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张褒佳行医之道
11426400000023

第23章 惟正立人,做一名人格高尚的大医(2)

他的表率不是轰轰烈烈,铺摆张扬,而是默默无言,身教为先。一切都在无言中。教学生查病灶,他不说先做,摘掉一千二百度的近视镜贴着病灶查体,使学生敬重之情油然而生;研制中药配方和新药,为保证安全有效,他先在自己身上试验,保证没问题再用在病人身上。比如他为了研制一种外用药水,为了试验药水的合理浓度,就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水配方,在自己身上做皮肤刺激试验。每天擦一次、两次或三次,对比不同浓度药水的刺激性反应,成功之后再用到临床上。由于试验中一种配方浓度过高,致使他的皮肤出现红斑、水泡和剧烈瘙痒等过敏反应,至今落下了对这种药水过敏的后遗症。张褒佳要求下属做的,他都带头做好。他深知做职业医生的一天到晚坐门诊坐病房身心疲累,长此以往下去不注意锻炼身体,就会失去为病人服务的“本钱”。所以他号召大家学习工作之余锻炼身体、放松脑子。他自己身先士卒,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大家郊游、爬山、踏青、游黄河、逛公园和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因此他多年被大家伙推荐选为工会委员,还被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分子呢!他在综合病房任主任的时候,综合病房当时是由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这四个科室组成的一个病房。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家里人多,家长不好当,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需要他去面对。张褒佳用他的言传身教和高超的技艺去影响着病房里所有的医护人员。他不仅言教、身教,而且还引导大家寓教于乐,寓教于春游、爬山、踏青及打球等体育活动。他组织全科的人从郑州骑自行车到黄河名胜旅游区,当天去当天回来。他们还去过邙山、去过黄河边、去过市区所有公园,教大家编风筝、放风筝。让大家在旅游、踏青中得到身心放松,得到身体锻炼,加强思想和情感交流。当时综合病房的医护人员跟着他既好好工作,又好好锻炼身体、好好放松情绪。人们思想能够往一块儿想,工作能够往一块儿干。医院里许多科室都羡慕他们。那一年年终,他得了医院五个先进:科室为先进科室、支部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为先进工作者、工会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党员。当大家一致推选他当先进时,他由衷地说,要多推选一些年轻同志。可大家却说,选张主任我们心服口服,是众望所归。

直到现在,原来综合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回忆起那个年代综合病房的这些事,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对张褒佳主任有谈不完的赞许。张褒佳去世之后,原综合病房的同事们自发地组织了一场“张褒佳主任追思会”。他们看着一起郊游的照片,无限深情地追忆那个令人难忘的年代……与人为善,团结和谐。张褒佳品行端庄,正直无邪。他尊师善友,敬长悌下。对老师、对上级、对长者敬重有加,对朋友、对下属、对晚辈体惜爱护;他出言谨慎,举止儒雅。既不狂躁,又不轻慢。既不张扬,又不木讷。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形象;他向来与人为善,团结互爱。宁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从不与人争执,不与人结怨,更不与人记仇。“文革”中他所受排斥、打击,时过境迁后他相见一笑泯恩仇;工作中、生活中与人发生矛盾,他总是先让人一步,在“退后一步天地宽”的新境界里觅得和谐。五十五年来没有和别的科室争执过,没有和人红过脸、吵过架;由此,可以想象他的家庭是多么和睦、多么幸福。老伴儿畅桂菊1950年与他结婚时文化程度低,而他高中毕业即将迈进大学的大门,但他对妻子恩爱眷恋,举案齐眉,结婚六十年没红过脸吵过架,更没有撕破过脸皮。夫妻和睦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一家老少三代,和和睦睦,享乐天伦。不管是物质相对匮乏的五六十年代,还是物质生活小康水平的今天,不管是相对穷困,还是相对富有,他的家庭一直其乐融融,名扬邻里。一个男人,责任在修身、齐家、打天下。张褒佳的修身、齐家堪称楷模,张褒佳的皮肤科天下打得也有声有色。张褒佳可谓真男人也!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张褒佳一生踏实做事,低调做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医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他严格遵守。从不迟到早退,往往上班早下班迟。从不工作时间办私事儿。对于党纪国法,他更是敬畏有加,不敢有半点儿越轨。

有人说他像“机器人”,呆板,不灵活。他说在制度面前还是做个听指挥操作的机器人好,不乱套。没有统一的纪律,什么也做不好。一个医院几千号人,各吹各的喇叭各吹各的调,再精明强干的院长也治理不好。张褒佳对学生要求严格。“子不学,师之惰”。他认为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是老师的责任。他要求学生完成的课题,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他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学生必须按他的要求去做。他喜欢爱学习、有见地而又“听话”的学生,他不喜欢不学无术、爱张扬、“抢镜头”的学生。学生们一旦出现差错,他批评的声音虽然不大,但细雨入土,令人感奋。他最见不得学生玩忽职守,他认为那是拿生命开玩笑,对此他会毫不留情;他也最见不得学生医疗技术上的差错,他会痛心疾首批评自己教学不长。他要求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思想可以一时不成熟,但决不能品行不端;技术可以一时不熟练,但决不能日日不提高;行医可以不俗套,但决不能玩忽职守造成医疗差错,更不能草菅人命。张褒佳治学严谨,他的学生和弟子深有感触。张褒佳对自己的子女、家属要求严格。他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新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郝义彬由衷地赞许说,张主任无私地奉献给医院那么多,可他却没有向医院提出一个要求!张琳是他心爱的小女儿,在医院中医科工作。他在皮肤科那么有成就,按说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身边进行培养,但他对张琳的安排没有向医院提出任何要求。有人劝他把张琳调到身边,他说在哪儿都是为病人服务,哪儿都成。张褒佳一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荣誉面前他从不伸手。评比先进科室他谦让其他科室;评比先进个人他谦让别人或下属。他宽怀大度,不争名不争利,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晋升职称他听从组织安排,向来不去“跑门子”、找领导,推荐“劳模”、“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等好事儿他不去争取,推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更不去凑热闹。他一门心思就是做好一件事情——诊治病人。皮肤科学界郑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诗淇教授给他总结了四个字:静、谦、精、新。第二个字“谦”,说他一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总是以小学生的态度对待别人。

