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少女的资本
10399500000040

第40章 战胜怯懦乐观处世(11)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遇上亲朋办喜事,送上一份贺礼,这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虽然“礼”多人不怪,但它往往会带来另一种负效应,这也许是送礼的人始料不及的“文革?期间,结婚礼品多为毛主席塑像,毛主席语录本,现在虽说再不送这样的礼物,但也常见到新人收到一大堆多余的礼物。有一个朋友结婚,收到礼品有:热水瓶11只,台灯9盏,镜子8面,还有茶具、床单一大堆。

小屋只有11.8平方米,看来再等三年五载也难有所扩展,即使最大限度地发挥礼品的使用价值,也只能用上热水瓶3只,台灯2盏、镜子3面,那些剩余的礼品,对不起,只能闲置起来,一时难见天日子。难怪小两口对着一堆东西皱起眉头,犯起愁来。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谁也不能离群索居,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际交往中,难免要“礼”尚往来。因此,碰到男婚女嫁这种终身大事,破些财送点东西,以示祝贺,留作纪念,本无可厚非。但这些礼品,品种单一,更非急需,往往用不完,藏不下,卖不得,成为受礼人的一种负担。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倒也无妨大碍,更有隐忧的是,来而不往非札也。今日收下别人的礼,明天就得还别人的债。虽然,还“礼”未必发自肺腑,但为了顾及脸面,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也照送不误。结果,你送我收,互相攀比,既加重了“送”、“收”双方的经济压力,也造成物资上的浪费,得不偿失!

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看来杜绝这种自找苦吃、愿打愿挨的事,也非易事。以笔者之见,即使要送,是否来点计划性,即主动地征求对方的意见,以实用为原则,送些对路的东西,这既聊表了心意,又解决了急需,使彼此都从中受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1)送礼的要领:送礼要进得恰到好处,是社交场合应了解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需要学习的“技巧”。此外,如何“收礼”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也是礼仪的一种,以下是送礼的几项要领:

礼物应加以包装,包装前应先把标价除去。送礼时留着标价,以表示这份札是花了多少钱买的,需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送礼时应附上小卡片或是名片,左上角应写受札者姓名,左下方填上送礼人名字。

对不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不送过于隐私的物品,例如内衣、清洁用品。

不送过于贵重物品给认识不深的朋友。因为送礼是互惠的行为,这会令对方不知应如何回馈于你,严重时还会让人有贿赂的联想。

送者大方,受者实惠,了解对方的喜好是非常重要的,如送给不化妆的朋友一支唇膏就不太实际了。

送外国人可考虑中国瓷器、中国工艺品之类的物品。他们通常会很喜欢,可能在打开礼物时,会好奇地询问礼物的文化渊,所以送礼者买物品时应先对物品缘由有所了解,才不会被问倒。

中国人习惯包礼金,但礼金在国际扎仪中是长辈包给晚辈的,例如餐厅给服务生,主人犒赏佣人。此外,礼金金额应是双熬。出国回来时,可带些当地特产,和同事朋友分享。

如别人给你的请柬上注明恳辞花篮时,请别送礼;如你勉强送礼,会令按照主人请柬指示而有送礼的客人难堪。

送礼时你可问受礼者需要什么礼品;这时受礼者可不用客气,告诉送礼者自己大概缺什么东西,这使送礼者节省许多时间,免得烦恼该送什么礼物,送礼者也会很感激你的,但最重要的是别送太昂贵的礼物!

(2)合宜的礼物:一般送礼的场合不外

乎结婚、满月、乔迁之喜、生日、毕业、结婚纪念日、远行等等。下列是依不同场合可参考送的礼物。

结婚:日常用品、餐具、银器、蜡烛台等。

满月:婴儿衣、相框、相册。如果满月儿上头有姐姐或哥哥的话,体贴的客人别忘了给他的姐蛆或哥哥也带一份礼物。小朋友们会永远记得你的。

乔迁:乔迁时主人总是有许多东西要添购。在此给主人及客人一个建议:请主人先标明需添购之物品,然后客人们再到主人家“标购”,如此一来主人也有了他想要的东西,客人也不必为选择礼物而伤脑筋。

生日:花、蛋糕、卡片等。

毕业:文具用品或图书礼券。

结婚纪念日:可按照周年选择合宜纪念

品,如一周年送纸的物品,两周年送棉质物品……

开张庆贺:可送花篮庆贺,但如请帖上写有恳辞花篮时,就别再送了。这时写张祝贺卡聊表心意即可。

(3)收礼的要领:如果来客有的送礼,有的可能忘了送礼,这里就别当着客人面前拆礼品,这会令没送礼的人感到尴尬。

在打开礼物时,问送礼者礼物是多少钱买的,是非常无礼的行为。拆礼物时一定要非常喜悦,哪怕你接到的是二手货,你可以不赞美,但是要感谢。

4.仪态大方待宾客

会见客人时,要仪容整洁,蓬头垢面或穿着睡衣会客是不礼貌的。客人进门,应备茶让座,说些问候的话,为客人送茶最好双手捧上,以示尊重。如事先得知客人要来,可以备些糖果点心等待客人,并对住所稍作整理,“洒扫门庭,“迎嘉宾”。如果客人不约而来,也应将紊乱的物品赶紧收拾一下。夏天客人来临,不要忘记递扇子,或开风扇、开冷气以消暑气。

