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10926500000011

第11章

3脑型疟疾最为严重。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在高疟区与爆发流行区占恶性疟之2%~8%。偶见于间日疟和三日疟。多见于缺乏免疫力的小儿与初进入疟区的外来人口,病后又未及时诊治者。多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4复发或远期复发间日疟与卵形疟距初发病后半年以后,由肝细胞内的疟原虫再次侵入红细胞内引起的发作者称为复发或远期复发。三日疟与恶性疟无远期复发。

5其他疟疾

①输血疟疾由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引起,潜伏期约7~10日(可长达1个月左右),临床发作与蚊传疟疾相同。因只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治疗后一般无复发。

②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为弛张热或持续高热。常有呕吐,腹泻,以至感染性休克或惊厥等。脾肿大显著,贫血,血片中可查见大量疟原虫,病死率较高。

5.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1黑尿热是疟疾病人的一种急性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为急起寒战、高热与腰痛、酱油样尿(血红蛋白尿),急性贫血与黄疽,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肾炎有两种类型: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见于恶性疟相阃口疟反复发作而未经有效治疗者。表现为水肿,少尿,血压升高,尿中有蛋白质,红细胞及管型,抗疟治疗有效。

②肾病综合征主要见于三日疟长期反复发作后,也见于恶性疟。表现为进行性蛋白尿,贫血与水肿,为疟疾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与血管间质所致。抗疟药治疗无效,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也不好。

6.诊断

疟疾的诊断一般有三个依据:

1流行史有在疟疾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时居住或旅游史,近年来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接受过输血。

2临床表现典型的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间日一次或3日一次。发作时有明显寒战、高热和大汗,继以症状明显缓解的间歇,但也可不规则发热。脾肿大与贫血。脑型疟疾有急起高热、寒战,昏迷与抽搐症状。

7.治疗

抗疟原虫治疗常用抗疟药:

1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奎宁、氯喹、甲氯喹、青蒿素、磺胺类与甲氧苄啶

2主要作用于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

3主要作用于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

六、蚊子与黄热病

埋葬殖民者的坟墓

黄热病也叫做黑呕病。开始时是寒颤和发烧,患者感到浑身虚弱、背痛、头痛、四肢酸痛,这些症状逐渐加重。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因胃出血而发黑。2~3天后发烧、寒颤和疼痛消退。对于那些较为幸运的患者(大约占70%)疾病会就此结束,并且幸存者从此终生免疫。对于另外的人,则在发烧和吐黑水再次发作之前他们只有两三天的轻松。患者的鼻子和牙床开始渗血,当肝脏发生功能障碍时,患者肤色会像得了黄疸病一样发黄。他们精神失常,经常剧烈挣扎着要离开床铺。有少数人甚至在这最后的阶段也康复了,但大多数患者会坠人昏迷,直到惊厥和死亡。

黄热病经常以传染病的面目出现,尤其是大量的陌生人突然出现时,黄热病马上就会爆发。最糟糕的是它在船上爆发,没有地方可以避开这肆虐的瘟疫。它以完全不可预料的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击倒一个又一个人。有时它从船的一侧开始流行然后再到另一侧,好像在铺位之间跳来跳去。有时它的扩散却是完全随机的。但仍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它似乎先是纠缠住特定的房间和船只,在那里发挥到极至然后再去袭击下一组居住者。房屋的底层受害最重,城镇中位置最低的房屋似乎更容易收容病毒。它是盛夏的一种季节性疾病,但在高温气候中它爆发过一、两次之后一般便不会复发。

因为其剧烈的传染性和惊人的死亡率,黄热病被列为历史上3种最危险的传染病之一(另两种是鼠疫和霍乱)。

1648年,黄热病在美洲最先攻击了加勒比海的圣凯菠、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三岛,延伸到远至古巴和尤卡坦,穿过毫无防备的人群,将许多村镇夷为平地。1664年它在圣露西亚再次爆发,一处有1,500名士兵的要塞只有89人幸存。

虽然黄热病长期集中在西印度群岛,1668年它还是延伸到了纽约,在城中肆虐了一整个夏天。有人观测到,它似乎是沿顺风方向传播的,随着纽约寒冷的冬季降临,它几乎和出现时一样迅速地消失了。1691年黄热病进入波士顿,两年后袭击了费城。

在18世纪,有35座美国城市遭受过黄热病的袭击,在19世纪的美国差不多每年都会发生这种流行病。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853年的新奥尔良。疾病如此可怕,手足无措的市府官员和传媒密谋,协力隐瞒瘟疫的真相,直到每天的死亡人数达到200人。总共有29,020人染病8,101人死亡。黄热病在1878年的密西西比峡谷造成了更大的灾难,感染者超过了12万人,至少有2万人死亡。1888年,黄热病在佛罗里达引起广泛的恐慌。在列车上,人们慌忙逃离被怀疑患有黄热病的妇女。患者全身皮肤发黄,确实令人可怕。

