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城市的荒凉
11330200000012

第12章

外面跑了一年多,相淑仪再也不是当初的相淑仪二至少在昕话昕音方面,她不再单纯如初厂长还是劝她。等她休完了假,到厂里上班,0长还是这个意思。不过说法却不同了,厂长说:‘!小相,你看我们这么大个厂子,全靠你推销得力,我们的厂子才运转了起来,你能眼看着刚走出困境的厂子再陷人债务吗?小相J你看能不能这样,你再跑上一段时间,看看厂里谁适合干推销是不是也带上几个人历练历练,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于,那这一摊子谁来接呢?”

厂长陈代荣用商量的口气与相淑仪说话,相淑仪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只好说“那时候我只签了一年的协议,现在两年都过去了,我确实不想跑于。可是厂长既然这样说,那我就再跑半年,开春我是真的不跑了。”

“行,行。”厂长陈代荣连口地应着,又说“小相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以前不是不帮你,而是厂里没有能力帮你,现在条件好了,能解决的困难厂里尽量给你解决。”

这两年多来,相淑仪已把厂里积压多年的产品全部销了出去,虽然价格不是很理想,但相淑仪还是通过电话说明了情况,把那一份份合同签了下来。相淑仪说“服装有一个循环周期,每五十年至六十年才有一次回归期,也就是说积压的产品要等到那个周期来临,才有好销路。但是厂里等不起那么久,何况服装要保存五六十年也确实不容易,现在有一个机会出手,虽不大赚,却也不赔本,为什么不签呢?何况积压的产品一出手,就有了流动资金,我们用这部分资金扩大再生产,加快资金流动进程,也同样赚钱。退一步再讲,那么多积压商品,一年年压下来,不但不能增值,反而要额外支付保管费用。这虽是小数目,但也是支出啊。”

在外面跑生意,虽然疲惫不堪,但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而且由于交往的人形形色色,颇能够锻炼人,所以相淑仪的思维越来越敏锐,为人处事的洞察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在签约方面,每一个合同都要准确精当地权衡利弊,在同等条件下,赚尽可能多的利润,在不同的条件下,也要创造机会,把握时局,这已成为相淑仪的经验之谈。

这种经验之谈也多多少少带进了她的日常生活。就像现在,厂长既然给她摆明了条件,她也就毫不客气。

相淑仪说:厂长要真关心职工的生活,就该从吃穿住行这四个方面人手。有了饭吃有了衣穿还要有房住,这才能够安定人心,可是我们厂里还有许多人住在租来的民房里。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厂长陈代荣说:小相你现在真不简单,你放心,我会考虑解决的。”

相淑仪抱着三岁多的儿子不忍放手。每次匆匆来去,虽然解决了物质的贫婿,但精神上的生活却一片空白,她这个母亲当的能算合格么?

走的时候不忍分离,儿子搂着她的脖子,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儿子说:妈妈你不要走,阳阳昕话,阳阳要跟妈妈在一起。”

相淑仪抱住儿子,一遍一遍地说:妈妈很快就回来,妈妈回来再带你出去玩儿。”可这话说着说着,相淑仪就开始流泪。儿子都已长到三岁多了,可是儿子的天地还是在屋里。

吕长天不愿带他出去玩儿,嫌他闹得慌。婆母连年带孩子,先是大姐长虹的儿子,再是三弟长青的女儿,现在早已失去了耐性,再也不像带第一个孩子时那样精心,只是看着他不跑出去就行了。晚上大人们看电视,阳阳一个人坐在地上玩积木。那些玩具都是她每次从外面回来时给他买的,有飞机大炮坦克火箭,大大小小的汽车,声光电控的枪支,各种童话故事拼成的伊冰和五颜六色的能够自由组装的塑料模型,所有属于男孩子的玩儿具阳阳几乎都有,可是没人跟他玩儿,甚至没人跟他说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每个人好像都没有意识到阳阳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关心和语言的交流。

相淑仪出差回来看到儿子一个人坐在地上玩木,她心酸无比。为了生存,她四处奔波,一个人在外面独挡风寒,只是为了让儿子过得好些,可是她看到儿子竟然孤孤单单地坐在地上,也是一个人。她又怎能不伤心?

