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10703700000025

第25章 附录:教子有方--中外名人培养孩子案例(3)

威特父亲深信,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如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她自己学。为此,他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小威特的见识。小威特2岁以后,不论走访亲友,还是上街购物,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戏剧,父亲都带着他;而且,只要有空,就带他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等。

为了培养儿子细致的观察能力,每次参观归来,父亲就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过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

小威特3岁以后,父亲就领他到各地周游。5岁时,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在旅途中,游览名胜、寻找古迹、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后,父亲就让儿子把看到的写在信上,邮给母亲和熟人。

老威特严格规定小威特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培养他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小威特6岁以后,就学习法语。开始时平均每天学习10分钟的功课。在这个时间里,他如果不全神贯注地学习,就要受到父亲的批评。如果这个时间里,母亲和女仆人来问事,父亲一概拒绝,并严肃地说:“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如果有客人来,父亲也不离开座位,而是吩咐:“请他稍候片刻。”

老威特的早期教育取得了成果,1814年,他的儿子卡尔·威特取得了博士学位,那一年,他才14岁。

居里夫人:全方位的教育理念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的时候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娜,是核物理学家,长女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普通的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出如此杰出子女的呢?

早期教育中的“幼儿智力体操”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开始让她们进行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们经常接触陌生人,或者带她们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小动物玩耍;或让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让她们在水中拍水,使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孩子长大一些后,居里夫人又开始对孩子进行一种带有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了,如对孩子进行数的训练,识别字画、弹琴、画画、泥塑,让她们到自家的院子里种植植物等,并常常与孩子们一起散步。在散步时给孩子们讲很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如何打洞的,哪里能找到鸟窝等。居里夫人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并且每天更新,以便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她还教孩子们骑车、烹调等。

这种全方位的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让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也锤炼了孩子坚强的性格。

德育教育与品格培养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这样一个道理:人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的高尚。因此,她将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在丈夫皮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人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当时她经济拮据,还需要补贴一部分给科研。有人建议她卖掉与皮埃尔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的那些镭,这在当时价值100万法郎。但居里夫人认为,不论以后的生活如何困难,自己决不能卖掉科研成果。并且以此来教育女儿从小要养成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最后,居里夫人毅然将镭献给了实验室,将它用于研究工作。一次,当她带着两个女儿赴美国接受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也同样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再次做出一项重大的决定:将诺贝尔奖金献给法国政府,用于战时动员。不仅如此,居里夫人还亲自带着X光机上前线服务,并带着女儿伊伦娜随同前往帮助检查伤病员。战争结束后,法国政府向伊伦娜颁发了一枚勋章,这对年轻的伊伦娜来说真是极大的荣誉。这也让居里夫人得到了宽慰。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尤其是伊伦娜在战时的经历使她变得更为成熟。

居里夫人在教育孩子品德方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孩子们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3】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居里夫人曾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4】教育她们热爱祖国。居里夫人除了教孩子们波兰语外,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着两个女儿。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

后来,居里夫人的孩子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比尔·盖茨:“让他去图书馆吧”

比尔·盖茨【1955~】,出生在西雅图,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19岁退学,与同伴创办电脑公司。后改名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88年1月,将总裁一职让给史蒂夫·鲍尔默。盖茨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36岁成为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1999年《福布斯》评选,盖茨居世界亿万富翁首位,纯资产850亿美元,被《时代》周刊评为在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50人之一。

为孩子安排好他的空闲时间

1965年,一对夫妇来到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说他们的孩子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有很多空余时间,他非常喜欢图书馆,希望能到图书馆里做点事情。图书管理员说:“让他来吧。”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发的男孩走进来了,说道:“你们有活儿让我干吗?”图书管理员点了点头。

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在图书馆的生活。图书管理员给他讲解有关杜威十进位制的图书分类上架法,他听后立刻心领神会。后来又给他看一大摞过期借阅书卡,书卡上的书起先认为已经还了,但是实际上由于书卡有误,这些书找不着了。于是男孩问道:“这是件侦探式的工作吗?”图书管理员回答说:“是。”话音刚落,男孩就像一名能干的侦探一样干起来了。当图书管理员进来告诉他该休息的时候,他已经找出了3本书卡有误的书。他不肯休息,坚持要把活先干完。管理员说馆内空气不好,应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这才停下手头的工作。次日早晨,他来得很早。他说要干完找书的工作。下班时,他又说要当一名正式的图书馆管理员,管理员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干起活来认真又细致。

几周以后,男孩家要搬到毗邻的社区去住,男孩首先挂念的就是他不能再在原学校的图书馆里工作了,谁来找那些丢失的图书呢?