第十六章

黄热病对殖民者尤其不友好。西非之所以被称为“白人的坟墓”,很大程度上要归之于这种黄热病。

近代,由于殖民者贩卖黑人的活动猖獗不止,而携带病毒的黑人却频频被运往美洲。这样一来,那些对黄热病毫无所知的白人、印第安人和亚洲移民便很快被感染。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是,美国当时的首都费城行政机构几乎瘫痪,医院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市民。恰在这个时候,法国控制的海地爆发了黑奴起义。愤怒的拿破仑听到消息后立即决定派遣军队前去镇压。出乎拿破仑意料的是他的精锐部队却在多米尼加感染黄热病,而导致27,000名士兵丧生,就连法军统帅也难逃厄运。摸不着头脑的拿破仑回天乏术,最后不得不忍痛把法国占领的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

20世纪以来,本病在北美及欧洲没有再发生,但在中、南美、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仍不时流行。据WHO报告,1979~1982年期间,黄热病在非洲发生50例,南美洲发生695例,估计实际病例数为上述报告数的35~480倍。

WHO估计在1986~1987年尼日利亚约有10,000人死于本病,至今尼日利亚仍是一个严重疫区。

到了2000年,黄热病再次在非洲爆发。2000年12月几内亚的黄热病,造成近200人死亡。

2001年,南美洲的巴西又爆发黄热病。2001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地区办公室即泛美卫生组织(PAHO)报告在巴西一个州发现9个黄热病病例。3月6日,巴西卫生部和泛美卫生组织报告的疑似病例数增加到35个,其中在该州已经出现32个病例。到3月13日已经发现48个疑似病例。截止2001年3月20日,先后有4个州8个县受到黄热病侵袭;已经有20人得到实验室确诊(IgMEI_ISA),这其中9人已死亡,另外13个病例正在检查中,15个已经被排除。疫苗注射活动在爆发后已经展开,强化疫苗免疫活动正在挨家挨户进行,且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同时建议旅游者在进入这些地区前注射疫苗。

至于爆发的原因,在此次爆发后,来自巴西国家流行病学中心的一组流行病学专家们与当地的卫生权威人士合作进行调查,但仍未见到相关报告。

与此同时,非洲的黄热病继续蔓延。2001年10月联合国驻阿比让办事处11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材料在此间发表公告说,热带流行性传染病——黄热病仍在科特迪瓦境内继续肆虐,在发现的203个病人中,已有22人死亡,其中阿比让死亡7人。

科特迪瓦是在这一年7月初在西部森林地区发现首例黄热病病人的。到8月份,官方首次公布的材料证实,全国共发现72例黄热病人,15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阿比让有300多万人口,约占科全国人口的1150为了预防黄热病继续蔓延,科特迪瓦当局在国际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阿比让开展了广泛的免费注射黄热病疫苗活动。与此同时,也开展了预防霍乱、流行性脑膜炎等其他疾病的预防注射活动,才将黄热病的蔓延之势控制住。

迄今为止,我国尚无黄热病病例的报道。

黄热病是WHO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WHO规定进入感染国或从感染国出境去非感染国时,必须出示黄热病免疫接种证书。

世界上不知道蚊子、没有给它咬过或者不感到它的可恶的人,大约是不太多的。这些6毫米长、娇小而半透明的小虫飞进你的房间,把它那尖尖的嘴刺进你的血管里,猛抽你的血。这套绝技实在令人惊讶。

其实,只有雌蚊才咬人,但也不是每次遇到人都咬。它咬人主要是需要人的血繁殖下一代。在2,700多种蚊子中,有的只是在白天咬人,有的在黄昏或夜里才咬人。蚊子的外形看上去不像飞机,但飞行时却相当灵活。能在空中盘旋,接二连三地翻筋斗;有时还会突然加快速度冲向空中,又悠然自得地降下来,甚至还能倒退着飞行。由于蚊子具有这些技能,所以当你用两手拍打它时,它能飞快地从你两手间的空隙中跑掉。据英国昆虫学家吉列特的观察和研究,有些蚊子能在雨中巧妙地躲开雨点飞行,身上丝毫也没给打湿。

蚊子在寻找进攻对象时,它的翅膀能毫不费力地在1秒钟内连续拍打250~600次之多。之所以能拍打这么快,是因为开动了它身体中部的翼肌,以极快的速度自动地收缩、放松。

