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奇故事丛书-罗斯福
10478600000016

第16章 顺利地当选为州长(4)

失业人口不断攀升,达到了400万。到了1930年夏,已经有9%的工人失去了工作。1931年的失业人口大概又翻了一倍,并且一直到1932年都还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31年1月,罗斯福召集了周边几个州的州长在奥尔巴尼开了一次大会。他反驳了一些州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采用的杰斐逊主义式的右派做法。来自华盛顿的专横态度也证明了纽约州在这项事务上的特立独行。但是,此时罗斯福认为解决失业问题也确实需要一个国内通行的方案,因此将国内的经济形势看得如战争般危急。

从1929年8月到1931年,股票指数几乎每周下跌一半,经过了一小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到1932年依然狂跌不止。1930年,钢铁产量下降了30%,小汽车产量下降了55%。在城市信托公司破产后(更多是因为公款挪用,而非大萧条的原因),纽约第一起大型银行的倒闭发生在美国联邦银行,这家银行于1930年12月10日倒闭。城市信托公司在以前是意大利籍美国人常去的地方,而美国联邦银行则是犹太人建立的机构,常常被谑称为“小气鬼的银行”。在这一事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单纯的管理不当造成的,但是后来也有披露出坦慕尼厅与这些机构存在某些关联。

罗伯特·摩西受副州长雷曼指派前来调查城市信托银行事件,他曾经发出过美国联邦银行也将会破产的警告。虽然对摩西怀有厌恶情绪,但也没有阻止罗斯福任命美国联邦银行的行政长官帕莱克为处理摩西调查意见委员会的负责人。(很多调查结果都被共和党议员们忽视了,他们也并不清楚,罗斯福在这方面有没有对结果施加压力阻止其通过。)

在银行业务处理上,罗斯福一般都是听从雷曼的意见,因为雷曼长期受到华尔街金融市场的熏陶和历练。雷曼的建议也符合当时绝望时期中金融机构管理的实际和能力。1930年10月,罗斯福一边竞选连任,一边召集美国联邦银行的代表和其他一些大银行的代表在他家中召开了一次会议,寻求办法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这次谈话看似很有成果,但实际上并不成功,但是在一系列恰当的管理和规定机制下,至少美国联邦银行系统的储户利益得到了保护。

这只是美国银行系统崩溃的前奏,其后的两个大型银行也随之倒闭。罗斯福并没有表示他对任用帕莱克为银行委员会委员的困窘,此时一些观察家的言论也及时公开地表示要保证储户的利益。那时候美国还并没有过多强调保护储户的利益,只是可能有些储户出于个人的警惕考虑去买保险加以保护。如果银行和信托机构自己都身处困境的话,储户的利益也就很难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伤感情绪很容易产生并且很容易传染;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政治敌人很容易抓住机会加以渲染,当时上街游行抗议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尽管这些预兆都已摆在眼前,但是共和党议员们居然虔诚地相信他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反对罗斯福州长关于保障储户利益的提案,这就给罗斯福竞选的火药桶中又增加了一枚随时可以引爆的手榴弹。

纽约市贪污丑闻的调查仍然折磨着罗斯福,西伯里的调查进展缓慢。西伯里打定了主意要引起公众对改革的重视,当然他也想顺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位法官曾经非常尽职尽责地处理业务,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罗斯福挨过困境。但是整个1931年,公众对于罗斯福和坦慕尼厅的关系议论纷纷,这的确让罗斯福很不好受。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西伯里的主要顾问克莱塞尔又在美国联邦银行倒闭的事件上受到牵连,并被勒令从法官委员会中解职,尽管他的工作很出色。在纽约市长沃克奢侈无度的拜占庭式迷宫中,精于世故者和玩世不恭者随处可见,他们就像中世纪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灵感启发者,让调查工作很难进展下去。

这时,纽约的一些妇女被误判卖淫,但她们又没有钱交保释费结果身陷囹圄。当西伯里将此事曝光后,见怪不怪的纽约公众都感到很丢脸。沃克市长也不得不承认他得知这一消息后觉得很震惊,随后躲到棕榈泉度假去了。这越发加重了罗斯福的忧虑,他按照西伯里的建议,给这些涉案妇女签发了6道赦免假释令,并把处理大权交给了西伯里。坦慕尼厅此时又开始散布谣言说,罗斯福手下负责银行改革的监督者约瑟夫·布罗得里克公然地违法乱纪,而罗斯福却听从西伯里的建议,为了保护布罗得里克而把坦慕尼厅当做了替罪羊。

后来,一位被误抓的妇女接受了西伯里派来的调查员的调查,可第二天有人发现这位妇女被勒死在布朗克斯区的一个公园里。这个不幸女人尚未成年的女儿惊闻母亲过世后,一个星期后也选择了自杀。纽约市民之前那毫无顾忌的自满情绪,瞬间转变成了义愤填膺的博爱心理。舆论界一时哗然。城市事务委员会理事长威尔斯和其他一些宗教团体或民间组织的领导人,包括社会学家诺曼·托马斯和哲学家约翰·德威在内,发表了一篇公开声明,控诉纽约市的黑暗,并将其比做为《圣经》中的罪恶之城所多玛城和蛾摩拉城。

