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末风云录
1119800000154

第154章 广交友

尹铭只见一队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的乐队,“丁零当啷!”的演奏起来,接着两列轻纱红幔的妖娆舞姬如流水一般,涌入偏殿之中,随着那古老的音乐翩翩起舞。

所谓商周国乐之风隐然翰博,大音希声;秦汉国乐之风扬音悠远,箫韶绵延。对于古代音乐尹铭是一点也不懂,只知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

先秦时期作为国乐代表的敲击乐器,尤其是鼓、编钟和编磬,代表着时代音乐成就的大系,展现着商周与先秦音乐精神的真髓。对于击打乐器的需求与泛化使用源自于充仞着宗教与奥秘美学精神的商周与先秦时代文化与国乐精神。

而如今所应用的乐器一方面是前期已有的铙、鼓、箫(排箫)、篪、笙、竽、琴、瑟等;同时也出现笳、角、笛(竖吹)、筝、筑、琵琶、箜篌等新的乐器,特别是琵琶类弹弦乐器的出现,是乐器的重大演进。

另一方面,儒学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人们的享乐观和欣赏观逐渐柔化,乐器也因此逐渐向丝竹管弦之类的柔和器乐转变。因此那些曾在战国秦代盛行的在当今时代已趋衰落,虽然在宫廷雅乐中还少不它们,但在如今的人们看来已经相当乏味,难以引起共鸣。

其实,如今的公卿大夫,也大多与自己一般,是但闻铿锵,不晓其意。

不过,在座的虽然没有几个人听得懂,可是各个侧耳聆听,此外美女还是值得一看的,是以神情都是比较专注的。

可是尹铭却没有这么好的雅致,后世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虽说比不上这时代的美女清纯,可最终是难以激起尹铭的兴趣。而且一个人坐着实在憋闷,其他坐着的官员都迎奉着汉灵帝,竟然没一个人说话。

尹铭现在是坐如针毡,只是盼着张让、赵忠赶快回来,就在尹铭煎熬难受之时,他就见一个小太监悄悄的来到汉灵帝的身后,凑到汉灵帝的耳边说了些什么,汉灵帝似乎听的恍然大悟,吩咐了几句,小太监就退身离去了。

“咳、咳!”看到小太监离去后,就听到汉灵帝身后的太监蹇硕清了清嗓子,接着又朝舞姬及乐队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都停下来。

待到殿中文武百官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时,蹇硕望了汉灵帝一眼,随后高声叫道:“皇上圣御,宣侍御史王允、并州都骑尉宿卫尉丁原晋见圣驾!”

“宣侍御史王允、并州都骑尉宿卫尉丁原晋见!”

尹铭这时才注意到,百官之中还真没有王允、丁原二人。

小片刻后,王允、丁原一前一后,迈着方步,肃容进入偏殿之中,望着汉灵帝伏跪于地,高声唱喏道:“臣王允(丁原)叩见皇上,恭请圣安!”

“圣恭安,平身吧!”汉灵帝缓声道。

“你二人表现出色,朝中百官颇为称赞,是以朕要好好奖励你们。”汉灵帝说着对身后的蹇硕瞄一眼。

“王允、丁原接旨。”蹇硕对汉灵帝略微一躬,由身后抽出一卷黄色嵌金丝的绢帛,慢慢将其打开。

这就是圣旨,好长啊!蹇硕如此高大一个人,竟然没有将圣旨完全打开。

王允、丁原闻言赶紧又跪下,趴在地上聆听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王允、丁原一文一武,文可安邦,武能定国,今特封王允…司徒,执金吾丁原卿此!”

“臣王允(丁原)谢圣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允,丁原一脸淡漠,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尹铭看到了他们心中的欢喜激动。

“好了,平身吧,都坐好了,待会再见识见识朕的外甥,究竟有如何的绝世武艺。”汉灵帝轻笑道。

“谢皇上恩典!”王允及丁原谢恩后,按文武分列,各入其列。

“恭喜,恭喜!”

