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449

第449章 :高句丽王

高句丽的创建人是扶余国出身的邹牟王朱蒙。他在争夺王位失败后逃出扶余,最初建立高句丽时连宫殿都没有,粮食也非常短缺。高句丽推行以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扩张政策,来征服周边小国。先后征服了周边的沸流国、沃沮、荇人等弱小部族,逐渐成为凌驾于扶余国之上的国家。

现在的高句丽王名叫高夷谟,五十几岁,膝下有五子三女,在高句丽历代国王中,这位高夷谟算得上是罕有的英明之主,先后击败北面的夫余、挹娄和东面的沃沮,使领土面积向北向南扩展了一倍不止,随即趁汉朝内部动荡之际,果决挥兵西进南下,先后夺得玄菟郡等汉朝东北边境的七郡。高夷谟在国内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高句丽在他的率领下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

然而这样的辉煌还能够持续多久呢?

这天,高句丽王高夷谟带领着几个心腹大臣,站立在尉那岩城中央王宫最高的阁楼之上,凝望着尉那岩城山下的一片美丽山河,心头不由得感慨万千壮烈满怀。突然想此时正在北边征战的高句丽大军,高夷谟不禁皱起眉头。

“唉……也不知三王子现在怎么样了!”高夷谟长叹一声,忧心重重地说道。虽然他有五个儿子,可是他还是最为牵挂三王子,毕竟,他占领的好多土地都是三王子打下来的。

“殿下勿忧,三王子是我高句丽不可多得的战将,身经百战,兵锋到处无不所向披靡,乃上天赐天殿下的一柄利剑。”高句丽的国相李宽,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连忙上前说道。

“呵呵……国相说得是,三王子确实是寡人的一把利剑。”听到李宽的恭维,高夷谟不由得笑了起来。想起三王子的战绩,他也稍微放松了心情。的确,在三王子的兵锋前面,还没有军队能够抵挡。

“殿下……”正在这时,一名身着盔甲的青年将领大声喊叫着,跑到高夷谟身边跪了下来。这位青年将领名叫高元正,是高句丽的二王子,掌管着负责尉那岩城及王城安全的三万禁卫军。“殿下,三王子有急报传来!”

正在遐想的高夷谟立即收回思绪,转过身来看着二王子。高元正立刻从怀中取出一方竹简,双手恭敬地呈给高夷谟。高夷谟接过竹简,不由得想:三王子难道也遇到了什么困难之事?高夷谟细看了一遍竹简,眉头紧皱起来。

“殿下,三王子说了什么?”见到高夷谟的眉头紧锁,国相李宽立即预感到了什么,他连忙问道。三王子手下,几乎带着高句丽的一半军队,要是有什么差错,高句丽可经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

高夷谟背手望着阁楼外面,沉吟了半响,才低声说道:“增援扶余的汉军,在打败了鲜卑人,休整了几个月之后,现在开始了对我们大军的进攻。三王子问我,是继续北进征伐,还是班师回朝?”

李宽一愣,占领扶余不是计划已久的行动吗?他疑惑地问道:“汉军刚刚进攻,三王子并没有兵败,为何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呢?那可是几百里的土地,怎么能说撤就撤呢?”

高夷谟沉默了一会,低声说道:“三王子说,增援扶余的汉军几个月未动,他认为是在等乐浪郡的汉军平定秽貊人、三韩人。如今汉军突然行动,就说明汉军已经腾出手来,有可能从南边进攻高句丽。他担心国内不稳,故来信提醒我们。”

李宽一惊,心跳突然之间加快了许多,要是汉军南北夹击,那高句丽真是凶多吉少了。“殿下,难道三王子已经得到了准确有消息?”

