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564

第564章 :刘表赴任

钟繇自告奋勇地到了青州,十数日就来到了北海,本以为可以轻松地说服孔融,哪知道孔融也是一根筋,任凭钟繇磨破了嘴皮子,孔融依然不答应以自己的名义行文天下。

恰好这时,青州人张饶趁着中原混乱起兵叛乱,打着黄巾军的旗号攻打剧县。孔融虽然到北海后起兵讲武,可是他确实不是打仗的料,最后兵败城破,不得不逃到朱虚县。

为了平定张饶的叛乱,他不得不救助于钟繇,因为钟繇的背后是骠骑将军周永。孔融虽然迂腐,可是他也知道,身处乱世,实力才是第一位的。而当今天下,最有实力的就是周永了。

钟繇在去青州的时候,周永就曾经交待过钟繇,平原郡守龚林、东莱郡守龚易都是自己的人马,有什么困难可直接去找他们兄弟俩。因此,钟繇立即派人去找龚易。

龚易的东莱郡紧靠着孔融的北海国,龚易即刻带兵前来,很快就赶走了张饶的黄巾军。龚林、龚易手下的队伍都是三韩士兵,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让孔融很是羡慕。

至此,孔融终于明白,自己写写文章、骂骂大臣们还可以,但要是自己上阵打仗,那确实不是自己的强项。为了自己的北海国不再受黄巾危害,他不得不请求龚易派兵防守北海。

同时孔融也想到,既然周永主张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那么自己就算是投靠了周永,他也不会派人来北海,而是由北海人的监察御史自己管理北海,并没有损害到北海人的利益,因此,他决定投靠骠骑将军。

时年三月,大名鼎鼎的名士、青州北海相孔融也顺应源流,发表了晓喻天下的檄文。当然,这一切都是钟繇的功劳。钟繇到北海一月有余,与孔融多番长谈,终于说服了孔融。

孔融先是强烈地谴责了董卓废嫡立庶、毒杀太后、杀害群臣、秽乱内宫的滔天罪行,声称董卓是盘古以来最无耻、最缺德、最残暴的历史罪人,并号召天下各州郡起兵□□董卓,清除董卓这种人渣。

紧接着,孔融引经据典,从炎黄两帝说到夏、商、两周,再到春秋战国,秦灭六国、刘项争霸、东西两汉,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因此,孔融建议由天下各郡派一个监察御史到洛阳,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

最后,孔融针对董卓废度少帝年号,自立年号的非法之举,认为天下人既然不承认董卓的朝廷,当然也不应该使用董卓的年号。而炎黄两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因此,我们就以他们出生的年份为纪元。而且根据他的推算,今年正好是炎黄两帝出生的3190年,所以我们就把今年称为中元3190年。

……

这天晚上,孔融的临时相府灯火通明,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北海国内的名人几乎都被孔融请来了。之所以搞得这么隆重,就是为了招待钟繇、龚易等人。既是为龚易庆功,感谢龚易为他平定了黄巾之乱,也是为钟繇送行,明天钟繇就要回河内去了。

由于在坐的都是当今天下的名士大儒,龚易显得非常小心,生怕说错了什么话,惹得大家笑话。可是钟繇却显得非常兴奋,他这趟来青州,既说服了孔融来投,又帮孔融平定了黄巾,钟繇不由得心花怒放,不自觉也狂放了许多。

“龚易大人虽是一介书生,却能率兵打仗,龚景大人真是后继有人啊……”正在喝酒之间,孔融突然感慨地说道:“可惜我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是逢此乱世,却不能上阵杀敌,不如一武将也。”

“孔融大人过奖了,我手下精兵,乃骠骑将军手下之士兵也。”龚易连忙朝孔融拱了拱手,谦虚地笑了笑:“孔融先生乃当今大儒,胸中自有百万雄兵,岂是一个武将可比的?”

“武将?”钟繇猛地一楞,突然想了起来,骠骑将军临走时可有交待,要他来青州寻找一个叫太史慈的青年将领的,连忙问道:“孔融大人,向你打听一个人,你的手下,是不是有个叫着太史慈的将领?”

