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20

第20章 语音的神奇(4)

这句话里的七个词汇各包含的音节数目有:2个,2个,1个,3个,1个,1个,2个。那这回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因其有了重音,也就是重读音节,那你就必须该重就重读了。这句话中有重音的几个词汇的重音位置分别是:people在前,agree在后,phonetics在中间,science在前.有时候词汇还会有次重音,特别是四个音节以上的词。次重音当然就是比重音要轻点,但仍然比非重音要重。如:

They had a good conversation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他们就信息和交流做了一次很好的交谈。)

这里,conversation 有四个音节,分别是:次重,轻,重,轻。information 有四个音节,也分别是:次重,轻,重,轻。communication有五个音节,分别是:轻,次重,轻,重,轻。

学习词汇重音可以把自己的嘴当成个一个打击乐队,用嘴把大鼓,中音鼓,钹的声音喊出来。喊“咚”代表大鼓为重音,喊“重”(读成“重新”的重,不是“重要”的重)代表中音鼓为次重音,喊“洽”代表钹为轻音。

先把所有的音节都用钹敲成轻音,体会一下它们的均等。如第二例中的phonetics 有三个音节,就把它喊成(敲成):

洽——洽——洽

注意要把它们说得同样轻重。然后词汇的哪个音节是重音,就把它换上去。这个词的第二个音节是重音,所以变成了:

洽——咚——洽

注意你是在演奏一支打击乐队,大鼓音很重,所以你用嘴把各音模仿得轻重对比强烈些没关系,而且就是要这样从中体会其轻重对比。然后再把词汇按照这样的轻重模式发音出去。先依然要用嘴敲说:

洽——-咚——-洽

然后再以同样的轻重次序用嘴敲说:

pho——net——ics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得体会和学习词汇的重音,特别适合于如手头有词典,查了某个词汇的音标,知道重音在那里却还是不知道怎么发音的学习者。其实这样学习还挺有意思的,语言,节奏,打击乐队不都合一块了嘛。下面把上面那句:

They had a good conversation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话中的三个多音节词如此这般练一下:

conversation

第一步:用嘴敲说平均:

洽——洽——洽——洽

第二步:根据音标换上轻重,用嘴敲说出:

重——洽——咚——洽

注意轻重对比要鲜明些。

第三步:先用嘴再重复一遍你的乐器声音:

重——洽——咚——洽

然后把词汇以音节为单位按照次序带入,再用嘴仿照同样的轻重模式敲说出: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第一步:平均:

洽——洽——洽——洽

第二步:换上轻重:

重——洽——咚——洽

第三步:再重复并把词汇带入:

重——洽——咚——洽

in——for-ma——tion

commucication

第一步:洽——洽——洽——洽——洽

第二步:洽——重——洽——咚——洽

第三步:洽——重——洽——咚——洽

com-mu——ni——ca——tion

两个或者三个音节的词汇也可以这样体会和练习。事实上多音节词汇的读音规律性更强,比如这三个词汇就是。头两个词一样,第三个的后四个音节与头两个词的也一样。

而往往少音节词读音变化多,对它们的掌握具有挑战性。比如下句话:

He bought her a bottle of perfume. (他给她买了瓶香水。)

perfume这个词有两个音节,它的正确读法是前重后轻或前轻后重都算对。所以:

咚——-洽

per——fume

洽——咚

per——fume

都可以。再如下句话:

That"s only a daydream.(那只是白日做梦。)

daydream这个词,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名字,都是重音在前。但许多人都把它读错了。应当是:

咚——洽

day——dream

而不是:

洽——咚

day——dream

有若干英语词汇的读音两种都可,有的甚至有三种或更多。

再比如:

She reads the newspaper everyday.(她每天读那份报纸。)

newspaper这个词,很多人都把它的音发错。这个词有三个音节,重音在第一个上,而且它的第二个音节是个次重音。但很多人错误地把它发音成了如下两种模式:

洽 ——咚——洽

news——pa——per

重——咚——洽

news——pa——per

而正确的发音应当是:

咚——重——洽

news——pa——per

体会一下吧。如果你以前上两个词就发音错误,那就要马上改正。按照上面我教给你的三步曲,多练习几遍,直至说对。语音啊,可不能让它错。一个发错音的人一辈子总发错,且自己多半不知。这好比你看见某人总是不刷牙,每次张口说话牙缝中都塞着块韭菜,你什么感觉;更糟糕的,如果调换过来,你要是那个说话人,不丢死人了啊?