对年老的客人,更应彬彬有礼,招待周到。不能因为年龄差别大,兴趣不相同而勉强应酬,这容易伤老人的心。老年人喜欢说些家常话,为表示尊重,也应尽量与他们和谐交谈。

如果来客不是自己的客人,而是父母、爱人、兄弟、姐妹的朋友或同事、同学,也要主动招呼、接待,这样既对客人表示欢迎,也显示出你的家庭和睦,如果对来客态度冷漠,是很不礼貌的。

久不见面的朋友来访,理应挽留吃顿便饭,一般客人来访,到了用餐时,也应邀请他们一起用餐,菜肴应比平日丰盛为佳。

家里有客人,家庭成员之间不要发生口角,有矛盾待客人走后再解决。小孩不听话或做错了事,要和气地带走,不要在客人面前打骂孩子,这等于对客人下“逐客令”,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客人无意中把你家中东西损坏,或把室内弄脏,千万不可露出讨厌神情,而应加以安慰:“不要紧,不必放在心上。”

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频繁地看自己的手表,以免客人生疑,以为你在赶他走。

客人告辞,应以礼相送。送客时除了说些道别的话,还应懂得一些送客的礼节。

客人要走,一般应婉言相留,并待客人起身后,我们再起身相送,不能客人一说要走,我们就马上起来。那种不加挽留、急于送客的举动,是不礼貌的。送客一般应送到大门口或楼下门口,特别是初次来访的客人,对环境不熟悉,更应送一送。

客人来访,常常会带些礼品来。对此,送客时应有所反应,如表示谢意,或相应送回些礼物,决不能若无其事,受之无愧。

客人临别时,应让家里人都起立,亲切道别,使客人感到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热情好客的。

去车站、码头送远客时,如无特殊情况,一般要等火车启动、轮船起锚时才能离开,过早地撤下客人回家,这是不礼貌的。

5.拥有优美的坐姿

当你遇到一位自信、气质高雅的女性时,不妨比较一下,她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观察之后你会发现,姿势尤其坐姿是影响印象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坐才显出女性的高品位姿态呢?

基本形坐式膝盖与脚跟并拢,双脚垂直向下,这就是基本坐姿。这种坐姿可用于面谈之类的正式场合,可给予对方诚恳的印象。这个时候背脊一定要伸直,头部摆正,视线向着对方。

两脚交叠式这种坐姿的重点是从正面看过去,上下交叠的膝盖之间,不可分开,两腿交叠呈一直线,才会造成纤细的效果,只要遵守这个基本原则,两腿可自然斜放或垂直放置(可依椅子的高度而决定)。另外切忌手抱着膝盖以显得驼背。

双脚斜放式坐较低的椅子时,双脚垂直放置的话,膝盖可能会高过腰,较不雅观,这个时候最好将两脚斜放,这也是坐在沙发上的基本型。

脚踩交叉点只有脚踝交叉、两脚稍微斜放的坐姿,这样感觉比较自然,但您必须随时注意膝盖不可分开。

微徽张开双脚式膝盖靠拢,两脚稍微张开的坐姿,也是变化的坐姿之一。尤其在自己并不受注目的场合,就可以做这种程度的放松,但两脚最多只能张开与肩伺宽。

脚踝盘住收起式椅子较低时,除了可斜坐之外,还可以将脚踝盘着,往椅子下面靠,但像沙发这种下面没有空间的坐具,就不可采用这种姿势,若是柜台或酒吧内的独脚椅,就可以采取这种坐姿。

总之,良好的坐姿既能给人以高雅、俊美的感觉,也能体现自己的气质与信心。我们不妨从生活中的这种小事做起。

6.握手的技巧

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见面时首先要相互致意,最为通行的礼仪是握手礼。不论我们去做客还是待客,除了注意仪容整洁外,还应该把手洗净,否则会使人难堪,并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客人来了,主动向你伸出手,恰巧你在于活,你可一面先点头致意,一面摊开双手,简单说明一下情况,表示歉意,取得对方谅解,并赶紧洗净手,热情招待。反之,你去做客,主人正在干活,由于你突然来到,一时疏忽,伸出脏手来同你握手,你不能嫌脏,应照样伸手从容相握,以示友好。

