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17800000002

第2章 头部

偏正头风

方一

防风、白芷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1丸,茶调下,不论偏正头风均治。

方二

不拘远近,诸药不效者,如神。用白芷川芎各15克,为细末,以黄牛脑子调二末,入瓷器内,加酒炖热,趁热食之,尽量一醉,醒则其病如失,甚验。

方三

偏正头风并夹头风,连两太阳穴痛者,用白僵蚕为末,葱茶调服5克。

方四

谷精草50克为末,以白面糊调摊纸上,贴痛处,干即换。

方五

偏正头风,阴雨即发,桂心末50克,酒调涂额上及顶上。

偏头风

方一

卤砂末5克,水润鼓心5克,捣丸皂子大,绵纱露出一头,随左右纳鼻中,立效。

方二

南星、半夏、白芷三味,等分研末,捣烂生姜、葱头为饼,贴太阳穴上,一夕良已。

方三

蓖麻子同乳香食盐捣贴,一夜痛止,治标妙法也。

方四

川楝子加烧酒少许,炒之。入包袱内熨之,左则熨左,右则熨右,不数次,便已除根,神效。

头痛

方一

远志末不拘多少喷鼻中,虽痛不可忍者亦止。

方二

当归100克,酒500克,煎取六合,饮之,日再服。

方三

蕲艾揉为丸,时时嗅之,以黄水出为度。

方四

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即年久头痛亦止。

方五

昨蝉2个,生研,入乳香、卤砂细末各半分丸如豆大,每用1丸,随左右纳鼻中,出黄水为效。

方六

白僵蚕、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5克,临卧时茶服,日二服。

方七

突然头痛,白僵蚕为末,用热水调下10克,立瘥。

方八

苍耳、川芎、当归等分为末,每服15克,临卧清茶调下。

方九

头痛连睛,蓖麻子仁25克,枣肉15枚,去核捣涂纸上。卷筒插入鼻中,下清涕即止。

风寒头痛

【组成】川芎、当归、熟地、连翘、薄荷各10克。

【用法】放碗内,将滚汤冲下,鼻吸其气,候温即服,立愈。

风热头痛

方一

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10克,茶调下。

方二

地龙炒研姜汁、半夏饼、赤茯苓等分为一,末分至2.5克生姜荆芥汤下。

风毒头痛

方一

大附子1个,泡去皮为末,以生姜50克,大黑豆适量炒熟,用酒150克煎35克,调附末5克温服。

方二

大川乌头生去皮200克,天南星泡50克,为末,每服10克,细茶15克,薄荷7片,盐梅1个,水适量,共煎至药汁35克,临卧温服。

气虚头痛

方一

川芎为末,夏茶调服10克,甚效。

方二

硫磺末、食盐等分,生水调面糊丸梧子大,每服薄荷茶下五丸。

方三

硫磺30克乌药20克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3~5丸,食后茶汤下。

湿热头痛

【组成】黑牵牛7粒,砂仁1粒。

【用法】研末,并水调汁,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

热病头痛

【组成】大栝楼1个。

【用法】去瓤,弄细,置瓷碗中,用热汤适量泡之,盖定,良久,去渣服。

湿病头痛

【组成】瓜蒂末适量。

【用法】吹入鼻中,口含冷水,取出黄水即愈。

头眩

方一

【主治】风热上冲,头目晕眩,或胸中不利。

【用法】川芎、槐角子50克为末,每服15克用茶汤调下。

方二

【主治】头风晕眩,多汗恶风,胸膈痰饮。

【用法】川芎500克,天麻200克,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1丸,茶汤下。

方三

【主治】失血过多,晕眩不醒。

【用法】芎、当归,酒浸等分,每服20克,水煎温服。

方四

生白果肉2个,杵烂,开水冲服,至重者,5次必愈。

治雷头风方

【主治】本症因头痛而起核块,或头中如雷之鸣,盖为邪风所客,风动则有声也。

【组成】连翘、黄芩、黑山栀、犀角、牛蒡子各5克,薄荷35克,桔梗25克等散之。

【用法】重则用:瓜蒂好茶各等分,共为末,每服10克,汁调,空心服。并用:大黄、黄芩各100克,牵牛、滑石各200克,黄连、薄荷叶、川芎各25克,为末,水为丸,梧子大,食后温汤下50丸。

