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宇航知识篇(六)
10513100000009

第9章 天之骄子——宇航员(8)

关于特殊任务训练,前已说过,重点以登月训练为主;结合月球表面作业的训练。因为月球表面的舱外活动在以前的各种飞船和飞行任务中无可借鉴,必须在地面反复模拟。另一方面,阿披罗飞船宇航员的服装活动性能也要求较高,要求在月球上作业活动时,操作迅速灵活和自成生命保障系统。凡是要在月球上进行的实验与作业项目都要在地球上进行练习和训练,包括月球车的行驶,采集岩石,放置仪器和出入登月舱等活动。失重训练方式也比较灵活,有3种形式,一是在大失重飞机上进行作业训练;二是在大水池中或海中借浮力训练;三是用悬挂式、模拟月球1/6重力的模拟器进行训练。

关于导航、制导和控制等作业方面,宇航员要用训练时间的40%去熟悉使用3个飞船导航系统,即1个阿波罗飞船系统的指挥舱和2个登月舱;4个制导系统即2个指挥舱和2个登月舱。宇航员要通过像打字机键盘一半那么大的计算机键盘与飞船各系统联系,进行登月程序训练时得按大约10500下计算机键。要求宇航员必须从计算机里取出各个程序来掌握诸如从发射、中途导航、飞船发动与操纵、月球陆标跟踪、向月面下降、月球上平台校准、从月球再起飞上升、与指挥舱会合、返回地球轨道、再人大气层、着陆等导航与制导情况。所有动作需进行合理的人机(计算机)配合,人与计算机基本上成为二体,才不致发生偏差。如果,不能熟练掌握飞船的导航与制导技术,是无法成为阿波罗宇航员的。向月面下降和着陆方面的模拟训练,着重在监视主制导系统和指挥员(指令长)最后阶段的手动控制训练。例如为了确定登月舱的姿态控制系统最佳状态,就要使受训宇航员在模拟器上进行约220次的着陆飞行模拟训练,可见训练难度之大。

在这些特殊训练的同时,还抽出一大部分时间对本人所乘坐的飞船型号各个系统进行测试与检验的工程技术训练,最后还要作出简要的报告,这是取得合格飞行的必要程序,否则不允许进入太空。

天空实验室发射计划是美国第4个载人航天型号,也是美国第1个小型航天站(或称轨道站),它是用阿波罗计划之后所剩下来的飞船和火箭改装而成,故也有人叫它为阿波罗应用计划。天空实验室是一个长约18米、重88吨的太空舱体(内设几个作业室和实验室,还有食堂、寝室和卫生间),于1973、年5月发射到太空轨道。随后,用改装的阿波罗飞船乘载宇航员到太空与其对接,宇航员进入天空实验室进行有关实验和航天作业活动,前后共发射3艘阿波罗改装的飞船,有9名宇航员完成了这个型号的载人航天计划。最长在太空生活84天。天空实验室舱体在太空运行了2249天,于1979年7月坠人大气层烧毁,残片落在印度洋靠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

参加天空实验室载人航天活动的9名宇航员有7名是美国1969年第7批选拔出的宇航员,有2名老手。美国休斯敦.约翰逊载人航天中心对这批受训的宇航员要求也和前几批一样,在训练计划上分一般基础训练和特殊航天任务训练两个部分。基础训练与前几次同:而特殊航天任务的训练则有其特殊的部分。宇航员的后期训练主要是针对航天任务而制定的,天空实验室的任务重点是做科学实验,据美国人宜称在3批共93,次的航天中,共进行了58种270项科学实验。其中包括医学生物实验;地球勘察、太阳天文学观测;空间加工与技术实验等。在舱外作业共40多小时,其中包括对天空实验室的故障排除活动,在太空中做对接会合和出入舱等特殊动作。训练是在模拟训练器上进行的。天空实验室宇航员训练设备除使用阿波罗飞船的模拟设备外,主要有它本身的模拟器,称为“阿波罗—天空实验室模拟训练器”,无论新老宇航员都要在这台训练器上进行航天任务项目的训练。除此还有阿波罗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模拟器等。

