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上善若水。几千年前,老子便用水的各种特点来描述圣人谦退不争的品格,他认为,圣人努力学习水的品格,要做到“七善”,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到“心善渊”,即心胸要善于保持沉静,不可大喜大悲,这样就符合养生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曾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古人十分讲究保持平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是一种恬淡洒脱、气定神闲的心态,它既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也是“竹仗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人生观,是我们在纷纭变幻的世事中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最难得到的。
《福州晚报》刊登过一则社会新闻,说的是一青年在购买彩票时中了大奖,不幸的是中奖后又破财,结果导致精神失常。一个原来好端端的青年遭此厄运,真的很不幸,着实让人同情。医学专家对此的说法是:买彩票须持一颗平常心。其实,岂止买彩票要有平常心,做其他事也一样需要平常心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努力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无论是取得卓越的成就,还是遭遇了意外的打击,都应当以平常心去面对,去接受。在某些大起大落的情形下,装一装“糊涂”也未尝不可。
虽然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能糊涂!但在心理保健方面,难得糊涂却不失为一剂良方。“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得志之作,按照现在的理解,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对危害自身的询问假作不知,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佯作不懂,以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难得糊涂”可以解除许多心理压力,也可让僵硬的人际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都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想“糊涂”却难“糊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浇愁,吸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居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轻生厌世,这简直有些荒谬。
韩老爷子因为所买的基金涨跌不定,情绪波动较大,结果导致心脏病复发;秦女士为了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争执,血压突然升高,出现持续性头疼,胸闷气短的症状;远来奔丧的杨大妈则是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最初的受凉感冒发展为支气管炎……医生提醒,情绪不良容易致病,人们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曾经说过:“以理性来领会世界就注定是个喜剧,以感性来领会世界就注定是个悲剧。”这就是说,过于感情用事,容易失之偏颇。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理性或完全感性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理性与感性的复合体。过于理性的人,容易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而过于感性的人则太过情绪化,容易被外物所左右,很难做命运的主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而不是将自己的情绪极端化。
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赞扬而过分沾沾自喜,也会不时地为一些芝麻琐事而和别人生气,甚至火冒三丈……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感情上大起大落的冲动呢?还是那句老话:凡事保持平常心。在成功面前,不要被鲜花和掌声冲昏了头脑,要知道,一时的成功并不等于一世的成功,鲜花不会永开不败,在未来的道路上,你需要再接再厉,而不是成天沾沾自喜。在遇到不如意的情况时,更要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一方面,你可以尝试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内心的愤怒、痛苦等对健康有害的情绪合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你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轻易被外物所左右。
要让理智战胜情感,不妨学学《孙子兵法》中着名的一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能察觉到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是喜,是悲,是苦还是乐?如果你在焦躁不安的时候却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中,又怎么能冷静地想到处理问题的办法呢?然后,可以冷静分析一下自己为何产生这样的情绪,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将问题解决,不良情绪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让我们以一种平常淡定的心态去品味和珍惜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吧,看透并超越人世间的成败得失,努力进取,于平凡的人生中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梦想,让快乐伴随一生。
生气为健康大敌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碰到烦心恼人的事,也就难免要生气。人生气时,会出现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古人曰:“怒则气上,损其身”。《内经》云:“气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扶郁,诸病生焉”;“怒者气上……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也说,愤怒过度会大伤元气。清朝名医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记载因怒气伤肝的病症多达30余种。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历史上有很多人其实是“气死的”,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三气周瑜,少年得志的周瑜因此而短命夭亡。
生气为何成为健康的头号大敌呢?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肝脏功能有关。当人受到精神刺激而心情抑郁时,肝脏就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令人非常生气的事情或受到重大打击时,就会没有食欲,茶饭不思,这就是肝功能没有正常发挥其功效的典型表现。医学研究人员曾对上海、北京等5大城市的398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生气吃饭”和“好生闷气”是患癌症的主要因素。另外,因为肝脏有贮藏、调节全身血液的功能,因此它对月经的按时来潮有重要的意义。对女性来说,保证月经正常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肝脏功能正常。此外,肝脏还与精神活动有关。肝气不舒则急躁易怒,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有时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那么具体说来,生气究竟从哪些方面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呢?
