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练琴:重回音乐
10751200000001

第1章 中文版序

格伦·库尔茨

自我开始写作《练琴》这几年来,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疑问: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这对于任何一个作者来说,是一个再明了不过的问题了,但我常常卡在那儿回答不了。有时候我说,这是本关于吉他的书。有时候我说,这本书写的是我的吉他演奏生涯。即使这些说的都是事实,我也知道它们并不正确。有时候我回应道,这是本关于音乐的书,虽然我觉得这个答案依然很含糊、没说透。这书说的是搞艺术的危险,我会跟某些人这样说,如果我觉得他们能理解我,而不仅仅是点点头然后走开。最近,我开始喜欢这样回答:这是一段爱的故事,一个关于寻找爱、失去爱、重获爱的故事。许多人似乎对这个答案挺满意的。在我找到更好的答案之前,我会一直使用这个答案。但是在我心底里,我总是认为,这本书是关于练琴的,就像书名所述。

我之所以开始写作这本书,是因为我想搞明白究竟练习演奏音乐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乐手们如何去练琴(当然,这也值得去学习),而是我们为什么要练琴;当一个音乐家在练琴时,实际上发生了什么。

然而,在写作过程中,我发觉练琴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精神集中的特有形式。练琴同样也是一个故事。我们练习

原文中作者所用practicing一词,字面意思是“练习”,“实践”,在音乐中特指“练琴”,或练习某种乐器和音乐技能,属于一词多义。有时候这个词应当翻译成“练琴”,有时只是普遍意义的“练习”或者“实践”,因此在中译本中会视情况使用不同的中文翻译。译注。我们希望改善的事物。所以,当我们练习时,我们会想象未来的自己,想象一个超越自我的自己。这种想象的过程对于练琴来说非常重要,与我们对于手指、身体、思想、声音投入的专注力同样重要。如果我们不曾想象这样一个未来的自我,一个比现在更优秀的形象,那么每日的音阶或是各种练习,以及无尽的失误、缺陷会压垮我们。那些不知道练习为何物的人总是会说,“练习是单调的;练习是重复劳动”。是的:练习是单调的,是重复的——如果你不明白练习是一个故事的话。

关于练习的故事,它们的大纲无非如此:我们想要演奏一些高于我们的东西,于是我们朝着目标努力。最终,经历了千辛万苦,我们获得一个更高层面的能力。这个过程往往用这样一句谚语来表述:熟能生巧。几乎每个人都这样说。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思想,直到我们自己有了孩子再把同样的观念灌输给他们。

很不幸,这句谚语其实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样说或许更为真实:练习使人养成习惯。你既可以练习完美的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可以轻松地习得错误和坏习惯。熟能生巧这句谎言最近又被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

Malcolm Gladwell,加拿大畅销书作者,代表作《异类》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译注。改头换面提了出来。他说:如果你想掌握任何一项技艺,只需进行10000小时的练习就足够了。这真是一句令人感到舒适又实用的谎言。这句话鼓励我们坚持下去。(我们都相信这个故事,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挫折感和绝望退出。)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探究练习深层次的神秘之处——如果你真的希望如此,为了使你的练习真使你更好,而不仅仅使你更习惯于什么——你便不能简单重复这种虚构的故事大纲。你必须转而审视你自己的练习故事。

当我开始写作《练琴》一书时,我已经放弃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这个追求十二年之久。我从小就演奏吉他,十几岁的时候决心认真对待音乐,后来又成为了音乐学院的学生,抓住所能找到的机会参加任何小型音乐会,在这一切之后,我成为一个音乐会古典吉他演奏家的梦想崩塌了。在那令人痛苦的一刻,我意识到——或者可以说,因为演奏拙劣,我让自己确信——我永远也不可能按照我想要的方式来演奏音乐,我永远不可能制造出我脑中那完美的音乐。如果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我的想象,那我根本没办法坚持下去,所以我退出了。

整整十二年,我都不敢再去触碰吉他。哪怕是在电台里听到我曾经演奏过的音乐都会使我在身心上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我把音乐从我的生命中放逐了出去。我重新回到学校求学,尝试不同的工作,拥有不同的身份。我几乎不再谈起我曾经作为一个吉他演奏家的生涯。