在夜里咬人的蚊子是什么也看不到的,所以它要找到你,必须借助于它的触须和三双腿上的传感器。你睡着时,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蚊子就慢慢地沿着这气味找来。它一面在你头上嗡嗡地飞,一面使用它的近距传感器测定你汗水的湿度、温度以及所含哪些成分,以便决定你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攻击对象。它也许觉得你不合它的口味,而转向你的枕边人。蚊子的嘴突出地长在双眼底下,是由六根,而不是一根尖利的螫针组成的。这些针比头发丝还细。其中两根是食道管和唾液管;两根是刺血针(上颚),还有两片锯齿刀(下颚)。六根管子外面有包皮,起着保护作用。嘴的外壳似一只夹子,把六根针夹在一起。

借助于这些可怕的武器,它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把六根螫针一起插进你的皮肤,进入你那密密的毛细血管网,如果它能成功地刺入这些比头发还细的血管中的一根,那就可以饱餐一顿了。吸血前,它把唾液滴进你的毛细血管里与你的血混合,以防血在它的食道里凝结造成堵塞。在这鲜血抗凝剂的帮助下,不到1分钟,雌蚊长长的肚子就肿胀得通红了。这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它这样吸15~20次的血加起来也不过一滴眼泪。讨厌的是,它咬过后,唾液的残余物留在皮肤里,痒得你恼火,以致你要狠狠地拍一下。但那时,蚊子已经像一架超载的大型运输机而嗡嗡地飞走了。

所有的蚊子都必须在水里或水边经过它们不成熟的三个阶段:卵——幼虫——蛹。雌蚊脱离了幼虫和蛹的阶段后,它不一定要吸人血。有几种蚊子更喜欢叮象和老鼠。另有几种生活在非洲的蚊子专拣勤劳的蚂蚁咬。它所吸的不是血,而是蚂蚁的蜜。

所有这些蚊子的独特的器官与功能使得它成为传播黄热病的最好“武器”。它们把一些疾病的病菌传给人类。除了黄热病外,它还可以传播疟疾和脑炎。

1900年,美国政府派沃尔特和另外三位医学科研人员调查黄热病的病因。在哈瓦那,一位名叫卡洛斯·芬莱的古巴医生花了19年时间试图证明:和疟疾一样,黄热病也是由蚊子引起的。虽然,他所有的实验都失败了,但是沃尔特·里德和他的研究小组同意芬莱的理论。

他们让已经叮过的黄热病人蚊子叮咬自己。尽管他们都得了病并且其中一人因此而死亡,但仍然不能证明蚊子携带有黄热病毒。只有在医院的隔离帐篷内进行对照实验后,研究者们才能证明蚊子是罪魁祸首。一组呆在隔离帐篷内的志愿者没有发病,另一组被蚊子叮咬过的人有4/5患过黄热病。

令人吃惊的罪魁祸首

为了证实黄热病的病原体,科学界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一批志愿者报名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让蚊子叮咬病人后,再叮咬自己。结果,实验中有3位志愿者献出了生命,其中有一位年仅25岁的玛丝护士和一位名叫拉查尔的医生。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获得回报的。然而,他们在实验中会遇到很多麻烦,这些麻烦有的可以科学家一个人独立解决,有的却要靠助手帮忙,甚至需要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里德是一位医学专家,他同他的助手卡罗尔、拉吉尔等人来到非洲某个地方为当地人治疗黄热病。起初,他们以为是杆菌干的坏事。可是,他们无论怎样找也找不到一个杆菌。这时候,拉吉尔说:“是不是蚊子传染的呢?”拉吉尔一提还真灵,因为蚊子传染的可能性很大。可是,黄热病对动物无效,只对人有效。惟一能做实验的动物就是人。可是人不能拿来实验啊!就在这关键时刻,卡罗尔和拉吉尔挺身而出,都愿意自己去当实验品。里德一狠心,终于决定下来。于是作为实验品的两个人让蚊子叮咬了他们。过了几天,他俩病倒了,动弹不得,说着胡话,又过了几天,他们死去了。实验成功了,的确是蚊子干的坏事。然而,这两位志愿者却死去了。

被誉为“国宝”的日本细菌学家野口英世,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也不幸感染此病身亡。

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因不慎跌人地炉,使左手烧伤致残。后来,在全校师生的资助下接受了手术治疗而深受感动,从此立志学医。1900年,野口先生单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间,他整理了一份关于蛇毒的研究报告而惊动了美国医学界,以后他在研究血清学、小儿麻痹、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在美国菲勒医学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野口英世先生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由于传染上病毒,于1928年5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从日本各地赶来参观英世先生纪念馆,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