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乱世皇后:狼烟起胭脂灭
1058100000117

第117章

“而且什么?”胭脂迫不知道想知道奚桓留下的究竟是什么,不停追问:“可以……给本宫看看么?”

姬修想了想,将小布包递了过去。

胭脂接过打开,两缕紧结在一起的发丝轻飘飘地从布缝儿间滑了下去,落在她满是泥水的绣鞋上,轻折腰身将结发拾起来,握于掌中,久久贴在胸口。结发!即是桓许她为妻。原本凌厉的双眸突然雾气腾升,她只得仰头望天,如此泪才不会掉下来。

临昭、姬修见她细微之举,哀情又起,不知该如何做才可以令她好受一些,只好沉默。

好一阵子后,胭脂终于控制好放肆的情绪,将结发收于袖内,摊开布帛,没想竟是一封潦草的血书:天命难违,朕自知不久于世,唯两件事放心不下,现托付与丞相。其一,册胭脂为后,掌监国、临机专断之权,其诞下骨血不论男女皆封为太子,成年后即位,卿当全心辅之;其二,若祝氏不服,杀之以儆效尤。

“娘娘,圣上是想为您铺平今后的路!”姬修伤感地道。

胭脂震撼无比,感动得无言以对,深织的爱如今渗透得更深,直至灵魂。那般危急时刻,桓所想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她与孩子的未来。这血书即是他留给她的最后一份真实的爱。

“请娘娘安心,臣与丞相大人会竭力保护您及小太子殿下的安全。”临昭举手为誓。

有桓在,她怎能不放心呢?胭脂将血书交还姬修,诚恳地道了一声谢:“如此,丞相大人可愿意相助本宫?”

“臣万死不辞。”姬修拱手还礼。“苍隐的天下全依仗娘娘了,还请娘娘切勿悲伤,爱惜凤体。”

“本宫……明白!归队吧!”胭脂眼圈又是一红,语不成调,拖着虚弱的身体迈步转向马车,步步莲华,步步雍容。

临昭望着她的身影,叹息道:“江山社稷,如此重担……臣看着娘娘现在的样子,心都疼了!”

姬修潸然泪下,互勉性地拍拍临昭,“圣上的眼光不会错的,只是苦了娘娘。今日起,你须随时随地跟在娘娘身边,寸步不移,以保证她及小太子的安全。”

临昭点了点头,忽而想起什么,轻声问:“丞相似乎有意隐瞒了一件物品,未曾示于娘娘。”

姬修知道临昭一定会问,便答:“圣上交留下来,定是有奇用,暂时别让娘娘知道。”

“可它本来就是娘娘的随身玉坠。”临昭大惑不解地道。

“什么?是娘娘的随身之物?”姬修一听,瞠目结舌,表情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我记得很清楚,圣上消除娘娘记忆后,将它扣了下来。”临昭知无不言,见姬修还处于震惊中,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丞相?”

“这东西很有来历,你先别告诉娘娘,待我查明后,再做定论。”姬修按捺住急促的心跳,攥着玉坠的手都快汗湿了。“天就快黑了,先归队回城,再做商议。”

“好。”临昭点头同意,看着灰暗的天色,阔步走向军队。

姬修跟在后面,心事重重,暗暗佩服帝王有先见之明,因为他很清楚手中所握的不是一件普通的玉坠,而是一块罕见的月光石。它的背后必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的主角是胭脂。

待三人归队,军队载着奚桓遗体踏着黄昏徐徐启程。

胭脂坐在车内,怔怔地看着深爱的丈夫,努力打起精神。只消再过一日,天子战死的消息就会被大肆宣扬,整个国家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糜时期。命运再一次将她推向权力与政治的巅峰,身为他的皇后,身为未来帝王的母亲,她的悲伤只能持续一YE,因为她有责任与义务谋划苍隐的未来,等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她必须勇敢无畏地面对四国棋局,而这将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

“我爱你,桓。我会像你一样照看好我们的国家,会像你一样善待我们的子民。”她哭着笑,然后笑着哭,将绝望转为信仰,将脆弱筑成坚强,许他一个庄重的承诺。

回城之时,天色已黑。听说大军已回、君王蒙难,全漕州百姓出城夹道相迎。火把将整座城池照得透亮。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披麻带孝者成排列队,老远见着队伍,就叩拜成黑压压的一片,哀天恸地嚎哭起来。整个情形见者落泪,闻者伤怀。

