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奇故事丛书-罗斯福
10478600000039

第39章 给希特勒的下马威(5)

布鲁塞尔会议打消了孤立主义者对罗斯福放弃中立政策的担心。美国代表团团长诺曼·戴维斯遵照指示避而不谈对日本的制裁问题,而为争取远东停战做出了努力。这次会议是注定要失败的。日本拒绝出席,其他各方也不能在对日本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英国人和法国人曾在国际联盟中拒绝对实行制裁给予支持。当他们试图说服美国代表团提出制裁的建议时,罗斯福指责他们想使日本人把怒火发泄到美国身上,以此来保护他们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归根结底,九国会议弊多利少。西方国家拒绝采取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这鼓励了东京的强硬分子,他们不久就显示了他们的轻蔑态度。

虽然罗斯福深深地卷入了他对政治反对者的“清洗”,但是他对欧洲走向战争的这种趋势越来越关注了。他很后悔当初不该决定跟随法国和英国默许法西斯在西班牙上台,现在他希望它们能采取反希特勒的立场,并决定务使德国人理解美国的意图。“我们美洲国家再也不是一个遥远的大陆了,”他在跨过边界访问加拿大时对加拿大听众说,“我们的雄厚资源,我们商业的活力和我们的兵员力量,使我们在世界和平中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我向你们保证,如果加拿大国土的控制权受到任何其他帝国的威胁,美国人民决不会袖手旁观。”

1938年,罗斯福在慕尼黑事件中表现得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对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发出不要抛弃捷克斯洛伐克的呼吁,没有作出反应,而是向侵略者、被侵略者、局外人同样发出和平呼吁;另一方面,他也会因处处受到国会束缚而感到愤慨。

中立法的束缚当然不是罗斯福对慕尼黑悲剧采取消极态度的根本原因,但是修改中立法,是罗斯福与孤立派斗争的一个主要方面。为了用事实教育群众,逐步克服孤立主义思想,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孤立主义的大本营芝加哥发表了那次著名的演说。他指出:

“世界的政治情势近来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引起那些希望同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友好相处的一切民族和国家的严重关切和焦虑。

“未经宣战,没有预警或任何理由,包括大批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平民正在空袭中遭到残酷的屠杀。在所谓和平的状况下,船只无缘无故和未经预先通知就遭到潜艇攻击并被击沉。有的国家从未危害过它们的国家中煽动内战,并在内战中支持一方……

“无辜的人们,无辜的国家,正在因为一种对势力范围和霸权的贪婪而被残忍地当做牺牲品,这种贪婪是缺乏任何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的考虑的。

“为了获得一个可以自由呼吸、友好相处、无所畏惧的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做出一切努力去维护法律和原则。只有如此,和平才能得到保证。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做出一致的努力去反对违反条约和无视人性的行为,这种行为今天正在产生一种国际间的无政府主义和不稳定状态,仅仅依靠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是逃脱不掉的。”

欧洲战争爆发后,迫于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压力,从表面上看,罗斯福仍然坚持美国的中立政策。他宣布说,政府尽一切努力,防止“使美国丧失和平”,美国“将仍然保持中立”,并按国际法发表了中立宣言。

但从一开始,罗斯福就反对严格的中立。就在战争爆发前,他要求商务部制定一项“既能向友好国家出售某些战争物资又不会违犯中立”法令的计划。他还建议在战争爆发后推迟五天发表中立宣言,以便让英国和法国有时间运走所有先前订购的美国物资。在罗斯福的逻辑里,要维护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和国家的和平,就必须战胜德国法西斯。

1938年9月,罗斯福即已开始修改中立法,并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在当时的条件下,罗斯福不可能对慕尼黑悲剧作出强烈的反应,但是他对局势的发展感到震惊。

1939年1月4日,罗斯福提出:有许多除战争以外的方法可以用来帮助被侵略的受害者,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取消中立法案的禁运条款。他认为中立法“可能实际上帮助侵略者,却不给受害者以帮助”。

