华看着徐巍,勉强一笑,说:“刚刚才有一批人走了,你马上就到了。好家伙,反应还挺迅速的。”

“我这次来,除了探望你曾老哥之外,也顺便过来问一问你事发的经过,好替你写份材料送上去。不知你现在方不方便?”

曾国华想了想,点了点头,然后回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昨天,我在一间餐厅吃饭,吃着吃着,有个女客人悄悄走过来告诉我,我的钱包被偷了,小偷现在正要出门。我一摸,钱包真的没了,再看门口,果然有个男的鬼鬼祟祟想走,于是我马上追过去。”

徐巍听了,连连点头,但细想后觉得这一情节似乎未能体现出人民警察的警觉性,于是,他在笔记本上稍稍作了修改:“曾国华在一间餐厅吃饭,一名小偷正好在内行窃,虽然手法高超,但全然逃不过曾国华锐利的眼神……”

徐巍写完,觉得还不错,便示意曾国华继续。他于是接着说:“我当时不知道他身上有刀,所以没想太多就直冲过去了,要他把钱包还我。那家伙从腰间抽出一把刀来,我当时有点后悔了,为了一个钱包跟人拼命,不值得啊!但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徐巍马上在笔记本上写到:“曾国华眼见歹徒拿出明亮亮的刀,但他毫不退缩,反而更为勇猛地扑向了敌人,充分体现出看守所民警的英勇无畏……”

“我被刀子划了一下手臂,血不断往外涌。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胡乱喊叫:我是警察,你不要乱来。”徐巍则写到:“曾国华的手臂被刺伤后,临危不乱,急中生智,怒斥匪徒:‘我是警察,你乖乖束手就擒吧!’”

“歹徒显然是新手,被我一唬,吓得转身就跑。大概他是慌张过度吧,没跑几步,自己摔倒在地上。我于是拣了个大便宜,过去把他抓了起来。”徐巍想了想,写到:“歹徒伺机逃跑,曾国华看准了他的去路,全然不顾手臂的伤痛,纵身一跃,将歹徒扑倒在地。”……

终于,徐巍把“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整理好,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十点。一路上,徐巍构思好了这篇报道的题目,对了,就叫《不能忘却的身份》,副标题是《一位普通民警曾国华的故事》。开篇第一段就写“警察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身份。它代表着勇敢、决断、机智以及责任……”咬文嚼字了一个晚上,弄出一篇新闻稿。此稿不日在《海岭日报》上发表。

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后,曾国华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焦点人物,他的荣誉接踵而来:荣立一等功,然后“优秀警察”、“铁血卫士”、“罪恶克星”等称号也纷纷到来。

曾国华也看过徐巍所写的报道,反馈说“略显夸张”。徐巍解释说:“每一个英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我只负责将英雄伟大的地方展现出来,其他的,我不负责。”

不久后,市局的领导也发现了曾国华面对罪恶时的特殊才能,将其调至刑侦支队任职……看他冒着生命危险才换来调动的机会,徐巍突然感到一种悲伤,许多民警在看守所默默无闻,混了一辈子,才得到一个副科待遇然后退休,与他们相比曾国华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这是大多数基层民警的心里最难的选择题。

曾国华成为“全国人民优秀警察”,徐巍觉得自己也应该拿个最佳策划奖。这一份新闻稿,实在称得上是徐巍的得意之作。

文章在《海岭日报》发表后,徐巍即拿着报纸回家炫耀:“妈,你的儿子就算到了看守所,也能表现得不错的。”

看到儿子的成长,徐母心中欢喜,但口头上还不忘叮嘱:“不要骄傲。在一个小小的看守所里风光有什么用?有能力的在市局里继续风光下去!”

徐母不是那种喜欢用打击来激发孩子潜能的母亲,徐巍知道话中有话,耐心等待。不出所料,徐母接着说:“你在看守所也算是小有成绩,不枉你爸当初一片苦心。但看守所发展的空间毕竟很有限,如果让你回市局上班,你愿意吗?”

