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10926500000027

第27章

现在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最佳方案是婴儿出生后满2足月就开始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每月1次,连服3次。4岁时再服1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糖丸或液体的剂型,怕热,遇热会失效。因此,服用时先用汤勺或筷子将糖丸研碎,或用汤勺将糖丸溶于冷开水(不得用热开水)中服用。较大儿童可直接吞服。如果用热开水或混入其他饮料中服用,否则会杀死疫苗而失效。

给孩子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必须十分重视。只要按要求给孩子服这种糖丸,在流行脊髓灰质炎的时候,你的小孩便可免除一场具有生命危险并可留下终生残疾的灾难,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得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还需要服小麻痹症糖丸。因为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毒有三型,而每型疫苗只能对该型病毒有预防作用,三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所以,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小儿只能对引起疾病的那一型病毒有抵抗力,而对另外两型病毒却没有抵抗力。如果没有条件测定已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小儿血清的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不能判断到底患的是哪一型小儿麻痹症时,每次预防服药,三型糖丸都要吃。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发起了在全球普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倡议,目前计划在2005年以前彻底消灭这种疾病。国际免疫日的策略已经成功地将发展中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病例降至很低的水平。1996年WHO报告,全球有2/3的5岁以下的儿童口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该病的传播仍时有发生。

第三十九章

消灭脊髓灰质炎运动

1998年,WHO提出到2000年底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现在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目前,世界上已有3个地区消灭或接近消灭脊髓灰质炎,包括:美洲自1991年起已消灭脊髓灰质炎;西太平洋地区从1997年3月起未检测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欧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仅限于土耳其东南部。以后工作的重点在南亚地区和非洲,包括孟加拉国、刚果、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但这一进程正在加速。2001年4月,在脊髓灰质炎最最严重的非洲,中非四国已经开始为1,600万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安哥拉、刚果(布)、加蓬和刚果(金)4国5日开始为1,600多万5岁以下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运动开幕式在金沙萨举行。刚果(金)总统卡比拉代表4国总统主持了开幕式,并亲手为几名儿童接种了疫苗。

据刚果(金)卫生部长曼巴说,四国共有1,645万5岁以下儿童需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其中刚果(金)1,200万,安哥拉350万,刚果(布)170万,加蓬70万。他还透露,四国患有脊髓灰质炎病的儿童占整个非洲大陆的60%,情况非常严重。因此从1999年起开展接种运动的目的是要争取到2005年消灭这种疾病。

为了搞好这场接种运动,四国卫生部长于今年4月在金沙萨签署了一项协议,并从那时以来做了必要的准备,特别是筹集到了资金。在刚果(金),动员了8万接种人员,将耗资3,300万美元。

我国政府承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2000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1993年以来,每年12月se和次年的1月5日在全国范围对4岁以下儿童开展两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了这些活动。1993年12月5日和次年1月5日,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强化免疫日活动,为约8000万4岁以下儿童接种了两剂脊髓灰质炎疫苗。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人类公共卫生史之最,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国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此后,我国又开展了两次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和三次规模略小于全国范围的强化免疫活动。通过加强常规免疫,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网络,锻炼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免疫预防工作队伍,也推动了整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扩大了国际交流。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没有发现本土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目前正在加紧消灭脊髓灰的证实工作。政府的承诺、正确的策略、卫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的参与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国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树立了榜样。

今后,为实现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我国政府已经制订好保证贯彻施行的高效计划:

1.保持高接种率

虽然常规接种或普服对于迅速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能起明显作用,但是常规接种即便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仍不能阻断野病毒传播。必须在常规按种的基础上采用其他补充策略,以保证野病毒持续传播地区的接种率能达到高水平。①完善免疫程序免疫学监测的结果显示,在完成全程免疫的18~24月龄儿童中有10%~15%缺乏I型或Ⅱ、ⅡI型的脊髓灰质炎抗体。当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儿童便存在被感染的潜在危险。我国近年来3岁以下的脊髓灰质炎病儿中有10%已服过3次疫苗,由此可见,对已完成3次服苗的18~24月龄儿童加服一次疫苗是十分必要的.已经有一些地区将18~24月龄和4周岁作两次加强免疫列入免疫程序。

