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402

第402章 :发财之道

皇宫的正德殿里,汉灵帝刘宏坐的皇帝的御座上,两旁边站立着他的心腹太监张让、赵忠、宋典,而台阶下面,站着朝廷的各位大臣,大将军何进、太尉邓盛、司空杨赐、司徒袁隗分站在前面。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朝廷大臣们对幽州刺史周永在幽州的所作所为议论纷纷,私下里已经争执了很多次了,然而汉灵帝刘宏一直没有朝会,他们也无法发泄,好不容易等到今天上朝了,太尉邓盛第一个状告车骑将军、幽州刺史周永:

“皇上,那周永自从进住幽州以来,大肆购买粮食,与民争粮,导致粮食价格飞涨,以至于全国各地跟着涨价。而周永为了凑集粮食,竟然强行摊派田税,并且别出心裁,田亩越多,田税越重,还强令豪门士族按一成的收成捐献粮食,封锁边界,禁止粮食流出,借此打压豪门士族。已有不少的乡绅联名上告,臣斗胆请皇上下旨训斥周永,制止这种不法行为。”

原来,广阳乡绅卢杰联合了二十多家乡绅,向幽州境内的所有乡绅发出了倡议,号召乡绅们为幽州官军捐献粮食,支持幽州官军平定叛乱,引起了很大反响。那些只有几千亩地的中、小地主,看到大地主捐得更多,心里就平衡了,主动上交田税、捐粮,而真正达到几万亩的毕竟是少数,上十万亩的更是稀少,他们在幽州骑兵的强大压力下也不得不交税、捐粮。而各郡、县衙门也发布了命令,除捐粮外,必须按每斤五钱的价格卖粮,否则以破坏稳定罪论处。

“皇上,那幽州刺史周永擅自聘请监察御史,有的郡竟然达到二、三千人之多,这叫官府如何应对?这些监察御史除了乡绅、士族,竟然还有工商业者,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朝廷历来都是重农轻商的,农业才是第一要务,那些商人们唯利是图,他们怎么能够当好监察御史?如果农民看到商人吃香而都去经商,谁还来种粮食?”

司空杨赐第二个站了出来,无比担忧地说道。实事求是地说,司空扬赐对周永并没有个人成见,但是他对周永的这两条政策非常不满。那些商人都是些下贱之民,怎么能让他们来当监察御史?他看了看汉灵帝刘宏,继续说道:

“臣还听说幽州粮食价高量少,幽州商人派出大批人马,在全国各地购买粮食,导致全国的粮食价格上涨,如果幽州连年象这样买粮食,长此下去,只怕是全国的粮食也不够幽州用的。”

司徒袁隗看到大家都在弹劾周永,不由得心中暗喜。自从让周永代替了袁绍,他的心里就非常不舒服,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一下,今天算是机会来了,他也加入到弹劾周永的行列:

“皇上,那黄巾军俘虏分布幽州各郡、县,数目高达一百多万。尽管幽州骑兵在今年剿灭黄巾军的战斗中缴获了不少的钱财,可是也管不了一年,如果到时候没有了钱财,又没有粮食,说不定他们就会铤而走险。皇上,朝廷应该防患于未然啊。”

听了他们的话,大将军何进有些不乐意了,一来他是个屠户出身,也算是个工商业者,对这些士族本来就有些不满,周永让那些士族豪门变成小户正合他意,二来周永送他的钱财起了作用,他连忙说道:

“皇上,臣不敢苟同各位大人的话。周永聘请的监察御史都是业余的,他们并不在官府拿一个钱,至于商人参政,他们交了那么多的税,为什么不能享受同行待遇?他们行使权力的办法就是投票,根本不影响官府事务,何来官府应对?倒是那些贪赃枉法的郡、县官吏,他们肯定坐不住了。”

