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30

第30章 巴菲特的“寒酸”住宅

第三十章 巴菲特的“寒酸”住宅

背后故事

《巴菲特的“寒酸”住宅》是一篇即兴写就的博文,感慨于巴菲特这位巨富的平常人生活。每次看这篇文章,总让我回想起2010年5月的奥巴哈之行。

我是去参加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的报道的。不羁、幽默,举止间又富有童趣和智慧,是时年80岁的巴菲特和他已86岁的老搭档芒格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记得在当时的记者会上,我抓住机会问巴菲特:“在昨天的股东大会上,您说中国人民20年后肯定会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而您也将在今年9月份到访中国,我想知道的是,您怎么看目前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领域的强项和弱点?”

考虑到巴菲特可能以一句“你这个问题应该询问中国政府”回答我,我特意在最后追加了一句:“我很希望听到您从一个投资者角度是如何来看这些强项和缺点的。”

巴菲特略加思考后,开始侃侃而谈。他说,在过去的许多个世纪,中国的制度不允许民众发挥他们的潜能,但感谢现在中国政府的政策,“10亿多中国人正在开始显现出他们巨大的潜能。”

巴菲特还讲了1995年他和比尔·盖茨一同造访中国时的一个小故事。当时他们乘船外出旅行,看到在河边拉纤的中国纤夫,他说:“我当时对盖茨说,‘他们中的一个可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的,只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是谁而已。’”

巴菲特说,他当时这样的感叹,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发展机会尚有限,但随着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情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文

尽管金融危机让巴菲特个人身家也有所缩水,但按照《福布斯》杂志上最新的排名,巴菲特个人总资产仍高达470亿美元,继墨西哥电信大亨埃卢和比尔·盖茨之后,是世界第三大富豪。但这位“探花”富豪的住所呢,却似乎与他富可敌国的名声不大相称。

当我向伯克希尔哈撒韦新闻官员提出,想看看巴菲特的住所时,原来很热情的新闻官当即面露难色,自然,将老板住所这样的隐私告诉媒体,总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好在号称内布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奥马哈实在不大,而有“奥马哈先知”之称的巴菲特名气实在太大。在一个杂货店里,老板娘给我们结清了一些饮料和食品账单后,很爽快地在地图上画出了巴菲特的住所方位,并且再三地叮嘱我们:“沿这条路往前走,第三个路口左拐,然后注意在一个比较容易迷路的弯路再左转……你就可以看到巴菲特的住宅了。”

邻居们对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见惯不怪,而巴菲特的住所照片也早已在网上满天飞。于是,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们就找到了巴菲特的住所,这不是故居,因为这位世界大富豪迄今仍住在这里。

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没有大院子,灰色的小楼,离路边也就三五米远,与周边邻居的一些别墅相比,显不出任何豪华,相反,让人感觉还有些寒酸。

但巴菲特对这栋小楼不离不弃。1958年,他花了3.15万美元购买这座房子,以后一住就半个多世纪。在这里,他生儿育女,在这里,他也逐渐成为叱咤世界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

按照美国一些媒体的估算,巴菲特这栋房子现在的估价约在40—50万美元。奥马哈地价便宜,如果放在华盛顿或美国其他大城市,相同的房屋大概值100万美元左右。但不管是100万还是40万,比起美国其他亿万富豪的富丽堂皇的居所,拥有数百亿财富的巴菲特居所,实在是太简朴了一点。

其实,就是和中国一些富豪比,后者在住房上似乎也更财大气粗些。想想,巴菲特的住所价值,如果折合成人民币,其实也就在300万人民币左右,在北京或上海,按照现在的房价,可能也就是100平方米的两居室的价值。

我们在感慨巴菲特对财富的不炫耀的同时,是否还会有其他感触呢?

巴菲特的“豪宅”临街,因此,每天总有许多人从他的房子旁边走过,对他们来说,巴菲特的住宅,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邻居小楼,并不存在需要封闭道路、确保自身安全的特权。

如果说唯一有一点特权的,就是巴菲特的住宅附近有一个临街的出口,有一盏小小的黄色信号灯,可能是提醒来往的车辆,注意一下巴菲特的出行。

巴菲特的小院内,一株紧邻房屋的红叶树长得甚是精神,但住所外的一道篱笆,却满是枯枝败叶。这种败落在整个绿意盎然、鲜花处处的社区显得格外突兀。看来,巴菲特也该花时间打理打理他的小院子了。

本文发表于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