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481

第481章 :李平策反

积雪渐渐地化了,冬天已经缓缓的消失,和煦的春风吹走了最后一丝的寒意,尉那岩城四周的树木露出了一个个的芽苞,连树林里的野鸟也跳起了欢快地舞蹈,唱起了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阳光温暖地照着尉那岩王城的南门城墙,那墙面上大块大块的血迹,在阳光下泛着暗淡地红光,一片片血迹沿着墙璧往下流淌。在这温润、灿烂的春日里,浓郁的血腥味在田野里无尽地蔓延。

停止进攻的锣声响了,攻城的东汉步卒大队的士兵们象是得到了赦免的命令,一阵风似的退了下来。留下了一百多具尸体,踏着地上的血迹,架着而那些身受重伤的东江步卒大队的伤兵,迅速跑回自己的大阵。

离南城门不远的地方,周永紧锁着眉头,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英俊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然而,他的心中却非常着急,双手情不自禁地握紧了腰间的长刀,恨不得立即抽出刀来,亲自杀到城墙上去。

在西山峡谷消灭了三王子、五王子的骑兵之后,周永就命令关羽、张飞、潘凤、俞涉他们返回原地,去消灭位于西峡、白山的高句丽步卒大军。然后带着全部人马,开始进攻高句丽的王城。

看到了两个高句丽王子的头颅,高句丽大王高夷谟更加疯狂,根本不理睬汉军的威协,反而天天上城墙来鼓舞高句丽守军的士气,甚至放出了与尉那岩王城共存亡的誓言。

周永本来以为利用两个王子的人头来打击一下高句丽士兵的士气,没想到反而更加激怒了高句丽大王,也激起了高句丽士兵的愤慨,不由得暗自苦笑,这一回自己是失策了。

一怒之下,周永命令高安的东江步卒大队加快进攻尉那岩王城,白天、黑夜不停地进攻。而命令韩猛的津江步卒大队只是包围国内城,停止了对国内城的进攻。他想得是,只要攻下了尉那岩城,国内城将不战自降。

本来。周永准备用霹雳炸弹将尉那岩城炸上天去了事,可是高安向他报告说已经派人进城去做内应,他不得不放弃爆炸的想法。毕竟,这么坚固的城墙,要想爆炸就得挖开很大的墙洞,伤亡肯定不小。

就这样,高安的东江步卒大队每天猛攻尉那岩王城的南门,先是用如雨一般的箭矢大量射杀城墙上的高句丽守军,只到射得城墙上的高句丽士兵抬不起头来,然后在命令士兵们发起冲锋,争夺城墙。

可是十几天过去了,除了每天留下一些尸体,几乎没有任何进展。由于高安只是佯攻,每天仅仅象征性地冲锋几次,队伍的伤亡并不大,很多人都是在互相对射中被箭矢射杀的。

虽然周永很着急,可是高安向他保证,他派进去的人一定会成功的,所以他只好等着。但是他也给了高安的期限,眼看春耕就要开始了,要是在一个月内拿不下尉那岩城,那就要强行攻城了。

……

春天虽然来了,可是尉那岩城的冬天才刚刚开始。商铺、酒楼大多数已经关闭,街上的行人匆匆而过,就连那些街头卖艺的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整个尉那岩城笼罩在慌乱的阴影之中。

自从三王子、五王子的骑兵被汉军消灭之后,尉那岩城才真正地感到末日来临,有钱的人家都在打点行装,准备着最后的逃亡。而没钱的穷人则在唉声叹气,抱怨着乱世之中的悲惨命运。

尉那岩城外的汉军一反常态,派兵包围了尉那岩城的四门,现在谁也出不了王城。城中的人们都在后悔,当初汉军只是驻扎在南门,他们有很多机会可以逃跑。而现在四门紧闭,连一只蚊子也跑不了了。

高句丽国相的大院座落在尉那岩城繁华的大街之上,占据了很大一块地方。尽管城外的汉军进攻的声势很大,可是国相府上却异常平静,至少在表面上,没有一个人显得慌张。

这一天,国相李宽从王宫里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国相府的仆人们都知道,国相老爷在遇到麻烦时,总是喜欢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思考问题。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相大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国相大人也没有从他的书房里出来,整个国相府的人就这么等着,连国相夫人也饿在肚子坐在大厅里。国相府里的人都感到了气氛的异常,连走路也是轻手轻脚,生怕一不小心弄出声响,惊扰了国相老爷。

终于,国相老爷从书房里出来了。不过他并没有到大厅里去吃饭,而是一个人向后花园走去,并命令谁也不准跟着他。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告诉大家先吃饭,用不着等他了。

在后花园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座落着一个小小的院子,四周长着高大的树木,就是站在花园里也不会看到。这本是守园人的住的,被高安派进尉那岩城的李平和他的两个仆人就被国相大人关在这里。

李平刚刚进城的时候,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进城后的李平没有去找任何亲朋好友,而是在街上逛到了晚上,趁着夜色溜进了叔叔的相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身为高句丽国相的李宽根本没有见他,直接命令自己的心腹将他们主仆三人关在了花园里。

其实,生性谨慎而又异常聪明的李宽不用见到李平,也知道李平为何而来。因为就在那天下午,已经投降汉军的高安率领着东江大队的士兵们开始攻打尉那岩城,而李平又是高安的手下将领,不用猜他也知道李平的目的。

高句丽大王高夷谟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凭借的不仅仅是汉朝的衰弱和高句丽的武力,高夷谭本人也是一个非常英明而且狡猾多疑的人。他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一个臣子,也不会放松对任何一个臣子的监视。