遇到荣誉他很谦让,把机会让给别人。全国首届医学会美容会议在河北承德召开,会上推选全国委员,河南省两个名额。候选人一个是王诗淇,一个是张褒佳。但张褒佳一再推辞,他说郑州有王诗淇代表就可以了,把另一个留给其他地市,一直不肯接受这个荣誉,最后把机会让给了洛阳市的一个医生。他的一生看起来平凡而简单,既没有惊人的举动,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可他在业界赢得了“皮肤病大王”、省会皮肤病“西霸天”的雅号,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耸立着一座朴素无华的丰碑!金奖银奖,都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艰苦朴素,朴实无华。张褒佳从小经历过苦难生活的磨难,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他一生不喝酒,不抽烟。低标准年代,他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粮票接济家里,省下的烟票买了烟寄给父亲。他不讲究穿什么名牌衣裳,戴什么名牌手表。他父亲给他的一块手表,一直陪伴了他一生。夏天里他经常穿着一件白衬衣,春秋天经常穿一件浅色夹克外套,很少西装革履。即使参加会议等公众场合穿的西装,也是一般的西装。一双皮鞋穿得跟儿都快磨透了,他还舍不得丢掉。他过七十岁生日的时候,儿媳给他买了一件“虎都”牌羊绒大衣,他死活不穿,非要她退掉不可。由于人家不退货,他才勉强留下。他虽然穿着简单,但一点儿也不邋遢,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边幅修理得整整齐齐,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按照老家风俗,他逝世后子女们为了留个念想,要挑他几件衣服留下穿,可他的子女们挑来挑去竟挑不出像样的衣服来。儿子张岩挑了一件羊毛衫,仔细一看,上面还有一些虫蛀的小眼儿。不是他买不起衣服,是他艰苦朴素的思想使然。他说,生活上坚持低标准,工作上坚持高标准,这才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坦荡无私,廉洁行医。张褒佳为医清廉,医德高尚。他旨在悬壶济世,为民造福。

他说,人格比黄金更重要。他一生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无怨无悔。他从不搞歪门邪道,从不以医谋私,收受礼物。节假日、下班后病人到家中找他看病,他热情接诊看病,从不收一分钱。有的病人掂了红薯、小米、香油等土特产,他实在没办法让病人再拿走的,就付钱或把家里的东西给病人拿走置换。总而言之,不去沾病人的光。他是皮肤病著名专家,许多政府官员也找他看过病,他却从来不托他们办私事儿,不给他们添麻烦。县、市基层医院一些疑难病号经常找张褒佳会诊,病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搞点儿礼物馈赠,每次他都说,看病归看病,不需要送礼。最后都让病人把礼物带走了。他反对并深恶痛绝医生收受“红包”,他认为那是医生医德的沦丧。他的家人都清楚地记得,新密市有一位煤矿矿主,为感谢他的治愈之恩,到家里一定要塞给他两千元钱。他急得满脸涨红,拉着那位矿主的手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心意俺领了,钱决不能收。你千万别再折煞我啦!矿主无奈摇摇头走了。刚出门,张褒佳就蹲坐在沙发上松口气说,差点儿把心脏病急出来!时过半年,这位煤矿矿主带着矿上的二十多名职工来中心医院体检,专程领着职工去看张褒佳。告诉职工们说,这就是我经常给你们说的张主任,他可是个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呢!就在他即将退休时,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华人客商曾“三顾茅庐”想重金收购他一生精心研制的四十多个皮肤病良方和制剂。第一次客商到家里找到他,说明来意之后,表明愿意出高价收购他多年来研究的药方和制剂,或者作为股份合作开发。张褒佳面对金钱诱惑没有丝毫动心,他说:“那些药方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只能留给医院。谢谢你们的好意,对不住你们啦!”过了几天,那位客商又来到他的家里,他以为上次自己工作做得“不到家”,这次进门寒暄几句后,就提出来先给“预付金”,说着就去摸包。一向沉稳的张褒佳这时坐不住了,他立马起身制止道:“我已经说过了,药方和制剂我要留给医院使用,你们别再打主意啦!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干这个呢?你们就是说到天边我也不能干!”这位老板倒没有死缠硬打,笑了笑,说了些客气话走了。

张褒佳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了。可谁知,那位客商还不死心,又一次来到他家里,还是旧话重提,并且说可以作价更优惠些,希望他再考虑考虑。张褒佳干脆利落地说:“不用再考虑,药方和制剂我必须留给医院,就是再多的钱我也不能卖!我不能要票子不要‘称号’,你们说呢?”那位华人客商被他的高尚无私品德所感动,动情地说:“我真是开眼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你这儿行不通啊!”张褒佳几十年经营的不仅仅是医术,而且时时处处在营造自己的人格。他是新中国培养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熏陶下的一个“完人”。他逝世后之所以许许多多人怀念他,就是他人格力量的所在!一位医生人格的力量,是何等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