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鸩妃
1159500000220

第220章

光线,忽明,却又暗淡。如同她的世界那般讽刺,幸福和痛苦,都在转瞬间反复。

沉星静静的躺着,泪水,冰冷。

楚君焕并没有打诳语,三个月后,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成了这南楚的主人,所有人,都卑微的匍匐在了他的脚下,当然也包括她。

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燕历建安三十九年,对整个燕国来说,可谓最为混乱的一年,先后换了三位皇帝,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先是年初的时候,在人们眼中早已死去的宁王慕容澈突然归来,带来了南楚的兵图,立下奇功,为朝野称道,人望顿涨,而这位宁王却在这之后淡出人们的视线。

而也就是在这一年,皇帝慕容宸缠绵病榻数年,一朝龙御归天,太子慕容湛灵前继位,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晋豫王慕容洵举晋中之兵而反,很快攻入燕京,手刃慕容湛,取而代之。

这种清君侧夺位的事,说来也不算新鲜,真正令人啧然称奇的是接下来的简直可谓风云迭起。那慕容洵尚未将龙椅坐热,登基还不到一个月,蛰伏日久的宁王联络旧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兵突袭京城,将已经犯了众怒的慕容洵从龙椅上赶了下来。人们赫然发现,这位韬光养晦的王爷的势力早已不输晋豫王,只待此时,一鸣惊人。

而就在人们都认为宁王便是来日之君时,宁王却将太子慕容湛的幼子、年仅五岁的慕容焓保上帝位,而自己只居摄政之位。

朝野之间,再起议论。有人说他是大局为重,行事谦逊,不肯步慕容洵的后尘,亦有人说他沽名钓誉,心机深沉。

不过这都不重要,人们看到的是自宁王理政,朝中清平,幼帝亦对这位叔王爱重有加,同敬父之礼。而日渐稳固的朝政,也让文武百官心服,勤谨努力。

百姓都是健忘的,有了眼前的安逸,也就没有人再提起两年多前的那场血腥。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些也就够了。所以那些有关皇位的来龙去脉,腥风血雨,如今也只沉淀成了茶肆书场的评话传奇。

时间展眼而过,已经是隆庆三年。

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皓雪纷纷垓垓如同扯絮般的旋落,轻袅如蝶,无声的堆积,沉寂的湮灭。繁华的京城,在一夜之间妆新,洗尽铅华的美人,恬淡,素净,多了几分静若处子的态度。

雪尚未晴,空荡规整的街道便渐渐有顶风冒雪的行人往来。尺余厚的雪地上,多了串串深深浅浅足印。雪下得再大,他们为生计也不得不出门,奔波。

雪下了一夜,街边的酒肆茶馆亦纷纷开张,市井也就热闹了起来。王掌柜开了店门,外面看了一圈,便吩咐小二把外面的地面扫干净,免得客人来了滑倒,再将烧酒多多的烫上,大冷天的,谁不爱两口热的呢。他一点不担心雪天会没有客人。这间客栈开了冒四年了,刚开的时候不巧赶上了那场大乱子,几乎都开不下去了,好在新君即位,朝廷新政不断,但涉及百姓的,都是对百姓有利的。所以这几年日子颇为过得。

王掌柜不禁哼了两声小曲儿,在帐台后站定,眯着眼睛看了门外,这不,才一开门,就有客人来了。

“客官来的早啊,一位么,是吃饭呢,还是饮酒呢,还是住店?”王掌柜笑着迎了上来。

进来的是一位年轻公子,月白缎面暗纹袄袍,外面披着件同色的羽纱质地白貉风毛的斗篷避雪,二十几岁的年纪,身材不高,显得有些纤薄,面容虽止清秀,然明眸如星,举止间卓然清逸,风采不凡,听问只是淡淡的一笑道:“掌柜的,二楼上与我一个临街的位置,沏一壶清茶,便足了。”

王掌柜的在京里这些年,达官贵人家的公子也都见过些,见少年这般风度,揣度其身份,不肯怠慢,笑道:“是,楼上雅阁正好空着,安静又能看景,我引客官上去,请。”

临街而坐,正好可以将整个城南的熙攘尽观眼底。王掌柜的令小二端了茶上来,亲自斟了来奉上,并添了几样茶果。少年微微一笑道:“我并没有要茶果。”

王掌柜笑了笑道:“是小的孝敬的。今日天寒客少,客官能来便是缘法。这点东道,算是点子心意吧,莫嫌菲薄。”

少年微笑清朗道:“如此,那就破费掌柜的了。”

一来二去,也就闲话攀谈起来。

“掌柜的这店面不小,不知生意如何,可还过的?”少年环顾四周道。

“不过这样罢了。”掌柜爽朗的笑道:“咱们当百姓的,不求别的,止太平二字就是了。要不怎么说,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说的是。”少年点点头道:“徭赋如何,可有轻省些?”

“对咱们这样的人,哪有个嫌徭赋轻的,越轻越好。不过眼下倒是不错了。朝廷免了许多捐费,已经算是极好了,该念声佛。”王掌柜笑道。

“我天子有道,亦是万民之福祉。”白衣少年将目光转向外面的雪景,感叹道。

“什么天子。”掌柜的摇头,压低声音道:“皇帝娃娃还不到八岁,知道什么有道无道。要我说,那是咱们的摄政王贤德,若不是摄政王能耐,恐怕到今日还乱着,哪里还会有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过。”

“这么说,都是摄政王的功劳了?”白衣少年不动声色道。

“这倒也不是我说的。”王掌柜道:“我燕国还有谁不知道呢。暗地里只求摄政王能长长久久的辅政下去,我们百姓也就好烧香念佛了。”