这9名天空实验室宇航员从1970年开始受训,到1973年5月进入太空,共花去了3年多的时间。当天空实验室发射到太空之后,出现了故障,太阳能帆板未打开,造成室内高温和电力缺乏,有使价值25亿美元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受到夭折的危险。这时已经到达发射场的宇航员又返回载人航天中心,重新针对故障情况又在“阿波罗—天空实验室模拟器”上进行排除故障的维修训练。欲进入太空的3名宇航员,为首的康拉德是航天老手,曾乘过双子星座11号并乘阿波罗号飞船12号登上过月球,他是这次飞行的指令长。其它2名是新手韦茨和克尔温。3人维修训练的分工是:康拉德和韦茨穿上了航天服在“阿波罗—天空实验室模拟器”里练习围绕和靠近天空实验室作机动飞行的操纵;然后韦茨模拟把上身伸出舱门练习栓系热逢的操作程序;而克尔温是这次出舱活动的主要成员,他已多次在出舱训练器中进行过训练,这次又参加设计防热设备的研制工作,他仍练习在舱外的活动维修项目。3名宇航员在地面进行有针对性的10天紧张训练之后才进入太空,乘载这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飞船在太空与出故障的天空实验室会合,宇航员把在地面上训练的程序完全用于实际的维修活动,经过2天的劳动终于使天空实验室重新获得了电力。这说明宇航员的地面训练是载人航天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

训练中的医务监督

按总的训练计划,在训练中设医务监督,目的是保持被训练的宇航员身体健康和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医务监督的队伍由医生和航天医学专家组成。主要工作内容是配合训练任务,进行日常医学保健,在各项训练中监督运动量和人体负荷是否超过极限,定期检查身体。

医监人员也有对受训者的训练及教育宣传课目,即要使每个受训者知道:人体在航天应激,即遇到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时(女本书前已讲过的各种特殊环境,包括缺氧、超重、失重、低气压……)应该有什么样的反应;熟知飞行器内的个人生命保障系统及个人救生物品的用途、使用方法及原理;要使受训宇航员了解航天时个人卫生处理办法,以及一些人体生理特别是在航天时的生理常识。受训者的日常饮食量、营养要求、睡眠制度和生活节律等也都由医监人员掌握。训练中的意夕障故、安全试验及受训措施也由医监人员处理。所以训练中的医务监督是宇航员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是否合格或中途因身体情况而被淘汰也由医监人员提出决定性的建议。前苏联宇航员训练基地的医务监督人员也是前苏联航天医学研究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除在训练中行医监职能外,还在宇航员进入太空之前、在太空航中、返回地球后的各个阶段进行医务监督、医学观察和处理,特别是航天后的医学观察和处理,已构成对下次航天前的训练项目。

航天飞机宇航员的训练

航天飞机是美国第5类载人航天器,1969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计划,1972年美国政府正式批准,是美国刃年代航天活动重点,计划在80年代初发射。从已发射成功的航天飞机来看,它能垂直起飞,水平着陆(就是像普通飞机那样在机场着陆),在近地轨道飞行,乘载6~8人,并配有各种科学实验装置,可进行太空物理、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的种种实验,也进行过产品加工技术实验。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这个载人航天器的宇航员是美国1978年第8批到1985年第11批选出的,共84人,其中有13名妇女。加上以前选出的在职宇航员,前后有100余名接受了航天飞机飞行计划的训练。

一般性基础训练:虽然参加受训的宇航员都具有学位和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的一般水平,但仍要进一步学习气象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导航和制导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目。每天仍然要安排一些体育锻炼,锻炼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样也不能缺少。在熟悉一般航天环境和对航天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训练方面,也占去相当长的时间。为熟悉和耐受失重环境,在改型的大飞机上进行抛物线飞行,在短期失重期间进行饮水、进食和使用各种装备的动作训练。

与前几个载人航天型号一样,受训的宇航员要参加航天飞机整个系统的研制与测试工作,参与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设计。要求宇航员(机长、驾驶员和飞行任务专家)参加美国航空航天局各航天中心以及各承包工厂的各种技术会议,以了解并掌握航天飞机研制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变化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