“当然愿意。虽然在看守所做得挺开心的,但市局才是我的目标”。徐巍这话其实经过剪辑,原话是“但市局的赵蕊蕊才是我的目标。”他最近一直在构思如何接近赵小姐,此刻听说有机会调回市局,正中下怀。不过他还是谨慎地暂时没有透露自己的爱情目标,在这方面,母亲帮不了自己。

那天上午,天色极好,万里无云。刚从市局汇报工作回来的罗所长找到徐巍,说:“小徐,你要调到市局宣传科了。”

这消息来得突然,幸好徐巍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否则定会兴奋得大叫。但在罗所长面前,他依旧有所保留,装出一副愕然的样子:“是真的吗?”

其实,在几天前跟母亲的谈话里,徐巍便隐约猜到了这一层意思,只是想不到母亲动作如此迅速,一周不到便确定下来了。

“真的,市局已经发出了文件,恭喜你啊!”虽说恭喜,但所长不见得有多快乐。从感情上讲,他是不愿意自己手下能干活的人被抽走的,但为人领导,还是要大方地祝福。这就是好领导与好情人相类似的地方——爱你还是要让你走。徐巍突然觉得鼻子有点酸酸的,说实在的,在看守所的一年里,虽然生活单调而枯燥,但同事之间相处融洽,领导也是特别器重和偏爱他,他觉得很充实。

感动归感动,前途仍是摆在第一位的。为了让欣赏自己的领导好受一些,徐巍继续装傻,“我真的,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我会调走,我……”

“去吧,人往高处走,你到宣传科也是工作需要,你是大学生,写作文的水平也不错。说实在的,我很不舍得你走。人才留不住啊!”罗所长说得恳切,与严主任的虚假客套对比明显,听得徐巍有点感动了。

徐巍静静地琢磨了一下,看来自己还是沾了母亲的光。毕竟在下放基层一年就回到市局机关,对普通人来讲是很难想象的。当然,局领导方面如此迅速地把自己招回去,肯定也看到了自己在看守所的成绩。人才嘛,放在下面岂不是很浪费?他得意地想。

然后是送别的宴会。餐桌上,每个人都很开心,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开心。两位领导都很大度,一致认为人才往高处走;邓老虽然未能帮徐巍解决恋爱问题,但看着半个徒弟的成长,也十分高兴;至于中队长何开复,因为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无需再担惊受怕了,也笑逐颜开。

苏秦当初游说秦国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是他感慨良多地说出了下列千古名言:

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当初徐巍离开市局,一无所有,垂头丧气丑陋无比;如今带着“全省征文一等奖”的荣誉强势回归,也算是享受了一下苏秦的快乐。

罗所长亲自驾车送徐巍来到市局政治处报到,以便让他的风光锦上添花。

到人事科例行公事般游走一趟,算是故地重游。一年多过去了,人事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科长黎大妈依然身材丰满、笑容和蔼;张志祥不在,但据说目前他还没有寻觅到意中人,满肚子牢骚说浪费如此优秀男人资源;其他几个人基本没变,倒是后来新分过来的一个新人,有些面生,证明徐巍的确离开过。

宣传科依然是李科长掌舵。他虽然跟徐巍没有什么私人感情可言,但徐巍的文章,他还是很欣赏的。再说,多一个新兵来使唤,自然乐意,所以对徐巍的到来也是真挚地欢迎。

回到市局政治处,当然要见一见处里的头儿——严主任。一想起他,徐巍心里就有些别扭。

一年多来,严主任显然经历了油水的充分浇灌,比过去越发油光满面了。见到徐巍进门,马上笑脸相迎,表情和话语都比从前更加亲切,显然演技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简单的客套话之后,严主任传达更上一级的命令:“赵局长想要见见你,你去办公室找他吧!”

赵福山想见自己?堂堂一个局长居然关心起他这个小兵来了。徐巍觉得难以置信。

要见赵局长,就要上到主楼的第八层。

海岭公安局主楼第八层,历来是全局的核心地带,几位局领导均在此办公。由于地理位置偏高(全楼共九层,第九楼空置主要是隔热用途),民警们私底下称之为“天堂”。“天堂”里,权力最高,统领全市几千名警察,同时身兼市委常委要职,正是局长赵福山。因此,去见他,犹如古代臣子见皇上,民警们私底下称之为“面圣”。