②强化接种每年的一定时间,如4月25日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前后或冬春季对适龄儿童普遍加服一次疫苗,可有助于消灭免疫空白期。提高接种率。

③突击普服对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的高危地区实行局部突击普服,即每年至少接种2次,间隔1个月,在短时期内使所有5岁以下儿童的接种率达到或接近100%。所谓“高危地区”足指该地区的接种率低于全国水平,仍发生病人,或在过去3年中发生过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地区,以及流行病学提示仍存在野病毒传播的地区(城市流动人口,新发展的城乡结合处及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④应急接种在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或爆发流行地区,对0~4岁儿童进行应急接种。投苗要快,服苗率不应低90%,4岁后须再接一次。

2.加强监测工作

1建立脊髓灰质炎疫情快速报告系统,执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对每一报告病例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主动搜索疫情。

2加强实验室工作,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对疑似病例应尽快作出明确诊断。

现阶段,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主要采取四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常规免疫,即婴儿用3剂或3剂以上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该策略的关键是达到或维持高免疫覆盖率。近十年,全球OPV平均覆盖率稳定在80%左右不变,但非洲地区仅为53%。第二个策略是补充免疫,即在有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国家每年安排国家免疫日。1998年,全球有4.7亿儿童在国家免疫日内获得OPV。除刚果和塞拉利昂两个国家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较好地做到了对脊髓灰质炎的补充免疫。第三个策略是扫除免疫,即在已知有或怀疑有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地区挨家挨户给儿童发放OPV。1998年秋天,在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叙利亚东北部及土耳其东南部的邻近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扫除免疫运动,有2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得到了OPV。第四个策略是监测急性萎缩性偏瘫(AFP),要求检测、调查和报告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数。1997年报告AFP为17,365例,到1998年增加到24,875例,主要是因为印度AFP监测系统的快速发展。

为了能达到2000年底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现在的任务是很艰巨的,需要经费和政府的支持。WHO还提出了三个要求:①在1999年和2000年7~10月,安哥拉和刚果要进行3轮全国范围内的挨家挨户发放OPV的活动;②印度要加强国家免疫日活动,并在每年增加两轮亚国家免疫日活动;③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4个国家,除国家免疫日活动外,增加两轮亚国家免疫日活动,挨家挨户发放OPV达到25%~50%的目标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要完成消灭小儿麻痹症的任务,他们还缺少2.75亿的资金,而如果缺乏资金,小儿麻痹症就不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据估计,到2005年,提供6亿儿童60亿剂疫苗需要28,500万元。小儿麻痹传染性高,一旦感染,小儿麻痹病毒会侵入神经系统,导致瘫痪。0.5%的小儿麻痹病人为永久瘫痪,约有5%~10%的患者死亡。除非各国的儿童都接受疫苗注射,否则全球还是会有爆发小儿麻痹症的危险。

现代医学对脊髓灰质炎的总结性认识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幼儿,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故又名“小儿麻痹症”。临床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头痛、肢体疼痛与瘫痪,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痿疫”、“软脚瘟”等。

1.病原体

引发脊髓灰质炎症的原凶是脊髓灰质炎病毒,这是一种微小的RNA肠道病毒,直径24~30nm,耐冷,60℃半小时可灭活,病毒分I型、Ⅱ型、Ⅲ型,无交叉免疫,预防接种时,三型疫苗均需服用。

2.现代医学病理

原凶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鼻咽传人局部淋巴结后,一直进入血液系统,若病变在感染早期即中止发展,停留于病毒血症阶段,这是脊髓灰质炎最普遍的结局。如果有少数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那就意味着进人危险的瘫痪期了。此时,病毒会侵害神经系统,损伤脊髓,以颈段及腰段脊髓受害最为严重,同时可出现膈肌、肋间肌受累导致的呼吸困难。如果病变发生在延脑、脑干或神经核,就会导致相应的中枢系统病变症状,如果神经细胞坏死,不能恢复,那么长期后,肌肉就会萎缩,骨骼就会变形。

