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17

第17章 外交败笔正凸显美国的金融霸权

第十七章 外交败笔正凸显美国的金融霸权

背后故事

2010年下半年,美联储以刺激美国经济为由,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从印钞机上滚滚而出,世界经济心惊肉跳。

但我总认为,这其实是美国的失策,至少在时机选择上美国犯了大忌。

要知道,当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在美国各种手段施压下,其他国家也开始发难,中国正渐有不支迹象。但在这关键时刻,美国不仅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选择了“开闸放水”,不仅令其前功尽弃,而且使中国转守为攻。

如果换做其他国家,即使要实行量化宽松,也往往要讲究策略,实在不行,可以推迟一两个星期公布,但美联储却偏偏选在G20首尔峰会前夕公布。这无疑让美国成为众矢之的,并在峰会上陷入外交苦战。

美国人的解释是,美联储是独立机构,白宫无法左右其决策。这其实也就是欺骗外行人。我承认,大多数情况下,美联储确实是独立决策,但有时,尤其是在重大外交问题上,没有白宫的首肯,美联储显然不可能也不敢实行这种货币政策。

于是,要解释这个矛盾,大致有两个答案:第一,奥巴马政府缺乏外交经验;第二,美国人不在乎外界评论——随你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这其实不就是美国金融霸权的现实反映吗?其他国家,除了叫嚷几声,又能奈美国何?

正文

如果从外交的角度看,我总认为,美联储2010年下半年祭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法宝”,实在是一个败笔,尤其是考虑到当时G20首尔峰会即将召开这一重大背景。在这之前,在美国的合纵连横之下,汇率问题成为国际舆论焦点,中国也大有被围攻之势;但伯南克这位老先生的“开闸放水”,却可能自废了山姆大叔的“外交武功”,让美国意外成了靶心。

看一看当时各国财经政要表态,就可见美联储“捅马蜂窝”政策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就直言不讳地指责美国说,“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一方面却借助印钞机人为压低美元汇率”,这一举动给世界制造了麻烦。好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巴西财长曼特加也提出严厉批评,认为全世界都希望美国经济复苏,“但从直升机上向经济空投美元毫无用处……这种措施的唯一结果就是造成美元贬值,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更大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经济学家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调侃为“直升机本(本是伯南克的昵称)”。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中国的态度。对于美联储的这一举动,本身可能受其害的中国自然也不会客气。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就说,很多国家担心这项政策对它们经济的影响,应该有人站出来给我们一个解释,不然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信心可能就会受到损害。

美国人确实欠中国,也欠世界一个解释!美元是美国人的美元,这不假,但美元也是“世界货币”,中国手中的美元就超过了两万亿。自然,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美元,其政策变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美国国内,对全世界,尤其是对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美联储“开闸放水”的结果,必然是市场流动性泛滥,资本的逐利性,势必又引发大量“热钱”涌向收益率高的新兴经济体,这会导致这些国家“输入性通胀”加剧,甚至引发新的金融动荡和危机。而且,大量印钞还导致美元贬值,对美国出口有利,但对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一个噩耗。

鉴于此,在新兴经济体的施压下,2010年在韩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曾承诺,储备货币国“将警惕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波动”。在中国的交涉下,美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也曾承诺,将采取前瞻性货币政策,并适当关注货币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但美国“前瞻性”的举动,却最终落实在了美联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上。这让世界摇头,也让各国真切地感受到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我行我素,也难怪德国财长在指责美国自损信誉的同时,还忍不住要嘲讽“世界需要美国的领导”。

在美国的政治架构中,美联储的独立运作也成了美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挡箭牌之一。但美联储显然也不可能脱离美国外交大局行事,更何况,伯南克也是在承诺书上签了字的。而美联储最终不惜自食其言再行量化宽松,甚至都不顾外交上可能带来的损害。我们与其嘲笑美国人的短视,不如感叹美国的专横,感叹美国在金融体系中一家独大的地位!

说它专横,是因为美国根本不在乎外界的反应,其他国家有再多批评、再多指责、再多唾骂,都不会对美国构成实际约束和威胁。美元归根到底是美国的美元,是美联储掌控下的美元。美联储升息降息,美联储大肆印钞,美联储驱动滚滚“热钱”,世界又能奈美国何?毕竟,在短期内,美元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注定了美国可以坐享“铸币红利”,甚至可不必履行应有的责任。

所以,难怪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要说,当他帮助其他国家努力填补财政和贸易赤字时,总是感慨美国的这一好处——可以自由发行债券和印刷钞票。也难怪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自信地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本文发表于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