“太史慈?没听说啊……”孔融摇了摇头,他的手下确实没有叫太史慈的。此时的太史慈,还没有干出什么大事,象他这样的大儒,怎么会知道一个不出名的小人物呢?

“钟繇大人,我的手下倒是有个叫着太史慈的将领。”龚易放下酒杯,突然开口说道:“由于他作战勇敢,刚刚被我提拔为都伯,本是东莱郡人,钟繇大人怎么知道他呢?”

“哦……快叫他来,让我看看。”钟繇等不及了,连忙吩咐龚易。

不一会,一个身材魁伟的年青将领走了进来,虽然个子不是很高,可是浑身透着英武之气,一看就知道是个良将。

“你就是太史慈?”钟繇连忙站了起来,走过来问道。

“回大人的话,我就是太史慈?”那个年青人朝钟繇拱了拱手,郑重地说道。

“呵呵……果然是一员良将!赶快收拾收拾,跟我去见骠骑将军。”钟繇笑了起来,上前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骠骑将军特别嘱咐我,一定要打听到太史慈,并把你带回河内。”

“骠骑将军怎么知道我?”太史慈一头雾水,象他这样的都伯,龚易的手下不知有多少,骠骑将军怎么突然就想到了他?

不仅太史慈不明白,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明白。

“呵呵……骠骑将军是什么人?他就是一个下凡的武曲星,这世间的武将了都清楚。”钟繇也不知道周永为什么会知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都伯,不过当作这么多人的面,他是不会承认自己不知道的。

……

孔融的檄文发布几天之后,立即引起了天下士族、百姓的纷纷议论。正是因为孔融的身份不同凡响,所以他的檄文在士人中更有影响,就是那些还在观望、徘徊的士人,其信念也开始动摇。

骠骑将军周永则抓住时机,再次发文晓喻天下。他首先是积极响应孔融的檄文,坚决拥护和支持孔融的建议,声称孔融是当今天下大儒,把孔融大大地吹嘘了一番。

紧接着,周永宣布幽州大军已经兵进河东,一举消灭了盘据在河内境风烧杀抢掠的匈奴骑兵,并大肆渲染了消灭匈奴骑兵的重大意义,声称这是平定匈奴叛乱、重整大汉雄风的重大胜利。

同时,周永也把这场战争与□□董卓联系起来。不仅肆意嘲笑董卓的十几万军队在匈奴骑兵面前裹足不前,幽州大军则一战而定,而且宣布幽州骑兵已经控制河东郡,切断了董卓与西凉的联系,董卓已经成为瓮中之鳖。

最后,周永宣布幽州的辽东郡百姓自发地武装起来,消灭了董卓派往辽东郡的太守公孙度。周永只字不提张飞的大军,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辽东的监察御史们。是他们发动民众与公孙度作斗争,并最后取得了胜利。

周永详细地介绍了公孙度是如何的利用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势力,强行控制了辽东郡,并在辽东郡为所欲为,残害百姓,终于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引起了襄平城百姓的暴动。

周永着重强调了这是辽东郡监察御史会议的胜利,充分肯定了辽东监察御史的作用。并再次重申,任何个人、任何家族要想专制统治,都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于必将被人民所消灭。

……

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许多的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已经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荒野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洛阳城东的官道上,十几个士人虽然骑在马上,却并没有急着赶路,而是缓缓而行,似乎在欣赏这春天的美景。然而他们的脸色凝重,眉头汉锁,又似乎有无尽的愁绪难以在这春天里排泄。

离城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接官亭,不管是送官还是接官,人们都习惯在这个地方停下来,说几句欢迎、或者差别的话。十几个人跳下马来,走到亭子坐下。随行的仆人立即摆下几盘下酒菜,一壶好酒,十几个人便喝了起来。

“刘表大人,你此去荆州,恐怕是凶多吉少啊……当初董卓派公孙度到辽东,还不是为了给骠骑将军周永添乱,可是你看结果怎么样?公孙度竟然被襄平城的暴民杀了,连带着整个公孙家族被斩草除根。如今天下人都被骠骑将军周永蛊惑,连当今大儒孔融也支持他的建议,谁能保证荆州士族、百姓能接受你?”