那元人管顾的小可怜样儿。

从生意场上下来,有时甚至是在生意场上,只要看到个孩子,相淑仪就会走神,她就会想起自己的阳阳。阳阳坐在地上玩儿和木。阳阳孤孤单单。阳阳一个人。

她跑来跑去,难道就是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吗?

相淑仪回来了。她每天带着阳阳,几乎走遍这个县城的所有地方。她给他讲故事,她给他教唐诗,她教他画画,她教他认识他们看到的所有东西,并且教他玩儿。每次出差回来,她几乎拼命地带着儿子玩儿,向儿子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而在外面,一有时间,她就看儿童连环画和各类小故事,学习一笔画的各种小动物,只是为了储存到回家的时候讲给儿子昕,教给儿子画。

儿子恋她。她回来的日子,儿子寸步不离地跟着她,连她做饭的时候都不例外。

可是她又要走了,又要离开她的儿子去南征北战。

相淑仪真想带着他,让他见见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多么大啊,可儿子只能坐在屋里的地上玩儿积木。

相淑仪看着吕长天,她对吕长天说:有时间跟儿子说说话,给儿子讲讲故事,行吗?”

“你也太小题大作了,阳阳那么小,能懂什么?”吕长天说。

大人以这种心理来忖度孩子,何时才能与孩子沟通呢?

相淑仪看着她三岁多的儿子,她觉得儿子虽小,却能理解她说的话,而长天虽大,却怎么老是把她的想法撤到一边呢?

男人总是不甘寂寞的,不在生活上出人头地,就会在事业上有一番建树。王坤的影楼虽然为他带来颇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那不是王坤的事业。至少在王坤心里,他不把它当做事业来看。

这世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实,总是叫人有些无奈。梅园影楼就是王坤无心插柳的结果。毕竟,王坤的家世和他所受的教育使他有不同于常人的想法,但他的想法总是在现实面前难以实现,尽管他已成为这个县城个体协会的副会长,但也不过是一个虚职。他要实实在在的东西。

李红J芳的丧事在小城里还没被人淡忘,梅园影楼已贴出了一个招聘启事。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二十二岁以下女青年,均可应聘,城乡不限,待遇优厚。

一些知道王坤独居的人,说这是征婚启事,虽然没有明确点出未婚女青年,但结婚的女性他肯定不会考虑。可是王坤的眼光怎么越来越低了?先是大学生,再是女工人,现在竟然招没有工作的女性,还城乡不限。这些人虽不在王坤面前说什么,但他们聚在一起说起这个话题时,总会摇头。

市场经济使这个县城的一些企业处境艰难,子女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顶替父辈的名额进入工厂或机关。待业青年越来越多,家境好的出去学手艺,家境不好的也做些零工,饭店里端盘子洗碗都有人干,这影楼招人自然应聘者不少。

照相的活计再怎么说也是轻松的,夏天晒不着,冬天冻不着。

招聘启事每隔十天就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一次,符合条件的女青年来来去去,启事贴了两个多月,才悄然而止。

梅园影楼多了一名女性,她叫刘春华。

王坤对刘春华感到满意,尽管她并不漂亮,但她有结实的身材,修长的两条腿,乐观的个性,还有她乡下那极贫寒的家境和瘫在床头的父亲。这在别人来说也许并不是理想的婚选对象,但于他来讲,他却觉得不妨一试。

在这个一切都能够速成的年代,王坤偏偏按部就班,恪守着古老的训言:日久见人心。

他观察了刘春华整整两年。两年时间,王坤对刘春华的家庭,可谓了如指掌。

刘春华姊妹兄弟六个,她为二。大姐就嫁在本村,姐夫比大姐大出一轮还多。为了治愈父亲的病,大姐结婚的时候凄怆寒酸,几乎没有陪嫁的物品,也没有多余的衣裳。许多该买的东西都被折价,成为财礼摞在了父亲的身上。母亲希冀父亲能够从此站起来,但父亲没有,父亲依然躺着。