由于这个男孩非常想念图书馆,几天之后,他的父母决定不惜代价让他回到原来的学校学习,父亲上班时让孩子搭段车,父亲要是有事,母亲就陪着孩子来上学。

这对夫妇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用心栽培的这个孩子却是大名鼎鼎,他就是信息时代的奇才、美国的首富:比尔·盖茨。

用图书和游戏开发智慧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性格虽然好动,但是喜欢思考,更酷爱读书。

这一天,母亲玛丽回到家里,咦,小盖茨去哪儿了呢?她怎么也找不见儿子。难道在书房吗?小盖茨喜欢读书,玛丽是知道的,可是他父亲威廉的书房都是一些供成年人阅读的书籍,他能看得懂吗?玛丽推开了书房虚掩着的门。

果然,小盖茨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地板上读书,他读的书可不是一般儿童喜欢的连环画,也不是童话故事,而是《拿破仑传记》。这让玛丽大吃一惊。

在吃晚饭时,玛丽对丈夫说:“威廉,我觉得小盖茨有超人之处,我们应该给他做一些智力和思维素质的培养。”

“那好吧!”威廉看着儿子,“盖茨,从今天起,我们就用比赛来决定谁洗碗,好吗?”

小盖茨高兴得跳了起来:“好啊!”

从此,盖茨的家里不断地做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都玩,每天吃完晚饭,比赛就开始了。

“我又赢了!”小盖茨总是高兴地跳到沙发上,指着爸爸说。玛丽和威廉总是相视一笑。其实,他们有时候是故意输给他,来培养小盖茨的思维能力的。

阅读和游戏,锻炼了比尔·盖茨非凡的记忆力。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泰勒来做客。泰勒是一位牧师,他听说盖茨读了很多书,就想考考他:“盖茨,你读过《圣经》吗?”

“读过。”小盖茨得意地回答。

“那你能给我背诵一段‘登山宝训’吗?”

“登山宝训”是《圣经》中最冗长、最难懂的一段。有几万字的篇幅,没有非凡超群的记忆力,是很难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的。此前,泰勒还没有遇到过一位能够背诵“登山宝训”的人。

只见小盖茨坐在沙发上,摇晃着头,背诵道:“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就来到他跟前,他开口教训他们说……”

听着盖茨朗朗的童音,泰勒惊呆了。

“他真是一个具有才能的孩子,我无法想象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具有这么高的天赋,真是不可思议。”泰勒说。

在学校里,小盖茨更是超出了同龄人许多。他总是用最少的努力得最高的分数,老师和同学们都把他视为天才,因为小盖茨是个左撇子,同学们就都叫他“左撇子神童”。

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她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父母在这方面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

他7岁时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小盖茨经常连续几个小时地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他和提供他各种机会,当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得到了友情的满足。

支持孩子的梦想

湖滨中学,是西雅图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学。虽然学费贵得惊人,但那里的教学水平却是一流的。学校重视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并且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与兴趣。

“盖茨,”吃完晚饭,威廉对儿子说,“你想去湖滨中学读书吗?那里可是西雅图最好的学校。”

“当然。”盖茨毫不犹豫地说,“那里都是聪明的学生,我最喜欢竞争了,爸爸,我不会输的。”盖茨做了个鬼脸,指着桌上刚刚玩完的游戏说,“就像是在家里比赛,我从来都不会输。”

“听说那里有计算机,是吗?威廉。”母亲玛丽说。

“是的,那里是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威廉摸着盖茨聪明的小脑袋,“盖茨,你在那里可以学习计算机。”

“计算机是什么?”盖茨一脸茫然地问。

盖茨成了湖滨中学的学生那一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此,他就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从盖茨走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对此,盖茨的父母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拾,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有好几次,盖茨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父母虽然不希望孩子就此辍学,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父母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与孩子仔细交谈。斯托姆在认真听了盖茨的想法之后,没有劝阻他,而是鼓励他好好干,盖茨的父母也听从了斯托姆的意见。

1977年盖茨正式退学。他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进入80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IBM的人在与盖茨交谈了5分钟后,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最终建立了一个软件帝国,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电脑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