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418

第418章 :发配蔡邕

第二天一大早,张让拿着辛评放在桌子上的几份奏章和几份凉州军情,急匆匆地往皇宫里去了。不得不说,张让还是一个十分尽职尽责的太监,只不过经常喜欢干点超越职责的事情。

汉灵帝刘宏并不是天天上朝,如果没有什么重要事情,或者是朝廷庆典之类的事,他是懒得上朝听那些大臣们念叨的。

他的年纪并不大,可是说是一个风华正茂的皇帝,然而他不仅不思治国,反而荒淫无道,宦官弄权朝廷,文武大臣也多为非作歹。上行下效,全国一片奢华浮糜之风。就这样,汉灵帝刘宏在声色犬马中,享受这短暂的人生和末世大厦将倾的悲凉,流连于聚敛财富的快乐和香艳女色的诱惑中,忘却了身为帝王的职责和尊严,在身边权宦的怂恿和引领下,在玩乐和贪婪的享受中,把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宏伟基业置之脑后了。

张让刚刚走进皇宫,就看到中皇门太监李寺匆匆忙忙地跑过了过来,急忙对张让说道:“总管大人,皇上的脾气很不好,正在为凉州兵败发火,一大早就派人叫大将军何进去了。”

张让摆摆手,表示他已经知道了,就急匆匆地向大殿走去。他要赶在何进到来之前,把自己的意思转达给皇上,并变成皇上的意识。

可是他今天还是迟了一步,他刚刚给汉灵帝刘宏行过大礼,还没来得及说话,大将军何进就跟了进来。他不由得有些郁闷,思量着应对的办法。

“皇上,凉州兵败,皆耿鄙轻敌之过,与太尉张温无关。为今之计,宜令张温整兵备战,伺机平定韩遂之乱。”

大将军何进之所以骄横跋扈,就是因为他手中有兵权,掌握着军队,军队中的将领也唯何进是从。他也把这些带兵的将领视着自己的亲信,他们有着同一个敌人,那就是太监。

太监们虽然权倾朝野,但那完全是依赖皇帝的宠信。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再大的太监就什么也不是了。东汉发生的几次诛杀太监事件,都是士族和将军们谋划的,就因为太监们手中没有兵权。

“皇上,大将军此言差矣。太尉张温总领平叛兵马,纵然耿鄙轻敌,张温也有纵容之责。况张温领兵讨贼已经三年,贼寇却越来越强,岂不是张温之过?”

张让可是一点也不给何进留面子,只要有机会,他就要攻击这些清流大臣们。太监大多数来自平民阶层,他们能依靠的也是这些庶族大地主和新兴的大地主,而反对太监最厉害的清流就是那些贵族大地主和士族大地主。

整个封建时代,都是大地主的时代。地主也有层次,最上端的是贵族大地主,其次是士族大地主,再其次是庶族大地主,还有新兴的大地主。太监们主要是妨碍了贵族大地主和士族大地主的复兴,跟他们争权夺利。

一时之间,两个人为张温是否有过争吵着,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让着谁,针锋相对,不相上下。

这就是汉灵帝刘宏的皇上生涯,一边是外戚,一边是太监,他就处在这两边的夹缝中。

汉灵帝刘宏能登上皇帝位,是幸运的。汉桓帝刘志虽然三十六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及其父亲窦武,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段。刘宏是汉章帝玄孙,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只有十二岁。

刘宏能登上皇帝位,又是不幸的。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东汉政权实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而光武帝不同于其它开国皇帝的是,没有大肆屠杀或者压制开国功臣,反而对他们礼遇有加,功臣们大多能保全性命、待遇和地位。东汉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更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于是,与皇帝结亲的大多是将相功勋和世代公卿巨族的家庭,他们本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女儿姐妹甚至姨姑成为后妃特别是皇后或太后时,靠着这种裙带关系,他们会得到更多的恩宠,获得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并且,临朝的太后们,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一般都会召父兄入参大政,掌握军政大权。外戚中当权者们为了长期掌权的需要,千方百计地控制并笼络住皇帝,拥立幼帝即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汉灵帝刘宏就是他们拥立的小皇帝。

宦官则不然,他来自社会的底层,又没有什么文化,为一般人所不齿。然而一旦掌权之后,宦官也开始兼并土地,上升为地主阶级。宦官虽然不都是坏人,但是,宦官政治却一定是黑暗的。这是因为:第一,宦官身受腐刑,性情上变态,对社会、对正常人存在着仇视心理;第二,宦官没有后代,因此也就不受道德观念的丝毫约束;第三,宦官出身低微,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素养;第四,宦官只懂得送往迎来,阿谀奉承,而没有任何政治经验。

宏伟的正德大殿上,刘宏不耐烦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本来要何进来商量凉州平叛的,没曾想他们两人吵了起来,心中的不快就写在脸上。

“都不要吵了。张温平叛不力,有负朕托,朕决定罢免张温。你们说,有谁可以接替张温为太尉?”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司徒掌管民政,司空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

“皇上,三公位高权重,乃国家栋梁,还是请皇上亲自挑选的好。”张让生怕又让何进得了便宜,连忙提醒汉灵帝刘宏。

谁知张让这么一说,立即让汉灵帝刘宏想到了周永,便有些气愤地说道:“幽州阳乐县令刘备不是推荐了周永为三公吗?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那刘备不知天高地厚,不提也罢。”张让见汉灵帝刘宏提到了周永,连忙帮忙打架圆场。不过他不敢明里帮助周永,只得诋毁刘备。

“皇上,那乐浪郡的秽貊人不断地叛乱,周永也的责任。朝廷应该严令周永,限期平定秽貊。”何进昨晚也接受了周永的珍贵礼物,表面上是在指责周永,实际则是让周永过关。

“也罢,就让周永平定秽貊叛乱去吧,并训斥他们以后不得妄议朝政。”汉灵帝刘宏摆了摆手,这才放过了周永,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朕意另以司徒崔烈为太尉,以司空许相为司徒,以光禄勋丁宫为司空。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英明!”