母亲就很后悔。大女很漂亮。大女本来有」一个恋人王金柱,是邻村的,小伙子很精干二就是没有父亲,家里一穷二白。

玉金桂虽然能干,但毕竟年轻,这些年也没置下多家产。母亲等不及,母亲软硬相逼,大姐和王金柱劳燕分飞,各论婚嫁。但是大姐的日子艰难。

本来母亲的想法是大姐嫁在本村,家里有什么事能够有个照应、大姐已经分担了母亲很多年的忧愁,母亲对大姐有了些依赖,这样想在所难免。可是大姐夫崔学成把大姐刘春英娶进门后,就好像变了个人。有一段时间大姐几乎天天鼻青脸肿地跑回家来,母亲就劝她回去好好过,乡下的女子命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棒槌背着走。大姐就大哭不止,大姐脱下衣服给妈看。大姐说崔学成不知道从谁跟前昕来一句话,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肯定不会安心过日子。

崔学成认这个王国。崔学成打她。崔学成打她的时候说:“我让你当鲜花我让你当鲜花。”

母亲看着大女的身子痛哭不止。母亲去评理。但母亲被操出了门外。崔学成说“面是揉下的老婆是打下的,我打我老婆你吃饱了撑的来管我闲事。”

母亲气得浑身发抖。浑身发抖的母亲被村人劝回了家。

大姐再不回家哭诉。但崔学成好像故意要母亲看。崔学成把刘春英拉到村口往死里揍。村里人劝他,崔学成就说:

“面是揉下的老婆是打下的,我打我老婆你吃饱了撑的来管我闲事。”

母亲听人说了就一个人坐在屋里大哭。

刘春华目睹了这一切。刘春华去找姐夫。刘春华说:11:人是互相理解的,你总这样打她,你叫她怎么跟你好好过?”刘春华说了许多,但姐夫说“识了两个瓜子子就不知天高地厚。”

乡里人把读书识字称做识瓜子。

刘春华终究没能改变崔学成的理论。大姐熬不住这样的‘日子,大姐在一个夜晚喝了整瓶的农药。大姐死了。母亲号天哭地。刘春华去找法院的人,悲痛欲绝。

法医来验伤,大姐的身子旧痕落新伤。法医说:J‘还没见过这么残忍的人。”法院的人带走了崔学成。崔学成被判刑,刘春华成为众矢之的。村里的人说刘家的二女子念了个书,怎么念得这么阴毒,都乡里乡亲的,她也能狠得下心。”

“那算啥?她姐姐都死了,她还找来公家的人把她姐姐脱光了让他们看。他们都是男人呀。”村里的人说,?刘家的二女子人死了都不让她安心,是个厉害人,谁敢找她谁要触霉头。”

村里由此把刘家也看低了三分。

刘家除了大女和二女之外,还有四个小子在家。

母亲听了村里人的话,回来就骂刘春华。~J春华说“大姐活得那么冤:死得那么屈,村里人咋不说?村里人的眼睛都瞎了,大姐活着受那么多罪,挨那么多打,村里人咋就不说?

村里人那时候都干啥去了?”刘春华说着话,眼泪就流下来。

刘春华说“大姐死了。大姐以死抗命。我不为她争这个理,她死得屈啊。”

“可也不能让他去蹲班房啊,乡里乡亲的。”

眼泪还没干的刘春华听了这话,眼就冷了起来。刘春华说“崔学成,他自作自受!”

村里‘人戳着刘春华的脊梁骂。~J春华一心想去外面上学,却以三分之差与外面的校园失之交臂。~J春华在村里待不下去,刘春华出来闯世界。

王坤向刘春华说“做我的女朋友好么飞“两年的时间,王坤终于肯定刘春华跟他在一起不会有什么问题,王坤才向刘春华提出一个请求“做我的女朋友好么?”