1931年3月17日,罗斯福参加完一个爱尔兰式的庆祝晚宴后,回到他位于第六十五大街上的家中。一进家门,他便发现威尔斯和社区教堂的主教豪尔摩斯都在客厅里等着他。他们是来提交一篇4000字的起诉书,里面控诉了市长沃克的十大罪状。罗斯福当时正着力竞选总统,不想把自己的精力过多地投入到纽约市的具体工作。但是他一见到这两位来访者立刻怒火冲天,一个星期后就把沃克的案件移交到了法院处理。

沃克没有让他那些“顾问”提供帮助,而是自己起草了一份声明,虽然条理混乱、用词情绪化,但是可以看出他是真心在解释他的好意,罗斯福接受了他这份声明作为他的书面辩护。后来,罗斯福谎称自己慎重考虑过此事,把辞退沃克的建议否决了,州议会成立了纽约市政府调查委员会来具体负责此事。同样也是在州长的任命下,西伯里负责这项调查。

看来罗斯福对于沃克有些放纵,他只是将沃克看做一个恶作剧似的人物,时而像个风流的无赖,时而又是一个可圈可点的政治人物。从这件事上,他认为威尔斯和他的助手们多少有点天真不理智了。(罗斯福非常看重威尔斯,自1929年为老年人争取福利救助之后,就对他委以重用。)威尔斯在各个方面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经表态,不会给予被起诉的欧洲犹太人帮助,但他会支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像威尔斯这样敢作敢为的人,或许到最后会发现他们草率的决定是错误的,就好比这次沃克事件一样。

罗斯福竭尽全力去捍卫地方政府那带有欺骗性的纯洁与正义,在以后一段日子里,他仍然用那些陈词滥调去宣扬城市问的平等权力。在审时度势几个月后,他便开始张满风帆地主动出来挑战了。在这样的主动举措中,罗斯福也有过许多次被吹落到民心丧失殆尽的边缘地带。

西伯里并没有催促由坦慕尼厅任命的地区法官托马斯·克莱下台,因为在很多条被告发的罪状中,许多都是跟他的领导人有着紧密联系的。克莱本人也是出了名的不理正事,成天混日子。沃克和坦慕尼厅民主党党魁克里已经放出话来说,不管西伯里如何处置克莱,他们都将再次提名他当法官,所以西伯里也不得不听之任之。

按照州立法院法官关于上诉的司法规定,西伯里要求罗斯福增设一次特殊的开庭审判,以便给予一些证人法定的豁免,这样法律程序就会加速进行。罗斯福刚刚度假回来,虽然并没有多大热情来处理此事,但还是准许了这项要求。

在1931年6月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州长大会上,罗斯福抓住机会,提出了要解决持续恶化的经济危机的计划。他详细地提出了诸如减税、建立更人性化的税率机制(比如说从有钱人身上征更多的税)、资助失业者、完善健康保险等建议,当然他还提出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更和谐的平衡。

计划中最后一个意见其实是对长期被忽视的农民的一个小小安慰,计划中也模糊地规划了如何让农村的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土地上。这与强制性地让城里大量的定居者回归农村,罗斯福更了解前者的可行性。毕竟罗斯福有着浪漫的保守主义情结,加上受到西奥多·罗斯福的乡村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从前童子军赞助人身份的影响,所以只要有机会,他都会表露出他的这种倾向。在很多被大萧条折磨的地区,回归土地的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成功的例子却很少,而且想要让城市变得人口稀疏也是近乎于异想天开。由于这个计划,罗斯福又一次成为了州长大会上的明星。

珀金斯在1931年秋天考虑的是纽约州100万失业者的问题,这个数字无疑是空前绝后的,但又没有什么有效的对策。也就是说,纽约州24%的工人都已经失业,在下一年这个数字又会攀升到将近34%,全国的状况也是如此。经济危机好比《旧约》中形容的大灾难一样,克制的美国人民已经不能再忍受这样的灾难,他们的灾祸之船正驶向另一个世界,可惜也不是祖先神话中的美好世界。

罗斯福将失业问题看做当务之急,他授权塞缪尔·罗森曼起草一份关于在紧急时刻给失业者提供食品、衣物和住所,并尽可能提供救济的救济法案。考虑到罗斯福对于直接施舍的厌恶——直接给钱打发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在大萧条的时代,罗斯福偏向于建立工作福利制度。罗斯福在1931年8月28日将他的意思分别传达到了议会的每个成员,并且迅速有效地成立了“暂时紧急救助中心”,这也是为了能在当年冬天就能把设想落到实处。政府通过对相当富裕的人士有节制地增加附加税的方法来给这个机构提供资金,其实税率也算合理。

罗斯福在法令中表达得很清楚,他认为胡佛应该为国家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负责。他还谴责胡佛,既不让那些有钱老板为百姓谋福利,也武断地拒绝直接给百姓福利的可能性,总统要为此负责。

到1931年10月上旬,“暂时紧急救助中心”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在举国上下同大萧条和高失业率斗争的年代,罗斯福无疑利用这一机构把其他政治家或是政府领导人都抛在了后面。当时,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其他州政府大都没能快速地对这场危机做出反应,所以罗斯福的行动得到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和赞扬。具体实施主导者是罗斯福的朋友和资金赞助人——杰西·斯特拉斯。“暂时紧急救助中心”的策略是拉拢西部的进步主义派别人士,并向农村人口和少数民族示好,尽管这些人在选民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仍然很有帮助。1931年4月的民意测验表明,罗斯福作为候选人的领头羊地位已经大大得到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