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10885000000044

第44章 正确认识老年的到来(2)

为老年人提供一般性的心理援助,并不需要具备渊博的心理学知识,只要按照下列几项原则去做,就能及时地帮助老年人排解内心苦闷,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1.陪伴

处于不良情绪笼罩下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陪伴。为人子女,当老年人的情绪不好时,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他们。否则,孤独和被冷落感有可能使老年人的情绪急速恶化,导致不良后果。

2.倾听

在开导老年人时,除了说些安慰、支持之类的话,最重要的是要静心聆听,并引导老年人尽情诉说。这样,老年人的情绪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在交谈中最忌讳的是随意否定别人的看法,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或以自己为中心大发议论。在老年人面前,你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3.疏导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不良情绪都是由生活的困难所造成的。倘若不能解决这些困难,或不能改变对这些困难的认识,不良情绪就不容易消除。强烈的情绪往往会影响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此时你最好帮助老年人分析面临的困难,并且指导他们选择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帮助他们从苦闷中解脱出来。

有句老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无价之宝,在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出大半生的精力之后,他们最想拥有的,就是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爱。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关爱老年人,让他们保持好情绪,安心度晚年。

懂得适时的角色转换

过好离退休关

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舞台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扮演着一定的角色。离退休的老年人一下子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和同事,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角色转换急促,不仅容易滋生消极情绪,还会使老年人发生角色失范的行为。比如:不清楚自己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在选择角色行为时产生混乱和错位、从旧角色退出不知如何是好、来不及建立新角色规范和行为准则而造成角色中断等等。

其实,老年人应该把离退休看作是“第二人生”的开始,老而不休,把离退休当作“转业”而不是“失业”。离退休使老年人角色变化频繁,老年人应该尽早习惯新的角色行为,从而促进心理适应。离退休后,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可以更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随着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老年人应当不断地去学习新的角色规范,接受新的角色要求,承担新的角色义务,努力适应因离开工作岗位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适应因亲人离去而带来的痛苦和寂寞。

离退休的老年人可以通过下列环节来加强心理适应,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1.转移注意力

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积极参与社区老人的活动,暂时忘记不愉快烦恼的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淡忘烦心事,心情逐渐开朗。

2.适度的“阿Q”精神

“阿Q”精神其实是一种精神胜利法,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对于调节心理平衡是非常有效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心理平衡。它属于一种外向归因法,即对于不顺心的事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如此就不会过分内疚、自责,有利于心理平衡。

3.换个角度看看问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要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不妨换个角度,发现它积极的一面,这样就会走出心情的低谷,变得平静、开朗。不顺心的事情可以锻炼性情,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关心尊重老年人

面对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做子女的也应当尽到自己的义务。

首先,帮助老年人做好退休计划和心理准备。

耐心开导老年人,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领悟到社会的进步,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一些研究表明,那些退休前就做过妥善计划的老年人,在离退休后能表现出较好的生活适应能力。退休计划一般包括生活上的安排,经济上的收支和保健方面的预先策划,以及对老年配偶生活的照顾等。

其次,对离退休老人给予照顾。

解释老年人适应成功与否的活动学说认为,个体必须尽力维持中年期所有的态度和活动,去发现适当的活动以取代要放弃的兴趣和退休的工作,或者组织适当的补偿活动,如管理社会公共秩序工作、居委会工作等,以充实精神生活。离退休老人的生活范围逐步缩小,自然把家庭作为生活的核心,全家团圆是他们最感欣慰的事。

最后,老年人应当积极自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老年人应当克服依赖心理,面对现实,积极学习自我照顾与自寻解决的途径,在退休之前就做好安排,比如培养正当合宜的兴趣爱好,或找一份轻便的工作,使自己退休后仍有轻松有趣的工作及固定的报酬,既充实精神世界,又能够在生活上获得安全感。这样,一方面能够免去寂寞无聊之苦,另一方面还能解决因退休而引起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失落。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在退休后6个月就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也有一些老人不能尽快适应退休生活,离退休综合症表现明显。大量事实表明,恶劣的心理状况是诱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人子女应该密切关注老人的心理状况。当老人的心理状态一直未得到调整时,应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让老人度过一个欢乐、安详的晚年。

合情合理的老年再婚

晚来的爱情也美丽

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与健康有密切关系。配偶是老年期生活的主要照顾者,失去配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无法承受的悲伤和孤独,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孤独,严重的孤独心理会影响健康和长寿,甚至会引起老年心理变态。因此,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能够再次点燃爱情之火,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

据美国对100余名65岁以上的丧偶老年人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再婚者大多心情舒畅,疾病减少,衰老延缓。而一直孤身生活的老年人却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再婚老年人。

丧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国家是很高的,尤其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欧美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来丧偶老人的再婚率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国家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

再婚是夫妻生活的失而复得。和谐的婚姻关系不但顺应了自然,而且使人摆脱精神压力,性爱也得到满足。因此,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再婚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尤其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再婚时必要的心理调适

再婚老年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矫正再婚动机

老年人再婚,同样需要以“爱”为主线,其次才是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爱情基础,草草从事,结果再次受到伤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须矫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

2.适应对方心理

每个人都有比较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进入更年期后,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产生了一些变化,这就要求老年人再婚应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注意互相尊重对方的性格、习惯等,做到互相谅解。

3.克服回归心理

每个人都喜欢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老年人尤其如此,他们总喜欢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在心理学上称为回归心理。老年人再婚后,往往不自觉地把先后两个家庭加以比较,尤其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矛盾时,就会追忆过去爱情的甜美,从而产生后悔和怨恨情绪,这无疑会影响再婚夫妇的和睦相处。老年人要注意克服这种心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化解矛盾,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保证双方能够和谐相处。

4.自我安慰,避免自责。

失去老伴是令人悲伤的事情,但也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因此,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死亡,这个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让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5.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克服“排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