意料之中的惊讶使王坤心满意足。接下来的一切有如神助,惟一的问题是他父母对这个未来的儿媳表示不满。但他不顾。他远离家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想反抗一次父母。王坤觉得他的思想足够支配他的人生。

高知的父母在学术界首屈一指,可谓权威,但在他的婚姻问题上却丝毫不能动摇他的选择。他们没来参加他的婚礼,这是他从提出请求到实施结婚计划的过程中,惟一的瑕疵。

王坤一步步走近婚姻的大门,直到洞房之夜,王坤仍然没有着急的意思。所有的人都离开后,王坤拿出录像带跟刘春华一道看录像。

跟朋友在潮州的时候,王坤在朋友的朋友那里看到一盘录像带,上面的镜头让王坤觉得快意而膨胀。王坤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向往。王坤按捺不住地土了街,被一个小姐截住后,他就带她到路边小店。他按那位小姐的要价双倍付钱,然后就按录像上的镜头整治她一夜。拂晓时分,那女子几近昏迷。

王坤打电话给朋友:我们转店吧。”王坤说“把那盘录像带带来。”朋友见他一夜未归,自然心知肚明。

回来后的王坤,总是想入非非,但兔子不吃窝边莓,王坤把那份臆想深植心中。王坤甚至努力想去忘记那一晚的所作所为。但那一晚的一举一动都令他痴迷陶醉,心旷神怡,王坤看那盘录像带。

王坤挥不去那份想念。

直到与韩素瑶结婚。洞房花烛,灯火摇曳。王坤迫不及待。

但韩素瑶离去。

再结连理的李红芳,也没伴他多久。王坤为此自责和愧疚。可是他无法排遣眼女人在一起的那种成就感和超越感。

王坤甚至想,如果他不那样做,说不定他会憔悴而亡。

难道就没有一个女人能与他同枕共眠直到永远么?

王坤在深深地自责中又有抑止不住的悲哀。有时也想,像他这样,哪里会有女人同自己白头借老呢?潮州的那个女子专门做那种生意,不是也经受不住么?可是如果没有女人,他又觉得自己会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很快会在晚秋的落叶中油尽灯枯。

女人是他生命中的灯塔。他需要那个灯塔来照亮自己。

有了灯塔,他的生命才会璀琛亮丽。

刘春华只望了一眼。刘春华的脸通红。刘春华不看。但王坤把她搂在怀里。王坤说“你一定要看,要细细地看。”

录像上的男人把女人吊绑成一个型。

王坤不看录像。录像上的镜头王坤早已能够倒背如流。

王坤只看刘春华的眼神和她看到这样场景时的反应。

刘春华身材丰满。如春华有两条修长的腿。刘春华的手掌丰厚。刘春华的耳轮润泽光洁。刘春华的双唇红如朱砂且嘴角上扬。王坤曾经带了刘春华专程去找相面的先生,然后让刘春华在屋里等,他却叫了相面的先生去喝酒。酒至半酣,那相面的先生说:这女人性旺,一般的男人承受不起。”相面的先生意味深长,“古书上讲,这样的女人克夫。”

王坤对后一句话不以为然。但王坤昕了相面先生的剖析之后,王坤认为刘春华正是他要找的女人。

刘春华羞得不能抬头。春华在他一再的要求和反复的放映下,勉强看完了录像。春华并没有他想像的那样惊恐。

与韩素瑶的洞房之夜,他狂放而热烈地在她身上回味录像的镜头。他没有给她看录像,他怕韩素瑶说他下流。与李红芳同度春宵,他不敢再照录像上的镜头去做。他怕韩素瑶的那一幕重演。他不想离婚。他一再地克制自己,在回门之后,他才给她看录像。李红芳又惊又怕,忍不住哭起来。

但是刘春华除了害羞和难为情,并没有太大的震动。

王坤说:我们像那上面来。”刘春华这才回过神来。刘春华说:不。”

“我不会伤害你。”王坤说,“你要信我。你是我妻子,我会与你白头到老。”王坤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条白色丝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