治湿热头痛方

【主治】本病因湿与热合,交蒸互郁,其气上行,与清阳之气相搏,则作痛也。

【组成】羌活、防风各50克,柴胡35克,川芎25克,甘草(炙)75克,黄连(炒)50克,黄芩(一半炒一半酒制)150克。

【用法】为末,每服10克,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

治头鸣方

【主治】患者头部觉如蛀,其名白天白蚁。

【组成】药叶、黑芝麻、牡丹皮、栀子各等分。

【用法】捣末,以蜜调和丸,梧子大,陈细茶煎汤下20丸。不效,稍稍加至40丸。

治紧唇方

【主治】患者唇部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年累月,不易告痊。亦名沈唇,又名茧唇。

【组成】石硫磺、白矾、朱砂、水银、麝香、黄柏各5克。

【用法】共研瓷钵中,以水银不见为止,用腊月豚脂和如泥,先拭净涂之。日3~5次,以瘥为度。甚良。

治头风方

【组成】附子1枚(炮裂),盐适量如附子大

【用法】二味作散,沐头毕,以方寸匕抹顶,1日3次。或服愈风散,亦效。

治头痛方一

【组成】蔓荆子、白芷、甘草、半夏、细辛各5克,川芎25克。

【用法】以酒煮,一醉即愈,不愈再服。

治头痛方二

【用法】头痛是最常见的症候,可以用铜元2个,放在太阳穴处摩擦,至热而粘在皮肤上,头痛可止。

治脑痛方

【组成】柴胡、郁李仁、麦门冬各25克,辛夷、桔梗各15克,白芍150克,甘草5克。

【用法】水3碗,煎汁,加陈酒500克,趁热饮之,以醉为度。

治偏头痛方一

【组成】川芎、朱砂、石膏、龙脑各200克,人参、茯苓、甘草(炙)、细辛各100克,生犀角、栀子各50克,阿胶(炒)75克,麦门冬(去心)15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蜜丸弹子大,酒下丸,神效。

治偏头痛方二

【用法】将鲜丝瓜根90克,甲蛋2个,水煎服,可治偏头痛。

头痛饮

【组成】川芎30~40克,当归10克,蜈蚣1条(研末冲)。

【用法】前2味水煎两次对匀,蜈蚣研细末,分2次用煎药冲服。每日1剂。12日为1个疗程。亦可以上煎剂之比例制散,每用10克,开水冲服,每日2~3次。

【附注】前额痛著加白芷;偏头痛加防风;丛集性、外伤性加柴胡、细辛;颈椎病或枕部痛著加葛根、羌活;鼻源性头痛加辛荑、苍耳子;更年期及精神源性头痛加生龙骨、生牡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性头痛加天麻、菊花。

头痛塞鼻散治疗偏头痛

【组成】川芎、白芷、炙远志各50克,冰片7克。

【用法】共研细末,瓶装密贮勿泄气。以消毒纱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

白果治头痛单方

【主治】神经性头痛。

【用法】带壳生白果(即银杏)60克。捣裂入砂锅,加水500克。文火煎至300克,分2次1日服完。以上1剂可连煎3次,服3日。

甘草防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

【用法】生、炙甘草各50克,防风、羌活、柴胡、升麻各25克,酒制地黄、酒知母、酒黄柏各20克,黄芪、人中黄各15克。

【附注】风热上扰者加天麻、蔓荆子、川芎、酒黄芩;巅顶痛者加藁本;血淤头痛者加桃仁、红花、没药、乳香;风寒头痛者加麻黄、细辛、附子;头痛呕吐者加姜半夏;久痛不止者加水蛭、蜈蚣、全蝎、九香虫。

