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284

第284章 :契而不舍

周永怒气冲冲的朝外走着,而兄弟们则紧紧地跟在后面。可是刚刚走到酒店的门口,却突然被一个年青人拦住了去路。只见那年青人双手抱拳,朝着周永等人恭恭敬敬地拜了一拜。“各位英雄、豪杰请留步!”

“嗯……”由于那年青人就挡在酒店门口,周永不得不停下了脚步。见人家彬彬有礼的,虽然心中有气,也不能失了礼节,只好也双手抱拳,规规距距地回了一礼。“公子有何见教?”

魏清抬起头来,仔细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各位大汉,不由得心中大喜,心中暗道,这该不是上天要帮自己吧,竟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魁梧的大汉。要知道,这个时代一般人的平均身高不到七尺,而这些人个个身高超过八尺,还有几个人身高达到九尺,且孔武有力,健壮强悍,怎不叫魏清眉开眼笑?

“我乃魏清,涿郡官兵军候,正在招募兵丁。刚才有人看见各位英雄、豪杰去看过朝廷招募兵丁的榜文,故特来拜访。诚心邀请各位英雄、豪杰参加涿郡官兵,如蒙不弃,可命各位为涿郡郡兵将领,各位英雄、豪杰意下如何?”

“哈哈哈……”

周永不由得仰天大笑起来,没想到,不仅仅刘备盯上了他们,连这个涿郡军候也看上了他们。幸亏自己先行一步,把这些大将抢到了手,不然的话,将来可就成了敌人。

魏清被周永笑得莫名其妙,再看看其他人,似乎都在大笑,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想请你们回入涿郡官兵,就这么好笑?你们就是不愿意,也不用嘲笑啊。不过他记着他爹的话,先待之于礼。“不知各位英雄、豪杰为何发笑?”

“对不起,对不起。”周永这才觉得如此大笑确实有点失礼,人家也是爱才心切,自己就是不愿意,也不应该嘲笑,便连忙道歉:“对不起,军候大人。我乃辽东郡太守周永,这些兄弟都是辽东郡官兵的军候、都伯。”

“啊……”魏清这才发现自己确实太冒失了,连别人的身份没有寻问清楚就急着招募别人,结果人家比自己的官价还高,连忙不好意思地双手抱拳说道:“太守大人,恕我冒昧,让大家见笑了。”

“对不起,军候大人,我们不是笑话你。你想招募兵丁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也感谢你对我们的欣赏和信任。虽然我们不能参加你的郡兵,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合作。”

周永轻轻地笑了笑,觉得这个年青人还是蛮可爱的,不愿意太伤他的心,说不定将来还用得着,便顺口说了一句合作。其实他也没有准备与谁合作,仅仅只是安慰这个年青人而已。

“那真是太好了,不瞒太守大人,在我招募的兵丁之中,没有象样的将领之才,如果能得到大人的帮助,那真是感激不尽。”魏清一看周永有这么多强悍的将领,便非常喜欢,既然周永说可以合作,他也就不客气了。

“啊……”周永吓了一大跳,难道你也要打我的主意?他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没事说什么合作?不过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他手下的将领,谁也别想弄走,就是借给别人也不行:“军候大人,那我们以后再联系,告辞。”

“别呀,太守大人。”魏清急忙抱拳行礼,继续拦在酒店的门口,生怕周永他们走了。急切之间,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太守大人远道而来,怎么能不到太守府坐坐呢?也好让我们尽尽地主之谊。”

“地主之谊?”周永一头的雾水,不解地看着魏清,心中却在嘀咕,你一个小小的军候,也就管着些兵丁而已,能有什么权力,敢请我们到太守府去尽地主之谊?

“呵呵,忘了告诉太守大人,家父正是涿郡太守。”魏清看到周永疑惑的眼神,似乎这才想起来,他应该告诉别人他是太守大人的公子。否则打死别人也不会相信,他能请得动太守大人。

“哦……”周永这下才算是明白了,原来这年青的文士是太守大人的公子。他这才仔细打量了一下魏清,中等身材,面色清癯,大概也不到二十岁,虽然是个文士,配上把腰刀,倒也显得几分英武。“你是涿郡太守魏攸魏大人的公子?”

“正是在下。”魏清似乎并没有象那样士家子弟那样骄横跋扈,反而显得非常谦逊,一点也没有太守公子的架子。他朝周永抱了抱拳,非常诚恳地说道:“家父如果知道是辽东太守周永大人驾到,一定会来亲自迎接。”

这下弄得周永不好意思了,人家诚心诚意地邀请自己,总不能不给面子吧。如果就这么转身就走,会让人家怎么想,是瞧不起人家,还是对人家的想法?说不定因此就结下了仇怨。

对于涿郡太守魏攸,周永只是隐隐约约地记得,他先是涿郡太守,后来成为幽州牧刘虞的谋士,正是因为他劝刘虞放过了公孙瓒,结果让公孙瓒卷土重来,最后公孙瓒反过来杀了刘虞。

象这样一个并没有多少野心,又比较仁厚的文士,周永倒没有多少戒心。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想借着平定黄巾叛乱,能为朝廷建立些功绩,如果能够升官封侯,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

如果自己真的帮助一下魏清,说不定能与魏攸交上朋友,如果历史的轨迹不变,刘虞来到幽州之后,说不定魏攸还能帮帮自己。想到这里,他朝魏清抱拳致意,轻轻地笑了笑:“承蒙公子盛情,我也正想去拜见魏攸大人。”

“那我就代家父欢迎了。”魏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自己完成了一大心愿,连忙转过身来,对周永做了一个虚迎的手势。

“请!”周永也做了个客气的手势,然后随着魏清往外走去。看着魏清那瘦弱的身影,周永不禁在想,自己会不会又多了一个对手?