如果与人见面时,你戴着手套,应把手套脱去再握手,以表示礼貌。

握手须用右手,握时要热情,面露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并说“您好!”“欢迎您!”“辛苦啦!”等亲切致意的话。切不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或不加理睬,使对方感到你并不友好。

同男人握手时,应先向男方伸手,并以轻一点,时间短一些为宜。

同长者或领导相见时,要等对方先伸手再与之相握。

握手时,身体可微微向前倾斜,以示尊重;用力要适当,为表示热情,则可握得稍紧些,但不可太用力,更不可握得太轻,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握手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有时碰到老同学或敬慕的客人,握手时间长些也无妨。

较之男性,女性的握手则要更多地识场合、识气氛。从容大方、落落自然地握手,会使女性气质不俗。

7.赴宴须知

接人待物交际礼仪.有对象、场合的不同诸方面。

分清对象:则是长者希望得到尊重,幼者希望得到帮助,强者希望显示力量,弱者希望获得同情。在交际中我们帮人做到这点就显得有礼了。

对亲密者无论何时碰到都要寒暄几句,才算尽礼;一般熟人则只需点点头就可以了;对生人有时候需要说对不起。

参加隆重的宴会必得尽量华贵庄重,简单的家宴则宜朴素整洁。

一些特殊场合的宴席礼节,有必要的话,一定要记住。比如吃西餐,一般是右手执刀左手执叉;饭可以用勺吃,右手握勺;面条是用叉卷起来吃的,切不可挑起来当筷子使用等等。

赴宴要遵守时间,既不需太早,更不可迟到“闯席”,应稍提前一会赴宴。

结了婚的妇女参加婚宴,最好夫妇双双赴宴,至于小孩,则要看情况而定;如果孩子太小,可不带,以防孩子啼哭、吵闹,破坏宴会的欢乐气氛;即使孩子较大可以携带,也要事先教育孩子讲文明、礼貌,遵守宴会规矩。

入席时,不要急于就座,应向其他客人表示礼让。

在上菜前,不可玩弄碗筷或左右顾盼。第一道菜上来,当主人向客人敬酒时,应起立回敬。动筷吃菜之前,也得等主人招呼,不可争先恐后,更不要站起来夹菜。如果自己不会喝酒,可向主人解释,选择橘子水、汽水等饮料。

就餐时自己吐出的骨头、渣滓应放到自己前面,切勿乱扔。席间要互相谦让.尤其是对老人、小孩,更要主动照料,不要只顾自己埋头吃。吃饭时应闭口细嚼,不要使邻座听到自己咀嚼声。

席半离场是不礼貌的。但如确有急事,需向主人说明情况,表示歉意,然后向本席客人点头示意,方可离去。

散席时,应向主人和其他参与接待的人或服务员说声:“辛苦了,谢谢!”并握手告别,对其他宾客要互祝安好,说声“再见”。

8.访友与宴请的礼仪

访友,要选择一个对方方便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日下午或平时晚饭后较为适宜。尽量避免在对方吃饭时去。晚上访友,不要太晚,更不要在对方临睡时去,以免影响休息。

访友时,要注意仪容整洁,以表示对朋友的尊重和礼貌。

到亲友家时,进门前要敲门。进门后,见了亲友家里的人,不管熟悉与否,都要一一地打招呼。

在亲友家里,要彬彬有礼,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坐立要稳重,不要过于随便。主人端茶来,要站起来双手迎接,并说声“谢谢”。不要在亲友家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如带孩子访友,要教育孩子称呼人,不乱翻人家橱、桌、抽屉等。

在离开亲友家时,要告别,不辞而别是不礼貌的。

临走时,除了应向主人道别,对主人的家属或者在座的朋友也应该致意一下。如主人你出门,你应回首说声“请回”,或说“不要送丁,再见”千万不能把人家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大踏步而去。

此外,如果亲友恰巧不在家,你应向亲友的邻居说明一下,让其转告亲友,以免亲友回来时,不知道谁来了而造成不安。

在新春佳节、婚嫁喜庆、乔迁之喜时,要邀请一些至亲好友吃顿便饭,或一起去饭店会餐,以示庆贺祝福,分享喜悦。

客人来临时,应热情接待。不管是丈夫,还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请的客都应殷勤款待,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亲切温暖。如果由于夫妻不和,男方来客,自已就面无笑容,甚至一走了之,会使客人进退维谷,十分难堪。

在筵席上,要敬老爱幼,敬客时,要先敬长辈,后给小孩,然后按座次敬请乎辈客人,以示一视同仁。敬酒时既要热情,又要适可而止,切勿强人所难,超量敬斟。

吃罢酒饭敬茶谈心。这时要倾心交谈,或静听大家的谈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也不要总看手表,打呵欠,即使比较劳累,也要振作精神,始终保持热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