随即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行动,一方面,他宣布组成美国大西洋船队,并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宣布了3亿美元的扩军备战计划,作为美国向欧洲各方发出的一个信息;另一方面,他要求国会迅速采取行动,废除中立法中关于军火禁运的条款。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采取外交、恐吓、颠覆三箭齐发的手段攻下了捷克斯洛伐克残存的一个邦——斯洛伐克,被他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3月末,在西班牙,佛朗哥粉碎了共和政府的抵抗,攻占了马德里。

布拉格沦陷后,罗斯福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批准了韦尔斯针对“无法无天的行径”所发表的抗议声明,并考虑对德国进口商品实行抵消关税。然后罗斯福又对墨索里尼间接进行试探,提醒他希特勒野心勃勃,询问这位法西斯领袖是否可能采取主动,争取和平。但几天之后,墨索里尼悍然入侵阿尔巴尼亚,对罗斯福的试探当头一棒。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局势稍呈沉寂,总统连续几小时谈论迅速变化的形势。

对一些问题,罗斯福是心中有数的。布拉格的命运足以证明,希特勒的目标不只是想使德国人重新团聚。

但是究竟采取什么行动呢?在所有的不愉快事件中,罗斯福感到震动最大的还是佛朗哥的得势,因为这恰好是他自己的政策导致的恶果。在他看来,禁运分明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指示皮特曼加紧活动设法修改中立法案或予以废除。

1939年4月开始,罗斯福和赫尔用了很大精力设法取消中立法。5月19日,罗斯福召集众议院领导人,向他们说明政府的想法。取消禁运“可以减少对美国不友好国家在战争中取胜的机会”。如果中立法依然有效,则德国和意大利取胜的机会就多得多。在他们得胜后过不了多久,美国将处于敌对国家的包围之中。然后喜欢结交大伙伴的日本将同他们结成联盟。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合起来同美国海军的规模相当,而日本的海军相当于美国海军的80%。

5月29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实行现购自运原则的联合提案。孤立主义者自然起来反对,他们批评的焦点是说提案在对外事务方面给予总统的权力过大。虽然众议院的外交委员会同意此提案,但是共和党人的“少数派报告”却出言不逊。这份报告说:“提案是在防备美国公民受到挑衅的借口下给予总统不信守中立的额外权力……从前的任何一位总统都没有过这些权力。”

6月30日,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否决了修正案。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12票对11票不同意把这个问题提交参议院审议。

罗斯福对参议院的决定感到震惊,他考虑抛开法案,独行其是,但又不敢走得太远。欧洲战云密布,他于7月18日把参议院领袖们召集到白宫来磋商大事。总统面带忧郁的神色,两眼望着天花板,请大家祈祷,因为“我们的决定不仅关系到美国人民的命运,也关系到全世界的命运”。随后,他把自己长期为争取和平而进行的斗争向他们作了总结后说:“我已放了我的最后一枪。但我认为我的弹带上应该还有一发子弹。”他重申战争的可能性极大,美国必须趁早投入物质力量,否则将无法挽回。赫尔发言时,语气甚至比总统还重。

参议员们只穿衬衫,手里拿着饮料,舒舒服服地围坐在总统的书房里。最后博拉发言了。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个有着一颗雄狮般的脑袋的老牌孤立主义分子。

“今年决不会再发生任何战争,”他说,“所有这些歇斯底里都是制造出来的,人为的。”“我希望这位众议员先生能到我的办公室来读一下电报。”赫尔说。

博拉挥手不让赫尔说下去。“我在欧洲有情报来源,我认为它们比国务院的消息更可靠。”

赫尔听了这话几乎要哭了。罗斯福把身子靠到沙发上,一言不发。同往常一样,醉醺醺的副总统加纳主持会议并征求与会者意见。他几乎是兴高采烈地回到总统身旁:“呶,船长,我们得面对现实,你的票数不够。这件事就这样结束吧。”罗斯福同意了,并在送别议员时说,将来要由参议院承担责任。