……

也不知道是舍不得那桌酒席,还是再跟着确实没有什么意义,等周永带着众兄弟和魏清走出酒店后,刘备又回到了那桌酒席上。周永他们刚刚点的酒菜,几乎连筷子都没的动。刘备心中烦闷,端起酒碗就喝了起来。

实事求是地说,刘备也是个有抱负的青年,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虽然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却志向远大,家有桑树高达五丈,遥望犹如车盖,往来者皆道此树非凡,刘备与族中小儿说:”我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黄巾倡乱,让刘备看到了机会,此时若不乘机而起,恐怕今生再也没有希望。然而他既不能文,又不能武,除了一颗雄心,还有那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几乎是一无所有,眼看就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大概上天也觉得,这个时代少了刘备就少了许多的乐趣,或者说上天也认为这天下还不够乱,也许命中注定,刘备不该就此沉伦。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周永没有接收刘备,刘备也没有投到周永名下。

刘备一个人独自喝着闷酒,脸色显得异常憔悴。此时正是午饭时刻,再加上这南门酒店地处交通要道,酒店里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倒也没有人在意万般孤独的刘备。

就在这时,有两个人走进了酒店。人还没有坐下,其中一人便大喊起来:“店家,赶快斟酒来吃,别耽搁了我们去投军。”

那洪钟般的声音震的刘备耳膜生疼,不由自上地回过头来,原来是两个高大的年青人,此时正站在酒店正中。只见这两人身高八尺有余,体型魁梧健壮,容貌气宇轩昂,一个提着一把大锤,一个得着一柄大斧,一看就是浑身的武艺。

刘备的两只眼睛立即亮了起来,不由得大喜过望,仿佛久旱逢到了甘雨。他连忙走上前来,朝着那两个大汉抱拳施了一礼:“两位兄弟,我一人独自喝酒也是无聊。如蒙不弃,一起喝一碗如何?”

“哦……如此甚好。”那两个大汉也不客气,转身就跟着刘备来到酒桌旁边,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望着满桌的酒菜,两个人食欲大开,一个倒了一碗酒,仰头就灌了下去。

“我看两位兄弟也是英雄、豪杰之辈,敢问两位的尊姓大名?”见他们如此豪爽,刘备满心欢喜,便与他们攀谈起来。

听到刘备称呼他们为英雄豪杰,那两个年青人连忙摆手,那个手拿大锤的大汉急忙说道:“不敢不敢。我叫高力,代郡人氏,善使大锤,这位兄弟叫着王志,上谷郡人氏,善使大斧。我们俩都是来涿郡投军的,走到涿郡的时候碰到了一起。”

“哦……原来是这样。”刘备的心中狂喜,苍天不负有心人,总算让自己逮到了两个武将,他激动地拿起酒坛,帮两个年青人倒满酒,笑眯眯地说道:“相逢就是有缘,我们来喝一碗。”

三个人端起酒碗一仰而尽,那高力放下酒碗,看了看满桌的酒菜,不解地问道:“这位兄弟,为何独自饮酒?”

这句话正好戳到了刘备的痛处,无限伤感的刘备立即泪流满面,想起刚才的冷遇,满腹的辛酸无处诉说,不由得仰天长叹:“唉……”

“这位大哥,何故长叹?”高力和王志放下手中的筷子,连忙问道。

刘备当然不会告诉他们实情,他稍等了片刻,酝酿了一下情绪,十分沉痛地说道。“我乃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天下不宁,吾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那高力和王志一听刘备是汉室宗亲,眼睛果然亮了许多,思量着自己要是跟着汉室宗亲,说不定能沾了点光,弄不好能混个小官的干干。那高力连忙对刘备说道:“哦,原来刘备大哥也是有志之人,不如我们一起去投军吧。”

刘备可没有去投官军的想法,象他这种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人,一辈子恐怕也混不出个名堂来。“两位有所不知,如今官府贪婪凶残,又昏庸无能,幽州刺史郭勋、广阳太守刘卫便是明证。如果我们去投官军,说不定会葬身贼手。不瞒两位兄弟,我欲自己招募乡勇,起兵平叛,以保我汉室江山,两位兄弟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这两个人本是从家乡逃难而来,想投官军无非是找碗饭吃,年青人本来就好冲动,现在又被刘备说得热血沸腾,当即就站了起来,豪气冲天地说道:“承蒙刘备大哥抬爱,我们愿意追随大哥,万死不辞!”

“好、好、好!两位兄弟,我一看就知道你们都是当世英雄豪杰。有了你们相助,我汉室江山转危为安矣。来来来,兄弟们,端起你们的酒碗来,我们一起喝了这碗酒,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激动得满脸红光,半天来的郁闷一扫而光,端起酒碗就站了起来。

“刘备大哥,你是汉室宗亲,我们兄弟俩就跟你干了。如不嫌弃,我们三人结为兄弟,同心协力,为国效力,如何?”那王志也是热心之人,又见刘备是汉室宗亲,当即便提议结拜兄弟。刘备一听,激动的就想抱住王志亲一口,又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哭诉,更是激起了高力、王志的无比豪情。

当即,三个人在酒店里,找酒保要来了乌牛、白马、祭礼等项,摆上香案,点上香烛,下摆三牲祭品,三人焚香跪拜,共同发誓。“念刘备、高力、王志虽为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宣誓完毕,由于刘备年纪最大,便拜刘备为老大,高力为老二,王志为老三。刘备总算没有白忙活,终于找到了两个小弟,武艺也是不错,也算是心满意足了,也难怪他自始至终笑得那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