不管何进愿意不愿意,汉灵帝刘宏还是罢免了张温,他不得不跪了下来,称赞皇上决策的正确。张让则在暗暗发笑,庆幸自己又一次战胜了何进,铲除了何进的又一个同党。

等到何进离开了皇宫,张让这才想起周永的另一个所托,趁着汉灵帝刘宏高兴,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皇上,议郎蔡邕时常胡言乱语,诽谤他人,惹得皇上烦恼。如今已在狱中三月,不如把他发配到幽州去吧,让他去烦扰周永。可否?”

“是个好主意!”汉灵帝刘宏一听,不禁笑了起来。那个议郎蔡邕实在是太讨厌了,经常在朝堂之上胡说八道,惹得自己不高兴。“就让他去幽州,叫周永也不得安生。”

……

蔡邕随着衙役走出阴暗的牢房,强烈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他使劲揉了揉眼睛,才看清自己确实已经到了监狱的外面。回头看了看那阴森森的监狱,毅然往外走去。

“父亲!”蔡邕还没走几步,突然从前面跑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一边跑,一边哭喊着,急步扑进了蔡邕的怀抱。

“琰儿,你怎么来了?”蔡邕抱起小姑娘,不由得一阵心酸。自己在监狱里受罪,自己的夫人和女儿则在外面受难。

这小姑娘就是蔡琰,扑在她父亲的怀里伤心地哭泣着,紧紧地抱着她的父亲,生怕他的父亲又被从她的身边带走了。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她和母亲真是受尽了煎熬。

就在这时,一个清秀、文静的女子走了过来。她站在蔡邕的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泪珠已经挂满了她美丽的脸庞。

坚强如蔡邕者,也被眼前的一幕震憾了。自己可以不顾生死地弹劾宦官,可是自己的妻子、儿女确难以承受这般痛苦,他不由得摇了摇头,仰天长叹一声:“唉……我们回家吧。”

“回家?我们哪里还有家!”蔡邕的夫人哭得越发厉害了,几乎是泣不成声。

“怎么啦?”蔡邕着急地问道,言语中已经非常愤怒。其实不用问,他也应该料到了,既然已经将他发配幽州,那些太监们巴不得把他快点赶出洛阳,肯定连他的家也抄了。

“一个时辰以前,一群禁军来到家里,说你已经被发配幽州,命令我们即刻起程,只允许我们收拾了几件衣物,就把我们母女俩赶了出来。”蔡夫人伤心地诉说着,眼泪象断线的珍珠般滚落下来。

“这些该死的太监,终究不得好报!”蔡邕气呼呼地骂道,眼泪里恨不得喷出火来。然而,他也只能发发火而已,根本憾不动那些太监分毫。他不得不强压住自己的怒火,无奈地说道:“也罢,我们走吧。即刻去找辆车子,早点离开这伤心之地。”

“车子就不用找了,幽州刺史周永大人派人赶到了我们的家里,把我们母女俩接了出来,我们的衣物都在他们的车上呢。”蔡夫人收住哭声,欣慰地说道。

“幽州刺史?”蔡邕抬起头来,脑子里充满了疑问。自己刚刚被发配幽州,他怎么就马上就派人来接自己?幽州远在千里之个,他是如何知道的?自己是朝廷罪臣,难道那幽州刺史周永就不怕皇上怪罪、太监们记恨?

“你还不知道吧,正是因为幽州刺史大人的求情,你才能免于死罪,发配幽州。”蔡夫人望着蔡邕,郑重地说道。

“哦……”蔡邕越发地搞不懂了,他与那幽州刺史并没有什么交情,那幽州刺史周永怎么会来帮助他呢?自己一介文士,只是一个小小的议郎,那堂堂的刺史大人几乎没有用得着自己的地方,为什么对自己这般热情?

“幽州刺史大人的从事辛评就在外面等着,我们还是快点走吧。”蔡夫人没有理睬蔡邕的惊讶,拉过小姑娘蔡琰,对蔡邕轻声说道。

“好吧,我们走!”反正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不管这那幽州刺史周永安的什么心,谅他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刚刚走到街口,果然看到停着好几辆车子,有两个青年文士等在车子旁边。蔡邕已经走上前去,向那两个青年文士拱了拱手:“蔡邕多谢两位先生相助,敢问两位先生大名?”

辛评、辛毗连忙向蔡邕拜了一拜,辛评微笑着说道:“议郎大人客气了。我叫辛评,这是我弟弟辛毗,我们都是幽州刺史周永大人的从事,我们只是奉刺史大人的命令行事。”

“蔡邕与幽州刺史周永大人素不相识,不知周永大人何以知道蔡邕,为何要这般帮助蔡邕?”蔡邕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刚刚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不满议郎大人,刺史大人早就听闻议郎大人的大名,特别仰慕和欣赏议郎大人的才华。听说议郎大人被捕下狱,立即命令我们兄弟来洛阳营救议郎大人。”辛评笑了笑,似乎忘记了他们这次来洛阳的主要目的,好象仅仅只是为救蔡邕而来。

“那真是多谢刺史大人了。”听说周永派人专门来救自己,蔡邕不由得也有些激动了,大有遇到知己的感觉,恨不得马上赶到幽州去。“走吧,我真有点想快点见到周永大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