此时,一片恭喜之声响起,殿中百官纷纷向二位新进的贵人道喜。

尹铭也赶紧向王允、丁原二人,遥遥的拱手施礼,表示恭贺道。

“启禀皇上,张、赵二位大人已经回来了,现在正侯在殿外等候皇上的传召。”一个小太监飞快的奔入大殿,向汉灵帝禀告道。

“宣!”汉灵帝大手一挥道。

“宣张让、赵忠晋见!”

“奴婢等不负使命,现已将震天弓取来。”张让、赵忠二人伏跪殿中央,张让则双手高高捧起一长形物。

“先呈上来给朕看看。”汉灵帝起身说道。

“喏!”张让说着将手中的震天弓捧到汉灵帝面前。

“好,好弓啊,不知道你今日是否可以找到你真正的主人!”汉灵帝轻轻将震天弓拿起,将弓身外套去除,喃喃自语道。

当汉灵帝将震天弓外套去除那一刹,尹铭感觉到一股难言的情愫瞬间注入自己的体内,非常玄奇,似乎他与这震天弓之间产生出的共鸣!

“好弓,这就是震天弓么?”尹铭被这股怪异的情愫所牵,立时起身走到殿中。

“来人,将震天弓交与朕的外甥,让咱们领略其绝世武艺!”汉灵帝突然豪气顿起,环视群臣,傲然说道。

“喏!”张让亲自将震天弓恭敬的由汉灵帝手上接过,缓缓退至殿中央。

来到尹铭跟前,张让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尹铭,低声说道:“侯爷,您可不要落了皇上,还有尊公大人的面子噢!”

“多谢张大人指点。”尹铭不明其意,礼貌的接过震天弓,躬身谢过张让道。

“呵呵。”张让笑着退回汉灵帝的身后。

尹铭也管不了许多,只觉这震天弓入手沉甸甸的,而且还有一股异常冰凉的感觉自手上传来,直窜入体内,使得尹铭冷不丁打了一个寒战。

什么材料制作的,竟然有这种奇异的冰冷感!尹铭诧异的想到,但是并没有在意。

“敢请万岁爷,草民该如何试弓了?只是将弓打开就行了吗?”尹铭环视四周,这大殿之内怎么试弓,不禁问道。

“呵呵,贤甥且看此殿外的屋檐么,其上悬挂二十四只风铃,贤甥只要将这震天弓打开,并连射三箭便好了,至于能射下多少风铃就要看贤甥你的本事了。”汉灵帝微微一笑道。

“好,请万岁爷赐箭。”尹铭不以为然的躬身说道。

“嗯,来人,给朕的外甥拿三支箭来。”汉灵帝赞许的点了点头道。

“喏。”只见汉灵帝身后人影一闪即逝。

“尹公子请接箭。”

“哦。”这么快,尹铭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一个小太监送上三支箭来。

尹铭并没有接箭,而是先将震天弓拉满,虚空拟射一箭,试了试震天弓的力道。

“嗡!”弓弦剧烈的颤抖着,发出一阵低沉的声响。

“哎呀,好多年没见到人将震天弓开满了!”

“好身手啊!”

“就是不知道其箭法如何!”

耳边听着大殿之中百官的议论声,尹铭没有理睬,先向汉灵帝告个罪,然后径直来到偏殿门口,遥视离此百步开外的风铃。

尹铭一点也不畏惧射箭,他重生汉末以后就对弓箭非常重视,所以对于练习箭法一点也没有含糊,加上这具身体本来就对弓箭甚为精熟,是以如今他的箭法与吕布相比也只是差些火候而已。

“拿箭来!”尹铭凝神定气,突然向身后的小太监喝道。

“喏。”小太监闻言一震,却是没有思索的上前将一支箭矢递给尹铭。

“疾。”尹铭猛然开弓搭箭,望着百步开外的风铃举箭就射,只听他一声低喝。

“嗡!咻!”

大殿之中,汉灵帝及一众文武百官已经都聚精会神的观看着,他们只听一连串的声响过去,却见一道疾影一闪即逝。

“当啷、当啷!”对面传来一声风铃声,所有人等极目望去,发现对面屋檐之上已少三只风铃。

“好,一箭三铃!”