1.长色斑
人在生气时,由于血液大量涌向头部,会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毒素增多。毒素对毛囊有所刺激,引起毛囊周围发生程度不同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爱美的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切不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气走姣好的容貌。
2.胃溃疡
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胃肠的血流量会因此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可引发胃溃疡。
3.伤肝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会相应增加。
4.伤肺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的情绪较为冲动时,呼吸就会变得很急促,甚至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这是因为,人在生气时肺泡会不停扩张,因为来不及收缩,所以无法得到应有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危害肺的健康。
5.心肌缺氧
生气时,大量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心脏的血液因此减少,从而造成心肌缺氧。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心脏只好加倍工作,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也就更加危险。
6.引发甲亢
生气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会随之增加,久而久之便会引发甲亢,对身体造成损伤。
7.加速脑细胞衰老
大量血液涌向大脑时,会增加脑血管的压力。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氧气最少,毒素最多,对脑细胞来说简直不亚于一剂“毒药”。
8.损伤免疫系统
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固醇。这种物质一旦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碍免疫细胞的运作,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
如此看来,生气实乃健康大敌!怎么才能避免生气呢?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我们能容能忍,宽大为怀,心胸开阔,有一种宽容和体谅的心境,就能够远离生气,避免生气给我们带来的身心损伤。
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能够理智地抑制不良情绪,对于避免生气很有效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笑佛楹联千古流传,为世代生气之人提供了一剂千金良方。当我们为一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情生气,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时,要想到生气带来的严重后果。忍得一时之气,方能海阔天空。让我们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态,以维护身心健康。
发怒有损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遇上不顺心的事情,难免要生气,甚至怒不可遏。一些爱发怒的人,总是为了一些小事便怒发冲冠,对已经无法更改的坏结果耿耿于怀,久而久之,这种易怒的情绪就会导致血压升高,食欲下降,精神压抑,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指出,一个人的恼怒成因很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自然因素和个人因素(如个性、家庭、修养)等等。当个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因素发生冲突时,便容易激怒,轻则骂骂咧咧,重则大发雷霆,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愤懑,后果之严重无法预料。
有心理学家认为,动不动就火气冲天的人只会越来越易于发怒,而不会越来越减少发怒的次数。发怒能够破坏人们健全的思维能力,使人面对问题时难以理智处理,一些失去理智的冲动犹如魔鬼一般,让人在无意识中酿成终身大错。
易怒绝非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遇到可气之情,有人怒,有人不怒,可见怒是可以抑制的。林则徐曾给自己题的座右铭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制怒”。“制怒”,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有相当的修养。据说宋朝有个叫谢上蔡的,一次,他的老师问他近来有什么进步,他回答说:我二十年来就克服了一个“忿”字。可见制怒有多不易!
想要制怒,首先要做到容人克己。心胸狭窄的人往往更容易发怒,因为他们只要遇到一点不如意,就暴跳如雷;如果别人做事没有合自己的心意,就耿耿于怀,怨恨在心。有句话说,“怨人者易怒,责己者心宽。”容易发怒的人不一定什么都正确,我们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容忍别人的不到之处,对别人不能苛责太过。宽容一些,发怒的次数就会少一些。
其次,要做到泰然处之。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敏感多疑,尤其容不得别人的批评。事实上,面对他人的批评,倒不如让自己泰然处之。发怒于己无益,泰然处之方显大度。对别人的批评甚至恶意诽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必牢记在心。一大把年纪了还与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实在有伤大雅。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安侯与魏其侯不和,为某事告到皇帝面前,二人互相指责,我是你非,互不相让。退朝以后,武安侯埋怨御史韩安国不替他说话,韩说:“你怎么那么不自爱?今天在朝廷上你毁谤他,他毁谤你,犹如街上小儿老婆斗嘴,怎么那样不识大体呀!”由此可见,制怒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修炼”制怒的境界。
发怒有害身体健康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美联社相关报道显示,发怒的男性比没有发怒的男性患心房颤动的比例高10%,发怒还会使男性的致死率增高20%。Elaine Eaker是美国威斯康新州Eaker Epidemiology Enterprises的负责人。他也表示,根据现有的数据,科学家们认为发怒和敌意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因为即使没有其他心脏毛病、高血压、胆固醇、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男性仍有心律失常的表现。Eaker认为,这可能与这些人的态度或脾气不好有关。
早在过去,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大发脾气容易让人过早患上心脏病。这样看来,发怒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不快,与自身也有害无益。因此在发怒生气时,应当及时调整情绪,提醒自己换个方式或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我们不钻“牛角尖”,而能从多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其实事情远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糟糕,我们实在无需为那些区区小事而勃然大怒。如此这般,怒气自会渐渐平息。
如果你经常发怒,不妨试试以下制怒的方法,或许对你很有帮助。
1.克制情绪,转移注意力。
遇到不痛快的事时,找知心朋友倾诉以下,或者先不去想那些烦人的事情,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看一部经典的老电影,都可以帮助你放松心情。等心平气和之后重新审视问题,你会发现,原来事情不过如此,并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2.积极锻炼,舒展筋骨。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赶跑心里的怒气。比如跑步、打球、游泳、爬山等,既可以减轻精神负担,又能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身心愉悦,何乐而不为?
3.静养身心,隔离怒源。
一个人的认识不可能停滞不前,它总会发生一些改变。假如你遇到让自己几乎暴跳如雷的事情,不妨暂时关起门来休息几天,全心全意陪陪家人,这样有助于你放松神经,拓宽思维,获得新的认识。
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如意,不可能没有挫折,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如果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或许就会觉得眼前的这个家伙也并非十恶不赦。每个人都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权力,只要它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不应当受到无辜的谴责。如果你非得改变他人已经习惯的那种方式,我要告诉你,那是徒劳的,你只能自己找气受。所以,还是宽容待人吧,理智地控制发怒,这样既不伤感情,又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