高夷谟转过身来,淡然道:“这些情况都是他分析的,并没有确切的消息。”随即眉头一皱,不安地说道:“我也有一种预感,高句丽国内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马韩、弁韩、辰韩的商人了,估计汉军已经征服了秽貊,占领了三韩。”

“不会吧,那秽貊人叛乱了几百年,他们几个月就征服了?还有那三韩人,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而且山高林密,这么轻易地就被他们占领了?”打死李宽也不相信,不到半年的时间,汉军会平定乐浪、三韩。

“报……紧急军情!”就象是印证国相李宽的许似的,有一个传令兵高举着情报,大声喊叫着朝着阁楼跑来。

一个卫兵跑上前去,接过了传令兵手中的情报,连忙跑回来递给了高夷谟。大概高夷谟也感到大事不好,打开竹简的双手竟然有些颤抖,匆匆扫了一眼,脸色变得异常凝重。“汉军将领颜良、文丑已经率领大批汉军及其征集的三韩士兵、秽貊士兵从南边进攻高句丽,目前正在攻打腊子口。”

“啊……”国相李宽吃了一惊,看来这汉军还真的平定了乐浪和三韩,大冷天的,他的额头上却冒出汗来:“三王子果然所料不差,汉军在南北同时动手,高句丽危矣。”

“报……紧急军情。”还没等高夷谟开口,又有一个传令兵跑了进来,手里高举着一捆竹简。

要来就一起来吧!高夷谟恼怒地一把抓过竹简,飞快地扫视了一眼,恨恨地说道:“跟我想的差不多,驻守的辽东的关羽、张飞率领汉军从西边攻打高句丽,已经突然破了我们的边境防线,正在向王城挺进。”

“天啊……”国相李宽差一点没晕过去,如今高句丽三面受敌,而东面是海,高句丽人连个周旋的地方也没有,这可如何是好?“殿下,快把三王子召回来吧,先保住家园再说。”

“召回来?”高夷谟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那可是几百里土地啊,是高句丽人迫切需要的战略纵深,如果龟缩在这高山峻岭之中,高句丽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他摇了摇头,对二王子高元正说道:“去请王政先生。”

……

尉那岩城是高句丽人的第一个王城,在辽东郡以东近三百里处,坐落在起伏险峻的尉那岩城山中,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城垣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形如簸萁状。城墙长达二十多里,有城门六处,分别位于北、东、南三面。

在尉那岩城南面十数里处,是高句丽人的另一个王天——国内城。国内城座落在通沟平原上,两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是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特殊模式。更重要的是,两城在战时互为掎角之势,非常坚固易守难攻。

高句丽吸纳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扶余人的文化,发展为系统的统治体制的稳定国家。太祖大王攻占了大汉朝廷的乐浪、玄菟、辽东诸郡,并把他们赶到西方,成功地进入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平原地带。

高句丽的第六代王太祖王,大肆扩展疆土,从早期的几个韬巡柯浜芸炖┱诺胶航饔颉=呔淅龇稚⒌奈甯霾柯渖栉甯鍪。敌屑持巍:罄从滞滩⒍志凇⒍瑁婧螅呔淅鲇侄岳掷丝ぃ丝ず土啥し⒍ナ疲耆谕押撼目刂啤8呔淅龅睦┱庞爰贾铝擞氪蠛撼⒌闹苯游淞Τ逋弧

历史上的高句丽,趁着中原朝廷的内乱,大肆吞并周边部落,迅速发展壮大,与大汉争斗了几百年,虽然一败再败,支一直坚持到唐朝时才被彻底征服,并入了唐朝,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高夷谟要请的王政先生,就是幽州叛乱的主谋张纯的门客,他是专门到高句丽为张纯当说客的。目前张举、张纯被困在辽西郡动弹不得,他希望高句丽人从东面进攻周永的汉军,让张举、张纯有个喘气的机会。

片刻后,一位身着汉服的中年人在高元正的引领下来到阁楼之上。这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眉宇之间透着一丝狡诈,走上前来向高夷谟拜了一拜:“见过大王殿下。”

高夷谟摆了摆手,淡淡地说道:“罢了,给弥天将军、安定王的使者看坐。”