“至于粮价飞涨,臣以为是由于黄巾作乱和天灾造成的,而粮捐那是广阳士绅卢杰等人带头倡议的,这两项应该与周永无关。至于封锁边界,禁止粮食流出,强令豪门士族贱卖粮食,臣以为并没有什么不妥,粮食价格之所以飞涨,就是这些豪门士族有粮不卖,而郡、县强令他们按每斤五钱的价格卖粮,并没有亏待他们,要知道洛阳的粮价现在也才四钱一斤。臣倒是对周永的累计税率颇感兴趣,真不知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听到何进这么说,汉灵帝刘宏也乐了。虽然大臣们都在说他圣明,然而他也没有搞懂这个累进税率。不过他心里却很明白,周永这样做,他并没有损失什么,受损失的恰恰是那些豪门士族,而他倒是乐于看到那些士族豪门多出点血。

“呵呵……周永的累计税率,朕也很感兴趣。周永已经上书,解释了累进税率,还说明年要在所管辖的地区用累进税率征收田税,这下那些豪门大户要坐不住了。”

邓盛可比谁都明白,要是按照周永这种办法,不管是种田,还是经商,只要有本事就可能成为新的士族,而他们这些靠世袭得到的士族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立即对汉灵帝刘宏说道: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豪门士族乃是我汉室江山的支柱,朝廷官吏皆出于士族,怎么能轻易动得?为皇上的江山社稷着想,还请皇上下旨严斥周永,制止这种行为。”

汉灵帝刘宏心里也在盘算着,如果让周永得罪了天下豪门士族,对于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而且把这些豪门大户分成若干小户,更有利于朝廷分而治之,这正是他想干的,心中暗道,这周永真是有发财之道啊,便笑了笑说道:“不就是改变了一下征税办法吗?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就让周永在幽州的辖区内先试试吧。”

……

由于要筑坝蓄水,周永立即想到了必须烧制水泥。因此,他把幽州的相关政务进行了安排,全权委托给田丰、沮授等人,他自己便带着没有参加剿灭叛乱的骑兵来到了山区,对外宣称进行山地战训练,实际是开始研制水泥。

对于这些现代产品,周永大多数只知道他们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相应的生产经验,因此一切都要摸索。他为了记住这些现代科技,随身带着绵帛,想起什么就赶快记下来。

他派了的骑兵很快的找到了露天的煤矿,解决了他的燃料问题。张半仙从上谷郡送来的第一批奴隶到达之后,立即就被送到了露天煤矿,把当地的老百姓迁走之后,鲜卑奴隶们就开始挖煤。

没有用多长时间,周永就找到了生产水泥、玻璃、火药、火柴、纸张、钢铁的原材料,然后就开始研制。

参加研制的人员,只有他最亲近的女人们和一些鲜卑奴隶,在现阶段,他还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无法预料,这些本该几百年、几千年以后才出现的东西,如果现在提前冒了出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研制的进度和他预期的差不多,很快就取得了成果。这些东西要生产出来并不是很难,不过都是些初级产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质量。而这个进一步提高却是没有止境的,只能顺其自然了。

投入生产后,最先生产出来的就是玻璃,紧接着其他产品也陆续生产出来。试制虽然进行得很成功,就是生产成品的时候还是有点麻烦,特别是那些鲜卑奴隶,手脚都有些笨,用了好长时间,产品才出来。

产品都出来之后,周全、周易也从辽东赶了过来。等他们来到山里之后,周永把玻璃和火柴两样东西摆在他们的面前。

“哇,公子,这是些什么东西?”

周全、周易还是第一次见到玻璃和火柴,看到这些漂亮的玻璃杯,心中非常惊讶,却不知这是些什么东西,便有些莫名其妙地望着周永。

“这就是玻璃,我们自己生产的。”

周永微笑着,心里异常的兴奋。他对第一批产品很满意,刚好周全、周易也来了,让他们看看他的新产品。他手指着摆放在桌子上的玻璃产品,如数家珍地向她们介绍。

“来,你们看看,这就是玻璃酒杯,这是玻璃水杯,这是玻璃镜子,漂亮吧。”

周全、周易目瞪口呆,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他们可都读过书,又跟着周永跑了好几个州,也算是走南闯北、风多识广的人了,可是就是连作梦也没有梦到过这么漂亮的东西,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做的,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公子,什么是玻璃?”