“妙也!”

殿中一片赞扬之声

但是,就这么算完了?当然不可能。

只见尹铭一个旋身,飞快的将小太监手上剩余的两支箭抄到手中,瞬间又是两支箭离弦而出。

这回汉灵帝已经来到了尹铭的近前,可是他依然没有看清楚那两支箭是如何射出去的,甚至在场他们都没有看清楚,箭便已经电闪而出了。

“当啷、当啷!”对面又是传来一阵清脆的风铃声,众人再看之时,屋檐之上已经少了一行风铃了,尹铭竟然两箭将剩余的九只风铃尽数射下来了!

“哇!”

“好箭法!”

“有乃祖之风!”

“你们看,那是什么?”

就在一众人等为尹铭的箭法惊叹不已之时,一个眼尖的武将发现一件更令人震惊的事。

众人又循声望去,只见三支箭矢竟然是一字相叠,钉在对面一百五十步开外的宫殿墙壁之上,十二支风铃依然飘摇其下,左右摇摆着

在场之人,包括汉灵帝及一众内侍在内,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还没有见过如此超绝的箭法。

尹铭自己也沉醉其中,这是他第一次这么畅快淋漓的开弓射箭,感觉真的很爽。

许久之后。

“绝世箭法,绝世箭法啊!哈哈哈!”汉灵帝破然的笑,转身回到自己的席位。

群臣见到皇帝如此,知道皇上必然是有话要说,也都跟着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之上,尹铭亦跟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众人都静静的望着汉灵帝,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尹铭接旨!”张让接到汉灵帝的眼神,大步上前,高声叫道。

“草民接旨。”尹铭赶紧起身来到殿中央,叩首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外甥,前朝神武大将军尹氏尊公之后,特封其为无极候,食邑一千五百户,卿此!”

张让叽里呱啦讲了一大通,尹铭却是只听到了封他为无极候,食邑一千五百户,其他的他一句没听懂。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尹铭学着刚刚王允、丁原的样子,接旨唱喏道。

“侯爷,恭喜您了。”张让一脸笑意的将圣旨交到尹铭手中说道。

“张大人辛苦了,在下由中山国而来,带来了一些土特产,待会就给张大人您送过去,以表在下感谢之情。”尹铭双手接过圣旨,悄悄的在张让耳边说道。

“侯爷您客气了!”张让此时笑的更欢。

“来来,朕今日与诸位爱卿同饮一杯。”汉灵帝显然也是非常高兴,举杯朗声说道。

“吾皇万岁!”群臣高唱道。

待众人一杯饮尽之后,尹铭突然想到了什么,遥拜汉灵帝道:“万岁爷,这震天弓,请您收回。”

“呵呵,贤甥啊,朕决意将震天弓赏赐于汝了,你可知这震天弓沉寂了多少年,希望它在你的手中再行光芒!”汉灵帝哈哈大笑道。

“啊!”尹铭难以置信的望着汉灵帝,一时竟然忘记了谢恩。

“侯爷,您还不谢主隆恩?”张让一旁提醒道。

“哦,谢万岁爷厚爱。”尹铭真的是太高兴了,要知道一把好弓是多么的难求啊!

“呵呵,来来来,喝酒!”汉灵帝欢笑道。

今天的尹铭是幸运的,当他把自己从中山国带来的一些玩意儿送给汉灵帝时,又将这个昏庸的皇帝给征服了,尤其是那一车的五粮液,当然他还悄悄的送了一些给张让。汉灵帝与张让一高兴,他又得到了一匹价值千金的绝世宝马,虽然还只有两岁大,依然让尹铭大生感叹,此次可谓是大有收获啊!

不仅如此,尹铭一出皇宫便被一干朝中重臣拉着,说是要去兴光楼,一定要给他庆祝一番。

如此‘盛情难却’,再加上一干重臣之中有杨赐、袁槐、王允、皇甫嵩等,是以尹铭只好吩咐下人,将自己由宫中得来的礼物先行带回家,要乌雅夫人不要担心自己,然后便跟着一干重臣浩浩荡荡的往兴光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