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26

第26章 伯南克成了华盛顿角斗场的替罪羊

第二十六章 伯南克成了华盛顿角斗场的替罪羊

背后故事

自2006年接替富有传奇色彩的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以来,伯南克能否超越格林斯潘,一直是美国媒体乐意竞猜的一个话题。2008年以前,在美国媒体眼中,伯南克木讷且欠缺口才;不想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让情势陡然生变,格林斯潘光环不再,伯南克则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但是,美国的政治是复杂的,非老学究伯南克能玩转的。在华尔街方面,拯救华尔街自然让金融大亨们心存感激,但随后的限薪政策却又让金融大亨们怒火冲天。在美国民众方面,毕竟,较之金融灾难,失业是更现实的危机。在危机没有过去之前,他们怎么可能对伯南克感恩戴德。更何况,危机本身就有美联储的过错,伯南克也难辞其咎。

于是,伯南克的连任,不得不经历一场政治斗争的洗礼。看似这对伯南克不公,其实,我倒觉得,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政治风雨的折腾,伯南克怎么能感觉到外界监督的存在,从而更兢兢业业地谨慎行事。

正文

2010年1月28日,伯南克有惊无险地连任美联储主席,但围绕着这一新任期,一度谣言纷传,股市大跌,华盛顿政治圈纷争不断……老学究模样的伯南克成了政治火力交叉点上的目标,原因也简单,他成了政治的替罪羊。

本来,作为世界经济的“拯救者”(许多美国媒体的用语),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市场异常敏感之时,伯南克连任是顺理成章、板上钉钉的事。但哪知,随着麻州参议员选举风云突变,民主党痛失关键席位,伯南克连任之路也陡然起了风波。

为什么?《华尔街日报》近来的一篇社论就指出,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势下,“参议院民主党突然想要寻找一个金融政治牺牲品,总统奥巴马并不想扔出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于是伯南克先生就成了指定的标枪捕手的目标了”。

伯南克如此遭遇,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美国民众对现状不满。作为美联储的主席,他自然成为出气筒。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伯南克难辞其咎。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一大肇因是美联储的过低利率政策。当时美联储掌舵人虽是格林斯潘,但时任格老助手的伯南克显然也难逃责任。这是伯南克的原罪。

其次,处理危机中的一系列政策让伯南克备受争议。比如,他也花了大量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华尔街大佬,这让饱受危机之苦的美国人很难接受;而在救助过程中,放弃援救雷曼兄弟从而导致金融海啸席卷世界,金融界又对他颇有微词。可以说,伯南克是两面不讨好。

还有一点,虽然《时代周刊》推崇伯南克拯救了美国和世界经济,从而选他为2009年“年度风云人物”,但在普通美国人眼里,美国经济仍未走出危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更让他们出离愤怒,这个奖更是对他们智商的讽刺,因而对伯南克的批评也更加强烈。

当然,遭受“如此待遇”的也不仅只有伯南克,还有执政的民主党和总统奥巴马。2010年初麻州参议员选举中,选民就将这个关键席位给了共和党,这让执政一年之际的奥巴马政府面临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政治危机。

认识到选民心中的愤怒,奥巴马政府也不得不调整立场。他近来频繁下基层,宣誓要拯救美国经济,创造就业,敲打华尔街“肥猫”,保护纳税人利益。面临中期选举的参议员们也拿伯南克撒气,其严苛的措辞、决绝的态度,一度似乎让伯南克连任之路充满变数,纽约股市一度也急遽下滑。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赢得参议员们的支持,伯南克也不得不向政治压力低头。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就说,在伯南克向他承诺“将双倍努力”促进信贷流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他才决定同意支持伯南克过关。

什么叫“双倍努力”?里德未加解释,伯南克自然讳莫如深。但要知道,在过去的2009年,美联储拯救经济力度可以说前所未有,利率一直维持在接近零利率的低水平,此外还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债券,各种拯救经济的创新工具纷纷出台。

“双倍努力”难道意味着还要加码?正如一些美国媒体所反问的:“难道美联储将再购买1.25万亿美元(抵押债券),或者承诺在未来14个月将继续保持零利率?”

答案显然不是。里德的言辞不过是政治姿态,伯南克作出承诺也只是政治手腕而已。

可能在伯南克看来,为求得第一步坐上美联储主席宝座,他不得不先虚与委蛇,作些不切实际的“政治承诺”——反正选举前的“政治承诺”作不得数,这也是常识。但伯南克毕竟是美联储主席,在政治压力前作出虚假承诺,何尝不会损害美联储的独立运作的清誉?

作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掌舵人,美联储主席一言九鼎、威望至极,用美国媒体的话说,就是在政府和华尔街都希望继续维持零利率的时候,他必须能洞见其中的风险而能果断采取加息政策。但从伯南克最近在政治压力下的软弱表现看,他有这个权威和决断力吗?

难怪《华尔街日报》社论要说,出于这个原因,他们反对伯南克成为新的美联储主席。

本文发表于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