词汇的重音模式代表了英语的一个特点,对其学习是最基础细腻与重要的一件事,需下大功夫。只要你词汇发音有错,那不管何时,不管说得多快,对母语是英语或其他英语语音地道的人来说,只要你一张口,这个错误就会象那块韭菜,显得非常突出,暴露无遗。

(2)句子重音

句子重音是指一句话中哪一个或多个词汇比较句子的其它词汇而言被说得重些。当然有重就有轻,而这些轻重就构成了语调,说话者用轻重和高低变化,表达其所要表达。请参见下面的有关语调部分的探讨。

4.音的长短

顾名思义,就是发音的长短。这又是英语的一大特色。根据想要表达的情趣,说话人用音的高低长短和轻重,使英文产生了种动人的节奏,或象海浪般悠荡,或急缓,或起伏。

有些词汇在句子中总是倾向于占时值长,就是拉长声,如all,world,thousand等。now 有时候很长,有时候不怎么长。

She read all of his diaries.(她看了他所有的日记。)

We now l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

Well,there comes a lot,a thousand or more.(哦,来了不少,有一千多吧。)

上三例中的all,world和thousand都肯定要拉长声。

相较而言,许多堆积在一起的数个词的集合,会象开机关枪似的被一起很快地突鲁突鲁地说出去。这些组合往往都是意思上的一个整体,所以可以把它们称为意群。如:

She was stopped for several times in the middle of it.(期间,她被打断了多次。)

句子中in the middle of it这五个词汇就是一个小集体,是个意群,被一股脑地很快地说了出去,平均用时少得可怜。不过我们当然不用为这些词汇感到可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急缓加上高低和轻重变化,使得英语听起来十分舒服,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一个水性很好的人,坐在个游泳圈上在海浪里戏耍。

以上我们从声音的4个要素角度融合音乐谈了谈英语语音。可是作为学习使用英语为目的的学习者,大概不想从声学的角度研究语音太深,也就是不想成为语音学家吧。比照高低,长短,轻重,速度等物理特征词语,我们更倾向于说:你说话太快了,你小点声好不好,你怎么吞吞吐吐,等等。这时我们是在谈论话语对我们的感觉,关切的是话语的节奏,快慢,流畅性,调子,哪个地方的音,也就是什么方言等等。

5.语速

说话的速度取决于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比照歌曲或乐曲的章节用每分钟多少拍来规定其速度(当然每个人对其的诠释仍可不同),人们说话时候着急时说话就快,反之就慢。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我们说话都倾向于快。这好理解,因为我们是要表达什么,表达时候恨不得马上能让对方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任何拖延等于无端浪费。我们为此也发明了许多缩减说法。如中文中“比如”,我们可以说成“如”,“能够”我们说成“能”,“比较”我们说成“比”或“较”,等等许多。这种减缩在校园里最多,如把“毛泽东思想概论”说成“毛概”,把“高等数学”说成“高数”等。

英语也是如此,学生们把mathematics(数学)说成math,把chemistry(化学)说成chem,把gymnasium(体操馆)说成gym。当然总在使用的can not 成为can't,she has 或she is 成为she's等也让我们几乎都忘了它们是缩减语为的是说话快。

所以我们通常说起话来就象跑火车,一切取决于速度。而我们为了这个速度,不仅把长词改成短词,还不惜牺牲词汇原来的发音。换句话说,我们不在乎为保持一定说话速度,嘴里说出来的某些词汇发生了音的变化。反正突鲁突鲁这句话说出去了,话里的哪些词汇纠集纠合纠缠在一起变成了别的什么音俺是不管了。英语里这种由于话说快而产生的词汇语音的变化,可以通称为音变。音变当然会有各种不同,人们在分析它们的时候给它们起了些名字,如浊化,吞音,不完全爆破,连读等等。