胭脂撕裂素色衣襟结了朵白花挽在发鬓边上,坚持下车步行,一手扶着车辕,一手被侍女小心搀着,目光从近处扫向远处,将民众悲情全都看在眼里,得到的震撼远远超过预期。她感动得一塌糊涂,却没有哭,因为她必须像奚桓一样打理国家,而软弱无济于事。

这一路,原本只需一半炷香时间便能到达漕州城都督府,却走了整整一个时辰。许是因为累极了,刚到都督府,她就晕了过去。众人被吓了个半死,慌手慌脚地又是请大夫前来诊断,又是急急忙忙地布置帝王灵堂。

等胭脂醒来时,已是深夜,挣扎着一定要去灵堂。侍女们拗不去,只得将路也走不稳的胭脂抬了去。这一去,姬修及一票漕州官员们吓得心都提到了嗓门儿口,纷纷来拜。

望着巨大的奠字,早换了一身白的胭脂只觉得痛不欲生,摆手退却闲杂人等,道:“本宫来为圣上守灵,各们卿家退守外堂吧!”

拥堵的人群鱼贯而出,只余下姬修、临昭及立则。

“扶本宫过去!”她招了侍女扶自己到灵柩前,跪坐在蒲团上,而后将侍女也遣散掉。

姬修吩咐人把了堂门,带着临昭及立则跪在她身后,道:“娘娘是有话要说吗?”

“信使已经出发了吧?”胭脂声线平稳地道。由于背对三人,无所顾忌,一闭眼,两扇长睫毛便眨出两行泪,而她的身形未动分毫。

“是的,八百里加急。”临昭答话,声音很沙哑。

“好。”生怕被他们看穿自己,胭脂只说了一个字。

“臣已经特别交代过信使,让其赶到都城后,先与禁卫军统管原刚联络,做些准备,以防有变。”姬修交了交底:“原刚是微臣的门生,请娘娘放心。”

禁卫军有一万人,战斗力很是厉害。若真发生不测,倒是可以与明渊候手上两万兵力持续一阵子,起码突围不成问题,只不过是个险招。胭脂想了想,道:“就这样罢。”

“娘娘,其实臣倒是还有另一个主意,只是老师不太同意。”立则道。

“丞相大人是明理之人。你说来听听无妨。”胭脂道。

立则得到许可,道:“为避免政变,不妨就地举行国葬,派信使前去都城通知朝中大臣及各宗亲前来祭奠,待其离朝,暗中派人接管军队即可。漕州兵力加上亦良撤回的人马,共有有一万八千余,能确保娘娘无虞。”

“不妥。雾烈军队正处玉霞关,燕陌亲自带领,且兵力不详。时下我军心受损,漕州无论如何不能发生****,须专心迎敌。外敌当前,凡是有爱国心的大臣都会以大局为重,就依丞相所言行事。”胭脂温和地道。

立则沉默地低下头。

“我知道你是为娘娘着想,但眼下境况不允许这么做。雾烈军队就在对面,朝发夕至,你肩上担子很重。”丞相安慰道。

“立则,你得替本宫守住漕州一月,且守城期间,须每日遣使向本宫报道。一月后,本宫亲自坐阵。”胭脂银牙紧咬,从袖口处取出奚桓留下的结发,放于掌心,双手交握,对灵祈求:“愿圣上佑我苍隐国运。保卫家国,人人有责,月儿就算粉身碎骨,也决不皱下眉头。”

“娘娘!”三人听得誓言,感动之余,沧然泪下。

“都下去罢,本宫想单独呆一会儿。过了今晚,由明日辰时起,日夜兼程,迎圣上回都。”她朝后扬了扬手,三人依言退出。

门轻轻合了起来,寂静围绕四周。她独自跪坐棺前,睁着早已红肿不堪的眼,任烛光在视线里模糊成一片,忆起许多旧事,脑子里乱轰轰,茫茫然无所适从。

不久前,在大雪纷飞的冬日,她以皇后之尊代表雾烈国为燕康守灵。而今,她再次成了未亡人,再次以一国皇后的身份为丈夫守灵。她才二十岁,如花开放的年纪!为什么命运让她做战争的陪葬品?为什么幸福离她这么遥远?

“桓,你告诉我,为什么所有靠近我的人都是这样的结局?爹爹是,娘亲是,燕康也是……现在,连你都是。”她捶打着地面,放声而泣。“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把你们全部都带走,就剩我一个……我怨,我恨,我伤心甚至绝望……”

如果她还是当初身在雾烈的胭脂,以冷漠为秉性,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痛彻心扉。如果此刻躺在木棺里的男子从未教会她活着的信念,她也许会选择死亡去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