黄琬喝下一口酒,苦笑着摇了摇头。就因为反对董卓迁都,黄琬和杨彪被董卓罢了官。可是看到董卓杀了周毖、伍琼,他们两人也慌了,连忙上门赔礼道歉,董卓才放过他们,又任命他们为光禄大夫。

就在昨天的朝会上,董卓先是斥责孙坚目无朝廷、残暴无行、肆意诛杀朝廷官吏,并让大家推荐荆州刺史人选。可是大臣们一想到孙坚自长沙起兵,过襄阳而斩荆州刺史王保涎舳蹦涎籼卣抛桑潘锛崦洌垢胰ニ退溃

其实董卓早有主意,见朝堂大臣们皆低头沉默,不敢应声,便直接推荐刘表为荆州刺史,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首肯。董卓随即勉励刘表好生努力,为天子镇守荆州,护佑天子安全。

在无数朝廷大臣注视下,刘表一脸平静的点头,应诺即时就任荆州刺史。朝廷大臣闻得刘表答应,齐齐松口气外,不禁又有些为刘表担忧。现在的朝廷官吏,不仅部属敢杀,连百姓也敢杀,似乎谁都可以杀,谁还敢为官?

“幽州士人和百姓之所以敢□□,杀死公孙度,灭其全族,那是因为他们的身后有周永在给他们撑腰。荆州没有周永,我也不是公孙度,在荆州我可没有任何势力,我不相信荆州的士族、百姓会暴动。”

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在洛阳混迹了许多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好不容易熬到了北军中侯,可是又逢何进秉持朝政,因信任不过刘表,故曾以何J代替刘表掌权北军五校。而后董卓入雒,为稳固根基,遂又施恩,再次起用刘表。现在机会来了,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荆州没有周永,可是荆州有孙坚。不管怎么说,周永还量个讲道理的人,可是那孙坚乃虎狼之徒也,不能通人性,偶尔不忿,就举刀杀人,不能与之共言语。而且关东州郡起兵,你又是董卓所任,似袁术、孙坚,定会视你为故寇,他们岂能容你?”

杨彪也不看好刘表,认为刘表一旦赴任荆州,很可能会被孙坚袭杀、诱杀。荆州八郡已为孙坚、袁术控制,有这个两次三番诱杀朝廷大臣的孙坚在,谁敢轻易去赴任荆州刺史?这岂不是羊入虎口!

“唉……孙坚以下犯上,诛杀上官,皆因国家衰败、朝纲不振矣。如今周永倡议选举天子,更是要倾覆我大汉四百年江山。至此国家危难之时,我岂能以个人安危而不顾国家大义?”

刘表一口喝干杯中水酒,仰天长叹一声,眼睛里不觉挤出几滴泪来。虽然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可是刘姓宗亲们却始终把大汉天下当作他们自己家的菜园子。

“刘表自少年奉职郡县,迁之朝廷,二、三十年来于国家无所贡献,今日正是一偿所愿之时。若能在衰世之中,护得荆州数郡安全,当不虚活此生也!而且这洛阳形势,董卓独掌朝政,为所欲为,纵是留在此间,亦是危机重重,还不如趁此机会离开洛阳,从此以后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在坐的朝廷大臣们互相看了看,不自觉的露出了苦笑。谁说不是呢?尽管荆州凶险,难道洛阳就安全吗?董卓还不是想杀谁就杀谁?谁也敢说半个不字?十几个站起身来,一起端起了酒杯。

“刘表大人,此去荆州山高路远,也不知我们今生是否还能重逢。来,我们一起喝了这杯酒,祝愿刘表大人吉星高照,避过孙坚,安全赴任荆州,一展胸中抱负,了却毕生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