“呵呵……玻璃就是我们生产的一种十分珍贵,非常高档的材料。说它像冰不是冰,但它比冰要透明,它就是像冰不化,像水不流的玻璃。现在主要用于生产水杯、酒杯、镜子等产品,这些就是用玻璃生产的。”周永指着那些产品,十分自豪地说道。

“这种东西很贵重吧。”周全连忙问道。

周永拿起一个玻璃水杯说道:“这东西非常珍贵,你们可以小心,掉在地上可就打碎了。大家看,这种水杯用无色透明玻璃制作,壁厚体重,材精形美。杯身以四季花卉装饰,清爽素雅。晶莹剔透,让人眼前一亮,这可是少有的精品。”

“公子,这一个水杯,起码能值十钱吧。”周全拿起一个酒杯,爱不释手说道。

“十钱?”周永冷哼一声:“十钱摸都不让你摸一下,这一个水杯要值一百钱。”

“一百钱?”周全吓得手一哆嗦,差点把手中的水杯掉地上了:“乖乖,这一个水杯就是一百钱呀。我可得放好了,打碎一个我可一个月没有饭吃。”

“公子,这酒杯呢?”周易拿起一个酒杯,眯着眼睛瞄着。

“这酒杯是以深黄色的玻璃制成,通体光亮艳丽,色泽柔和。器形规整,杯口外撇,瓶颈细长,阔腹下垂,底有圈足,设计巧妙,做工精细,装饰华美,富有生趣。这一个也要一百钱。”周永微笑着介绍。

“哎呀,这是我吗?”周全正拿着一块镜子看着,被镜子里的人吓着了:“我有这么丑吗?我平常不是蛮好看的吗?怎么照清晰了反而变丑了呢?”

“呵呵,这就是你,你就是这么丑,平常大家不好意思说你,你还真把自己当美男了。你说这镜子怎么样?”周永笑着问道。

周全不由得叹道:“清晰,绝对清晰,我敢说这世上就没有比我们这镜子还清晰的镜子。公子,这镜子多少钱?”

周永伸出一根手指头,说道:“一块镜子一千钱,少一个子儿就别想买。”

“那这火柴有什么用?”周易拿起一盒火柴,不解地问道。

周永拿过一盒火柴,抽出一根火柴棒,在火柴盒上轻轻一擦,只听得“哧”地一声响,一股火苗窜了起来。

“啊……这可是好东西,这得多少钱?”聪明的周易立即看到了火柴的用途,他的两眼开始放光了。

“一盒火柴十钱!”周永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

“天啊,这些东西好是好,可是有人买得起吗?”看着这些产品,周全不由得仰天长叹。

周永微微笑着,对周全、周易说:“我们生产的这些玻璃产品,可不能让这个产品大众化,我们不是卖给一般人的。这是专门卖给豪强士族,地主乡绅、达官贵人的,也就是说只卖给富人,这是一种高档产品,具有高档品质,要想享受高档生活,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其实他还专门生产了一些工艺品和大玻璃珠,那是更高级的产品,是专门用来送作礼物用的。不过说穿了,那些工艺品只不过是用玻璃制成的各种用品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而已,而大玻璃珠也就是几棵大点、亮点、漂亮点的玻璃球。

“是吗,公子,这可是发财之道啊,我们要发大财了!”周全笑着说,嘴都乐得拿不拢。

“当然,我们就是要发大财。”周永对他们说道:“我把你们从辽东调来,就是要让你们两个来做这个生意。不过你们只是负责生产和批发,我另外安排张世平、苏双来负责在全国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