东江高安率领手下人马投降汉军之后,高夷谟异常恼怒,发誓诅咒要灭了高安的全族。可是高安的全家和主要亲属都在东江,一时之间他也无可奈何,只得对高安在王城的亲威、朋友监视起来。

李平作为高安的手下,又是国相李宽的侄子,如果他在王城露面,肯定会引起高夷谟的注意。所以李平的到来,差点没把李宽吓死,要是换了别人,他说不定要将李平杀了灭口了。

这些天来,他一直注意着周围的动静。整天担心吊胆的,仿佛到处都有人在监视自己。有时候夜晚风声大点,他也会从梦中惊醒,爬起来亲自检查自己的院子,望着茫茫的夜空发呆。

然而十几天过去了,高夷谟对他还是一如既往,他这才渐渐地放下心来。他甚至在心中庆幸,看来李平这小子倒也机灵,偷偷溜进自己的大院,硬是没有让人发现。

然而今天,李宽那颗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他倒不是为了李平的事,而是为了高夷谟越的疯狂。就在今天的大殿之上,有两个大臣仅仅只是因为建议与汉军谈判,竟然被高夷谟当场斩杀了。

原来,三王子和五王子是高句丽最能打仗的将领,一直是高夷谟的骄傲和自豪。可是两个王子竟然死在汉军手里,使得高夷谟心神大乱,动不动就火冒三丈,随意地残杀随从,现在竟然连大臣也杀,李宽也不由得心惊肉跳,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一句话不小心,就让高夷谟拉出去杀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着想了。李氏家族在高句丽是个大族,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军队里,都有不少的官吏和将领,他可不想随着高句丽王朝陪葬。

然而,这个决定也不是好下的。高夷谟对将领控制的相当严密,平常连家人相见都很难,战时更是不能随便回家。一旦事败,尉那岩城中的李氏全族恐怕无人能够幸免。

在犹豫了半天之后,李宽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知道,现在能够拯救李氏家族的,只有这个侄子李平。如果能够帮助汉军攻进城来,他李氏一族依然是高句丽的旺族。

……

“李平,可是汉军派你进城劝降的?”走进关李平的小屋子,李宽淡淡地瞄了一眼李平,直截了当地说道:“说吧,汉军头领给了你什么好处,又开了什么条件?”

被关了十几天的李平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可是很快他就明白过来。虽然这些天来,他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可是今天李宽能够来见他,肯定是汉军进攻猛烈,高句丽已经顶不住了,

“叔叔,你想错了。并不是汉军派我进来的,而且汉军也不知道我进了王城。是我自己主动找高安要求来的。我是为我们李家的未来着想,特地冒险进来通报叔叔的。”

自从李平溜进相府,李宽就认为是汉军知道了李平与自己的关系,看重自己的国相身份,想利用李平来劝降自己,他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谁知道李平竟然是私自行动,他不由得心都凉了,枉费了他半天的心血。

“你好大的胆子!你这样做,会把我们李家全族都害了!”李宽真的生气了,他恶狠狠地瞪了李平一眼,恨不得抽他几个嘴巴:“你就算是想给家族帮忙,也该告诉汉军将领。你这样不明不白地进来,汉军还不以为你叛逃了?”

“叔叔请放心,高安大人会告诉汉军的将军大人的。”李平笑了笑,连忙向李宽解释:“汉军全是骑兵,并不适合攻城。将军大人把攻城的任务交给了高安,就是想吸引两个王子回来救援,然后消灭他们。所以我告诉高安,决不是私自进城。”

“哦……原来是这样。”李宽点了点头,脸色也好了许多。他看了看李平,苦笑着说道:“汉军的计谋早就得逞了,高句丽的两支精锐骑兵十几天前就已经被消灭,两个王子的头颅现在就挂在城外。”

“啊……这么快啊!”李平也吃了一惊,作为高句丽的将领,他当然知道高句丽骑兵的战斗力,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汉军消灭了。他看了看李宽,觉得正是说服李宽的时机:“叔叔,这一次的汉军确实非常强大,你还是早作准备吧,高句丽的日子不多了。”

“你个臭小子,用不着你来威协叔叔。”李宽瞪了李平一眼,在屋里渡了几步,回过头来说道:“既然不是汉军派你来的,我们就是帮了汉军,他们能够给我们什么好处?”

“这个我没有想过。”当初李平进城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也没有任何人对他承诺什么,他只好如实说道:“我也不知道汉军会给我们什么好处。不过我相信那个将军大人,在战场上投降的高安、韩猛都能够受到重用,而我们帮了汉军,他应该不会亏待我们。”

李宽点了点头,开始寻思起来。为了攻占高句丽,汉军会重用高安、韩猛,而将来为了管理高句丽,汉军肯定需要大量熟悉高句丽的官吏,就是自己不帮助汉军,他们也会起用自己。如果自己帮助了他们,他们肯定更加重用自己。

他终于作出了决定,为了李氏家族,他决定大干一场了,他一个外人也就没有必要为了高句丽去牺牲。想到这里,李宽抬起头来,以一种坚定的语气说道。“好吧,为了高句丽将士少流些血,为了高句丽百姓少受些罪,我们来帮助汉军攻进尉那岩城,快点结束这血腥的杀戮!”

到底是国相大人,就是投降也说得冠冕堂皇,以至于李平也感动的热泪热泪盈眶。他连忙抓住了李宽的手,似乎已经忘了刚才还在要好处的事情,连声说道:“谢谢叔叔,你不仅拯救了高句丽的将士和百姓,也拯救了我们李氏家族。”

“真没有素质!”李宽瞪了李平一眼,没好气地说道。虽然为了拯救李氏家族是真,可是那也不能明说,而顺便拯救了高句丽的将士和百姓,那才是要大说特说的,这才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素质!“如果我们要帮助汉军,你现在如何与他们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