“这毫无困难。”博拉从门口回答说。

这次不愉快的会晤结束后,国会在8月初休会,禁运条款只字未动。

在这几个星期里,罗斯福一直处于逆境,国会一面阻挠他在海外的努力,一面限制他在国内的新政措施。但在6月间英王偕王后前来访问美国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插曲。对这次来访,总统事无巨细,均亲自过问。他亲自安排接待事宜,仔细而又热情,不亚于百老汇的一名导演。英王夫妇仪态端庄,彬彬有礼,王后举止优雅,神情欢愉,令人倾倒,国王少年英俊,热情诚恳。各项安排仪式尽善尽美,华盛顿50万市民冒着酷暑欢迎英国王室。

短暂的会见结束后,欧洲战争不以孤立派的意志为转移全面爆发了。

罗斯福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修改中立法刻不容缓。希特勒摧毁了波兰的空军,击溃了地面部队,包围了华沙;对法国和英国的粉碎性袭击为从内部征服美国打开了可能性的缺口。法国和英国如果没有美国的物资性援助,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布利特警告,如果不修改中立法,势必导致盟国的迅速失败,并迫使美国在美洲同希特勒较量。美国驻英大使肯尼迪报告,伦敦的高级政府官员因美国必须实施旧的中立法而引起的意气沮丧,无法用言辞表达,他们认为,如果现购自运的法案不能通过,那将是一场严重的灾难。

不过相反的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巨大得令人难以承受,参议员博拉、克拉克·奈伊、库格林和查尔斯·A·林白上校,领导全国的孤立主义势力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曾断言当年不会发生战争的博拉在1939年9月14日的广播演说中说,一旦售卖武器给英法,就是走上干涉的道路。亨利·福特坚持认为,修改中立法的惟一目的是使军火制造商能够通过大规模屠杀发财。前总统赫伯特·胡佛也加入了反对修改中立法的行列。这些孤立主义分子的鼓动不是没有影响,赞成武器禁运、反对修改中立法的函电从各地纷至沓来,舆论调查也令罗斯福担心。

民意测验表明,如果罗斯福有任何不惜冒战争风险援助盟国的表示,都将激起对修改中立法的强烈反对。大多数人明确表示希望美国避免战争。

罗斯福深感孤立主义情绪的强烈,于是不独强调对盟国的援助,而是把两党合作和决心使国家免于战争作为争取修改中立法的基本点。他请求国会废除中立法不符合国际法古老准则的那一部分——禁运条款,因为它对于美国的中立、安全与和平具有致命的极大危险。它将使“准备发动战争的陆上强国都会感到放心,因为潜在的海上敌对强国都将因享受不到自古就有的随处都能购买一切东西的权利而被削弱。这样,在四年前我们就开始给予交战一方以明显优越于另一方的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我所建议的措施是要使我国回到真正的和传统中立的结实的立足点上来”。

为了取得修改中立法斗争的胜利,罗斯福全力以赴地对付孤立主义者的挑战。他取消了本来要对民主党女党员所作的演讲,为废除中立法斗争开路。

在斗争过程中,罗斯福不直接出面,他鼓励《堪萨斯州商业报》杰出的共和党编辑威廉·艾伦·怀特组织一个全国性的通过修改中立法争取和平的无党派委员会,同孤立派的论点做斗争,宣传废除禁运是维护美国和平环境和各国自由的最好办法。私下敦促天主教界和劳工界的领袖向他们的追随者说明修改中立法的必要性。

罗斯福在国会中也做了最大的努力。首先,他要求阁员和友好的国会议员们投票。由于安排官职而造成的不满已经没法予以消除,一些可能使关于中立法辩论而搁置下来的问题也已打通。因而,六个星期的辩论以总统的显著胜利而告结束。

罗斯福在1939年11月4日,签署了1939年新中立法。现在盟国需要什么东西,就可以在美国购买什么东西,包括火炮、飞机和坦克,只要它们支付现金,并用自己的船只运走这些补给品。

中立法的修改,给了希特勒一个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