徐巍刚从基层单位调回市局,立即获得上“天堂”“面圣”的机会,实在是无上的光荣。与无上的光荣相伴的,便是无穷的紧张。

徐巍没有上“天堂”“面圣”的经验。走出八楼电梯的门,马上感觉到一股逼人的气势迎面扑来——副局长张景山迎面走了过来。徐巍很有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张局,你好!”张局长和蔼一笑:“小徐,好久不见了。”他的年龄差不多可以跟北大同辉了,而且公务繁忙日理万机,居然记忆力强得能把徐巍这种小人物记在脑里,实在不简单。于是徐巍马上恭维道:“张局,好久没有聆听您的教诲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张景山被拍得舒服,连连点头表示日后必定倾囊相授。

与张景山闲聊几句后,徐巍的紧张感略略减少,重拾目标径直走向局长办公室。

八楼的房间均为套间布局,即一间办公室搭配一间会客室、一间休息室(睡房),以及一套浴室卫生间。因此,八楼的门牌不算多,徐巍很快找到了局长办公室。轻敲房门后,被吩咐在会客室等候。

赵福山没有明星耍大牌的习惯,很快从办公室出来。他身材魁梧,外观带着几许彪悍之气,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学知识分子。他的形象算是彻底颠覆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理论。赵福山年轻时没有任何特殊背景,能够打拼到今日之地位,纯属实力与手段的完美结合。他的一双眼睛特别有神,目光深邃如X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力,直达人心。

徐巍被他放射的X射线照得浑身不自在,情不自禁站立起来,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军礼,说道:“赵局长,您好。”

赵福山回了一个军礼,摆手说:“小徐,随便坐,我们聊几句。”

徐巍惶恐不安地坐在沙发上,头脑里紧张分析着局长可能要聊的内容。自己刚回到市局上班,他不可能探讨什么深入的话题,大概只是亲切地慰问几句以示领导的亲民,随机应对即可。赵局长的话证实了徐巍的猜想:“小徐啊,你今天刚回到市局宣传科,还习惯吧!”徐巍本想答“习惯了”,转念又想这话听起来有点不负责任,仿佛相亲时还没见面就大赞对方才貌双全、举世无双一样虚假,难以令人信服,于是改口说:“宣传科的变化真的很大。不过,我以前曾经在里面上过班,有过一点经验,应该很快能够适应的。”

一席话讲得密不透风、毫无破绽,赵局长对眼前的年轻人甚为赞赏,继续谈:“那就好。我听说你在全省征文大赛得过奖,我也看过你的获奖作品,水平很高。你以后在宣传科工作,要多发扬自身的优点,为公安局多写几篇好文章。”

“局长您过奖了。写文章是我分内的事,我一定会多加努力,绝不辜负赵局长对我的期望。”这句话虽然很久没有说了,但以徐巍此时的水平,说起来依旧得心应手。到目前为止,整个谈话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徐巍的预料范围之内,赵局长的话与他的构思如出一辙。在公务员队伍里混了两年多,徐巍此时算是基本入行了。

赵福山看来对徐巍的兴趣不小,接着又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突然,话锋一转,切入关键点:“我听蕊蕊说,你们俩是好朋友,之前还一起去旅行了,有没有这回事?”

赵福山的口气跟赵蕊蕊很相似,果然是两父女。这话问得太直白了,由于直白过度,仿佛在研究生考试里出现的“一加一等于几”,徐巍一时间无法确定话里面所包含的深层意义,整个人呆住了。说实在,他与赵蕊蕊并不是很熟,他们的旅行也是在无数陪同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的,但经过赵福山如此一说,他们的关系一下子飞跃了好几个层次,倒成了情侣间的结伴游玩。

徐巍想了想,便宜不能白占,有必要澄清一下,拨乱反正:“赵局长,我和蕊蕊的确是好朋友,但上一次的旅行,是我们一班同学共同组织的一次集体旅行……”

“呵呵,小徐啊,不用再说了,我明白了。你们年轻人的事情,我是不应该过问的。不过,你和蕊蕊以后在同一个科室上班,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忙,合力把工作做好。”赵福山的语气十分怪异,感觉像是岳父叮嘱女婿照顾女儿的味道。局长的女儿需要自己照顾吗?有他这个好爸爸在,徐巍的作用完全可以忽略。难道,难道说自己追求赵蕊蕊的计划被看穿了?但那个计划仅仅停留在构思阶段,好比一个人在心里幻想出来的杀人计划,只属于意识犯罪,哪怕意识的穿透力强大如中微子流,也不可能被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