“谢过大王殿下。”王政再次拜了一拜,这才坐了下来。

“前日,安定王约定我们从东边进攻辽东,你们从西边进攻辽东属国。经过我们商量,我们决定答应你们的条件,并马上开始进攻辽东。”高夷谟冷冷地看了看王政,淡淡地说道:“等会你与国相签订一个协约,就依你们的条件,玄菟郡归我,辽东属国归你们,辽东郡我们一家一半。”

王政惊讶地抬起头来,仔细地打量着高夷谟。前天谈了半天,高句丽人死活不答应,坚持要整个辽东郡,怎么突然之间就同意了?他的两只眼睛转了两转,猛然想道:难道汉军开始进攻高句丽了?“大王殿下,既然汉军已经开始进攻了,我们的协议还有什么必要呢?”

高夷谟的脸上一楞,一下子说不出话来。这王政已经来高句丽好几天了,而汉军的进攻则刚刚开始,他是怎么知道的?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淡淡地说道:“使者大人真是机灵,转眼间就看出来了。实话跟你说吧,汉军已经大举进攻高句丽,现在我们双方都受到了汉军的威协,你们马上从西边进攻汉军吧。”

王政的心里则是又惊又忧,惊得是果然让自己猜对了,忧得是幽州官军已经开始进攻高句丽,肯定是平定了乐浪、三韩。既然幽州官军有能力平定乐浪、三韩,他们为什么不来平定张举、张纯,反而去攻打高句丽?

“养贼自重!”

猛然之间,王政想到了这个将军大人的阴谋,他并没有把张举、张纯放在眼里,只不过是拿他们当成了挡箭牌而已。如果幽州官军拿下高句丽,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消灭张举、张纯。

“很好。大王殿下,我立即回辽西报告弥天将军、安定王,请他从西边进攻。”王政站了起来,向高夷谟拜了一拜,抬起头来,看到高夷谟犹豫的表情,心中不由得一惊,连忙为高夷谟鼓劲:“大王殿下不必担忧,高句丽山大林密,幽州官军一时之间难有作为。”

高夷谟点了点头,长叹了一口气:“唉……没想到这幽州官军如此强大,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料啊。”

王政听到高夷谟的哀叹,心中更加忧郁。但是他神色依然如常,看了看高夷谟,淡淡地笑道:“大王殿下,你现在就是想与那周永讲和,你认为他会罢战,放过高句丽吗?”

高夷谟眉头一皱,缓缓地摇了摇头:“只怕不可能!如果我们之前没有趁中原内乱之时对玄菟郡用兵,也许幽州官军不会来找我们!”

“哈哈哈……”王政大笑起来,以至于他的眼泪也笑了出来,好半天才忍住笑,冲高夷谟摇了摇头:“大王殿下,你错了。”

高夷谟抬起头来,面露疑惑之色,“寡人哪里错了?”

王政走到阁楼边上,望着远处的大好河山,幽幽地说道:“我亲眼见过这位将军大人,从他的身上,你能感觉到一股特别强烈的霸气!他绝不会允许有威胁他的势力存在,就是从来没有威协过大汉的三韩,他不是也一样的征服了吗?”

现场顿时沉默下来,所有人的神情都显得有些凝重。良久,高夷谟沉声说道:“这么看来,我们高句丽人只有硬着头皮,将这场大战打到底了!不是他幽州官军灭亡,就是我高句丽彻底毁灭!”

王政上前一步,继续给高夷谟打气:“大王殿下不必过于忧虑。据我所知,高句丽这些年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粮食和钱财,足够你们应付三年有余!而且你们的军队都是常规军,还没有征集国内青壮。高句丽青壮多是打猎为生,生性悍勇,只须稍加训练便能成为士兵!如果你们在全国范围了征召壮丁,马上可以组建一支雄师,定可与幽州官军一战。”

高夷谟点了点头,随即对高元正说道:“立刻颁下王令,征召我高句丽所有年满十六岁的青、壮年男子!传令全国各府各县,凡是有男丁应征入伍的家庭一律免除徭役,并且赋税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