但是某一天早晨,我却惊奇地发现,不演奏音乐甚至比想要演奏还要痛苦。我又从壁橱里翻出我的吉他。我给吉他换上了新弦,把指甲磨光,试着让身体调整到以前很熟悉现在却觉得尴尬的姿势。我尝试着用曾经觉得很自然的方式去活动我的手指。

这简直太糟糕了,我几乎丧失了演奏的能力。我的手已经不再是二十五岁时的那双手,我的耳朵好似塞满了棉花一样。时隔多年,当我再一次抱起吉他,我不得不面对我已荒废多年这一事实——不仅仅是弹奏的技艺,也包括以前音乐之于我的所有意义,还有我所有投入在聆听、练习、演奏上的努力和爱。

那天早上,我又把吉他放回了壁橱。直到几个月之后,我才鼓起勇气再一次去尝试,并且,在又过了许多时日之后,我才能真正承受与音乐、自我,以及每天的失望的重逢。

再一次怀抱这件乐器,我被迫重新面对之前音乐生涯中犯下的错误。不,不仅仅是音乐生涯:而是我练琴的故事,我的音乐梦想,我追求心目中完美的梦在我放弃时都崩塌了。因为我无法奏出心中那完美的音乐,每一个音符对我来说都像是个错误。每当我演奏,那就好像是进一步证明了我不够好,永远都不够好。“熟能生巧”这句谎言毁掉了我从自己演奏的音乐中获得快乐的能力。

当我再一次重新审视我的练习,当我终于注意到我的练习中发生了什么时,我发觉我演出了一个关于失败的故事。每天每夜,每一分钟的努力我都在不断加强这个毁灭性的暗示——你永远都不够好——直到我无路可逃,索性放弃音乐。

所以练习是一个关于进步的故事,一个达到完美的缓慢过程。但是练习也包含了一个相反的故事,一个关于被恐惧和自我批判吞噬,直面不可逾越的缺陷以及无能的故事。你想要表现得好,但你却做不到,并且可能永远也做不到。

大多数人——包括我——都发觉这种困境使人灰心丧气。但事实上,只有如此,你关于练习的故事才真正开始。如何应对这样的处境决定了你的练习是否会成功;你的练习是否将你引导至一条未知的自我提升之路,让你陷入死循环,永远困在同样的缺陷中,犯着同样的错误,遭受同样的打击。

当退出多年之后重回音乐,我又变成了一个初学者。但是我对于琴房里所发生的事情却有了新的认知。最为重要的是,我认识到,现在必须为我的练习建立起一个新的故事。我别无选择。我的新故事里除了我之前怀揣的爱、野心与艺术追求之外,还必须包括失败、挫折、失望和损失。

这本书是我那段生命旅程的记录。或许这不是一个关于练习的真实故事,但是至少对我来说,比起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那些虚构故事要好些。因为达到完美并不是练琴的目的。(那是圣徒和僧侣的目标。)练琴的目的是提升你做音乐的能力;用音乐将人们联系起来,与人交流;发现只有音乐才能表达的、你的经验的维度。所有花在重复练习音阶和练习曲上的时间,所有的错误与挫折都只为这一个目标服务:当你演奏时,将你的触弦、技巧、内在的听觉变得更敏锐,将它们赋予围绕着你与你的听众们产生的音响振动。

练习是一个当你抱着你的乐器坐定时便开始的故事。同理,当你想要把某件热爱的事物做得更好时——无论是音乐、体育、成为一个好的家长,或只是享受生活——它便诞生了。你所付出的努力并不会带你到达那遥不可及的完美境界。但是如果你关心你自己,聆听自己,练习就能提升你做出当下音乐的能力,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方式。当我说这是一本关于练习的书时,我指的是所有人类活动中的基本元素——重复与发展的区别。对我来说,我用了半辈子才领悟这一点。我不得不爱上音乐,不得不忍受失去它的痛苦,不得不最终找到回归的道路。你的故事不会和我一样。只有你们自己的实践才会揭示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014年10月,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