潜伏期:3~35日,多为5~14天。

前驱期: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及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表现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一般经过1~4日后热退。如不再发展而痊愈,称为顿挫型,不易确诊。

瘫痪前期:体温下降后,经过1~6天体温再次上升而进入瘫痪前期,表现双峰热,不少病例前驱期不明显,发病时就出现头痛加重,烦躁或嗜睡、多汗、全身肌肉疼痛,以颈、背、四肢更著。脑脊液可有改变,仅发展到此期不再进展,不发生瘫痪,称无瘫痪型。

瘫痪期:瘫痪多出现在双峰热的第二峰的1~2天后;不典型病例,病程无明显分期,症状可轻可重。

恢复期:瘫痪后1~2周开始恢复功能。

后遗症期:病变处神经受损较重,其所支配的肌群因失去神经冲动而废用,以致肌肉萎缩而松弛,重者不能站、足内翻、外翻、足下垂、肢体变细缩短,脊柱侧弯或前凸等。

3。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

前驱期和瘫痪前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活动。饮食清淡,注意营养。

高热及肢体疼痛严重者,给予解热镇痛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2~5日。

瘫痪期注意避免受伤。中枢麻痹者,注意吸痰给氧及生命体征观察与急救处理。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均可应用。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采用按摩,功能锻炼,理疗和畸形矫治术等。

4.预防

小儿麻痹症可造成小儿终身残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因此,预防此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已经知道此病主要经口传播,病毒随患者及带病毒者的大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源等而引起传染。在预防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蔬菜要洗净的好习惯。

第四十章

2对患儿应进行隔离,一般为42天,以控制传染源。对患儿所使用过的食具、物品及排泄物或污染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3在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让孩子与患儿接触。

4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服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应按程序要求给小儿服用,方可达到真正预防的目的。

5小儿平时应注意身体的锻炼,如室外活动、晒太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十五、伤寒袭击亚洲

“伤寒玛丽”

“伤寒玛丽”本名叫玛丽·梅伦,1869年生于爱尔兰,15岁时移民美国。起初她给人当女佣,后来,她发现自己很有烹调才能,于是转行当厨师,拿到比做女佣高出很多的薪水。玛丽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满意。

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玛丽做厨师。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他们消夏的房子住了11个人,有6个人患病。

房主深为焦虑,他想方设法找到了有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工程专家索柏。索柏将目标锁定在玛丽身上。他详细调查了玛丽此前7年的工作经历,发现7年中玛丽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工作地点都爆发过伤寒病,累计共有22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

索柏设法得到玛丽的血液、粪便样本,以验证自己的推断。但这非常棘手,索柏对此有过精彩的描述:他找到玛丽,“尽量使用外交语言,但玛丽很快就作出了反应。她抓起一把大权子,朝我直戳过来。我飞快地跑过又长又窄的大厅,从铁门用逃了山去”。

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她自己身体棒棒的,说她把伤寒传染给了别人,简直就是对她的侮辱。

后来,索柏试图通过地方卫生官员说服玛丽,没想到,这更惹恼了这个倔脾气的爱尔兰裔女人,她将他们骂出门外,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

最后,当地的卫生官员带着一辆救护车和5名警察找上门。这一次,玛丽又动用了大权子。在众人躲闪之际,玛丽突然跑了。警察后来在壁橱里找到了她,5名警察把她抬进救护车送往医院。一路上的情景就像“笼子里关了头愤怒的狮子”。

医院检验结果证实了索柏的怀疑。玛丽被送人纽约附近一个名为“北边兄弟”的小岛上的传染病房。

但玛丽始终不相信医院的结论。两年后她向卫生部门提起诉状。1909年6月,《纽约美国人报》刊出一篇有关玛丽的长篇报道,文章十分煽情,引起公众一片唏嘘,卫生部门被指控侵犯人权。

1910年2月,当地卫生部门与玛咐达成和解,解除对她的隔离,条件是玛丽同意不再做厨师。这一段公案就此了结。

1915年,玛丽已经被解除隔离5年,大家差不多都把她忘了。这时,纽约一家妇产医院爆发了伤寒病,25人被感染,2人死亡。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了玛丽,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