治雀斑方

【主治】患者面部不净,状如雀卵者甚多,俗名雀斑。

【用法】苦酒(醋)、黄白术(白术而色黄者堪用),常以拭面,渐渐自去。

或以新生鸡蛋1个,穿去其黄,以朱末(银朱末)50克内其中,漆固。以鸡孵着(待母鸡孵卵时放在一起),倒出,取涂面,立去其斑。

治黑痣方

【组成】荠10克,桂心5克。

【用法】上料捣筛,以酢浆水(又名酸浆,野生,名酢浆草,杀诸小虫,恶疮,可外敷,可内服)。敷适量,1日,即脱。同时内服栀子散。

治面生痤疮

【组成】麝香15克,附子50克,当归、芎、细辛、杜蘅、白芷、芍药各20克。

【用法】上料切碎,以腊月猪膏750克,煎三上三下,去滓,下香膏以敷疱上,1日3次瘥。

治粉刺妙方

【组成】光明砂(研)20克,麝香10克,牛黄5克,水银20克(以面脂和研),雄黄15克。

【用法】上料并精好药,捣筛研如粉,以面脂1千克内药中,和搅令极调,一如敷面脂法。以香浆水洗、敷药,避风。经宿粉滓落如蔓菁子状。

治面色晦暗方

【组成】羊脂、狗脂各500克,白芷250克,乌喙14个,大枣10个,麝香适量,桃仁14个,甘草10克炙,半夏(洗)25克。

【用法】上料合煎(麝香研细,煎好后再加入),以白芷色黄,去滓涂面。20日即变,50日如玉光润。面上酒刺方一【主治】面上酒刺,亦由肺经血热而生发于面、鼻,如黍如粟,色赤肿痛。

【用法】破出粉汁,用大黄、硫磺等分研末,以凉水调敷,内服清肺药,自愈。

方二

杏仁去皮捣和鸡蛋清夜涂之,清晨以酒精洗去。

面上黑气

方一

用半夏焙研末,米醋调敷,不可见风自晨至晚,不计数次,3日后用皂角汤洗下,即白。

方二

天门冬和蜜捣烂,日日洗面,即白。面上瘢痕

方一

用白蒺藜、山栀各50克为末,醋调,夜涂旦洗,疤痕渐脱,面目润泽。

方二

用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减。

面上皱纹

方一

春取桃花,夏取荷花,秋冬取芙蓉花,以雪水煎汤频洗自效。

方二

大母猪蹄4个,洗净,煮成膏,卧时搽面上,次早洗去,半月后即不皱。

治面瘫

【组成】番木鳖(即马钱子)500克,白蜜适量。

【用法】将番木鳖加水3.6千克,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为稀糊状,文火煮熬15分钟,待温备用。

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边斜涂右侧,向右边斜涂左侧),厚约0.2厘米(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搽药处3~5日发生奇痒,6~8日出现粒疹,9~14日若疼痛剧烈,则为向愈先兆,即可停药。治黄褐斑(黝黯、蝴蝶斑)小验方方一鸡蛋酒浸7日,每晚用蛋白涂之。

方二

白僵蚕、白牵牛等分为细末,用蜜调搽。

方三

白芨、苦参、零陵香等分共研为细末,凡士林调和外搽。

方四

白附子、白芨、白蔹、白茯苓、密陀僧等分为细末,睡时用乳汁调和搽之。

方五

珍珠研细末以人乳调和搽之。

方六

炙黄芪24克,党参18克,炒白术、朱茯神、炒枣仁、炙远志、龙眼肉、当归各15克,木香5克,蝉蜕、炙甘草、大枣各6克,水煎服(用于心脾两虚者)。

方七

炙黄芪30克,党参24克,炒白术、朱茯神、炙远志、龙眼肉、当归、熟地、枸杞、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蝉蜕、炙甘草、大枣各6克,炒枣仁12克,水煎服(用于心脾两虚、肾阴不足者)。

方八

柴胡9克,生地15克,白术9克,丹参15克,香附12克,茯苓12克,薄荷3克,煨姜1.5克,蝉蜕6克,水煎服(用于肝郁脾虚者)。

方九

柿树叶研细粉,加入焙化的凡士林中,搅拌,成膏状为度,每日外搽3~4次。

治雀斑小验方

方一

桃花、冬瓜子仁各等分研末,以蜜调搽。

方二

白附子、蛤粉、茯苓、密陀僧、山茶各等分共为细末,蜜调搽面上,次日晨洗去。

方三

苍耳草嫩叶尖和食盐适量捣烂,每日擦患处10余次。

方四

好白玉石时时搽患处,久用有效。

方五

密陀僧研末用人奶调和,睡时搽患处,次日晨洗去。

方六

紫背浮萍、汉防己煎水洗或为细末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