知道这种机理,你作为学习者,也许就没有必要太刻意注意或追求这些变化,因为变化是一定的,而变化成什么样也都会是一定的,都是说话快了的必然。比如让你把中国话“面板”二字反复快说,你没法不变,而且是朝着某一个特定方向在变。所以只要你说话时候每个个体的英文词汇发音正确,并且有了一定的速度,那你也就会自然得发出那些所谓“正确的”音变了。

说话要具有一定的速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现象,人们已经全然习惯了这种语言特征。话如果说得高于或低于应有速度,人们就会受不了。从这个角度看,有些老师让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全班一起拉着不存在的长声读英语句子或课文的做法值得探讨。一开始并且永远应当把正确的英语语音包括其速度印在这些初级学习者们的头脑里是至关重要的。小孩们的脑子是非常好使的,且是一片空白处于随时接收任何新鲜事物的状态,你放入什么,他们就能接受什么,所以不要放入不符现实世界的错位虚假的东西。这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方面,也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至少还涉及如何认识我们这个世界和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问题。对于成年学习者,道理也是一样。

6.节奏

速度的变化产生了节奏,而语音的节奏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可以指相对说话速度,即一句话中哪些词说得快,哪些说得慢;也可以指绝对速度,即某人说话很快,每分钟可以说多少个词,等等。我们如果说,“请你把节奏放慢”,通常指的就是把速度放慢,对音乐还是对说话都是如此。有时候变化率也被人们说成是节奏问题,那这个时候不仅语音的长短变化,就连其轻重变化可能也被包括进来了。音乐里的节拍就是节奏的表示,而语言里的节奏如果你要分析和表达,也可以用它来描述。别忘了我说过,歌唱和说话都出自我们的喉咙,它们是同等伟大的。下面我就用简谱音乐的节拍来表达一下说话的节奏。也许二者的对应不会精确得百分之百,但已足以表达英语话语节奏韵律的味道和其与音乐的某种相通。第一句:

Who'd have thought of a pirate being artistic?(谁会想到一个海盗竟能有艺术细胞?)

这句话的节奏可以相应得表现为四分之二拍子的三个小节,其中of 和a 一共占了半拍,体现出来它们两个词被说得较快;而artistic这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tic自己占了一拍,显示出了它并不急促;其它的音节都是各占半拍。注意thought虽有七个字母,但它是个单音节词:

Who'd have thought of a/pi-ratebe-ing/ar-tis-tic ?/

再看一例:

Headed it like a bullet into the top left-hand corner of the net.(把皮球象子弹般顶进了球门左上角。)

把这一段划成四分之二拍的四个小节。占时值最长的是top,有一拍;corner of the这三个词共四个音节占一拍,说明它们被一起很快地说出;net占半拍,其后有个半拍休止符:

Headed it like a/bul-let in-to the/top left-hand/cor-ner of the net. 0 /

当你英语学得不错的时候,你会感到英语有种节奏美,一种动人的韵律。它不是生硬创造的,是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心灵的表白,一种反映情趣所在之语气。而什么样的节奏才动人,可不是生硬表演出来的,它是种水到渠成之功,是种所谓的语感所然。而语感意味着你听过许多,模仿过许多,学习过许多,经历过许多,运用过许多;它在话句的文字结构上表现为你或清楚地知道,或潜意识地感觉“这样的意思人人都是这样说”,从而你也就那样说(所以你就对,所以通常的考试也难不倒你);在语言的声音模式上表现为在某实际语言环境中,你说这句话的语调,也正是地道可能中的一种或最恰当的一个。

7.流畅性

流畅性,也即所谓语流,不是技术指标,它是个感觉指标,是一种概括性的感觉。和音乐一样,话语语音的流畅性可以说内涵模糊却意寓明了。它使人感到语言的节奏、动态和顺畅流动,通常也意味着清晰明简,而不是沉重冗叠。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如果能得到一个说你英语表达流畅的夸奖,大概仅次于说你英语地道的赞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